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構建與表達
——基于第三個歷史決議的分析

2023-12-16 18:08梁杰皓
關鍵詞:決議話語中國共產黨

梁杰皓

(武漢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1)

政治話語是“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因而也為我自身而存在的、現(xiàn)實的意識”[1]533,具有確立身份、象征地位以及“建立、維持和改變權力關系”[2]的作用。政治話語在政治生活中隨處可見,并以不同方式表現(xiàn)出來。有學者認為,政治話語包括“政治辯論、政策法規(guī)、政治采訪、政治廣告、政治文件等”[3]?!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也稱“第三個歷史決議”)作為中國共產黨重要的政治文獻,是構建與表達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重要方式。筆者擬對此進行研究,從政治話語的角度分析第三個歷史決議,概括出第三個歷史決議如何構建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以及有何特征和啟示,以期能對提升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影響力以及提高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有所助益。

一、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構建方式

政治實踐與話語具有共生性,政治需要話語進行表達,話語對權力具有建構的作用,沒有話語,那么“權力關系自身就不能得到建立、鞏固和實現(xiàn)”[4],這深刻表明了話語天然就是政治的,并且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屬性。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話語是層級性的話語體系,其話語內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論話語、政治闡釋話語和政治生活話語;其生成方式主要包括在吸收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并借鑒和轉化中西方有益文化的基礎上形成政治話語、在把握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形成政治話語、通過吸收群眾智慧形成政治話語。這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并且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及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一)在吸收和借鑒理論資源的基礎上構建政治話語

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是“對觀念、理論和思想進行系統(tǒng)、全面、規(guī)范的表達和陳述”[5]。善于從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西方有益文明中提煉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話語,是中國共產黨構建政治話語的基本方式,實現(xiàn)了政治話語的“原創(chuàng)性創(chuàng)新、借鑒性創(chuàng)新、集成性創(chuàng)新和話語來源的‘一元’到‘多元’的跨越”[6]。

第一,從經典文本中提煉和形成政治話語。從根本上來說,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堅貞不渝的信仰者,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并對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論進行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政治話語構建的基本方式。例如,馬克思主義經典話語中常見“階級”一詞,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年代也曾形成了一些與之相關的政治話語,如“階級劃分”“階級斗爭”“階級矛盾”“革命階級”“中間階級”“反對階級”等。此外,“按勞分配”“社會主義”“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民民主專政”“共同體”“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政治話語皆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時代延伸。第二,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話語資源。引用傳統(tǒng)典故或語匯,并賦予其新的政治意蘊是構建政治話語的另一種方式。1945年,在黨的七大閉幕會上,毛澤東借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提出了“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政治話語。“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該詞出自《漢書 ? 河間獻王劉德傳》中的“修學好古,實事求是”。1979年,鄧小平提出了“小康”這一政治話語,用來概括中國建設和發(fā)展的目標,該話語來自《禮記 ?禮運》,賦予了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中的“小康”“大同”新的政治內涵。第三,合理借鑒和吸收西方有益的語料和詞匯。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體系中,有部分政治范疇和概念是舶來品,并經本土改造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概念和范疇,其中較為典型的是“政黨”一詞。在中國語境中原先只有“黨”一詞,意指團伙和幫派,如“五族為黨”“牛李黨爭”等。西方則較早出現(xiàn)了“政黨”一詞,后引申為社會政治組織。該詞傳入中國經本土改造后又形成了“新型政黨制度”“政黨協(xié)商”“參政黨”“多黨合作”等政治話語,用來表述中國政黨制度的具體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xù)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從時代語境出發(fā)并承繼過往的優(yōu)秀話語,形成了許多新的政治話語,如“人類命運共同體”“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yōu)勢和本質特征”等。吸收和借鑒理論資源,沿用或轉化過往優(yōu)秀的政治話語,并結合時代之需賦予其新的內涵,這種中國共產黨構建政治話語的方式,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尊重歷史傳統(tǒng)、善于借鑒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品格。

(二)在把握實際問題的基礎上構建政治話語

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性和實踐性特點。換言之,其話語內容立足現(xiàn)實實踐,是對時代問題和實踐問題的回應。因此,中國共產黨構建政治話語必然聚焦和回應現(xiàn)實問題,通過實踐創(chuàng)新來推動政治話語的構建和創(chuàng)新。

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和具體問題存在差異,黨的任務、理念和方針也依據現(xiàn)實問題和時代發(fā)展而發(fā)生相應轉變,這必然要用新的政治話語進行言說和表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民黨在“假三民主義”的粉飾之下,鼓吹“一條道路”“一個主義”等專制主張,反對共產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企圖扼殺中國革命,破壞國共合作,一時也導致部分群眾思想混亂。為了回應國民黨的話語攻訐,中國共產黨積極澄清錯誤思想,統(tǒng)一認識,正確闡釋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和主張。毛澤東在把握中國國情和問題的基礎上,以“《新民主主義論》為標志而初步建構新民主主義革命話語體系”[7],正確闡明了黨在新民主主義時期的任務和斗爭方式。改革開放新時期,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黨和人民的重要任務,但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等問題還存在許多誤區(qū),因此,鄧小平在批判錯誤思潮的基礎上,以“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話語框架,進一步形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等政治話語。江澤民和胡錦濤在立足中國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新情況和新問題,分別形成了“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等政治話語。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中國共產黨立足實際,以問題為導向,凝練出許多具有鮮明時代性和問題指向性的政治話語,構建起了新時代黨的政治話語體系。但近年來,也偶有所謂“告別革命”的錯誤思潮沉渣泛起,企圖漠視和消滅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性”,鑒于此,中國共產黨以“革命”為話語框架,凝練出了一系列“革命話語”,如“改革開放是新的偉大革命”“自我革命、社會革命”“共產黨人是革命者”“革命精神”等。重構和形塑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話語,是為了“回應‘現(xiàn)代史’‘沖擊-回應’以及‘新革命史’等范式,澄清‘告別革命論’之謬”[8]。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構建突破了教條主義的禁錮,在把握現(xiàn)實問題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時代性和現(xiàn)實性的政治話語,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堅持從靈活變化的實際出發(fā),不斷解決新情況,回應新問題的理念。

(三)在吸收群眾智慧的基礎上構建政治話語

“中國的現(xiàn)代性標準體現(xiàn)的是人民本位,集體主義的價值?!盵9]這樣的價值標準實際上也是中國共產黨構建政治話語的基本理念和遵循方法。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具有無限的智慧。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話語汲取了人民群眾的智慧,充實了話語內容。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中國共產黨及時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從而形成了新的政治話語。例如,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指出:“農村搞家庭聯(lián)產承包,這個發(fā)明權是農民的,農村改革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創(chuàng)造出來?!盵10]“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包產到戶”等政治話語,是中國共產黨總結人民群眾在農村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尊重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除此之外,汲取群眾的語言智慧,構建大眾化和生活化的政治話語,既是方式也是特色。例如:毛澤東在修改遂川縣的《施政大綱》時,把“廢除債務”改成“借了土豪的錢不要還”,把“反對虐待兒童”改成 “反對大人打小孩”,把“廢除聘金、聘禮”改成“討老婆不要錢”;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將“調查問題”比作“十月懷胎”,將“解決問題”比作“一朝分娩”等。鄧小平在構建中國特色政治話語時也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的方法,如將“精簡機構”比作“消腫”“拆廟搬菩薩”。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標志性的政治話語都是借用或化用群眾的語言。例如:著名的“白黑貓論”,實際上是鄧小平借用了俗語“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摸著石頭過河”等,也是借用了民間歇后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大量借用和引用民間俗語或者俚語,賦予新的政治內涵。例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就是借用了古代俚語,強調加強基層建設的重要性;在構建黨建話語時借用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繡花要得手綿巧”的俗語,形象地構建出加強黨的建設重要性的政治話語。善于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積極吸收大眾話語中的合理成分并經改造之后融入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內容之中,使政治話語具有“接地氣,涵生氣”的特點,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構建政治話語始終“堅持人民立場與人民主體性,深刻彰顯中國話語的大眾關懷意識”[11]。

除了上述方式外,中國共產黨還以重要人物和歷史事件為載體,產生政治話語。例如,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對辛亥革命這一歷史事件的紀念,形成了闡述中國革命道路與任務,動員群眾參與革命的話語。如今對辛亥革命的紀念,構建了“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政治話語。以“紀念符號”為依托,從而形成政治話語也是中國共產黨構建政治話語的常見方式,體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尊重歷史、觀照現(xiàn)實的理念。

二、第三個歷史決議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構建方式

第三個歷史決議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政治文本,具有政治性、權威性和嚴肅性的特點,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構建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重要方式和依托載體。對其進行研究,有助于進一步觀察和透視中國共產黨如何構建政治話語,了解其構建方式、話語風格和重要作用。

(一)依托核心范疇,建立政治話語框架

政治話語體系是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體系,其話語內容是由相互關聯(lián)的概念和范疇組成的,正是通過這些概念和范疇,“不同的社會階層及各種政治派別才得以表達他們的經驗、預期和行動”[12],支撐起整個政治話語體系。因此,“要研究一個人類集團,我們必須了解它的言語”[13]。

列寧認為,范疇是“認識世界的過程中的階梯,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掌握自然現(xiàn)象之網的網上紐結”[14]。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存在許多核心范疇,這些范疇不僅是政治話語的基本要素,也是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立足點和支撐點。從整體上來看,第三個歷史決議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為核心范疇,確立起了基本的話語內容和敘事線索。與前兩個歷史決議的區(qū)別在于,前兩個歷史決議是“歷史問題決議”,是以澄清思想、區(qū)分是非和端正思想為目的,解決當時黨內思想不統(tǒng)一的問題的;而第三個歷史決議則側重闡釋成就和總結經驗。因此,該決議緊密圍繞成就和經驗,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進行敘述和闡發(fā),如在第三個歷史決議的前四部分,將黨的百年歷史劃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并逐一分析其歷史成就和偉大意義;在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和基本經驗。從具體內容上來看,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出現(xiàn)了許多高頻詞匯,如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重要范疇建構政治話語。黨的十三大報告中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一個固定的政治話語,此后其使用頻率逐漸上升,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出現(xiàn)了27次,成為高頻政治話語。第三個歷史決議中也頻繁出現(xiàn)“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話語,共出現(xiàn)了28次,貫穿整個文本,可以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對黨百年奮斗目標和主題的高度概括和形象總結,猶如一根紅線貫穿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強烈的歷史感和使命感。第三個歷史決議還圍繞“人民”這一概念,形成了“人民解放”“人民事業(yè)”“不負人民”“人民幸?!钡日卧捳Z,體現(xiàn)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奠定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體系的話語基調和價值取向。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些程度副詞,如“最”出現(xiàn)了43次:“最恢宏的史詩”“最危急”“最為廣泛”“最本質”“最大優(yōu)勢”“最高原則”“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等?!白睢迸c其他字詞連用,突出話語內容的重要性,有助于把握其中蘊含的政治態(tài)度與情感。中國共產黨通過確立核心概念范疇,構建政治話語框架,進而衍生出許多邏輯嚴密的話語范疇,實現(xiàn)了宣傳政治理念和思想的目的,當這些話語“與受眾架構契合時,政治才能深入人心”[15]。

(二)運用修辭話語,創(chuàng)新政治話語形式

修辭是“一種能在任何一個問題上找出可能的說服方式”[16],具有說服和引導功能。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大量修辭話語的運用,使所言說和表達的政治內容具有了形象性與生動性,創(chuàng)新了政治話語的表達方式,讓“遠離人們即刻的日常經驗”的政治話語更加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

1.運用比喻修辭,使政治話語生動

比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方法,還是“我們對世界進行概念化的有力認知工具”[17]。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運用比喻話語,提高了話語表達的整體效果,能將抽象難懂的政治話語以通俗明了的方式表達出來,引發(fā)群眾的情感共鳴和思想啟迪。例如:將中國共產黨的理想信念比喻為“鈣”,直接說明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對于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性;用“總開關”來比喻中國共產黨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性;將清除黨內腐敗分子比喻為“打虎”“拍蠅”“獵狐;用“灰犀?!薄昂谔禊Z”來比喻一些潛在未知的風險隱患;用“最大公約數(shù)”“最大同心圓”形象說明構建大統(tǒng)戰(zhàn)格局的目標;等等。這些政治隱喻能夠將抽象復雜的政治現(xiàn)象和政治問題形象化和具體化,有助于“關切話語受眾思想和情感體驗,較好地適應了現(xiàn)代語境”[18],增強了政治話語的表現(xiàn)力。

2.運用排比修辭,使政治話語深刻

運用排比修辭能夠起到增強氣勢,提高感染力的效果。第三個歷史決議中也包含大量的排比式的政治話語。從敘事的角度上來看,運用排比能夠使政治話語氣勢貫通、語義和諧。第三個歷史決議在論述黨內政治生態(tài)時,運用了“七個有之”的排比句式,深刻揭露了黨內存在的問題,并且更加突出問題的嚴重性和解決問題的緊迫性;在提及全面深化改革的問題時,連續(xù)使用“三個永無止境”,句式整齊劃一,表明黨中央堅定不移地走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以及增強改革力度的決心和毅力。從說理的角度上來看,運用排比修辭能夠表意清晰,層次分明地在邏輯上表現(xiàn)出遞進關系,增強說理效果。例如,用“十個堅持”“十個只要”來說明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和當代啟示等??傊?,第三個歷史決議通過運用排比句式,增強了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使黨的政治話語嚴密規(guī)范、氣勢宏偉和整齊統(tǒng)一。

3.運用對偶修辭,使政治話語呼應

對偶是指將字數(shù)、結構、語義相近或相反的句子排列起來,可以分為正對、反對、串對。第三個歷史決議中有大量句式工整、前后呼應的對偶短語和句子。正對即用一組句子來表達相近或相關的意思,如用“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來表達出從嚴治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反對是用一組相反或相對的句子進行表達,如用“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來說明改革開放對于中國的重要性;串對的語句所表達的意思大多具有某種關聯(lián)性的因果、選擇或假設關系,如“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言簡意賅地說明了法治與國家治理之間所具有的內在關系,突出了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地位,既具張力又富深意。對偶式話語的使用使政治話語整齊醒目、語句勻稱,能夠準確地表達出政治情感,且兼具說理性和思辨性。

(三)運用語言要素,表達政治情感態(tài)度

語言要素包括句式、語音和語詞等,合理使用語言要素能夠形成別具一格的話語風格。毛澤東指出:“缺乏藝術性的藝術品,無論政治上怎樣進步,也是沒有力量的?!盵19]870第三個歷史決議善于運用結構整齊、句式簡練的四言句式,使整個文本話語流暢、富有文采。同時,第三個歷史決議還善于運用號召話語,集中鮮明地表達話語主體的情感傾向和價值態(tài)度,這也是構建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首先,四言句式,音律和諧。恩格斯指出:“言簡意賅的句子,一經了解,就能牢牢記住,變成口號。”[20]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運用了大量對仗工整的四言句式。例如,在敘述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時,首次運用“三蒙”的表述方式,即“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從不同角度再現(xiàn)了近代中國的苦難場景,富有畫面感。在論述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時,運用“三守”的表達方式,即“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簡練地指出了新時代黨員干部應有的精神狀態(tài)和責任擔當。在指出黨內存在的問題時,使用七個四句短語,即“認識模糊、行動乏力、執(zhí)行不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口是心非、擅自行事”,高度概括了黨內存在的問題和不良習氣,具有強烈的沖擊感和話語美感。此外,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還運用了大量言詞美妙、膾炙人口的四字成語。例如:用“可歌可泣”形容近代中國人民在反侵略斗爭中英勇悲壯的事跡;用“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展現(xiàn)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防微杜漸的執(zhí)政本領和有備無患的執(zhí)政意識;用“披荊斬棘、上下求索、奮力開拓、銳意進取”概括黨領導人民百年奮斗的艱辛歷程和精神追求。四字成語的使用,使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表達言簡意深、韻味無窮。

其次,語氣話語,情理兼容?!扒楦性谠捳Z交往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是達成話語認同的‘催化劑’?!盵21]換言之,語言和文字除了表達意思外,還是抒發(fā)情感的工具和手段。為了更好地抒發(fā)情感,在具體的語境之中,使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言語或句子,能夠有效地表現(xiàn)話語主體的情感和對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態(tài)度。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運用了具有抒情性和號召性的話語句式,使整個文本更具感染性和號召性。一方面,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運用了具有抒情性的政治話語,如該決議中“中國共產黨無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黨”這句話,是對中國共產黨所作出的歷史貢獻的高度肯定和贊揚;另一方面,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運用了具有號召性的政治話語,如在序言部分提出“全黨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在第七部分使用三個“全黨必須”作為開頭,對全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加嚴格的標準,使用“黨中央號召”“我們堅信”等詞語既凝聚和振奮了黨心、軍心和民心,也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克服困難、戰(zhàn)勝險阻、成就偉業(yè)的必勝信念和強大信心。

(四)運用生活話語,實現(xiàn)政治話語轉化

一定意義上而言,理論或話語體系“在不同程度上把轉向現(xiàn)實生活當作其理論的出發(fā)點或歸宿”[22]。政治話語必須回歸“生活世界”,擺脫抽象的“意識哲學的先驗主體觀念”[23],才能實現(xiàn)抽象話語到通俗話語的有效轉化,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善于運用生活化和通俗化的話語,闡明黨的“理想意圖”[24]。

第三個歷史決議采用了大量“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生活話語和口語句式,構建出通俗易懂、平實直白的政治話語。首先,善于運用口語詞語。例如:第三個歷史決議中提及“清除‘兩面人’”,形象地將對黨不忠誠、說一套做一套的現(xiàn)象描繪出來,使聽者清晰明白;缺乏理想信念就會得“軟骨病”,形象地概括了黨員干部缺乏理想信念的嚴重性;用“引進來、走出去”概括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方針;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表明應如何正確處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之間的關系。其次,善于運用口語句式。例如:“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句話強調了維護糧食安全和農業(yè)生產獨立自主的重要性;在談及民生問題時,表述為“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地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決心和干勁;在提及黨的作風建設時,表述為“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形象地展現(xiàn)了黨的作風建設的新成就。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運用的生活化和通俗化的話語,能夠迅速“滲透到群眾的意識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生活常規(guī)中去”[25],有效縮短了黨群距離,更好地吸引了群眾,引發(fā)了共鳴。

三、第三個歷史決議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構建的啟示

第三個歷史決議作為典型的政治文本,從內容和形式的維度出發(fā),運用不同方式對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進行構建與表達,為新時代構建黨的政治話語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重要的啟示。

(一)堅持群眾觀點,站穩(wěn)話語立場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盵19]857政治話語的構建與表達必須回答“話語為誰而說”“向誰說話”的問題。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為了保證自己“排面整齊”,就須臾不能離開人民的立場。因此,構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話語立場,必須關注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求,轉變政治話語的表達方式。

構建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話語立場,關注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求。人民群眾的利益問題不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而是一個現(xiàn)實問題。誠如馬克思所言:“人們?yōu)橹畩^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盵26]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有大量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政治話語,如“中國夢”“發(fā)展全過程民主”“保障和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等,這些政治話語形成于黨和人民治國理政的實踐之中,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關心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現(xiàn)實需求。中國共產黨及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上升至政治話語層面,并對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進行話語回應和解答,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具有“為人民謀幸?!钡氖姑庾R。由此可以看出,構建政治話語不只“是為了給理論充饑這樣的消費服務”[1]284,還必須關切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求,只有將政治話語的內容與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利益訴求緊密結合起來,表達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要,才能使政治話語“涵生氣、接地氣、顯活力”,從而增強人民群眾對黨的政治話語的認同感。

堅持群眾的觀點,站穩(wěn)群眾的立場,還必須善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政治話語。哈貝馬斯指出:“生活世界趨向于一種對話情境,并和每個人都有著切身的關聯(lián)。”[27]鄧小平也指出:“只有認真地總結群眾的經驗,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確的方向?!盵28]換言之,如果政治話語“站在群眾”之上,脫離群眾,一味采用居高臨下的命令式話語和單向度的傳播方式,則是群眾所不需要的。會不會說話以及選擇何種方式說話直接關系到黨的政治話語能否實現(xiàn)大眾化。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采用和化用了許多古典話語,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等,這些話語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地表達了黨的政治話語的核心內涵和基本要義。由此可以看出,話語是溝通與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如果用單純的命令式和灌輸式的話語,黨的政治話語就會脫離群眾,“也是群眾不需要的”。因此,僵化、古板的話語風格,不利于政治話語的傳播和話語客體的接受,政治話語應從“哲學家的書齋”中解放出來,遠離教條主義般抽象的“囈語”,在總結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凝練出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的政治話語,營造對話的語境,創(chuàng)造出與人民群眾進行情感交流的空間,不斷推進政治話語的“日?;?、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29],這樣才能與聽者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增強政治話語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二)提倡樸實文風,創(chuàng)新話語表達

文風對黨的生存和發(fā)展至關重要。毛澤東曾提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19]812文風還是外界“判斷黨的作風、評價黨的形象,進而觀察黨的宗旨的貫徹落實情況”[30]的“透視鏡”。因此,構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應該提倡簡練樸實的文風,“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19]844。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必須言之有物,貼近現(xiàn)實。話語是社會活動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1]533。因此,它必然要“受到物質的‘糾纏’”。第三個歷史決議從縱向與橫向、宏觀與微觀、整體與局部的視角,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第三個歷史決議并非空談偉大成就,而是有真實的事實作為支撐。例如,在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將“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概括為十三個部分,進行細化說明,讓“偉大成就”更加具有說服力。當然,貼近現(xiàn)實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問題構建政治話語?!皢栴}是時代的聲音”,第三個歷史決議通篇貫穿著問題意識,如提出“看清楚過去我們?yōu)槭裁茨軌虺晒Γ靼孜磥砦覀冊鯓硬拍芾^續(xù)成功”[31],這是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中國共產黨總結百年奮斗經驗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成功,哪些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中一以貫之的傳統(tǒng)和經驗,第三個歷史決議總結出來的十條經驗就是最好的答案。因此,構建黨的政治話語必須要言之有物,關注現(xiàn)實,用真切的事實來說話,提高話語的真實性,同時又要“在思想中把握時代”,觸及問題,將問題上升至話語內容之中,回應問題、解答問題,避免閉門造車,使用“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形式主義的方法”[19]839。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必須言之有趣,善于借鑒和創(chuàng)新。第三個歷史決議中大量使用比喻話語、排比話語和對偶話語,善于運用人民群眾易于接受、耳熟能詳?shù)恼Z言和詞匯來解釋說明抽象的政治話語,讓嚴肅、莊重的政治文獻更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和貼近實際。在表現(xiàn)形式上,第三個歷史決議中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錯落有致、相互映襯,避免了冗長枯燥,“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19]834。由此可以看出,構建政治話語必須要在文風上體現(xiàn)民族性和人民性,吸收民族文化中的有益養(yǎng)分,吸收和學習群眾“生動活潑,表現(xiàn)實際生活”的語言,在“保持權威大氣時不妨有些平民風格”[32]。這既是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也打破了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感和疏離感,有助于充實黨的政治話語的內容,增強黨的政治話語的生命力和活力。

(三)掌握話語權,優(yōu)化話語傳播

話語不僅需要構建出來,還需要通過傳播才能彰顯自身的生命力。構建話語的過程也是話語傳播的過程,也是話語主體將自己的觀點、意圖和主張以不同的方式傳播出去,改變話語對象的思想、觀點和行為的過程。提高話語傳播的能力和水平,優(yōu)化話語傳播的環(huán)境,是構建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重要方面。

話語本身就是一種“軟實力”,它既不是“從天下掉下來的”,也不是“別人恩賜的”,必須要掌握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話語權就包括主動設置議題,即話語主體圍繞特定的內容和價值來構建話語體系,對于特定的話題和內容不能采取回避和動搖的態(tài)度,要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場。第三個歷史決議突出“主體性”的原則,掌握了構建與表達政治話語的主動權,通過精心設置議題,有效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觀點,表明了態(tài)度和立場。第三個歷史決議闡釋的事實和總結的經驗都是從中國的具體實踐中得出的,絕非邯鄲學步。一味地模仿和照搬,不可能有獨立的話語權,也不可能有系統(tǒng)完整的話語體系。政治話語的構建必須觀照中國實際,同時體現(xiàn)中國特色與中國智慧,唯有如此,才能傳播中國聲音。此外,第三個歷史決議還善于設置議題,宣傳“自我主張”。在堅持“一國兩制”和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問題上,第三個歷史決議運用了立場明確、態(tài)度堅決、措辭鮮明的話語,如“堅定落實”“堅決反對”“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等。將臺灣問題寫入第三個歷史決議中,不僅突顯了黨中央對于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堅定信心,也對外傳遞了外國分裂勢力無權干預中國事務的信息,對國際輿論走向具有引領作用。政治話語的構建與表達,必須“以我為主”,站穩(wěn)中國立場,精心設置觀點鮮明和指向性強的議題,掌握話語表達的主動權,敢于發(fā)聲且巧妙發(fā)聲。唯有如此,才能壯大主流聲音,并澄清立場、表明態(tài)度,有力駁斥錯誤言論。當然,政治話語不僅要在國內進行傳播,還要在國際上進行傳播,因而必須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優(yōu)秀的文明成果,打造出融通國際的話語范疇和話語表述,“用外國民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途徑和方式”[33],擴大中國政治話語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真正實現(xiàn)“讓全世界都能聽到我們的聲音”[34]。

當然,政治話語的構建還必須運用科學的構建方法,“一刻也離不開理論思維”。第三個歷史決議堅持了唯物史觀和正確的黨史觀,概括了偉大成就,總結了奮斗經驗,形成了科學評價,做到“用百年奮斗支撐重大成就,用重大成就確證歷史意義,從歷史意義提升歷史經驗,以成就經驗支撐‘兩個確立’”[35],實現(xiàn)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相互關照以及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尊重歷史規(guī)律的自覺性和總結經驗的主動性,凸顯了高度的歷史自信和嚴密的歷史思維。因此,構建政治話語必然要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才能實現(xiàn)政治話語的貫通和諧與邏輯自洽。

四、結語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明確提出了“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戰(zhàn)略目標和“健全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工作體系”的重要任務[36]。構建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政治話語,是中國共產黨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的重要內容,也是將自身政治理念進行有效傳播的重要方式,對于表達政治觀點、促進政治交流、凝聚社會共識、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了第三個歷史決議,以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統(tǒng)一了全黨的思想和行動,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6]提供了強大的領導力量。同時,第三個歷史決議作為一份特殊的政治文本,在構建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上有著獨到之處,深入研究第三個歷史決議如何構建黨的政治話語,有助于進一步提升中國共產黨政治話語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猜你喜歡
決議話語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黨的三個歷史決議的經驗啟示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我省干部群眾堅決擁護全國兩會各項決議決定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靖边县| 巴彦淖尔市| 元阳县| 曲阳县| 积石山| 葵青区| 张家口市| 仁布县| 靖安县| 宣武区| 宜章县| 安达市| 喜德县| 武强县| 福清市| 文昌市| 巴南区| 镇康县| 都江堰市| 潮州市| 工布江达县| 彩票| 贵德县| 鄂尔多斯市| 方城县| 新泰市| 集安市| 策勒县| 英山县| 教育| 邹平县| 安义县| 简阳市| 古交市| 长丰县| 小金县| 高碑店市| 柳河县| 桐庐县| 晋江市| 南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