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萌
博物館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的見證物,經(jīng)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藏品保護工作是博物館的首要職責。
在1930年羅馬召開的藝術品國際研討會上,預防性保護概念被首次提出,要求對文物保存環(huán)境的溫濕度進行控制。20世紀70年代開始,這一概念受到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ICCROM)的重視,逐漸在全球范圍內(nèi)11個國家的26家博物館推廣。20世紀90年代,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闡述預防性保護理念為在不危及文物真實性的前提下,延遲任何形式的、可以避免的損害所采取的必要的措施和行動。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歷史文物保護的重要論述,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防止文物受到人為損害,減緩文物的自然損害,長春博物館針對館藏木質刻版這一材質敏感藏品面對的外展及館內(nèi)保存實際問題,分析影響木質刻版有效保存的因素,制定相應的保護對策,以期為刻版的保護方法和保管方式提供借鑒。
版畫是以刀具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材質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印刷出來的圖畫,這些用于轉印的版面就是刻版。長春博物館現(xiàn)藏刻版作品均為藝術家戈沙的作品。其中,刻版共183件,木質刻版171件,材質以膠合板為主,尺寸多為43cm×46cm,厚度6mm,刻版方法均為凸印,即受墨在版材凸面,如圖1所示。
圖1 戈沙刻版作品《胡楊魂》(圖片來源:長春博物館)
戈沙(1931—2015),本名孫慶林,是吉林省版畫在民族性和地域性成就上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8年,戈沙全家從黑河遷到長春。1949—1951年,戈沙在國立北平專科學校(中央美術學院前身)美干班學習,師從徐悲鴻先生,并得益于吳作人、羅工柳、艾中信等先師栽培。他畢業(yè)后至西北畫報社任美術記者,1953年調至吉林日報社美術部工作;早期主要從事油畫和素描創(chuàng)作,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專注于版畫創(chuàng)作。其作品多以表現(xiàn)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為主,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并形成了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戈沙曾在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舉辦個人畫展30余次,其作品被國內(nèi)外眾多美術館收藏,先后獲得全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家百花榮譽金獎、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魯迅版畫獎”“長白山文藝終身成就獎”等獎項;戈沙本人榮獲中國美協(xié)“民族杰出美術家”“長春市知名藝術家”等稱號。
刻版是版畫承載轉印的主要媒介??贪嫔峡痰读粝碌目毯劬褪前娈嬵伾妮喞螤?;將刻版與經(jīng)由刻版轉印的版畫作品放在一起供觀眾對比鑒賞,對觀眾深度鑒賞版畫、理解版畫創(chuàng)作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戈沙所制作的刻版上的刀痕工整,雕刻細節(jié)豐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在長春博物館目前向外推介的臨時展覽《絲路遐想》《家在東北》中,刻版因其獨特的觀賞價值而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
刻痕強調了刻版的獨特性,藝術家利用刻刀等工具在刻版上手工刻出痕跡。尤其是木質刻版,即使出自同一藝術家之手,刻版也無一相同。長春博物館收藏的戈沙木質刻版大部分為絕版木刻,傳統(tǒng)多版套色木刻使用多塊木板來套印不同的色域,能保留刻版之后再用于創(chuàng)作其他版畫。而絕版木刻僅用一塊木板完成所有的畫面色彩,又被稱為原版套色。即在第一版色彩完成印刷后,便將這一色域的浮雕圖案用刻刀鏟平,再進行第二版創(chuàng)作,邊刻邊印,在版畫完成后,刻版上其他色域的浮雕圖案已經(jīng)被鏟去,刻版無法再用于創(chuàng)作其他版畫,其獨特性、唯一性更加顯著。
長春博物館館藏木質刻版大部分為樺木膠合板,刻版上涂有油性版畫油墨。而木材為有機物,易受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霉害、蟲蛀、開裂、變形、腐爛糟朽等病害,上面的油性版畫油墨則容易造成表面污染和腐蝕。
木質刻版受濕度影響較大。木材具有吸濕性,當木材中的水分與空氣中的水分相對平衡,木材狀態(tài)穩(wěn)定。如果空氣濕度改變,木材與空氣存在壓力差,木材會蒸發(fā)或吸收水分,導致木質刻板的尺寸發(fā)生變化,變形甚至開裂。
溫度作為單一因素對木質文物的影響并不顯著,通常通過與其他因素聯(lián)合作用促使木質刻板發(fā)生質變。當溫度過高時,會直接加快木質刻板的變質反應速率,使其老化速度加快;還會使有害氣體擴散速度加快、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間接影響木質刻版的壽命。
木材中存在可作為昆蟲和微生物營養(yǎng)物質的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蟲蛀是最直觀的生物病害,多為蛀木甲蟲造成。表面或內(nèi)部的蟲孔導致木材的纖維強度下降,嚴重時會造成糟朽。
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氣體和灰塵都會對木質刻版造成影響,使木材表面彩繪脫落、顏色暗淡、材質變脆甚至粉化。水蒸氣和酸性氣體會使纖維素水解,使木材纖維強度下降。灰塵中的粉塵、微生物、酸堿性微小顆粒容易讓刻版表面形成污垢層,造成物理性磨損和化學腐蝕。
光照也會破壞木質刻版的質地,尤其是紫外線容易造成木質刻版老化變質。木質刻版屬于“光敏感文物”,光照度應≤150Lux,年曝光量應≤1360000lx·h/年。
長春博物館所在的吉林省長春市位于中國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市區(qū)海拔在250米—350米,地勢平坦開闊。屬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溫度變化顯著,四季分明。歷史最高氣溫達到38℃,最低氣溫為-36.5℃。降水量時空分布不均,年變程呈單峰型,6—8月的平均降水總量有401.6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8%以上;冬季平均降水總量在12.5毫米,約占全年降水量的2%。
長春博物館建設于2018年,目前整體情況較好。文物庫房位于建筑負一層,墻體保溫保濕性能基本滿足文物保存要求,文物存放柜使用鐵質金屬材料密集柜架,避免了木制柜架釋放甲酸、乙酸等有機酸氣體。但是由于建設時未考慮文物的預防性保護需求,不具備溫濕度調節(jié)設備,只安裝有空調系統(tǒng)及新風系統(tǒng)。每年6—8月,長春博物館文物庫房內(nèi)的濕度最高可達80%,之后則勻速回落,從降水較少的12月到次年1月回落至14%左右。庫房采光采用普通照明,可能存在爆裂、熱輻射等風險和損害。庫房內(nèi)原有刻版保護方法較為簡單,統(tǒng)一采用無酸紙逐一包裝刻版,每五個一組放到紙盒內(nèi),用紙板分隔防壓,并在文物存放柜內(nèi)放置防蟲的樟腦球。2022年后,由于刻版頻繁外出臨展,出入庫更加頻繁,原有存放方式保護效果降低,且存在取用和放回不便的問題,保護措施亟待增強。
木質刻版作為展品運輸時的包裝和保護方法與庫房保存方式類似,即在確認刻版狀況后,用無酸紙包裝每個刻版,用泡沫分割防壓后放在航空箱內(nèi)。在臨時展覽過程中,刻版所處的環(huán)境因展覽所在的博物館條件不同,通常被放置于展柜內(nèi),只有部分博物館能夠提供帶有溫濕度控制功能的展柜。
因此,木質刻版在庫房內(nèi)預防性保護的主要問題是溫濕度變化、昆蟲、霉菌、防壓、灰塵,由于其放置在鐵質文物柜中,受光照影響較小;當木質刻版作為展品運輸時,主要問題是溫濕度變化和防壓防撞;在臨時展覽過程中,主要問題是溫濕度變化和光照。
由于在文物庫房內(nèi)安裝恒溫恒濕和凈化過濾空調系統(tǒng)的難度較大、費用高昂,長春博物館計劃利用國家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資金配置恒濕新風凈化一體機組12套,既可以調節(jié)庫房濕度,又可以降低庫房內(nèi)文物受甲醛、甲酸等氣態(tài)污染物的影響;另外,長春博物館還為文物展柜配置小型凈化恒濕機22臺、中型凈化恒濕機10臺。
木質刻版的預防性保護工作需要格外注意防塵、防蟲和防霉。長春博物館文物庫房利用通風設備進行機械通風減少灰塵,但仍會有少數(shù)灰塵從樓梯、電梯、通風管道或人員攜帶進入庫房。因此,文物庫房應定期清掃除塵,定期更換或清洗通風設備的過濾網(wǎng)。另外,刻版臨展結束重新入庫時也應使用軟毛刷自上而下輕輕掃除灰塵,還應仔細檢查刻版上方及縫隙中是否有蟲卵、幼蟲、菌絲、霉斑等,經(jīng)殺蟲除霉,確認無害后方可入庫。因此,文物庫房日常管理中應做好蟲害檢查和清潔工作。
文物囊匣是文物工作者根據(jù)文物的材質、形狀、器形的大小、重量等多種因素,選用特殊的材料和多種多樣的制作方法,為每一件文物制作的外包裝容器,可以為珍貴文物打造相對密閉的保存空間。目前囊匣使用的材料多為無酸紙,即使用剔除木質素、硫黃等成分后酸堿值呈中性的無酸卡紙、無酸瓦楞紙板等材料制作而成。
長春博物館為全部木質刻版都配置了文物囊匣。在囊匣形制選擇上,考慮到柜內(nèi)空間和刻版厚度,選擇了無酸瓦楞翻蓋盒,如圖2所示。
圖2 木質刻版配置的無酸瓦楞翻蓋盒(圖片來源:長春博物館)
將木制刻版放在囊匣中再存儲于文物存放柜內(nèi),有利于緩沖庫房大環(huán)境的濕度波動,隔絕庫房可能存在的污染粉塵,也起到一定的防蟲防霉作用。同時,文物囊匣可以疊放,可以更好地利用柜內(nèi)空間。
長春博物館計劃定制24個刻版展示框,采用背面可以打開的卡扣設計,館內(nèi)工作人員可以自行更換內(nèi)置刻版,如圖3所示。將刻版放在展示框中進行展示,有利于緩沖運輸過程中和目的地博物館的濕度波動,隔絕環(huán)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粉塵、生物與微生物,展示框上的玻璃還可以減少展廳光輻射對木質刻版的影響。
圖3 木質刻版配置的刻版展示框示意圖(圖片來源:長春博物館)
針對刻版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溫濕度變化,長春博物館計劃進一步密封運輸展示框的運輸箱,同時在箱內(nèi)配置調濕劑。長春博物館所使用的調濕劑是館藏文物保存環(huán)境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上海博物館)研發(fā)的殼聚糖機基高分子材料,周圍空氣干燥時會釋放出水分,周圍空氣潮濕時會吸收水分,從而使周圍空氣及其自身基本保持同樣的相對濕度,平時不需要進行加濕或干燥處理。
長春博物館的臨時展覽《絲路遐想》《家在東北》根據(jù)目的博物館條件的不同,通常配置數(shù)個到十個左右的刻版,要求目的地博物館展廳具備一定條件,通常為配備恒溫恒濕設備;環(huán)境溫度為18℃—25℃(每日溫度波動范圍不超過2℃);可見光少于70Lux或無紫外線的燈光;相對濕度控制在50%至60%(每日濕度波動范圍不超過5%)。目前,兩個展覽展品目錄中仍有部分刻版展品重疊,導致部分刻版出展頻繁,年曝光量較高。為此,長春博物館計劃調整展品目錄,并進一步對目的地博物館展廳情況進行嚴格把關,控制刻版外展頻率。
文物保護,預防為先。預防性保護工作涉及藏品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對于木質刻版等有機質文物,更應根據(jù)文物材質和館內(nèi)實際情況預先擬定方案、落實行動,并在實際工作中持續(xù)提高對文物藏品的科學保護意識,不斷補足薄弱環(huán)節(jié)。對于資金有限、無力負擔恒溫恒濕設備的中小型博物館來說,可以嘗試將調整溫濕度與改造文物保存微環(huán)境相結合,配備價格相對較低的調溫、調濕設備,著力改善庫房柜架、文物展柜、文物囊匣等存放環(huán)境,并使用無酸紙對藏品進行進一步包裝。對于需要外展的藏品,博物館需要嚴格把關展覽環(huán)境,根據(jù)目的地博物館展示條件調整出展清單,同時強化管理,多部門協(xié)調配合,提高館藏文物的預防性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