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融洽而優(yōu)裕的環(huán)境里生長,全不知世事??墒俏液車烂C認真地考慮自己“該”學什么。所謂“該”,指最有益于人,而我自己就不是白活了一輩子。我知道這個“該”是很夸大的,所以羞于解釋。父親說,沒有什么該不該,最喜歡什么,就學什么。我卻不放心。只問自己的喜愛,對嗎?我喜歡文學,就學文學?愛讀小說,就學小說?父親說,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楊絳《將飲茶》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路遙《人生》
時間是撫平一切的良藥,困頓不安時,唯一能做的,是給自己一點時間。
——李夢霽《允許一切發(fā)生》
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咸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yīng)該這樣。
——汪曾祺《人間知味》
對待過去不要過度追悔,失去的都是永遠。對待現(xiàn)在,不要過度吝嗇,付出才是一種最好的擁有。對待未來,不要過度奢望,屬于你的都在未來的路上。
——蔡娜《心向上,腳向前》
上天是很公平的,人得到一些,注定就會失去一些,有時候失去是為了得到,有時候得到意味著失去。這世界上沒有人什么都有,所以,永遠不要羨慕他人所有,而是要學會珍惜自己所有。
——桐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他們發(fā)現(xiàn),這世上沒有死亡,生命一直在延續(xù),只不過是換了新的形態(tài)。凋謝的玫瑰傳播出花粉,又生出新的玫瑰;散落的花瓣留下芬芳融入空氣;樹上的花朵飄零,換來的是碩果累累;丑陋的毛毛蟲也能變成五彩的蝴蝶。萬物從不消亡,只是變化更迭。
——莫里斯·梅特林克《青鳥》
如果動機是善意的,事情自然就會朝好的方向發(fā)展;如果動機是利己的,或者是邪惡的,那么不管多么努力,事情都無法順利推進。
——稻盛和夫《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托》
在我們每個人都曾經(jīng)歷過的“沮喪”時刻里,如果我們不能對人說有益的好話,那我們最好還是什么也別說。破壞性的語言,往往會產(chǎn)生破壞性的結(jié)果,除了會給周圍的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之外,從我們口中說出的那些消極性的話語往往只會使問題變得復雜起來。
——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
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就是為你自己構(gòu)建一座避難所,讓你得以逃離人世間幾乎所有痛苦與不幸。
——毛姆《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人們只在日出和日落時觀察天色。但我清楚地覺察到,每時每刻,天空都有無數(shù)種色彩和色調(diào)的變化。一個小時可以有數(shù)千種不同的顏色。像蠟黃色,綴著云朵的藍色,暗黑色。
——馬庫斯·蘇薩克《偷書賊》
《向毛澤東學習寫文章》
歐陽輝/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書向讀者展現(xiàn)了偉人毛澤東在寫文章時如何做到將問、新、辯、活、理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問即解決真問題,是寫作的規(guī)律,也是發(fā)現(xiàn)真問題、解決真問題的源泉。新即提出新思想,通過長期實踐而結(jié)出的碩果。辯即運用唯物辯證法,堅持一分為二看問題,彰顯馬克思主義學風?;罴刺岢钗娘L,既可以借典作比、用以喻理,又可以用典“起興”,讓文章妙趣橫生。理即追求真理性,擅長用學理講道理,讓文章飽含哲理。
《黨員干部廉潔修養(yǎng)鏡鑒》
杜剛、郭亞東/編著 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黨員干部在執(zhí)政興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本書作者從牢記為政之德、堅守清廉之志、嚴守法紀黨規(guī)、堅定反腐決心、推動家庭廉潔等方面,旁征博引、思接古今,有理有據(jù)、深入淺出為領(lǐng)導干部建言獻策,是“永遠在路上”“零容忍”的生動教材。幫助黨員干部嚴明紀律底線,不斷向上向善,堅守初心使命,永葆奮斗精神。
《讀懂政策》
胡森林、孫國徽、曹原等/著?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本書從社會公眾和政策受眾的角度,系統(tǒng)地解答了“什么是政策”“如何制定政策”以及“如何準確解讀政策”三大基礎(chǔ)問題。通過四個重要部分:政策制定、決策機制、文本解讀和受眾評估,全方位地剖析了政策的各個維度。除了詳細闡述政策的基礎(chǔ)理念和框架外,還深入探討了如何從政策文本和實施效果出發(fā)去評估政策的綜合影響。無論是政策專家還是僅對政策有興趣的讀者,本書將帶來深刻的洞見和實用的操作建議,具有很高的實用和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