梁斯彥
金獅獎終身成就獎名單公布
即將于2024年4月召開的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在公布了主題“到處都是外國人”(Foreigners Everywhere)之后,近日又宣布了金獅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名單。策展人阿德里亞諾·佩德羅薩(Adriano Pedrosa)提名了巴西多媒體藝術家安娜·瑪麗亞·馬約里諾(Anna Maria Maiolino)和土耳其錄像藝術家尼爾·亞爾特(Nil Yalter)獲此殊榮。佩德羅薩說:“這是兩位非凡的、開拓性的女藝術家,她們也是移民,在很多方面體現了‘到處都是外國人的精神?!眱晌凰囆g家都將在2024年首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其中馬約里諾將展出一件大型的粘土裝置,而亞爾特則將展出她重新設計的《流放是一項艱苦的工作》(Exile is a hard job)和她的成名作品《帳篷》(Topak Ev)。
佩德羅薩特別強調了選擇這兩位女藝術家的原因,展覽的標題和框架重點是在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歐洲和歐洲以外旅行和移民的藝術家,代表了世界曾經無處不在的差異、隔閡和藝術中的游牧現象。今年6月確定的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到處都是外國人”有兩層含義:首先,無論你走到哪里,無論你在哪里,你總會遇到外國人——他們/我們無處不在。其次,無論你在哪里找到自己,你總是真實地在內心深處感到自己是一個外國人。這一屆威尼斯雙年展的時代背景,是一個充滿諸多不確定因素的世界。在這樣一個局部沖突不斷的世界里,如此主題似乎本身就是一個宣言,而不再是某些現象的隱喻。
那么如今獲獎的兩位女藝術家究竟憑借何種創(chuàng)作而榮膺“終身成就獎”的呢?
安娜·瑪麗亞·馬約里諾
馬約里諾是當今巴西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她于1942年出生于意大利,童年即移居南美洲,在委內瑞拉居住了6年后于1960年定居巴西。她的創(chuàng)作表達了對創(chuàng)造性和破壞性過程的關注。馬約里諾的作品跨越了油畫、版畫、詩歌、電影、表演、裝置藝術和雕塑等多種學科和媒介,她不懈地探索著主觀性和自我的概念。
通過碎片化和抽象化,馬約里諾的作品表面充滿了隱喻,暗示和質疑的語言、性、欲望和無意識。這位藝術家從戰(zhàn)后的意大利南部移民到南美洲,甚至完成了從意大利語到葡萄牙語的語言轉變,因此產生了對自身身份的特殊情結。馬約里諾在一種消除內在和外在,自我和他人的二分法的實踐中完善了對立且互補之間的對話。她的作品是為極限領域尋找新語言的藝術。
馬約里諾在20世紀60年代的早期實驗作品讓她躋身巴西藝術史上最重要的運動——新具象和新客觀。在這一時期,馬約里諾對藝術對象進行了徹底重構,從而也對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完成了重構。1967年,馬約里諾與萊吉亞·佩普、萊吉亞·克拉克和埃利奧·奧伊蒂卡參加了著名的“新巴西客觀性”展覽,該展覽象征著先前的建構主義傳統(tǒng)的文化轉變,并為整個巴西的藝術創(chuàng)作建立了全新的氣象。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馬約里諾一直在使用可塑性材料。通過特殊的處理,這些材料逐漸帶有無意識特征、儀式感和感官表達的印記。她的作品無時無刻不意味著“解放”:讓抽象從極簡主義的壓抑和清規(guī)戒律中解放出來。她的木刻作品深刻地代表了巴西當代藝術在全球的影響力。
尼爾·亞爾特
亞爾特1938年出生于埃及,1965年移居巴黎。她自稱是一位“自愿流亡者”,是一位受社會信念激勵的開拓者、精力充沛的原創(chuàng)藝術家。她創(chuàng)作的綜合材料作品結合了視頻、繪畫、攝影、拼貼,以及表演和裝置。她的作品獨特的主題避開了所有藝術標準,并且跨越了一個比藝術更廣闊的領域,其主要作品包括她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安放的裝置《托帕克電動車》(1973),以及視頻裝置《無頭女人或肚皮舞》(1974)。
亞爾特早期的抽象繪畫作品在20世紀70年代發(fā)生了“紀錄片式的轉變”,她開始將社會學、人類學和埃及手工藝、薩滿教等聯系起來,并將這些放置于1968年后日益緊張的大環(huán)境下。游牧、流亡、女性問題等主題徹底占據了這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女權主義者的宣言、移民工人的話語、中歐旅行的游記,以及變革性的精神體驗,都清楚地證明了藝術家對思想的投入程度不啻她對形式的投入。早在20世紀70年代,亞爾特就開始在她的創(chuàng)作中回收材料和圖像,而在明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她將使用新技術重新激活其中一些作品。亞爾特不斷更新作品中的技術和媒介,全力為中東地區(qū)的難民和受戰(zhàn)爭荼毒的婦女兒童發(fā)聲。
據悉,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頒獎典禮將于2024年4月20日舉行,展覽將持續(xù)到2024年11月24日。屆時觀眾將一睹兩位金獅獎終身成就獎藝術家作品的風采。
(作者系中央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