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紅,金紅陽,曹珊,楊晨,史小瓊,張皓
結(jié)締組織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組以血管和結(jié)締組織慢性炎癥為病理基礎的全身多系統(tǒng)、多器官功能障礙性疾病,包括系統(tǒng)性硬化癥(systemic sclerosis,SSc)、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多發(fā)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干燥綜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以及混合型結(jié)締組織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等。
當CTD累及肺間質(zhì)、呼吸道、胸膜、肺血管和胸壁時可引起肺部并發(fā)癥,以相關(guān)間質(zhì)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最常見。ILD為一組根據(jù)特定的臨床、影像學和組織病理學特征分類的彌漫性肺疾病,是CTD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也是CTD死亡及預后不良的主要原因[1],可從局限性、非進行性肺損害到暴發(fā)性、危及生命。ILD可發(fā)生在所有的CTD中,病變主要累及肺泡壁、小氣道和血管,由免疫反應觸發(fā)炎癥過程引起。鑒于結(jié)締組織病相關(guān)間質(zhì)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ILD)的不良后果,早期發(fā)現(xiàn)肺部受累對CTD患者的預后至關(guān)重要。目前,肺功能測試(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是評估CTD-ILD嚴重程度和進展的“金標準”[2],表現(xiàn)最好的指標為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一氧化碳彌散量(diffusing lung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DLCO)。然而PFT對早期病變不敏感,無法評估病變空間分布特征,易受肺氣腫和/或肺動脈高壓的干擾,此外,部分患者難以配合完成PFT檢查[3,4]。高分辨率計算機斷層掃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是量化CTD-ILD嚴重程度最常用的手段,可有效且非侵入性地揭示肺異常[5,6],較PFT指標更為客觀。CTD-ILD的HRCT表現(xiàn)為:實變影、磨玻璃影、小葉間隔增厚、網(wǎng)格狀影、蜂窩狀影及牽拉性支氣管擴張等。在早期研究中,CTD-ILD的HRCT嚴重程度評估以視覺半定量評估為主,但該方法耗時長、主觀性強且診斷效能低,無法為臨床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定量信息。因此,大量計算機輔助HRCT定量評估方法用于CTD-ILD患者的研究中,包括密度閾值法[7-10]、密度直方圖法[8,11]、CALIPER法[12]、肺血管定量分析法[13]及綜合分析法[14]等。但上述方法均處于探索階段,目前業(yè)界尚無廣泛認可的定量評估方法。
本研究探討基于HRCT密度閾值法、密度直方圖法和綜合分析法的不同肺定量評估方法對CTD-ILD患者嚴重程度的診斷能力和評估價值,為CTD-ILD患者嚴重程度評估提供客觀定量指標。
1.研究對象
對2017年1月-2019年12月連續(xù)接受HRCT胸部掃描和PFT檢查的93例CTD-ILD患者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73例;年齡23~82歲,平均(53.66±12.79)歲。納入標準:2周內(nèi)有完整的HRCT及PFT檢查的CTD-ILD患者。排除標準:①存在肺水腫、感染、肺結(jié)核或腫塊;②中重度肺動脈高壓;③既往胸部手術(shù)史;④HRCT圖像偽影重。此研究為回顧性數(shù)據(jù)分析,故免除患者知情同意書簽署。
2.HRCT檢查
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雙源
CT、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CT等,囑患者仰臥、充分吸氣獲得從胸廓入口至膈肌的HRCT平掃圖像。掃描參數(shù)為:準直器寬度64×0.625 mm,矩陣512×512,機架旋轉(zhuǎn)速度0.5 s/轉(zhuǎn),視野250~300 mm,螺距1.0,管電壓120~140 kV,管電流CARE Dose4D,掃描層厚5 mm,重建層厚1 mm。HRCT圖像重建采用高空間頻率重建算法。
3.肺功能檢查
測定肺功能參數(shù)包括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DLCO及總肺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均以實測值占預計值的百分比表示。計算CPI納入三個參數(shù):DLCO%、FVC%、FEV1%,公式為:
CPI=91-(0.65×DLCO%)-(0.53×FVC%)+(0.34×FEV1%)
(1)
4.CT圖像分析
HRCT圖像由一名從事胸部影像診斷的放射科醫(yī)生使用開源DICOM查看器(Osirix,Pixmeo SARL,Switzerland,https://www.osirix-viewer.
com/)進行分析。基于HRCT圖像實現(xiàn)肺實質(zhì)的半自動分割,對于不正確的分割區(qū)域進行微小更正。HRCT定量分析方法見表1,定量分析案例見圖1。
表1 基于密度閾值法及密度直方圖法的肺定量評估方法
圖1 男,77歲,診斷為DM-ILD,HRCT定量評估案例。a~d表示定量評估方法-1:a)-800~-500 HU之間的ROI;b)-1024~-250 HU之間的ROI;c)-800~-500 HU之間的VOI;d)-1024~-250 HU之間的VOI,Q-1計算為20.73。e~h表示定量評估方法-2:e)-600~-260 HU之間的ROI;f)-1024~-200 HU之間的ROI;g)-600~-260 HU之間的VOI;h)-1024~-200 HU之間的VOI,Q-2計算為2.53。i~l表示定量評估方法-3:i)-700~-200 HU之間的ROI;j)-950~-200 HU之間的ROI;k)-700~-200 HU之間的VOI;l)-950~-200 HU之間的VOI,Q-3計算為17.43。f、h表示定量評估方法-4:f)-1024~-200 HU之間的ROI;h)為-1024~-200 HU之間的VOI,MLA-4為-805.43、SD-4為177.76、峰度-4為1.35、偏度-4為1.29,CII-4計算為0.227。m、n表示定量評估方法-5:m)-950~-400 HU之間的ROI;n)-950~-400 HU之間的VOI,MLA-5為-788.70、SD-5為128.25、峰度-5為0.36、偏度-5為1.01,CII-5計算為-0.130。注:ROI為密度閾值范圍內(nèi)的感興趣區(qū)面積,VOI為密度閾值范圍內(nèi)的感興趣區(qū)體積。
由兩名分別具有3年和10年工作經(jīng)驗的放射科醫(yī)師根據(jù)Goh等[17]的ILD分期系統(tǒng)對HRCT圖像進行半定量評估,在五個層面(主動脈弓分支、氣管隆突、肺靜脈匯合處、第3層和第5層的中間、右膈上方1 cm)以5%的間隔評估ILD占總面積的百分比,Goh半定量評分以5個層面病變范圍的平均數(shù)計算,Goh評分案例見圖2。根據(jù)局限性/彌漫性分期系統(tǒng)進行分組:病變范圍<20%為局限性,病變范圍>20%時為彌漫性,對于不確定病例,FVC≥70%為局限性,FVC<70%為彌漫性。放射科醫(yī)生對患者的臨床數(shù)據(jù)、PFT參數(shù)、CT定量結(jié)果等不知情,意見不統(tǒng)一時經(jīng)協(xié)商達成共識。
圖2 男,61歲,RA-ILD。HRCT視覺半定量評分法-Goh評分案例。a~e為胸部HRCT斷層圖像。a)主動脈弓層面,評分為20%;b)氣管隆突層面,評分為15%;c)肺靜脈匯合層面,評分為25%;d)第3、5層的中間層面,評分為30%;e)右膈上1 cm層面,評分為45%,a~e總分25%,為彌漫性ILD;f)右膈上1 cm層面-700~-200 HU閾值范圍內(nèi)的ILD病灶。
參考2013年美國胸科協(xié)會/歐洲呼吸協(xié)會特發(fā)性間質(zhì)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的分類診斷標準將CTD-ILD分以下類型:普通型間質(zhì)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非特異性間質(zhì)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淋巴細胞性間質(zhì)性肺炎(lymphocyt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LIP)及機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呼吸性細支氣管炎(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RB)、彌漫性肺泡損傷(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脫屑性間質(zhì)性肺炎(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等。
5.統(tǒng)計學分析
1.臨床資料分析
共93例CTD-ILD患者納入本研究,男20例(21.51%),女73例(78.49%),年齡23~82歲,平均(53.66±12.79)歲;其中RA患者28例(30.11%),SS患者25例(26.88%),SLE患者15例(16.13%),MCTD患者12例(12.90%),SSc患者10例(10.75%),PM/DM患者3例(3.23%)?;颊叩呐R床資料、視覺半定量評分及PFT參數(shù)見表2。
表2 患者的一般特征及視覺半定量評分、肺功能檢查結(jié)果
不同類型的CTD-ILD患者的Goh評分(H=5.367,P=0.37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各PFT參數(shù)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PFT參數(shù)在不同CTD類型中的差異
CTD-ILD的HRCT影像學分型以NSIP為主,UIP次之,由于部分患者HRCT表現(xiàn)不典型、合并其他表型或數(shù)量較少,故將該類患者歸為其他組。結(jié)果顯示,SSc、SLE、SS、PM/DM、MCTD患者中以NSIP為主,而RA患者中以UIP為主。
2.視覺半定量評估結(jié)果
使用簡化的Goh評分(20%為閾值)和FVC%(70%為閾值)的CTD-ILD局限性/彌漫性分期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分組,局限性組42例(45.16%),彌漫性組51例(54.84%)。CTD-ILD患者的Goh評分為21%(13%,40%),在局限性組中該評分為12.5%(6%,17%),而在彌漫性組中為38%(30%,66%),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Z=-8.260,P<0.001)。Goh評分兩位閱讀者間的ICC值為0.816(P<0.001)。
3.局限性和彌漫性CTD-ILD患者組間對比
對比局限性和彌漫性組CTD-ILD患者的HRCT定量指標、視覺半定量評分及PFT參數(shù),結(jié)果表明,兩組各參數(shù)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4)。
表4 局限性/彌漫性CTD-ILD患者的特征
4.HRCT定量指標、視覺半定量評分及PFT參數(shù)之間的相關(guān)性
CTD-ILD患者HRCT定量指標與Goh評分密切相關(guān)(表5)。除MLA-4與DLCO%外,上述5種定量方法衍生的HRCT定量指標均與PFT參數(shù)相關(guān)(表5)。
表5 CTD-ILD患者定量指標與視覺半定量評分、PFT參數(shù)的相關(guān)性
將HRCT密度閾值法、密度直方圖法和綜合分析法的各定量指標之間相比較,結(jié)果表明任意兩種定量指標之間均具有相關(guān)性(P<0.001),見圖3。Goh評分與DLCO%(r=-0.516,P<0.001)和TLC%(r=-0.506,P<0.001)呈好的負相關(guān),與FEV1%(r=-0.406,P<0.001)和FVC%(r=-0.340,P=0.001)呈中等負相關(guān),與CPI(r=0.487,P<0.001)呈中等正相關(guān)。
圖3 HRCT定量指標間相關(guān)性熱圖。藍色代表正相關(guān),紅色代表負相關(guān)。
5.定量方法對CTD-ILD嚴重程度的區(qū)分能力
以CTD-ILD患者肺部疾病嚴重程度作為狀態(tài)變量(0=局限性,1=彌漫性),將各HRCT定量指標作為檢驗變量繪制ROC曲線,結(jié)果見表6和圖4。Q-3的AUC值為0.878(95%CI:0.807~0.948),在密度閾值法的定量指標中診斷價值最高;峰度-4的AUC值為0.882(95%CI:0.808~0.957),在密度直方圖法的定量指標中診斷價值最高;CII-4的AUC值為0.886(95%CI:0.813~0.959),在綜合分析法的定量指標中診斷價值最高。
表6 各HRCT定量方法診斷CTD-ILD患者局限性/彌漫性分期系統(tǒng)的價值
圖4 5種HRCT定量評估方法衍生的定量指標診斷CTD-ILD嚴重程度的ROC曲線。a)密度閾值法指標Q-1、Q-2、Q-3的ROC曲線; b) 密度直方圖法指標MLA-4、SD-4、MLA-5、SD-5的ROC曲線;c) 密度直方圖法指標峰度-4、偏度-4、峰度-5、偏度-5,及綜合分析法指標CII-4、CII-5的ROC曲線。
采用Delong檢驗比較HRCT定量評估方法衍生的各定量指標ROC曲線下面積的差異,結(jié)果顯示,Q-1與Q-3的AUC差值為0.065(Z=2.406,P=0.016),Q-1與CII-4的AUC差值為0.074(Z=2.054,P=0.040),峰度-5與偏度-5的AUC差值為0.022(Z=2.094,P=0.036),偏度-4與CII-5的AUC差值為0.019(Z=2.366,P=0.018),以上指標對局限性/彌漫性CTD-ILD分期系統(tǒng)的診斷效能有差異,其余各指標的AUC值無顯著差異(P>0.05)。
目前,通常使用HRCT視覺半定量評估方法來評估CTD-ILD嚴重程度、提示預后和隨訪信息,但傳統(tǒng)半定量方法因主觀性及觀察者間分歧無法在臨床實踐中提供有價值的定量信息。定量評估方法改善了疾病特征量化方法,提高了可重復性和敏感度,對潛在病理過程更精準、客觀地測量,有助于準確診斷和縱向管理。密度閾值法和密度直方圖法是最常用的定量方法,具有識別彌漫性和預后較差的CTD-ILD患者的能力,可作為診斷和隨訪的預后指標。
1.PFT對CTD-ILD疾病嚴重程度的評估價值
CTD-ILD患者需常規(guī)行PFT以明確肺功能損害的程度和類型,病變早期多表現(xiàn)為DLCO%的降低,是肺彌散功能障礙的指標;隨著病情進展,FVC%下降,標志著限制性肺通氣功能障礙的發(fā)生。大量研究結(jié)果表明,PFT參數(shù)與CTD-ILD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及病情進展密切相關(guān),其中DLCO%和FVC%的下降表現(xiàn)最佳。本研究進一步證實了之前的研究結(jié)果,彌漫性組的FEV1%、FVC%、DLCO%、TLC%顯著低于局限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相符[9,11],這是因為在病情嚴重且預后較差的患者中,肺實質(zhì)結(jié)構(gòu)破壞、纖維化程度加重,肺功能往往更差。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除MLA-4與DLCO%外,各定量參數(shù)及視覺半定量評分均與PFT參數(shù)相關(guān),其中SD-4與FEV1%(r=-0.502,P<0.001)、FVC%(r=-0.405,P<0.001)、TLC%(r=-0.493,P<0.001)相關(guān)性最好,與DLCO%呈中等負相關(guān)(r=-0.315,P=0.002),提示-1024~-200 HU閾值下的SD值可能更好地反應CTD-ILD患者肺功能生理學特點。本研究中MLA-4與DLCO%之間無相關(guān)性(r=-0.169,P=0.105),其原因可能為DLCO%雖然是CTD-ILD患者肺部病損時最先出現(xiàn)的PFT參數(shù)變化,但特異性較低,測量誤差大,肺血管病變或貧血會嚴重影響測量結(jié)果[18,19],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即使在沒有ILD的情況下也可能觀察到DLCO的降低,推測可能與微血管損害或肺動脈高壓相關(guān)。
此外,本研究引入了一個新的嚴重程度變量CPI,由DLCO%、FVC%、FEV1%等PFT參數(shù)計算而來,它平衡了肺功能嚴重程度和病變空間分布特征的矛盾,無需臨床或影像學評估,使用PFT參數(shù)計算即可最大效用地提供病變嚴重程度及預后信息。CPI能糾正肺氣腫混雜效應的影響,在預測疾病嚴重程度及死亡率方面比單個PFT參數(shù)、臨床-影像-生理指標更準確[20]。本研究亦表明,CPI在局限性和彌漫性CTD-ILD患者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496,P<0.001),與Goh評分(r=0.487,P<0.001)相關(guān),該結(jié)果支持CPI成為預測CTD-ILD患者嚴重程度和預后的新指標。
2.HRCT視覺半定量評分對CTD-ILD疾病嚴重程度的評估價值
目前認為Goh評分在所有視覺半定量評估方法中更為快速和可行,本研究對Goh評分進行觀察者間一致性分析發(fā)現(xiàn),閱讀者間一致性較好(ICC值為0.816,P<0.001),可重復性較高。簡化Goh評分以病變范圍為主,且依據(jù)Goh評分提出的20%的HRCT范圍閾值和70%的FVC%閾值可以得到有效預測患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局限性/彌漫性分期系統(tǒng)。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Goh評分與FEV1%、FVC%、DLCO%、TLC%呈中等到好的負相關(guān)(r為-0.516~-0.340,P<0.05),在Guisado-Vasco等[11]的研究中,Goh評分與DLCO和FVC呈中等負相關(guān)(r=-0.36,P<0.004;r=-0.42,P<0.004),與本研究結(jié)果趨勢大致相同。
3.HRCT定量評估方法對CTD-ILD疾病嚴重程度的評估價值
①密度閾值法:Yabuuchi等[7]通過對SSc-ILD患者HRCT上的磨玻璃病變定量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Q-1定義的密度閾值方法,定量指標與免疫抑制劑治療前后肺功能參數(shù)變化量的相關(guān)性較其他密度閾值更好,并在評估療效時表現(xiàn)出比視覺半定量評估更強的能力,但在本研究中Q-1與PFT參數(shù)相關(guān)性一般,可能是Yabuuchi等[7]在研究中定義的病變?yōu)槟ゲAР∽?忽視了其他類型間質(zhì)性改變,如網(wǎng)格狀影、蜂窩狀影等,且評估定量指標與免疫抑制劑治療前后的PFT參數(shù)的變化量的相關(guān)性而非基線PFT參數(shù)。本研究表明Q-1與視覺半定量評分相關(guān),且局限性和彌漫性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局限性/彌漫性分期系統(tǒng)有較強的診斷能力,AUC為0.812(95%CI:0.725~0.900)。在一項SSc-ILD患者群體研究[8]中發(fā)現(xiàn),使用與Q-1完全相同的閾值時,定量指標診斷SSc-ILD嚴重程度的能力較本研究略低,可能是因為兩項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CT掃描儀。
Ufuk等[8]對比發(fā)現(xiàn),使用Q-2定義的密度閾值方法,定量結(jié)果與視覺半定量評分具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與PFT參數(shù)具有中等相關(guān)性,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且具有區(qū)分SSc-ILD局限性和彌漫性的能力,AUC值為0.873(95%CI:0.782~0.965),略高于本研究。
在對比不同CT定量方法對SS-ILD嚴重程度評估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使用-700~-200 HU的所有體素定義ILD體積,使用-950~-200 HU的所有體素定義肺體積時(Q-3),定量指標與視覺半定量評分、PFT參數(shù)之間均具有相關(guān)性,對ILD嚴重程度具有較好的區(qū)分能力,但略低于本研究[9]。
按照上述3種HRCT密度閾值法測量計算的定量指標Q-1、Q-2、Q-3分別為17.47(10.35,31.99)、2.53(0.91,7.02)、14.43 (7.52,23.58),指標分布范圍較廣,且Q-3對CTD-ILD嚴重程度的區(qū)分能力優(yōu)于Q-1及Q-2,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Q-1將部分血管識別為ILD高估了病變范圍,Q-2未完整納入病變肺組織而低估了病變范圍。盡管不同方法之間的定量指標差異很大,但這些指標之間有密切的相關(guān)性(r:0.758~0.905,P<0.001),均具有較好的CTD-ILD嚴重程度區(qū)分能力。
②密度直方圖法:密度直方圖是表示閾值范圍內(nèi)每個體素衰減值分布規(guī)律的圖。本研究發(fā)現(xiàn),密度直方圖指標在CTD-ILD局限性和彌漫性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局限性組中MLA-4、MLA-5、SD-4、SD-5明顯低于彌漫性組,峰度-4、偏度-4、峰度-5、偏度-5在局限性組中更高。
Koyama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間質(zhì)性肺炎患者,HRCT密度直方圖指標MLA、偏度、峰度與PFT參數(shù)表現(xiàn)出中等到良好的相關(guān)性,與半定量評分之間也具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本研究結(jié)果類似。
一項針對SS-ILD的橫斷面研究[11]發(fā)現(xiàn),CT密度直方圖指標可以識別SS患者是否合并ILD,且局限性/彌漫性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一項多中心研究表明,-950~-400 HU閾值下,峰度較其他密度直方圖指標診斷SSc-ILD能力更佳,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16]。然而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950~-400 HU的密度直方圖指標MLA在SS-ILD局限性/彌漫性分期系統(tǒng)中表現(xiàn)出好的辨別性能,AUC為0.934(95%CI:0.829~1.000)[9],在本研究中,峰度表現(xiàn)優(yōu)于MLA。造成差異性的原因:首先可能是因為研究隊列的不同,本研究針對所有類型的CTD人群;其次,兩項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掃描儀及重建方法。而在另一項SSc-ILD患者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無論是-1024~-200 HU閾值范圍還是-950~-400 HU的閾值范圍,SD的表現(xiàn)均優(yōu)于MLA,這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在本研究中,SD-4(0.859(95%CI:0.781~0.938))的AUC值大于MLA-4(0.834(95%CI:0.752~0.915)),SD-5(0.864(95%CI:0.786~0.942))的AUC值大于MLA-5(0.856(95%CI:0.777~0.935))。
③綜合分析法:本研究還引入了一種新的定量指標CII,CII值越小,肺損害越嚴重。在本研究中,彌漫性組的CII-4、CII-5均小于局限性組。類似研究發(fā)現(xiàn),CII與PFT參數(shù)具有較好的相關(guān)性,能夠敏銳捕捉視覺上無ILD變化的早期肺異常[14]。本研究表明,CII在局限性和彌漫性CTD-ILD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FEV1%、FVC%、DLCO%、TLC%等PFT參數(shù)呈一般到中等的正相關(guān)(r:0.280~0.472,P<0.05),與CPI呈中等負相關(guān)(r=-0.318,P=0.002;r=-0.335,P=0.001)。對各HRCT定量評估結(jié)果相關(guān)性研究中發(fā)現(xiàn),各定量方法的定量指標之間均具有極好的相關(guān)性,與之前的研究結(jié)果類似[8]。
CII-4、CII-5對局限性/彌漫性分期系統(tǒng)的診斷能力強于其他定量評估方法的CT定量指標,但在以往的研究中[8],雖然CII對局限性/彌漫性ILD患者表現(xiàn)出很高的區(qū)分能力,但仍低于SD,但在本研究中CII的區(qū)分能力較SD更高,可能是因為伴有肺氣腫的輕度ILD患者中SD可能較高,因為其反映的是肺實質(zhì)的不均一性;其次,部分研究僅使用MLA、峰度和偏度通過主成分分析法獲得CII,本研究中CII由MLA、峰度、偏度和SD等指標衍生而來,故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
對比各定量指標對局限性/彌漫性分期系統(tǒng)的診斷能力,發(fā)現(xiàn)雖然各定量指標診斷能力之間存在差異 ,但僅Q-1與Q-3、Q-1與CII-4、峰度-5與偏度-5、偏度-4與CII-5之間AUC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大多數(shù)HRCT定量指標對CTD-ILD的嚴重程度有大致相同的診斷能力,雖然與預期的結(jié)果不相符,但各定量指標診斷能力均較強,可作為客觀定量指標替代傳統(tǒng)視覺半定量評估方法。
本研究存在幾個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結(jié)果有待多中心、大樣本研究結(jié)果驗證;其次,使用了恒定的HRCT掃描和重建技術(shù),因此不能評估CT掃描和重建參數(shù)對結(jié)果的影響,而之前已有研究表明重建算法對間質(zhì)性肺炎患者的密度直方圖定量參數(shù)有影響,在未來的研究中應進一步評估HRCT掃描和重建參數(shù)對定量評估結(jié)果的影響。
總之,基于密度閾值法和密度直方圖法的HRCT定量方法可用于評估CTD-ILD的嚴重程度,對局限性/彌漫性CTD-ILD患者有較強的區(qū)分能力,是客觀定量評估CTD-ILD嚴重程度的有前景的替代方法。在未來的研究中,應發(fā)掘定量評估方法作為CTD-ILD診斷和隨訪的預后指標的潛力,為CTD-ILD的診斷、嚴重程度評估、隨訪和預后開辟新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