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軍
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素養(yǎng)是優(yōu)秀人才必備的重要能力和品格。在新課改要求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需將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作為重要任務,將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素養(yǎng)的人才作為核心目標。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高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該階段順應教育發(fā)展趨勢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自主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作等綜合能力的重要舉措。本文簡要闡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并圍繞思維意識培養(yǎng)、認知能力分析、實踐能力提升等展開探究,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對人才的信息素養(yǎng)要求更高,需要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以及信息素養(yǎng)。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將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教學重點,在日常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在鞏固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對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教學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意義
信息技術課程的思維能力,即利用計算機基本概念所開展的多樣化思維活動,是創(chuàng)新意識構成的重要能力之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整體素質,在信息化社會中培養(yǎng)這一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初中階段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中不僅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還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格外突出。
首先,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育人價值。信息化社會對人們的計算機素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在原本理論知識和工具應用的基礎上,重視思維能力的提升,并以思維帶動其他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還是數據收集、分析、模型構建等能力形成的關鍵,是學生認知世界、解決問題的前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授課經驗,加深對教材的探究,進一步掌握知識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在課堂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和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體現課程的核心價值。
其次,推動課程改革。思維能力是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素養(yǎng),學生具備這一能力,能獨立分析和思考問題并尋求解決思路,對提高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具有積極作用。新課程改革推動了信息技術課程結構的改革與完善,也推動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最后,思維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首要條件。創(chuàng)新精神始終是國家與社會發(fā)展的核心內容。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運用包括分析、解決、創(chuàng)造等,與計算思維內涵不謀而合,因此,重視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也能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培養(yǎng)思維能力教學現狀
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技術能夠有效解決人們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初中開展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借助信息技術發(fā)散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但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尚未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有效結合,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提升。
信息技術課程課時安排較少,面對較為復雜的課本知識點,部分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在知識傳授方面仍然局限在理論知識教學層面,遇到操作性較強的實踐課教學,會直接通過電腦投屏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具體的操作過程。學生則只能通過觀察的形式了解知識,缺少實踐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并未真正掌握信息技術的操作流程,而且理論沒有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因此對知識點的理解不透徹、不到位,難以在聽完教師的講述后拓展思維并在生活中實踐應用。
三、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以弱化強——重視思維意識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重視知識講解,忽視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意識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也是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應及時轉變思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意識,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基于思維意識培養(yǎng)需求,重視鉆研教學內容,在備課中摸索清楚教學內容與思維能力之間的關聯(lián)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內容與學情的契合度。同時,教師也需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多與同事進行相關交流,養(yǎng)成良好的意識與習慣,助力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下文以甘肅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演示文稿的欣賞與規(guī)劃》教學為例進行闡述。
首先,為了在課堂初始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需重視對素材的篩選和運用,為學生播放《詩詞配畫欣賞》演示文稿,讓學生欣賞并觀察其中的基本組成元素,并對其加以指導。學生則需通過分析后認識到文字、圖片、背景、圖標、按鈕等多種元素,對所學內容產生初步認知。
其次,教師結合演示文稿的內容進行知識講解,其中包含圖片、文字、按鈕等內容的制作步驟與流程,使學生明確演示文稿的規(guī)劃。為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運用所學、所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先結合課上所講內容嘗試自行設計演示文稿,在主動探索中熟悉演示文稿制作中所用到的各項功能。由此,學生能在學習中實現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索,并通過總結和反思合理調整學習目標,使思維能力獲得更高層次的發(fā)展。
最后,教師需利用教師端支配學生端,在學生舉手示意完成實踐操作后,切換到學生端觀看其作品,圍繞構圖、色彩、結構等多種因素對學生作品進行針對性點評,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作品中的不足,如文字大小與背景不協(xié)調、色彩搭配過于突兀等,引導其借助信息技術重新優(yōu)化作品,使結構模型更加科學、合理。學生的思維意識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
(二)因材施教——重視認知思維能力分析
初中生的認知能力有較大不同,思維習慣和解題思路也存在一定差異,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時,教師需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能力,采用因材施教這一方法進行教學。但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更重視圍繞知識展開講解,忽視對學生接受能力的考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注重學情分析,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真實需求。初中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主要特點在于逐步學會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認知特點,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并在分析和探究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以甘肅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制作形變動畫》教學為例,為培養(yǎng)不同層次學生思維能力,教師應采取因材施教的措施,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其進行點撥和啟發(fā)。
首先,教師通過播放Flash動畫歌曲《明月幾時有》,引導學生觀看并思考:這么美妙的畫面是如何做出來的?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會被畫面充分調動,有效激活思維。教師則順勢引入教學主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問和困惑。
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形變動畫的原理,讓學生注意觀察變化過程并組織語言說出形變動畫的原理??紤]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可以先指定基礎能力較弱的學生回答問題,再由基礎能力較強的學生加以補充。教師需演示圖形形變的制作過程,選擇播放兩個形變速度不同的動畫,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幀頻設置情況,讓學生結合具體演示過程反思自己的答案,對知識產生具體、完整的認識。
最后,教師結合學生所處層次,設計不同的實踐要求。比如,針對基礎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求其模仿教師演示過程,動手制作“月有圓缺”動畫,教師則巡視輔導;針對基礎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求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自主設計,靈活運用形變圖形設計美觀的作品,并嘗試引用字符形變內容。教師則要為其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在課堂總結環(huán)節(jié)對其加以點評,進而促進學生整體計算思維的提升。
(三)由淺入深——注重實踐操作思維能力策略
借助實踐操作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不僅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步驟,也是教學內容內化的重要過程。同時,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因果關系,教學實踐設計的重要性尤為重要。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能力時,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先對教學目標進行分析,再結合思維能力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要素,設計具有啟發(fā)和探索價值的高質量內容。如此一來,教學內容組織更具層次感,由易到難,逐漸深入,在循序漸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具體而言,教師應對課程標準進行深入解讀,選擇適合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模塊,精心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理論性強的教學內容可以重點講授概念、方法和思想,以突出學生思維能力中概括、總結等素養(yǎng);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內容,則可以借助經典案例設計任務驅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探索主動性更強。下文以甘肅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添加動畫和超鏈接》教學為例進行具體論述。
首先,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欣賞PPT課件“魅力平涼”,讓學生結合課件內容思考如何才能讓幻燈片動起來。學生則需結合教材和所學知識展開討論與交流,猜測如何利用“動畫”使幻燈片動起來。教師則需對學生加以鼓勵,并結合教學目標設計實踐活動。
其次,教師用投影屏幕展示“蠶婦”這張幻燈片,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組自主探索如何為演示文稿添加動畫。小組成員之間積極展開討論,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總結為演示文稿添加自定義動畫的方法,并記錄下添加的步驟。教師則需評價各小組的成果,并將學生合作探究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類、細化,帶領學生在互動交流中解決。
最后,教師提出任務并組織小組競賽活動。具體而言,先引導學生思考,發(fā)展思維能力:制作美觀且功能齊全的演示文稿,需要提前完成哪方面的準備工作?學生則結合學習過程總結得出需要有精心的編排設計、好看的圖片以及好聽的音樂,認識到演示文稿制作過程即為信息搜集、整理和加工的過程。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提出競賽主題任務,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制作素材,要求學生以小組分工的形式進行制作。教師需時刻關注各小組的學習過程,結合實際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诖?,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更容易內化所學知識,并在實踐活動中逐漸發(fā)散思維、展開思考并解決問題。
(四)多管齊下——多元教學培養(yǎng)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模式主張“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即教學模式、方法與技能應靈活多變,富有彈性,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展開教學,以此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多采用先行示范演示再要求學生模仿操作的方法展開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刻板,不適用于所有的教學內容,影響了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效率。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先按照單元劃分,對其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歸納,再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引導式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利用不同的教學流程教導學生,引導其解決相關的問題。如此,學生才能在問題的解決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效率。下文以甘肅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上冊《信息與信息技術》教學為例展開具體論述。
首先,考慮到學生處于剛接觸信息技術課程的階段,且信息技術概念較為抽象,教師可以運用任務驅動法展開教學,基于班級學生入學測試成績分析表提出任務,在觀察中對所有人的成績情況進行初步了解。
其次,教師將學生每六人分為一組,確定組長后由其自行選擇隊友,再結合教師所提供的資料展開分析,任選三名學生的成績,借助信息技術技能展開分析,判斷其未來學習哪門學科更具優(yōu)勢,探討方案的合理性后設計相應的步驟,借助相應的算法落實具體方案。
最后,每個人的考慮角度不同,小組內可能存在多種思維角度,教師應指導學生盡可能多角度思考問題,在思維碰撞中保證思維的完整性,進而在相互協(xié)商、互動討論中開展系列性的思維活動,完成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诖耍瑢W生結合所分析的內容,以文字、圖像、語言等多種形式進行總結,再圍繞總結的內容進行小組反饋。教師需針對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點評或補充,讓學生對計算機技術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教學內容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提高教學認知,在反思中明確當前教學的不足,結合教學目標與當前人才培養(yǎng)需求采取多樣化教學措施,完成對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進而使學科教學得到高效開展,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