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波
(安慶市國營林場管理站 安徽 安慶 246001)
香榧是一種經(jīng)濟價值很高的樹種,為我國原產(chǎn)。適生于海拔200~800 m的地區(qū),分布在我國南方氣候溫潤的省份,如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貴州等地。香榧是一種常綠喬木,干果營養(yǎng)價值高,深受人們喜愛。栽植香榧不僅能美化環(huán)境,而且有利于水土保持。近年來,安徽安慶市充分利用香榧的適生特點,大力推廣香榧種植,栽培面積不斷增加,香榧干果產(chǎn)量逐年提高,促進了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同時也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香榧栽培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
香榧經(jīng)多年栽種,培育出了許多優(yōu)良品種。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特點,有的可直接食用;有的淀粉比例高;有的口感好,帶甜味。在選擇品種時,一方面要根據(jù)市場需要確定經(jīng)濟回報高的優(yōu)良品種,另一方面也要以“適地適樹、適品種”為原則,選擇適合當?shù)卦苑N條件的品種。常見的品種有“圓榧”“米榧”“長榧”“木榧”“羊角榧”“轉(zhuǎn)筋榧”“細榧”等。安徽南部地區(qū)主要栽種“細榧”,其具有外殼細秀,殼薄仁滿,種仁酥松細膩、質(zhì)脆味香等優(yōu)點,是香榧中的珍貴品種。
母樹要選擇長勢良好的壯年榧樹,這樣的母樹種子品質(zhì)好,采集時間在9月中旬,有少量果實自然脫落便可以進行采收。將采收的果實堆在陰涼通風處,一周左右種子和種皮經(jīng)過發(fā)酵后便會分離,在堆放期間翻動幾次,如果干燥可以適當澆水加速發(fā)酵,同時也要注意避免發(fā)霉。種皮變軟后裝入編織袋扎住口,經(jīng)過輕輕踩踏將假種皮分離,然后再放入流動的河水中將假種皮漂掉,清洗干凈種子置于干燥通風處晾干。雌雄香榧種子通過外觀形狀可以區(qū)別,一般圓形為雌性,長橢圓形為雄性[1]。
香榧喜陰涼濕潤,適宜生長在空氣濕度大的環(huán)境中,不耐光照。對于土壤的要求以微酸性或中性土壤為宜,砂壤土、紫色土、石灰土等皆可生長。盡可能選擇排水條件良好、地下水位較低、地勢平坦、光照適宜且避風的地塊,要有便利的灌溉條件,要便于運輸管理。
地塊確定后,先進行細致整地,可以在入冬前或者早春進行20~30 cm深耕,清理林地中的雜灌及垃圾,對土壤消毒處理,每平方米噴施50%可濕性粉劑1·5 g,或者藥土按1∶20的比例配制成毒土撒在苗床上,防治根腐病、莖腐病、葉枯病、灰斑病等病害。施足基肥,每畝(約667 m2,下同)施農(nóng)家肥2000~3000 kg,也可以施用復合肥,經(jīng)過翻耕耙耢再進行作床,苗床寬120~150 cm,高度15 cm,長度結(jié)合地塊確定,留出36 cm寬步道,增設排水溝,床面做到平整、土塊細碎。
香榧種子發(fā)芽較慢,如果不進行處理直接播種要經(jīng)過1~2年才能發(fā)芽,所以播種育苗前要進行催芽處理,縮短出苗時間。具體方法:采用濕沙貯藏法進行催芽,主要是利用香榧種子具有晝夜溫差越大發(fā)芽力越強的特性。在室外選擇向陽、通風處,排水性好無積水的地塊,挖催芽坑,底部設置排水溝,再用細沙鋪底,厚度15 cm,含水量在3%~5%,然后再將香榧種子鋪上一層,厚度10 cm,然后再一層濕沙一層種子分層堆放,2~3層種子為宜,最后在上面鋪蓋濕沙,再用稻草簾覆蓋,灑水保濕,坑上做好防雨,避免大量雨水浸入。催芽期間要注意做好防蟲防鼠工作,經(jīng)常檢查沙的含水量,干燥時可適當淋水保濕。沙藏種子11月下旬開始陸續(xù)發(fā)芽,至翌年3月底發(fā)芽率可達90%左右。此期間應檢查2~3次,當胚根長0·5~1·5 cm時即可揀出播種。
播種前對床面淺松,一般在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也可以秋播,一般在9~10月進行。將經(jīng)過層積催芽后“裂嘴”的種子撿出,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 min進行種子消毒,取出用清水洗凈便可以直接播種。采用點播方式,在苗床劃出3 cm深淺溝,株行距15 cm×30 cm,播種時胚根要向下橫放,利于快速生根,然后用細土進行覆蓋,厚度2~3 cm,采用塑料膜或稻草簾進行覆蓋,以利保濕。待4月上旬幼苗出土后及時撤掉[2]。
根據(jù)香榧的生長特性,造林地宜選擇在海拔200~800 m,氣候溫和濕潤、夏季涼爽的中低山區(qū),地塊坡度5~15°,以向陽通風的平緩坡地為佳。土壤以沉積的砂壤土、壤土為宜,土層厚度50 cm以上,土質(zhì)肥沃、疏松,排水良好,水分充足,交通方便。過風的山脊、崗頂不宜選作香榧造林地。
根據(jù)地塊的坡度情況選擇適合的整地方式,平緩坡可采用帶狀整地的方式,而對于相對陡坡地塊,采用塊狀整地或魚鱗坑定點挖穴整地。挖穴的規(guī)格一般為60~80 cm的正方形穴口,穴深50~60 cm,栽植穴宜大不宜小。整地一般在冬季進行,先將地塊表面的枯枝落葉清理干凈,再進行挖穴,表土、穴土分別堆放,便于分層回填,挖好后及時在穴中施足基肥,以腐熟農(nóng)家肥為主,穴施5~10 kg,施入穴底,然后回填一層表土。
香榧造林生產(chǎn)中多采用嫁接接苗,嫁接后能保證其食用口感、營養(yǎng)成分。造林所選苗木,要2年生以上,高度50 cm以上,根系發(fā)達、主干粗壯,葉片厚實、光澤度好,無病蟲害,接穗新梢向上伸展。苗木選定后,要隨起隨栽,最好就近調(diào)苗,減少運輸時間。起苗時要盡量保持根系完整無傷,香榧苗肉質(zhì)根容易失水,運輸時要輕拿輕放,避免造成橫向斷裂,最好保留根部宿土,以利保濕。
香榧造林栽植可以在秋冬季進行,也可以在春季進行。秋冬造林在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春季造林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春季造林最好選擇無風陰天或雨后進行,利于成活。造林密度為畝栽20~30株,株行距為4 m×5 m或5 m×5 m。香榧是雌雄異株樹種,花粉傳播主要以風為媒介,造林時要適當配置雄株,雄株數(shù)量一般為雌榧株數(shù)的3%~5%。香榧雄株應當栽植在林中主風的上風口處,這樣利于借助風力進行花粉傳播。
香榧屬于淺根性樹種,栽植時宜淺不宜深。采用營養(yǎng)缽育苗的,要先將營養(yǎng)缽去除,不能帶缽栽植。嫁接苗要先將薄膜去掉,將苗木立于栽植穴中,苗根舒展,然后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按照“一提二踩三埋”的操作程序栽植,確保根舒苗正,下緊上松,栽植后為防風搖樹動,要用立桿進行支撐,確保苗木根基穩(wěn)固。覆蓋高度在嫁接口下1 cm處,不能掩埋嫁接口,最后將根部土壤堆成饅頭狀[3]。
香榧幼苗喜陰,不耐強光,對高溫較敏感,如果夏季的光照過強,會導致枝葉變黃,樹木生長不良。4~5月,苗木陸續(xù)出土,此時要及時將苗床覆蓋的稻草簾或塑料膜撤掉,同時在苗床上方搭設遮陽棚,棚高度1·8 m,便于人進入棚下管理,棚膜采用通光50%~60%塑料膜,在遮掉一部分強光后又能保證適度的光照,避免幼苗被灼傷。香榧在整個幼年期都要求有一定的側(cè)方遮陰。帶狀整地或塊狀整地時,可以盡量保留兩側(cè)或塊周圍的植被,這些植被可起到側(cè)方遮陰的作用,提高造林成活率。也可以在香榧樹苗周圍插些竹片圍成竹圈,四周圍上80 cm高的遮陽網(wǎng),起到保濕降溫作用。
苗木生長要保證水分充足,遇到干旱天氣要定期澆水,每隔10~15 d澆一次透水。采用噴灌方式進行,不要大水漫灌浪費水資源,在雨季時要保持排水通暢,避免久漬爛根影響成活。香榧的根系為肉質(zhì)根,施肥時要注意薄肥勤施,不可過濃過重,肥料可采用20%人類尿加2%復合肥施加,每隔20 d施肥1次便可,連施4~5次便可滿足幼苗生長需要,株施有機肥3~5 kg或復合肥20~30 g。香榧種植后,前幾年每年施肥2~3次,以土雜有機肥為主,開溝深施。以后隨香榧樹生長,逐年增加施肥量,并增施磷鉀肥。冬季深翻且施冬肥。
香榧生長期間要定期除草松土,促進根系生長,減少雜草與苗木在光照、養(yǎng)分方面的爭奪,也利于林地通風,破壞病蟲害的宿生環(huán)境,防治病蟲害。一般結(jié)合施肥進行,每年可進行3~4次。對于香榧林地高大的雜草可以直接拔除,低矮雜草可以用鋤頭直接鏟除,注意除草動作要輕緩,做好根系的保護,注意7~8月不宜除草。
3.4.1 香榧小卷蛾 幼蟲對香榧新梢、葉片為害,1年發(fā)生2代,5月、11月下旬入土化蛹。要在幼蟲期及早防治,在3~4月間,香榧新梢結(jié)果枝嫩葉尚未展開時,采用25%滅幼脲或25%蟲酰肼1500~20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第1代,6月初時再次噴施,防治第2代。
3.4.2 癭螨 為害香榧枝葉,導致葉片失綠,無光澤,葉片低垂,同時葉背葉緣兩側(cè)成銹色帶狀物,影響苗木生長。防治時可以采用1·8%阿維菌素2000~4000倍液在葉背噴霧,隔7~10 d再噴施1次。宜選擇15:00后噴施,效果明顯。
3.4.3 褐腐病 由病菌引起,每年4月末至5月初發(fā)病,初期幼蒲表面有較小油漬狀斑點,后發(fā)展至表皮,多處出現(xiàn)片狀、條狀或塊狀的褐色病斑,進而破壞種仁,導致幼果脫落。5月中下旬為發(fā)病高峰,6月初達到幼蒲脫落高峰期,嚴重影響香榧產(chǎn)量和品質(zhì)。防治時可以用5%菌毒清殺菌水劑500倍液噴霧,4月上中旬和5月初各噴施1次,也可用1%波爾多液500 kg或50%代森銨1000 mL兌水500 kg,在晴天交替噴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