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越界游旅及其圖像隱喻

2023-12-14 05:38:56宋麗娟
關(guān)鍵詞:大道莊子譯文

宋麗娟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是目前所知最早被譯成西文的中國話本之一,而且譯文眾多;且因其“艷孀變節(jié)”的主題與古羅馬作家佩特羅尼烏斯(Petronius)的《薩蒂利孔》(Satyricon)中“以弗所夫人”的故事相似,引發(fā)了西方學(xué)者對這一主題的比較研究;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故事情節(jié)又被伏爾泰、奧利弗·哥爾德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等西方文人效仿,融入《查第格》《世界公民》等文學(xué)作品之中,成為中西文學(xué)文化交流的有益嘗試。

這一中西文學(xué)交流的典型現(xiàn)象亦引起國內(nèi)學(xué)者的關(guān)注,如錢鍾書在其《管錐編》中說:“《警世通言》‘扇墳劈棺’一篇,西方傳譯,仿作紛紜;古羅馬曾寫‘艷孀變節(jié)’,‘以明婦人心性不可信恃’,談?wù)呙颗c是篇并稱?!保?033)文中所言“‘扇墳劈棺’一篇”即《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范存忠更是將之稱為“‘中國式的以弗所婦女’的故事”(182)。當(dāng)今學(xué)者如蔣向艷的《從〈查第格〉看伏爾泰與道家思想之關(guān)聯(lián)》、張愛民的《莊子鼓盆故事在國外的流變》、鄒雅艷的《“中國式的以弗所婦女”——〈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源流與在啟蒙時代歐洲的影響》等亦論及《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在域外的翻譯和影響。這些著述都肯定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與古羅馬小說在主題上所具有的相似性,但較少論及兩者在敘事模式上的差異性。有鑒于此,本文在梳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西譯文本的基礎(chǔ)之上,重在辨析西方文人對《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雙重敘事模式的效仿,并闡釋西方畫家對莊子視覺影像的重塑,進而探討文本在越界游旅中所具有的流動性、復(fù)合性等特征,及其所帶動的多元文化的互動與融合。

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文本翻譯與越界

目前所知,最早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翻譯成西文的是法國耶穌會士殷弘緒(Fran?ois Xavier d’Entrecolles),其譯文為法文,題為:“Autre Histoire:Tchoang tse,après les bisarres obseques de sa femme,s’adonne entierement à sa chere Philosophie,devient célèbre dans la Secte de Tao.”(另一種小說:莊子在妻子葬禮之后,投身于所鐘愛的哲學(xué),成為道家名哲。)該譯文收錄于杜赫德博士(Jean-Baptiste Du Halde)編著的《中華帝國全志》(Description Géographique,Historique,Chronologique,Politique,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1735 年在巴黎出版,從而開啟了莊子的越洋之旅。①

殷弘緒《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法譯文很快被轉(zhuǎn)譯成英文、德文、俄文等多種語言。如約翰·瓦茨(John Watts)主持的英文版《中華帝國全志》(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于1736 年在倫敦出版,該書第3 卷刊載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英譯文,該譯文是殷弘緒法譯文的轉(zhuǎn)譯,但有所刪節(jié)。德文版《中華帝國全志》(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des Chinesischen Reichs und der Grossen Tartarey)于1747 年出版,該書第3 卷收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德譯文,譯文亦根據(jù)殷弘緒法譯文轉(zhuǎn)譯而成。18 世紀(jì),《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英文、德文、俄文等其他語種的譯文皆由殷弘緒法譯文轉(zhuǎn)譯而成。進入19 世紀(jì),殷弘緒的法譯文依然流行,被編入雷慕莎(Abel-Rémusat)編譯的《中國小說選》(Contes Chinois)等小說集;此外,在殷弘緒法譯文觸媒的作用下,西方學(xué)者也逐步開始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從中文原文直接譯成西文,如撒母耳·伯奇(Samuel Birch)、道格斯(Robert Kennaway Douglas)等譯者皆從《今古奇觀》中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翻譯成英文。②進入20 世紀(jì)上半葉,豪厄爾(Edward Butts Howell)、魯?shù)聽柺┴惛駹枺℉ans Rudelsberger)、衛(wèi)禮賢(Richard Wilhelm)等學(xué)者仍紛紛迻譯《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據(jù)統(tǒng)計,1735 年至1919 年期間,《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西譯文本有二十種,《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成為中國古典小說西譯早期被翻譯最多的中國小說之一。③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之所以倍受青睞,被多次翻譯成西文,大抵如《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題名及其殷弘緒法文譯名所示,小說將“艷孀變節(jié)”與“道家名哲”糅合,帶給西方一種陌生的熟悉化和熟悉的陌生化的雙重效果。

首先,“艷孀變節(jié)”與“以弗所夫人”的情節(jié)相似,帶給西方譯者似曾相識的熟悉感。因此,西方譯者往往有意識地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譯名與“以弗所夫人”聯(lián)系起來?;蛲ㄟ^譯名的類比,提示《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與“以弗所夫人”的相似。如愛德華·凱夫(Edward Cave)主持的英譯本《中華帝國全志》(A Description of the Empire of China and Chinese-Tartary)于1738—1742 年在倫敦出版,該書第2 卷刊載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英譯文,該譯文從殷弘緒法譯文轉(zhuǎn)譯而成,基本保留了法譯文的全貌,但題名有所改動,命之曰:“Another Story,called Tyen,or the Chinese Matron.”(田氏或中國夫人的故事。)雷慕莎將殷弘緒法譯文收入其編選的《中國小說選》時,亦將題名改為“La Matron du Pays de Soung”(宋國夫人的故事)。

或以“變節(jié)的艷孀”相近的語意命名,彰顯其與“以弗所夫人”情節(jié)的相近。如撒母耳·伯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英譯文刊載于《亞洲雜志》(The Asiatic Journal)1843 年第1 卷,該譯文直接從中文翻譯而成,題為“The Impatient Widow.A Chinese Tale”(缺乏耐心的寡婦,中國故事)。道格斯編譯的《中國故事集》(Chinese Stories)收錄有《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英譯文,譯為“A Fickle Widow”(薄情的寡婦)。豪厄爾的英譯文題為“The Inconstancy of Madam Chuang”(不堅定的莊夫人)。

其次,“艷孀變節(jié)”和“道家名哲”的糅合疊加,又賦予其耳目一新的新奇感。其一,雖然《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與“以弗所夫人”都講述了“艷孀變節(jié)”的故事,但小說中“變節(jié)的艷孀”的丈夫之身份則明顯不同。“以弗所夫人”僅以“以弗所夫人的丈夫”概指,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卻具體化為“道家名哲”莊子。《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在講述莊子的身份來歷時,自然而然地涉及老子等道家人物與《道德經(jīng)》《南華經(jīng)》等道家經(jīng)典。其二,與“以弗所夫人”的結(jié)尾不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中變節(jié)的田氏最終愧疚自盡,“莊生見田氏已死,解將下來,就將劈破棺木盛放了她,把瓦盆為樂器,鼓之成韻,倚棺而作歌”。(抱甕老人371)這樣的情節(jié)對西方讀者來講,無疑是新奇又陌生的,但“鼓盆而歌”的情節(jié)恰好形象地闡釋了道家“齊物”“無為”等主張。

而“道家名哲”天然攜帶的道家身份和背景,又使《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成為西方譯者了解道家思想的一種全新途徑。雖然在殷弘緒《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法譯文之前,法國耶穌會士傅圣澤(Jean-Fran?ois No?las)等西方傳教士已致力于《道德經(jīng)》等道家典籍的翻譯,④但殷弘緒的法譯文無疑為西方學(xué)者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即通過中國小說或文學(xué)作品來認(rèn)識和了解道家思想。

此外,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西譯文中“道”的譯法,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與道家典籍的翻譯互為參照。如《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從此棄了漆園吏的前程,辭別老子,周游訪道。(抱甕老人363)殷弘緒法譯文:

Tchouang tse frappé de ces lumieres,renon?a à la Charge qu’il possedoit.Il prit même congé de Lao tse,& se mit à voyager dans l’espérance d’acquérir de belles connoissances,& de faire de nouvelles découvertes.(Du Halde 327)

約翰·瓦茨英譯文:

Tchouang tse,struck with these Lights,renounced the Office he was possessed of;he even took Leave of Lao tse with a Design to travel,hoping to acquire agreeable Knowledge,and to make fresh Discoveries.(Brookes 137-138)

撒母耳·伯奇英譯文:

Chwang sǎng resigned his post of minister of the Tseǐh yuen,and bidding adieu to Laou tsze,rambled about in quest of the Taou.(Birch 609)

豪厄爾英譯文:

He then resigned his office as constable which he had held at Ch’i Yuan,and,taking leave of Lao Tzu,became a pilgrim in search of the Way.(Howell 12)

與道家典籍的翻譯一致,《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西譯最初亦以音譯“Tao”⑤“Taou”來翻譯“道”;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西譯中較早使用了“Connoissances”“Knowledge”的譯法,這又為道家經(jīng)典的翻譯所吸納;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西譯文也借鑒儒蓮(Stanislas Julien)《道德經(jīng)》法譯本,以“Voie”“Way”譯“道”。⑥也就是說,《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西譯,在某種程度上和道家經(jīng)典的翻譯構(gòu)成了一種相互借鑒、相互推進的關(guān)系。

由上所述,“艷孀變節(jié)”與“道家名哲”的糅合,令《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兼具了熟悉的陌生化與陌生的熟悉化的雙重效果,從而賦予《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極大的吸引力,吸引了西方譯者的關(guān)注和翻譯,使之成為中國古典小說西譯早期最受歡迎和譯文最多的小說之一。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又經(jīng)由文本翻譯越界游走異域,開始了一段新奇又富有創(chuàng)作力的漫游之旅。

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比較研究與文學(xué)接受

如上文所述,《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與古羅馬作家佩特羅尼烏斯《薩蒂利孔》中“以弗所夫人”極為相似,皆講述了“艷孀變節(jié)”的故事。這無疑令西方讀者既驚喜又好奇,帶給他們既熟悉又陌生的閱讀體驗。驚喜的是在遙遠(yuǎn)神秘的中國讀到了似曾相識、又耳目一新的故事,《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因之吸引了諸多譯者的關(guān)注和翻譯。好奇的是兩者之間究竟有何淵源?這又促使西方學(xué)者進一步探究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梢哉f,漂洋過海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學(xué)者對“艷孀變節(jié)”這一文學(xué)主題的興趣和研究。

西方學(xué)者對《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比較研究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展開。其一,搜集整理相同主題的故事。如托馬斯·帕西(Thomas Percy)的《夫人的故事:六種短篇小說》(The Matrons,Six Short Histories)將六種講述“艷孀變節(jié)”的故事編譯成冊。這六種故事分別為《以弗所夫人的故事》(The Ephesian Matron)、《中國夫人的故事》(The Chinese Matron)、《法國夫人的故事》(The French Matron)、《英國夫人的故事》(The British Matron)、《土耳其夫人的故事》(The Turkish Matron)與《羅馬夫人的故事》(The Roman Matron)。其中《中國夫人的故事》即《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是帕西根據(jù)殷弘緒法譯文轉(zhuǎn)譯而成的。值得指出的是,這些故事雖然國別不同,情節(jié)卻極為相似,圍繞“鶼鰈情深→中途失侶→哀痛欲絕→移情別戀”的線索講述了美麗的夫人在丈夫逝世后,雖哀痛欲絕,卻很快移情別戀的故事。此外,1803 年在巴黎出版的《佩特羅尼烏斯的諷刺,騎士小說》(Satire de Pétrone,Chevalier Romain)一書,收錄了殷弘緒《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法譯文。而勒格朗(émile Legrand)編譯的《宋國的夫人、孿生姊妹:中國小說選》(La Matrone du Pays Soung—Les Deux Jumelles[Contes Chinois])于1884 年在巴黎出版。該書不僅收錄有《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法譯文,而且添加有三種附錄,分別為佩特羅尼烏斯的《以弗所夫人的故事》(La Matrone d'éphèse)、拉·封丹(La Fontaine)的《以弗所夫人的故事》(La Matrone d'éphèse)以及伏爾泰《查第格》第2 章,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譯文形成互文參照,揭示中西小說可能存在的共同主題及其交互關(guān)系。

其二,追溯闡釋同一主題的演變。如愛德華·格里澤巴赫(Eduard Grisebach)的《不忠貞的寡婦及其在世界文學(xué)中的演化》(Die Treulose Witwe.Eine Chinesische Novelle und Ihre Wanderung durch die Weltliterautur),以《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為中心,較為詳細(xì)地介紹了故事的來龍去脈,而且試圖描述“不忠貞的寡婦”這一主題在世界文學(xué)中的傳播演變。勒格朗亦在其《宋國的夫人、孿生姊妹:中國小說選》的序言中指出:“殷弘緒翻譯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可以作為最有趣的比較研究的主題……這個故事給我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這是一個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流傳的寓言,中國人顯然也熟知這個寓言?!保▁viii.)并介紹了法蘭西銘文學(xué)院達(dá)希爾(Dacier)在18 世紀(jì)末所撰寫的一篇關(guān)于“以弗所夫人及其仿作”的學(xué)術(shù)論文,從“以弗所夫人”故事的真實性談起,論及尼祿宮殿雕刻著夫人故事的浮雕,又譯介了《羅馬七賢哲傳奇》(Le Roman des Sept Sages de Rome)中的相關(guān)情節(jié)等。⑦但勒格朗認(rèn)為《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對故事情節(jié)的處理則更加地嫻熟精巧,并明確指出伏爾泰的《查第格》是從中國小說而非“以弗所夫人”的故事模仿而成的。

具體而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與“以弗所夫人”的故事相同的是“艷孀變節(jié)”或曰“不忠的寡婦”這一共同的主題,以及“鶼鰈情深→中途失侶→哀痛欲絕→移情別戀”的敘事線索。但不同的是,《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通過“扇墳”“劈棺”情節(jié)的設(shè)置,講述了兩次“鶼鰈情深→中途失侶→哀痛欲絕→移情別戀”的故事,或可稱之為“兩次艷孀變節(jié)”或曰“兩個不忠的寡婦”的雙重敘事(如圖1 所示)。第一次是扇墳的年輕女子,第二次是劈棺的莊子之妻田氏。不僅在“扇墳”和“劈棺”之間形成了一種互文呼應(yīng),而且巧妙地以“扇子”這一物件將兩次敘事相勾連,即通過“女子贈扇”“田氏扯扇”的巧妙安排將兩個不忠的寡婦不著痕跡地聯(lián)系起來。女子贈扇以酬謝莊子扇墳之助力,田氏扯扇以示對女子變節(jié)之不齒。一贈扇、一扯扇;一笑容可掬、一詈罵賭誓;看似一正一反截然不同的動作和姿態(tài),卻殊途同歸地走向移情別戀的相同結(jié)局,在嬉笑怒罵間更加強了對田氏的戲謔嘲諷。

圖1

實際上,這種“兩次艷孀變節(jié)”或曰“兩個不忠的寡婦”的雙重敘事大抵緣于《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文體。作為話本小說,《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采用了以“入話”引出“正話”的敘事模式,即以小故事牽引和闡發(fā)大故事的結(jié)構(gòu)方式,卻創(chuàng)造性地在“正話”中重復(fù)使用了以一個故事引出另一個故事的方式,即以“扇墳”來牽引和闡發(fā)“劈棺”,從而形成了主題的復(fù)沓和寓意的增值。也就是說,“艷孀變節(jié)”或“不忠的寡婦”或許是中西共有的文學(xué)主題,但“兩次艷孀變節(jié)”或曰“兩個不忠的寡婦”的雙重敘事則是《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所獨有的。

這種獨特的雙重敘事又引起了西方文人自覺地模仿。如法國大文豪伏爾泰撰寫的小說《查第格》,其中第2 章的內(nèi)容講述了查第格與妻子阿曹拉的故事,其故事情節(jié)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大同小異,僅將“扇墳”改成“引溪水別流”,“心痛”改為“脾臟作痛”,“劈腦”改為“割鼻”?;蛟S“割鼻”的細(xì)節(jié)更接近印度民間故事“鸚鵡故事”系列的相關(guān)敘述,但伏爾泰《查第格》效仿《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雙重敘事,在“高斯羅年青寡婦”和“查第格妻子阿曹拉”間形成了一種互文和對照,如《查第格》云:

有一天,阿曹拉散步回來,怒氣沖天,大驚小怪的只嚷。查第格問她:“親愛的妻子,你怎么啦?誰把你氣成這樣的?”她說:“哎!我親眼目睹的事,要是你看到了,也會跟我一樣。我本想去安慰高斯羅的年青寡婦。前兩天,她才替年青的丈夫蓋了一座墳,坐落在那片小溪環(huán)繞的草原上。她悲痛萬分,向所有的神明發(fā)誓,只要溪水在旁邊流一天,她就在墳上守一天?!辈榈诟裾f:“好啊,這才是一位可敬的女子,真正愛她丈夫的!”阿曹拉回答:“你可想不到我去看她的時候,她在干什么呢!”查第格道:“美麗的阿曹拉,那末她在干什么呢?”——“把溪水引到別處去?!卑⒉芾又亚嗄旯褘D破口大罵,責(zé)備的話說得那么多,那么兇,叫查第格聽了她滿嘴的仁義道德,很不高興。(服爾德4—5)

通過阿曹拉對高斯羅年青寡婦的破口大罵,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又以“高斯羅年輕寡婦引溪水別流”的故事牽引出“阿曹拉割鼻”的故事,這種“兩次艷孀變節(jié)”或曰“兩個不忠的寡婦”的雙重敘事明顯借鑒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無獨有偶,英國作家奧利弗·哥爾德斯密斯創(chuàng)作的書簡體作品《世界公民》,在第18 封信中亦搬用莊子夫妻的故事,以“莊子是最溫柔的丈夫,田氏是最可愛的妻子”開始,講述了莊子、田氏、執(zhí)扇婦人以及莊子弟子間的感情糾葛;故事情節(jié)大抵仿照《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采用了“兩次艷孀變節(jié)”的雙重敘事,但亦做出部分改編,如添加了田氏與執(zhí)扇婦人的正面沖突,并在田氏去世后,杜撰了莊子與執(zhí)扇婦人完婚的情節(jié),借此諷刺當(dāng)時英國人對待婚姻的不嚴(yán)肅態(tài)度。

總而言之,《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與“以弗所夫人”故事相同的主題,引發(fā)了西方學(xué)者對“艷孀變節(jié)”或曰“不忠的寡婦”這一主題的比較研究,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獨特的“兩次艷孀變節(jié)”或曰“兩個不忠的寡婦”的雙重敘事又引發(fā)了伏爾泰、奧利弗·哥爾德斯密斯等西方文人的自覺效仿,這不僅成為中西文學(xué)交流的有益嘗試,而且見證了中西文學(xué)之間的相互促進和共同發(fā)展。

三、《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圖像的域外生成及其隱喻

漂洋過海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既刺激了西方學(xué)者的翻譯、研究和仿作,又在一定程度上促發(fā)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圖像的域外生成。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圖像的域外生成主要有移植嫁接和重新創(chuàng)作兩種方式。

第一,所謂移植嫁接指的是直接從相應(yīng)的插圖本中國小說選取中國傳統(tǒng)木刻畫翻刻而成。如雷慕莎的《中國小說選》編錄了殷弘緒《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法譯文,并在第3 卷卷首附有相應(yīng)的插圖(見圖2):

圖2

該插圖從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吳郡寶翰樓刊本《今古奇觀》的插圖翻刻而成。插圖分為兩欄,上欄為從插圖本《今古奇觀》中選取的月光型插圖;下欄以法語標(biāo)出其所對應(yīng)的故事,將中國傳統(tǒng)木刻畫與小說的西譯文本移植嫁接,圖像少有變化。

第二,重新創(chuàng)作即根據(jù)《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情節(jié)內(nèi)容,為其創(chuàng)作嶄新的插圖的方式。如勒格朗編譯的《宋國的夫人、孿生姊妹:中國小說選》附有25 幅精美的彩色插圖。據(jù)高第(Henri Cordier)《西人論華書目》(Bibliotheca Sinica:Dictionnaire Bibliograhp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à L'Empire Chinois)記載,這些彩色插圖由波森(Poirson)繪制而成(1765)。這些專門為《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繪制的插圖完成于1883 年,明顯受到浮世繪的影響,賦予莊子不一樣的視覺影像。

這些重新創(chuàng)作的插圖往往具有詮釋性、描述性和裝飾性等特征。詮釋性指插圖對小說寓意的提示作用。如圖3a為譯本扉頁,圖中描畫的人物或即莊子,他身著紅色道袍,頭上有髻,但頭面卻為骷髏;一只碩大的蟾蜍倚于身前,景物僅為旁逸斜出的一支疏梅和一叢翠竹,并以淡色涂出陰影。畫者將寓意死亡的骷髏和象征金錢的蟾蜍一并繪入莊子圖像,恰與圖下的文字“Les richesses passent comme un songe”即富貴逝去如夢相呼應(yīng)。圖中“骷髏”的形象可能本于《莊子·至樂》的記述:

圖3a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wù)咚妻q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保ü鶓c藩619—621)

通過莊子和骷髏對話,闡述至樂之道。畫者或借之傳達(dá)唯有勘破生死、掙脫金枷,才能道根清凈、臻于至樂的寓意。這正好詮釋了《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開頭詞《西江月》:“富貴五更春夢,功名一片浮云。眼前骨肉亦非真,恩愛翻成仇恨。莫把金枷套頸,休將玉鎖纏身。清心寡欲脫凡塵,快樂風(fēng)光本分”(抱甕老人362)的涵義。視覺化的圖畫與哲理化的文字此呼彼應(yīng),相得益彰。

描述性即其對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形象再現(xiàn)。如圖3b中莊子身穿及膝布袍,頭戴氈笠,腳履木屐,左手執(zhí)杖,右手握扇,行旅于山水之間;對角線般的小橋?qū)⑦h(yuǎn)山與近水相接,空中仙鶴翱翔,岸邊青松佇立。此圖描畫了莊子辭別老子、周游訪道的情節(jié)。圖3c、圖3d 則分別描繪了“扇墳”與“劈棺”的場景。圖3c中扇墳的年輕婦人坐于墳冢之旁,她右手執(zhí)扇,身子微微向右傾斜,望向莊子;莊子頭戴巾帽,身披大氅,背攜斗笠,腿上還裹著及膝綁腿,宛如騎士般立于婦人身后;冢間掩映著幾竿修竹,一只紅色燈籠懸于其間。圖3d的畫面極富動作感,位于畫面左上角的田氏一臉驚嚇,大斧剛剛脫手,還未落到地上;右下角的莊子正破棺而出。無論是圖3c中年輕的婦人或是圖3d中莊子的妻子田氏都身穿和服,頭插長簪,仿若浮世繪中日本女子的裝扮。

圖3b

圖3c

圖3d

裝飾性則指插圖所起到的修飾和點綴的功用。如圖4a摹畫“楚威王聞莊生之賢,遣使持黃金百鎰,文錦千端,安車駟馬,聘為上相”(抱甕老人364)的場面,圖4b描繪莊子歸隱后,悠游山下的情景。圖4a中橋面上喧囂的使節(jié)車馬和橋下閑釣的莊子形成對比,并預(yù)示著莊子辭聘歸隱的抉擇。圖4b中莊子手持書信,沉浸于遐想之中。背景也從城闕轉(zhuǎn)換為山野。兩幅圖描畫的場景一喧鬧,一閑澹,構(gòu)圖卻相似,畫面以白描的線條、艷麗的色彩勾勒描繪人物景色,四周則以梅花、仙鶴等作為界限和點綴,兼具了描述性與裝飾性的功能。波森還繪制了以花鳥、銅鼎、香爐等為主題的插圖,這些插圖與文本情節(jié)無甚關(guān)聯(lián),更凸現(xiàn)其裝飾性的功能,但因這些主題顯在的中國屬性而與其所描繪的中國主題相關(guān)聯(lián)。

圖4a

圖4b

可以說,莊子圖像的域外生成,也就是莊子形象在域外的圖像化和隱喻化的過程。圖像化即用圖像來繪制和表現(xiàn)莊子的形象。隱喻化指借助圖像的象征手法對莊子形象進行重新解讀和賦予意義的過程。這種隱喻化不僅表現(xiàn)為通過“骷髏”“蟾蜍”“垂釣”“銅鼎”“香爐”等具體物象或元素的使用,實現(xiàn)插圖對小說寓意的提示、對小說情節(jié)的再現(xiàn)或?qū)ζ渲袊鴮傩缘年P(guān)聯(lián)等。而更為重要的是,在文本和圖像的互文與再生中塑造了莊子“道家名哲”的典型形象,并使之成為跨越國界和不同文明的人類智慧賢哲。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波森為《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繪制的插圖具有濃厚的浮世繪風(fēng)格。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繪畫技藝。浮世即佛教語中的塵世,浮世繪版畫往往采用五色套版,以艷麗的色彩、清晰的線條描繪浮世眾生之相,特別是藝伎、名勝與演劇等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guān)的場景。19世紀(jì)中期,浮世繪版畫作為茶葉、瓷器的包裝紙由日本傳入歐洲,但浮世繪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卻備受歐洲藝術(shù)家的青睞,馬奈、莫奈、梵高、高更等印象派畫家紛紛熱衷于收藏浮世繪版畫,并自發(fā)借鑒浮世繪的技法,融入自己的繪畫之中。如莫奈曾說:“如果一定要知道我作品后面的源泉,作為其中之一的,那就是希望能與過去的日本人建立聯(lián)系。他們罕見的簡練趣味,對我來說有著永恒的魅力。以投影表現(xiàn)存在、以部分表現(xiàn)整體的美學(xué)觀與我的思考是一致的?!保ǜ唠A秀爾12)而梵高的繪畫中則常常以浮世繪版畫來裝飾墻面,如《梵高自畫像》中墻面上即為佐藤虎清的浮世繪《藝者與富士》。⑨

浮世繪在歐洲的風(fēng)行,既構(gòu)成歐洲“日本主義”(Japanism)的主要內(nèi)容,又促進了歐洲“日本主義”風(fēng)氣的盛行。創(chuàng)作于1883 年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插圖浸淫于歐洲盛行的“日本主義”風(fēng)氣,從構(gòu)圖、色彩、線條、人物造型等各個方面明顯模仿了浮世繪版畫。《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插畫繪制者波森借助日本浮世繪的技法來表現(xiàn)中國主題,使之成為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典型存在。

波森為《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專門繪制的插圖隨著小說譯本的刊刻流行,在歐洲流傳開來。道格斯曾從中選取了8 幅插圖,作為其《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英譯文的插圖,收入道格斯編譯的《中國故事集》,但未采用彩印。此外,豪厄爾則邀請中國本土畫家為其編譯的《今古奇觀:不堅定的莊夫人及其他故事》繪制了12 幅插圖,其中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相對應(yīng)的插圖2 幅,這2 幅插圖分別摹畫了“扇墳”與“劈棺”的故事情節(jié),但與明清流行的插圖本《今古奇觀》不同,舍棄了傳統(tǒng)的木刻畫,而以相對寫意的水墨畫描繪故事情節(jié),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和藝術(shù)性。

簡而言之,《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越洋之旅又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莊子影像在域外的再現(xiàn)或重塑。其中,直接從中國傳統(tǒng)木刻畫移植嫁接而成的插圖是中國式莊子形象在西方的投影;而畫者重新創(chuàng)作的插圖則往往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變形,這種變形因地制宜、吸納當(dāng)代流行的藝術(shù)手法或表現(xiàn)方式,從而形成了一種別樣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這些重新創(chuàng)作的插圖不僅兼具詮釋性、描述性和裝飾性的特征,而且體現(xiàn)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塑造出莊子不一樣的視覺影像。

綜上所述,《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越洋之旅使文本具有移動性,成為一種流動的文本,這不僅表現(xiàn)為從一種語言到另一種語言、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流動,更重要的是,它使文本獲得了越界的屬性,從而跨越了語言和地域的限制,得以漂洋過海,轉(zhuǎn)換新生。其次,這種移動性又使得文本具有了開放性,使之成為一種可寫的文本。所謂可寫的文本指的是編譯者可以對文本進行一定程度的闡釋或改寫。而這種闡釋或改寫,實際上是圍繞文本形成了多重的對話關(guān)系,而通過對話,又促成了文本的互文性,使之成為一種復(fù)合的文本。具體而言,這種文本的復(fù)合體現(xiàn)在三個層面,其一,文本內(nèi)正文本和副文本的復(fù)合;其二,文本間多種西譯文本的復(fù)合;其三,文本外多元文化的融通復(fù)合。一言以蔽之,《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以譯為槎,游于異域,澤被西文苑,浮世繪新顏。

注釋[Notes]

①杜赫德的《中華帝國全志》收錄了殷弘緒翻譯的《呂大郎還金完骨肉》《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懷私怨狠仆告主》三篇話本的法譯文。

②殷弘緒《莊子休鼓盆成大道》的中文底本是《今古奇觀》,而非《警世通言》。撒母耳·伯奇、道格斯、豪厄爾等譯者,借鑒了殷弘緒法譯文的做法,擇定《今古奇觀》為其譯文的中文底本。參見宋麗娟《〈今古奇觀〉——最早譯成西文的中國古典小說》,《明清小說研究》2(2009):292—304。

③此外,司登德(George Carter Stent)編譯的《玉珠鏈》(The Jade Chaplet)第3 首和第4 首分別為《扇墳》(Fanning the Grave)、《試妻》(The Wife Tested),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中“扇墳”“劈棺”的情節(jié)相似,但該譯文根據(jù)《蝴蝶夢》翻譯而成。Stent,George Carter.The Jade Chaplet.London:Trüber & Co.,1874.

④No?las.Jean-Fran?ois.“Liber Sinicus Tao Te Kim inscriptus,in Latinum idioma Versus ...”MSS Chin.H.20,India Office Library,British Library.關(guān)于《道德經(jīng)》的西譯文本,可參看邰謐俠:《〈老子〉譯本總目》,《國際漢學(xué)》(增刊)1(2019):7—122。

⑤如殷弘緒《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法譯文將題名譯成:Autre Histoire:Tchoang tse,après les bisarres obseques de sa femme,s'adonne entierement à sa chere Philosophie,devient célèbre dans la Secte de Tao.

⑥Julien,Stanislas.Le Livre de la Voie et de la Vertu,Pairs:L’Imprimerie Royale,1842.關(guān)于《道德經(jīng)》中“道”的譯法,可參看楊慧琳:《怎一個“道”字了得——〈道德經(jīng)〉之“道”的翻譯個案》,《中國文化研究》3(2009):192—196。

⑦與《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所采用的“兩次艷孀變節(jié)”或曰“兩個不忠的寡婦”的雙重敘事不同,《羅馬七賢哲傳奇》等“以弗所夫人”的仿作只述及“一次艷孀變節(jié)”或曰“一個不忠的寡婦”,且往往通過增加妻子破壞丈夫尸體的殘忍程度來表示艷孀的變節(jié),如《羅馬七賢哲奇》中的夫人不僅將丈夫的尸體吊上絞刑架,而且刺傷頭部、敲掉牙齒,甚至閹割了丈夫的尸體。

⑧衣若芬教授提出了“文圖學(xué)”的概念,指的是文本用圖像的方式被看見和感知??蓞⒖匆氯舴遥骸稌硵⒂那椋何膱D學(xué)詩畫四重奏》,杭州:西泠出版社,2022 年;《春光秋波:看見文圖學(xué)》,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20 年;《藝林探微:繪畫·古物·文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等。

⑨梵高的《梵高自畫像》與佐藤虎清的《藝者與富士》收藏于倫敦考陶爾德美術(shù)館(The Courtauld Gallery)。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A Description of the Empire of China and Chinese-Tartary:together with the Kingdoms of Korea,and Tibet.Vol.2.London:Printed by T.Gardner in Bartholomew Close for Edward Cave,1738-1741.

Arbiter,Titus Petronius,and P.Durand.Satire de Pétrone,Chevalier Romain.Vol.2.Paris:chez Gerard,1803.

Ausführliche Beschreibung des Chinesischen Reichs und der Grossen Tartarey.Vol.3.Tartaren:Rostock,1747.

抱甕老人輯:《今古奇觀》,顧學(xué)頡校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年。

[Baoweng Laoren,ed.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nders.Ed.Gu Xuejie.Beijing: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1957.]

Birch,Samuel.“The Impatient Widow,a Chinese Tale.”The Asiatic Journal 3.1(1843):607-618.

Cordier,Henri.Bibliotheca Sinica:Dictionnaire Bibliograhpique des Ouvrages Relatifs à L'Empire Chinois.Paris:E.Leroux,1878-1885.

Douglas,Robert Kennaway.Chinese Stories.Edinburgh and London:William Blackwood and Sons,1893.

Du Halde,Jean-Baptiste.Description Géographique,Historique,Chronologique,Politique,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Vol.3.Paris:P.G.Le Mercier,1735.

---.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Vol.3.Trans.Richard Brookes.London:Printed by and for John Watts at the Printing office in Wild-Court near Lincolns-Inn Fields,1736.

范存忠:《中國文化在啟蒙時期的英國》。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年。

[Fan Cunzhong.Chinese Culture in Britain during the Period of Enlightenment.Nanjing:Yilin Press,2010.]

Goldsmith,Oliver.The Citizen of the World,or Letters from a Chinese Philosopher,Residing in London to His Friends in the East.London:Vernor,1792.

Grisebach,Eduard.Die Treulose Witwe.Eine Chinesische Novelle und Ihre Wanderung durch die Weltliterautur.Vienna:L.Rosner,1873.

郭慶藩:《莊子集釋》,王孝魚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Guo Qingfan.Annotations to Zhuangzi.Ed.Wang Xiaoyu.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2016.]

Howell,Edward Butts.The Inconstancy of Madam Chuang and Other Stories from the Chinese.Shanghai,Hong Kong,Singapore:Kelly & Walsh,1905.

蔣向艷:《從〈查第格〉看伏爾泰與道家思想之關(guān)聯(lián)》,《中文自學(xué)指導(dǎo)》6(2006):39—42。

[Jiang Xiangyan.“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Voltaire and Taoism Based on Zadig.”Reviews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Literature 6(2006):39-42.]

Legrand,émile.La Matrone du Pays Soung— Les Deux Jumelles(Contes Chinois).Paris:A.Lahure Imprimeur-éditeur,1884.

Percy,Thomas.The Matrons,Six Short Histories.London:R.& J.Dodsley,1762.

錢鍾書:《管錐編》(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Qian Zhongshu.Limited Views:Essays on Ideas and Letters.Vol.3.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79.]

Rémusat,Abel.Contes Chinois.Vol.3.Paris:Moutardier,1827.

Satire de Pétrone,Chevalier Romain.Vol.2.Trans.Le Citoyen D*****.Paris:chez Gerard,1803.

高階秀爾:《美術(shù)史における日本と西洋》,東京:中央公論美術(shù)出版社,1995年。

服爾德:《查第格》,傅雷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6年。

[Voltaire,F(xiàn)ran?ois-Marie Arouet.Zadig.Trans.Fu Lei.Beijing: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1956.]

張愛民:《莊子鼓盆故事在國外的流變》,《棗莊學(xué)院學(xué)報》6(2012):45—49。

[Zhang,Aimin.“The Overseas Transformation of ‘ Singing with Beating Basin’ by Chuang-tzu.”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6(2012):45-49.]

鄒雅艷:《“中國式的以弗所婦女”——〈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源流與在啟蒙時代歐洲的影響》,《中國比較文學(xué)》3(2016):136—146。

[Zou,Yayan.“ ‘ Chinese Ephesian Matron’ The Sources of Chuang-tzu's Singing with Beating Basin and Its Influence in Europe during the Period of Enlightenment.”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China 3(2016):136-146.]

猜你喜歡
大道莊子譯文
幸福大道寬又闊
心聲歌刊(2022年5期)2022-12-18 02:39:26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
文史春秋(2022年3期)2022-06-15 01:47:52
大道同行
心聲歌刊(2022年3期)2022-06-06 06:31:36
譯文摘要
美乃大道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04
I Like Thinking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說》(十四)
中老年健康(2016年2期)2016-03-26 09:00:33
萨嘎县| 香格里拉县| 洛阳市| 吉水县| 柘荣县| 旅游| 伊川县| 威信县| 额济纳旗| 永川市| 延安市| 二连浩特市| 慈利县| 汝南县| 株洲县| 沾化县| 东台市| 香河县| 平定县| 乐亭县| 陇南市| 贡觉县| 荥经县| 罗山县| 泰来县| 改则县| 温泉县| 临澧县| 西乌| 肥城市| 永昌县| 辽宁省| 长宁县| 台东市| 苏州市| 宁国市| 澄迈县| 罗定市| 遂平县| 丰城市|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