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婷婷 上海市松江區(qū)中心醫(yī)院
顱內動脈瘤是一種致殘、致死率均較高的腦部疾病。近年來,臨床上發(fā)現很多青少年患顱內動脈瘤,有一部分為先天性的,因此顱內動脈瘤也成為青少年顱內隱匿性“殺手”。青少年無明顯誘因出現頭痛、嘔吐,多為顱內病變,應警惕顱內出血。一旦顱內出血,病情迅猛,到醫(yī)院進行及時的診療是關鍵。為保證青少年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文為大家介紹住院期間注意事項。
術前飲食應清淡,選擇膳食纖維含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若采用鼻飼則需進食流質食品。適當增加每日飲水量,避免排便困難,患者應掌握在床上排便的正確方式及技巧,排便困難可用緩瀉劑,存在尿潴留或失禁癥狀的患者,應當留置尿管導尿。
術后當天應禁食,若患者術后第2 天意識清醒,則可以試著從稀粥開始吃流質食物。如果沒有出現惡心、嘔吐和腹脹,食量可以逐漸增加。若患者尚處于昏迷狀態(tài),需通過鼻飼為其提供營養(yǎng)支持。飲食依然保證清淡、易消化,并適當多吃優(yōu)質蛋白與高維生素食物。若便秘可采用腹部按摩緩解,防止患者排便時用力過度。
術前保持情緒平穩(wěn),規(guī)避一切刺激或負面情緒因素。由于顱腦手術的特殊性,青少年患者往往會產生較為強烈的恐懼心理,或者對手術效果過度擔憂,家長應當對其進行引導與安撫,了解手術的大致療程及全身麻醉的優(yōu)勢,并通過其他顱內動脈瘤手術成功案例,來增強其對手術的信心,避免負面情緒對手術造成不良影響。
術前患者應嚴格臥床休養(yǎng),青少年活潑好動,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其安靜下來。術后6小時,青少年患者蘇醒后需將床頭搖起15~30度,若未蘇醒應將其調整為去枕平臥或側臥體位,還需注意防止對患者手術切口造成壓迫。
再出血:對患者的血壓、意識等體征予以動態(tài)關注,提醒患者及患者家屬注意對頭部進行保護,避免撞擊等外部力量導致頭部受到損傷,且在進行排便等正常生理活動時,切忌不可過度用力,避免增加出血風險。
腦血管痙攣:對患者肢體癱瘓部位及程度進行嚴密關注,觀察其是否出現嘔吐、頭部疼痛、癲癇、失語等神經系統(tǒng)癥狀,若有,則需嚴格按照醫(yī)囑內容,為患者通過靜脈泵入尼莫地平等藥物,以對腦血管痙攣癥狀予以緩解。
癲癇發(fā)作:規(guī)避一切容易對患者情緒或生理造成刺激的因素,并在病床上加裝圍欄,避免患者發(fā)病后出現墜床等不良情況。醫(yī)院會加強病房巡視,做好抗癲癇用藥護理,并針對突發(fā)癲癇情況做好搶救準備。
穿刺點局部血腫:術后6 小時內,出現穿刺部位血腫并發(fā)癥的風險較高。家長要防止青少年抓撓傷口部位,在做好加壓包扎的基礎上需對穿刺部位進行強化關注,便于第一時間發(fā)現異常并及時采取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