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梅
深度學習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具有指導作用,所謂深度學習,是指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交流。英語閱讀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只有革新教育理念,倡導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參與語言實踐的習慣,才能使初中生的英語素養(yǎng)得到顯著提升。基于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依據教材內容開展一系列多元化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語言的建構與應用,滿足他們的實際發(fā)展需求,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
一、深度學習理念概述
(一)深度學習研究背景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fā)展技能、拓寬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英語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性質,因此實際教學時應注重聽、說、讀、寫技能的發(fā)展,突出英語閱讀的關鍵作用,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的學習平臺,使學生更好地內化知識,逐漸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以深度學習理念為指導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旨在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與傳統(tǒng)教學的區(qū)別在于,前者更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性,避免英語閱讀形式化。在傳統(tǒng)英語閱讀課上,理解英語文章基本含義為主要任務,閱讀教學停留在學習表層知識的層面,閱讀方法的掌握、認知以及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受限。而深度學習理念下,除理解文章之外,還要進行深度思考,這種情況下,英語閱讀教學成效會更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二)深度學習的基本含義
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學習,深度學習代表著一種全新的理念,是高階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體現。所謂深度學習,并非讓學生機械式記憶,而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深度學習是基于高階思維培養(yǎng)的學習方式,初中生正處于思維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普遍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并且相較于小學階段,能自覺地根據教學要求去學習有關事物。利用這一特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促使其認知的精確性、概括性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就是實現深度學習的主要手段。與此同時,考慮到初中生記憶和注意力發(fā)展情況尤為突出,因此要將深度學習理念全面落實到英語閱讀教學當中,轉變師生的角色定位,使學生親歷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在英語閱讀活動中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高階思維培育的目標,依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不斷優(yōu)化英語閱讀教學。
二、初中英語閱讀深度學習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激發(fā)閱讀熱情
英語是學習通用語言的課程,具有一定的基礎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初中教材相對于小學教材而言含有更多的單詞、語法,學生學起來會比較困難,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給英語閱讀帶來不小的影響。閱讀在初中英語學習中占有較大篇幅,只有使學生體驗到閱讀的樂趣,享受英語閱讀的過程,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發(fā)揮主體作用,不斷獲取知識跟經驗,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公。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比起結果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學目標、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都符合初中生的學習特點,能夠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心情愉悅,感到舒適和放松,獲得令人難忘的回憶,帶著好奇和熱情全身心投入英語閱讀當中。
(二)有利于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途徑,在人文社會建設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具備優(yōu)秀閱讀理解能力是現代人所必需的。然而閱讀效果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有的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思緒分散,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區(qū)別閱讀和瀏覽,經常一目十行。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英語新課標強調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促使學生從文章中獲取信息、增長知識、建構意義。因此,深度學習理念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心是引導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逐漸學會構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課堂閱讀的有效性。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反思能力
深度學習與淺層學習是對立的,將兩者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更容易突出前者的優(yōu)勢。深度學習理念指導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是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主張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探究性教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如通過設問引發(fā)思考,讓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愈發(fā)活躍,不僅閱讀效率大幅提高,還會提出有建設性的猜想、合理的質疑,批判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三、初中英語閱讀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深度閱讀需要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初中生體驗良好,才能更加主動去閱讀、去交流、去體驗、去創(chuàng)造。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圍繞與生活有關的話題展開互動。生活化教學建立在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基礎之上,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比起枯燥乏味的課本知識,生活話題顯然更具有親切感,易于學生接受。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梳理英語教材的知識內容,并以教材為線索精心選取與生活有關的話題,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學習條件下用英語進行表達,鍛煉口語能力。
以外研版七年級上冊Module1《My classmates》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置下列問題:Can you introduce yourself?引導學生圍繞現實生活中如何自我介紹這一話題進行深入思考,并聯(lián)系之前學過的英語知識和經驗進行語言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并且能夠說出自己的姓名、年齡、愛好等。由于每名學生的個性不同,經歷不同,因此會出現五花八門的答案。對話結束之后,教師再借此機會引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即動詞“be”的一般現在時陳述和一般疑問形式,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通過這種引導方式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望,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學生發(fā)言的時候,教師必須給予適當激勵,增強對方的自信,使其享受學習英語的過程,逐漸發(fā)現英語學科的魅力,進而樹立終身學習意識。
(二)增強師生互動,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要破除思維方式的局限,就要用到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評價、探索和發(fā)展活動中最基本、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方式,其重要性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社會活動中的方方面面,只有保持著敢于批判、敢于懷疑、敢于挑戰(zhàn)權威的態(tài)度,才能思路清晰,立場堅定地陳述論題,表明立場,作出科學的決策。
初中英語閱讀是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有效途徑,這是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經歷比較、辨析、評估的思維活動過程,嘗試獨立解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產生某種觀點、想法等。所以,教師要以英語閱讀教學為載體,采取有效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學生之所以不具備批判性思維,是因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存在一言堂現象,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無條件接受教師輸出的知識內容,并且機械式地理解和記憶,不能進行獨立思考和研究,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生思維發(fā)展也受到嚴重限制。深度學習理念指導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注重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育,幫助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
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主要形式,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變得專注,還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在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潛在意義,在與老師的互動中更好地內化知識,逐步建立理性思維,提升分析、判斷和反思的能力。
以外研版八年級上冊Module3《Sports》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布置如下閱讀任務:Talk about the sports in pairs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引導學生思路清晰地進行自主閱讀,獲取關鍵詞匯,對課文內容進行全方位梳理,在掌握知識重點之后與老師或同桌一起探討關于運動的話題,并使用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Which sport do you like better?等重點句型進行交流。為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在情境對話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主動使用英語與對方進行深入交流,熟練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在進行問題設計時,除了突出問題的探究性特征,還可以滲透中西方文化相關內容,引導學生一邊思考問題一邊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充分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在豐富文化涵養(yǎng)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三)關注不同立場,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還要關注閱讀后的深化。所謂閱讀后的深化,是指在理解并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思維發(fā)散和知識延伸,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情感體驗,提高鑒賞和審美能力。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每名學生都要充分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從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與其他同學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養(yǎng)成善于分析問題的習慣,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漸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在以往的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和方法的掌握,忽視他們情感上獲得的發(fā)展和啟示,而閱讀的本質是體驗和感悟文本的思想內涵,形成個性化的閱讀見解。由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不同學生對文章有著不同理解,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觀點,表述不同的想法和立場,能夠對閱讀材料形成自己的理解。
以外研版八年級上冊Module 6《Animals in danger》教學為例,本模塊的主題是動物瀕臨滅絕,課文以動詞不定式的用法為主線,通過介紹當前大量動物瀕臨滅絕的現狀,詳細闡述了如何更好地保護大熊貓,呼吁人類肩負起使命感,一同保護和愛惜共同生存的環(huán)境。教師應帶領學生在讀完閱讀材料后針對環(huán)保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場探討如何更好地保護環(huán)境、珍愛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組織好語言在合理的、可行的范圍之內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如The pandas are in danger,and I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build nature parks for them.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產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每名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學習能力、認知及思維發(fā)展情況不同,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和重視他們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并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展示和表現的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和創(chuàng)造。
(四)以讀促寫,培養(yǎng)讀寫能力
英語在跨文化溝通與交流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提升全民英語素質有一定的必要性。語言本身是重要的交流和思維工具,英語作為學習通用語言的課程,應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使學生靈活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實現有效溝通。英語新課標強調發(fā)展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閱讀和寫作是初中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教師必須加大閱讀和寫作訓練的力度,探索科學且高效的教學方式。讀寫結合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主要是指將閱讀和寫作深度融合,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教師應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桎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得到更為專業(yè)的教育和指導,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以外研版八年級下冊Module 2《Experiences》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重點分析語篇內容,從What,why,how等不同角度進行解讀。為了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人物關系等要素,能夠提取重要信息并聯(lián)系課文上下文內容找到正確答案:Lingling has visited/hasn’t ever visited the US. Betty has asked/hasn’t visited the US,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適時點撥,以此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觸發(fā)寫作靈感,在了解和熟悉重點語法、句型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寫作方式和表現手法,積累大量英語寫作知識和經驗,積極地進行讀寫練習,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由于模塊主題是個人經歷,因此可以讓學生以鍛煉為主題構思寫作思路,模仿英語文章中的某個片段,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細節(jié),掌握讀寫技巧,使語篇結構、閱讀技能、思維方式、語言知識體系呈現出結構化特征。讀寫練習旨在增強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幫助他們實現能力到素養(yǎng)的轉化,真正做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
四、結語
深度學習理念的提出旨在改變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相較淺層學習的學習策略和方式,其更富有層次和內涵,會使課堂教學效果更為突出,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深度學習是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必經之路,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手段,伴隨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初中英語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樹立全新的育人理念,構建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深度學習,有效解決以往學生閱讀效果不佳的問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