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風車與空竹、風箏同為春節(jié)廟會三大特色玩具,深受兒童喜愛。“無風聲不小,有風響不停,風吹風車轉,車轉幸福來”,便是對京味兒風車的生動刻畫。通州西集武辛莊人梁俊是“通州大風車”的第三代傳人,有“風車大王”的美譽。2003年12月,梁俊被北京玩具協(xié)會評為“民間玩具工藝大師”;2007年,“通州大風車”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09年3月,梁俊又被北京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北京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和北京玩具協(xié)會共同譽為“風車梁”?!帮L車梁”與通州風車的故事穿梭六十余年,這不僅是一位苦心孤詣的手藝人的故事,還是風車在新時期發(fā)展歷程的最好見證。
世代相傳風車藝
風車最早名為“八卦風輪”,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風車原被用來驅魔鎮(zhèn)宅、降妖除魔,后來逐漸發(fā)展為民間玩具?!帮L車常轉,人壽年豐?!弊怨乓詠恚L車便有求吉納福的寓意。傳統(tǒng)風車的輪廓為圓形,代表一年;共有十二條輪轂,代表十二個月;輪轂兩端共有二十四處需要固定,代表二十四節(jié)氣。早期的“八卦風輪”,通常還貼有四道驅魔降妖的符紙。
風車的制作工藝并不繁瑣,主要包括制作外部框架、膠泥制泥、彩紙扎輪條這三道工序。在整個過程中,最關鍵的兩步是糊鼓面和扎紙條。在糊鼓面時,要在整張紙上都涂上膠水,再把其粘在泥鼓上,將二者緊密貼合;扎紙條要方向一致,從而保證風車轉動的順暢?!巴ㄖ荽箫L車”最初由竹篾、綿綢、帛紙扎制而成,其制作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末。相傳,舊時糨糊的黏性不足,風車總因鼓面不牢而發(fā)聲不脆,西集鎮(zhèn)武辛莊村有戶祖祖輩輩都以制作傳統(tǒng)風車為業(yè)的梁姓人家,選用江米面熬制糨糊,并往里注入白礬。梁家自制的糨糊十分好用,梁家風車的泥鼓也能發(fā)出清脆的響聲,于是在京東諸家中脫穎而出,一炮打響。
梁俊是“通州大風車”的第三代傳人,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在梁俊的記憶中,每逢春節(jié)前后,祖父總會用毛驢馱著做好的風車去附近的魯仙觀廟會練攤,有時甚至還會去幾十里之外的通州城萬壽宮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售賣自家的風車。在父親擔起糊口的擔子后,繼續(xù)從事制作風車的行當。早在八九歲的時候,梁俊就開始和爺爺、父親學做風車,在長輩的熏陶下,他對制作風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到二十歲便掌握了風車的全套制作工藝,對扎制、裱糊等技術活兒更是爛熟于心。每趕上過年的時候,他便會把自己在平日里制作的風車走街串巷地售賣,體驗到靠手藝謀生的自足與快樂。
相比于父輩把風車當成安身立命的手藝,梁俊更傾心于風車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他下定決心把通州大風車的手藝一代代地傳下去。
苦心孤詣求創(chuàng)新
梁俊成年后到村辦鑄造廠工作,成為一名負責制作各種鑄件的木模工人。改革開放后,個體經營受到鼓勵,人到中年的梁俊重拾幼年的技藝,全身心地投入到大風車的設計與制作中——在繼承父輩手藝的基礎上,讓通州大風車更上一層樓。
在制作風車時,梁俊精益求精,對產品質量有著近似嚴苛的要求。為了做出質量一流的風車,他不計成本,奔走八方——從河北香河縣大黃莊的爛塔窯地下30米處尋得做泥鼓的優(yōu)質泥;在河北張北地區(qū)找到最適合做風車骨架的秫秸稈;于天津訂購到韓國進口的、適用于鼓面的牛皮紙;又從云南購置了為風車染色的各色染料;還把四川運來的竹子加工成竹篾,充當風車車輪的骨架。在集齊優(yōu)質原材料后,梁俊才會著手制作風車。這種苦心孤詣的匠人精神,使制作工序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和風車的各處關節(jié)都有質量保障,因此梁俊做的風車總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搶購一空。
在追求創(chuàng)新時,梁俊絕不含糊,對設計改版有著迎難而上的決心和勇氣。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梁俊制作的風車也在紅橋市場、八里莊市場、新東安市場等多個京城知名市場售賣。在各大市場內,銷售風車的攤位越來越多,但是自家攤位的銷售量卻越來越小,于是梁俊開始思考如何創(chuàng)新,據此制定出一系列改進方案。首先,梁俊壓縮風輪直徑,并設計出與之配套的可拆卸式骨架,這不僅讓傳統(tǒng)的大風車變得小巧、方便攜帶,還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從而銷往更多地區(qū)。在此基礎上,梁俊還將風輪染成紅、黃、綠三種顏色,并賦予其特殊的意義:紅色象征太陽、黃色象征金色的土地、綠色象征生態(tài)。經梁俊創(chuàng)新后的風車,不僅在轉動時更加輕盈靈動,還伴有清脆的聲響,就連看上去也格外鮮艷。在為人們帶來更多歡樂的同時,梁俊也收獲到創(chuàng)新為他帶來的社會贊譽和經濟利潤。
此后的十幾年里,梁俊從未停下創(chuàng)新的腳步,陸續(xù)研發(fā)出眾多樣式各異的風車。兼具新意與心意的梁氏風車大受好評,顧客總在期待著梁俊的下一個作品。1997年,梁俊先后制作出三輪、五輪、七輪、十輪、二十輪等七種樣式的風車,還參與到中糧廣場舉辦的北京民間藝術展示周的展會中。在展會上,梁俊用這些風車擺出“一帆風順”圖案的風車陣,令人耳目一新。同年,梁俊設計出寓意香港回歸的百輪風車,百年百輪,無比壯觀。1999年,為慶祝建國五十周年,梁俊趕制出一架五十輪風車,后被北京民俗博物館收藏。2001年,在申奧成功之際,由梁俊制作的“五環(huán)奧運風車”走進大街小巷,迎風轉動,奏響歡快的民間之音。2002年,梁俊完成的“孔雀開屏風車”在中華民族園展出。
“你無我有,你有我精,你精我轉,以質量求生存,以速度求發(fā)展?!闭缌嚎∷f,高質量的產品和高水平的創(chuàng)新是他作為一名風車手藝人永恒的追求。
名揚四海育新人
在知名度提升后,梁俊的作品被四處展覽,“風車大王”的名號也享譽京城,成為京東民間藝術的金名片之一。在世紀之交,年過花甲的梁俊邁出國門,來到不同國家,讓更多人了解古老的中國風車、認識這位來自中國北京的“風車大王”。新世紀以來,年事已高的梁俊走進學校,專心培養(yǎng)起“通州大風車”的接班人。
1999年,梁俊首次作為北京民間藝術代表團的一員,受邀參加新加坡“春到河畔迎新年”主題系列活動。在活動現(xiàn)場,梁俊手持五十輪風車迎風舞動,成為新加坡濱海灣一道靚麗的風景,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時任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在現(xiàn)場觀看表演,并與他握手合影,這一幕也被新加坡電視臺的賀歲節(jié)目報道。梁俊的風車表演還意外掀起了一陣“風車熱”,他攜帶赴新的四萬個風車原本計劃售賣十天,結果不到三天就被當地民眾搶購一空。梁俊此行不僅將風車的文化魅力帶到新加坡,還收獲了許多海外訂單,贏得了市場,也傳遞了文化。
2001年,梁俊受邀參加在新西蘭奧克蘭市舉辦的亞洲藝術節(jié)。在藝術節(jié)現(xiàn)場,梁俊身穿印有中國傳統(tǒng)紋案的唐裝,下著黑緞料的燈籠褲,腳蹬北京布鞋,手中來回舞動巨大的百輪大風車。據報道,這屆亞洲藝術節(jié)的游行方陣由來自17個國家的藝術家組成,梁俊被安排在隊伍的最前面。當他在排頭揮舞風車時,路邊圍觀的人群中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還不停地呼喊著“CHINA! CHINA!”此時,梁俊不僅為中國大風車感到自豪,更為自己是一名中國民間手藝人而感到驕傲。2004年,梁俊作為中國民間工藝表演展示團的成員應邀參加在英國利物浦舉行的迎新春慶?;顒?,先后到訪倫敦、利物浦、貝爾法斯特三座城市,所到之處,無一不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梁俊從中體會到“藝術無國界”的真諦。
隨著年事漸高,梁俊需要培養(yǎng)接班人來傳承百年風車事業(yè)。和長輩們不同的是,梁俊不僅將手藝傳授給子孫,還把風車帶進學校,讓通州西集鎮(zhèn)的中小學生都能有機會接觸這門技藝。2005年,梁俊被聘為西集鎮(zhèn)中心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多次在校內講授風車制作。2008年,西集鎮(zhèn)中心小學正式推出校本課程“走進風車世界”。作為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民間藝術,制作風車不僅是學習一門技藝,還是對匠人精神的沉浸式體驗。鼓幫的制作、鼓面的剪裁、風車架子的連接、鼓輪的切割,每一道工序的門道、技法凝練了一代代風車匠人們的心血。將這門手藝傳遞給下一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世界,還能讓其領略以風車為代表的傳統(tǒng)技藝的魅力。近幾年,由于梁俊年事已高,梁俊之子梁德福接替父親,在通州的中小學為學生傳授風車技藝,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在國外推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中國風車名揚四海,展現(xiàn)了梁俊作為中國手藝人的民族擔當與文化自信。在古稀之年走進校園,使眾多年輕人了解乃至掌握這門傳統(tǒng)技藝,則體現(xiàn)出他作為藝術傳承人的責任使命和對風車技藝的熱愛。
王子堯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