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亞,王馨悅,孟高慧,李雨佳,彭晗琦,宋筱璇,劉 暢,王延飛
(1.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北京 100871;2. 南京農業(yè)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南京 210033)
受到信息基礎設施、國家戰(zhàn)略和政策發(fā)生歷史性變化的影響,我國情報事業(yè)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1]。學界引入“賦能”概念,以期使之成為推動情報學理論與實踐發(fā)展的新的驅動力[2-4],并為情報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新的可能[5-7]。情報賦能概念的提出,更為情報研究支撐復雜信息環(huán)境下的國家戰(zhàn)略決策提供了新的視角。王延飛等[8-10]指出,情報賦能強調從能力視角開展情報研究,最終結果是利用情報實現(xiàn)用戶決策能力的提升??缕絒7]認為開展情報賦能的理論與應用研究,既展現(xiàn)了情報的時代魅力,也是迎接下一代情報學誕生重要的突破口。王忠軍等[11]提出情報賦能是情報理論與實踐工作者在應對現(xiàn)實和未來不確定性所應承擔的中心任務。情報賦能的理論指明了未來情報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為情報學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信息行為研究領域作為情報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其研究內容得到了延伸與拓展。自以用戶為中心的范式轉變以來,信息行為研究圍繞人們在不同情境中如何需求、獲取、使用和給予信息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12]。探索中所積累的研究成果既豐富了信息行為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情報事業(yè)的發(fā)展。隨著情報事業(yè)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信息行為研究的使命和任務也在發(fā)生變化。情報賦能理念的誕生,為信息行為研究重新思考如何結合情報學在新的發(fā)展階段的核心關切開展研究,提供了絕佳的契機。在情報賦能理念下,信息行為研究可以更加積極地響應復雜信息環(huán)境中的情報工作,并為情報研究提供生動的素材。信息行為研究在實現(xiàn)情報賦能的過程中,也從情報學的各分支領域中不斷吸取研究養(yǎng)分。
在回顧賦能概念的來源、含義以及視角的基礎上,本文總結了賦能視角下情報學領域的研究內容,并據此區(qū)分了以技術、組織等外部手段作用于個體能力的使能視角和激發(fā)個體內在能動性的賦能視角。同時,在回顧信息行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探討了如何通過重新審視和認識信息行為研究的成果,達到增強情報工作中的線索發(fā)現(xiàn)、分析研究和決策保障的效能、提升情報用戶的決策能力的賦能過程的實現(xiàn)的目的。在展現(xiàn)信息行為研究情報賦能價值的過程中,展望情報賦能視角下信息行為研究的前景。
賦能(empowerment) 既強調賦能之初的目的或主體、賦能過程中的狀態(tài)或活動,也強調賦能的結果[13]。賦能一詞起源于教育學、心理學和管理學等領域,并在實踐中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發(fā)展[14-17]。賦能理論認為,行動、活動或結構可能成為賦能的手段,而賦能的結果則會導致其賦能對象能力的變化。對于個人來說,賦能是指與個人能力提升、自我完善、環(huán)境感知、預警應變等行為發(fā)生關聯(lián)的概念[18];對于組織或團隊來說,賦能涵蓋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組織成員技能,并為其提供必要的相互支持,進而推動社區(qū)層面的變革的流程和結構[19]。
賦能與使能(enabling) 互為同義詞,在中文語境中常常被混用。王建冬等[20]將技術分為通用技術(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GPTs) 和使能技術(enabling technologies)。通用技術并不會改變使用者的能力,但使能技術可以促進使用者現(xiàn)有的技術能力的改進和提升。數據使能是使能技術中一個較為重要的概念,科研人員開始利用數據使能來增強管理研究和應用[21]。其中,通過人工智能、區(qū)塊鏈、云技術、大數據等數字化工具促進特定人員的專業(yè)技術和技術能力的提升,是數字使能關注的重點。肖鵬等[4]提出,雖然圖書情報領域用了“賦能”,但其實所表達的意思應該是“empowerment”“enabling”等詞的融合。
賦能概念的解讀通常圍繞技術視角、組織視角和個體視角展開。彭亮等[13]認為組織管理視角主要關注心理賦能、管理賦能和結構賦能,而技術視角則是關注數字賦能、知識賦能、智慧賦能。肖鵬等[4]認為賦能的內涵包括外部增權和內部增能兩個方面,其中外部增權是關注技術的作用,而內部增能是自我能力的提升。張翠娟等[22]認為技術視角的數字賦能不太能滿足人們知識主體內部潛能的激活,還需要提升知識主體的知識創(chuàng)新動力,使知識活化。對于個體來說,如果能夠激活內在于人心智中的智識,那么將更有助于人們的發(fā)展[23]。同時,技術賦能概念具體化了賦能的內涵,強調賦能理論關注技術對社會的改變以及對人的潛在助力,是賦能的衍生概念;賦能更多的是激發(fā)人的潛能,使得個體特定能力得到提升,核心要義是人們主動改變現(xiàn)狀的能力、意愿和權利[4]。
賦能理論內容的不斷豐富,多視角下的賦能研究給情報事業(yè)發(fā)展注入了關鍵的源動力,也為情報學術在探索應對一些關鍵問題時提供了新的依據[2,4,16]。
1.2.1 研究現(xiàn)狀回顧
為發(fā)現(xiàn)情報賦能視角下的研究線索,本文從賦能對象、賦能手段和賦能結果3 個方面總結了情報學領域在賦能視角下的研究現(xiàn)狀(表1)。從賦能對象來看,情報學領域主要從對圖書情報事業(yè)的賦能、對機構/行業(yè)的賦能和對個體的賦能3 個層次展開。賦能手段包括外部增權和內部增能。其中,外部增權是思考如何利用社會信念、價值、文化以及技術等增強組織或社會的能力;內部增能則存在兩種途徑:一是討論如何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組織機構行動的作用被動提升個體能力,二是通過心理、教育等手段直接激活個體的能力。因此,當賦能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個體能力時,情報學領域的賦能思想可能存在兩種視角,即強調激活個體潛在能力的賦能視角以及強調利用技術、組織等途徑提升個體能力的使能視角。
表1 賦能視角下的研究內容
1.2.2 信息行為研究的情報賦能含義
在本文的研究視閾中,情報賦能是指情報專業(yè)機構或人員通過解決信息不完備問題的方式來提升用戶的決策分析和應急處置能力。信息行為研究的成果非常豐富,蘊含了大量情報工作所需的素材,從信息行為研究中所析取出來的成果可以較好地滿足情報研究中對于行為主體本底調查、信息環(huán)境場景刻畫和信息傳播意圖感知等諸多類型的線索發(fā)現(xiàn)需求,因而,信息行為研究成為情報賦能不可或缺的要件。
當引入情報賦能理念時,信息行為研究首先要思考如何響應情報賦能的關切,以解決情報用戶信息不完備的問題。其次,要思考如何利用多種途徑實現(xiàn)情報賦能的目標。這里的“情報用戶”并不泛指信息用戶,而是指需要情報來解決復雜信息環(huán)境中決策問題的用戶,主要分為高層決策用戶、中層管理用戶和一般業(yè)務用戶[50]。情報賦能視角下的信息行為研究是指結合情報事業(yè)的核心關切,以提升情報用戶在復雜信息環(huán)境中的決策能力為目標,以重新審視和認識自身價值從而令信息行為研究響應情報賦能的時代要求為過程的研究。情報賦能的過程則是信息行為研究重新審視自身的理論與實踐成果,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自身研究質量(提質),同時,以素材、理論、方法或工具的形式提供、印證、幫助情報工作效能的增強(增效),進而解決情報用戶信息不完備的問題的過程。
信息行為研究在不斷發(fā)展中逐漸積累了大量的素材、理論、方法和工具,對其進一步分析與應用可提升情報用戶的決策能力,并可增強情報工作的效能。既是在響應情報事業(yè)的時代要求,也在情報學術研究者的教育和培育工作中表現(xiàn)出重要價值。為了更好地展現(xiàn)信息行為研究在情報賦能中的價值和實現(xiàn)過程,本文結合以上分析總結了信息行為研究的情報賦能機制(圖1)。其中,情報賦能視角下的信息行為研究的目標是提升情報用戶的決策能力,實現(xiàn)情報賦能的過程則是進行提質增效的過程。
圖1 信息行為研究的情報賦能機制
1.3.1 信息行為研究的情報賦能目標
信息行為研究的情報賦能目標是提升情報用戶的決策能力。情報學探究的是特定的、服務于決策的、解決管理決策中信息不完備問題的、經過分析加工和抽象提煉的特殊信息,而不是泛泛而談的所有信息[51]。因此,情報賦能具有如何通過情報為國家科技競爭戰(zhàn)略的實施和運行提供決策支撐的作用[6],最終的結果是通過情報帶來用戶決策能力的改善[24]。情報賦能的過程既是具備情報思維、學會將信息轉化為有用情報的過程,又是在賦能過程中不斷提升情報用戶精準對標、邏輯、競爭、戰(zhàn)略等情報思維的過程[25]。
情報用戶決策能力的提升可通過內部潛在決策能力提升的賦能視角和發(fā)展情報用戶決策能力(外部能量增加)的使能視角展開。①賦能視角主要關注如何激發(fā)情報用戶的決策潛能,發(fā)揮其在需求信息、獲取和使用信息過程中的主動性。信息行為研究所關注的“搜索即學習”“信息的選擇性暴露”等研究主題的結論,可激發(fā)人們內在能力的發(fā)展[52-54]。其中,通過激發(fā)人們元認知能力、主觀能動性等,可達到提升其內在能力的目的[55-56]。因此,可對這些成果做進一步分析以激發(fā)情報用戶的情報思維。②使能視角主要關注如何通過提升情報工作的線索發(fā)現(xiàn)、分析研究和決策支持,來發(fā)展情報用戶決策的能力。對于系統(tǒng)設計者來說,信息行為研究是通過問卷調查、用戶實驗法、日志分析法等不同方法,發(fā)現(xiàn)人們使用搜索系統(tǒng)時的偏好、習慣、思維過程等。將研究結果融入搜索系統(tǒng)的設計中,以優(yōu)化檢索系統(tǒng)的排序、推送等功能,可幫助人們更快、更簡單、更愉悅地完成其任務[53-54]。同時,也可以通過讓人們了解檢索系統(tǒng)的排序規(guī)則、檢索式的構造規(guī)則以及信息組織的方式等來幫助人們理解信息檢索,提升其獲取信息的能力[55]。最近語音助手、聊天機器人等工具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在表達信息需求以及獲取信息等方面的問題[57-58]。這些理論發(fā)現(xiàn)和研究方法都可作為素材、產品和建議提供給情報用戶以輔助決策。
1.3.2 信息行為研究的情報賦能過程
信息行為研究的情報賦能過程是提質增效的過程;是將自身的研究目標緊密與情報事業(yè)的核心關切結合,以開展高質量的研究的過程;是支持情報實踐工作的開展,增強線索發(fā)現(xiàn)、分析研究和決策保障等情報工作的效能的過程。
(1)客體視角:增強情報工作的效能
信息行為研究的客體視角是增強情報工作效能,以實現(xiàn)賦能目標的過程。信息行為研究所積累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可以素材、產品和建議等形式提供、印證、保障情報工作。在擴大自身研究成果影響力的同時,也能夠為尋找研究應用和新的研究內容提供思路。例如,受到用戶畫像(persona profile)思想的啟發(fā),情報工作者開始刻畫情報用戶在決策過程中的關注重點,并以情報用戶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生產情報產品[6]。情報工作者為幫助情報用戶理解、評析和展望情報感知問題對象,根據意義構建(sense making)理論的思想,構建了認知層面的分析框架[59]。
(2)主體視角:提高自身研究質量
信息行為研究的主體視角是提高自身研究質量以實現(xiàn)賦能目標的過程。此時,信息行為研究的根本目的并非尋求情報用戶在具體情境下行為的改善,而是尋求宏觀層面上的個人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自身能力的發(fā)展和提升,才能從根本上全面地解決情報用戶在復雜信息環(huán)境中的決策問題,促進社會的良性發(fā)展。于良芝教授曾在2021 年信息行為研究年會上指出,信息行為研究應該強調個人在其信息活動中的主體性特征,這種主體性特征是超越具體活動情境的,能夠滲透到個人在各種情境下的信息活動,從而對情境化的信息行為產生影響[60]。因此,在依賴情報工作發(fā)展情報用戶決策能力的同時,還需要結合情報用戶的類型、決策情境、心理特征等多方因素,喚醒其情報思維,激發(fā)其決策潛能。
信息行為研究積累的調查研究結果、行為數據記錄與分析以及理論內容等成果,可作為情報賦能視角下信息行為研究的素材,可在重新深入分析和認識自身研究的過程中實現(xiàn)情報賦能的價值。為了展現(xiàn)情報賦能視角下的信息行為研究的可能,本節(jié)對上文所提出的賦能機制的實現(xiàn)進行了分析。
信息行為研究的客體視角是指信息行為研究將研究成果進行多方應用、對比分析以及提交反饋的過程,是實現(xiàn)支持更加多元的線索發(fā)現(xiàn)渠道、更加精準的分析方法以及更加靈活的決策保障,以實現(xiàn)情報工作效能增強,達到情報用戶決策能力提升的過程。直接提供線索是較為初級的情報工作支持,而決策建議則是更加高級的情報工作[61]。
2.1.1 更加多元的線索發(fā)現(xiàn)渠道
信息行為研究廣泛的社會行為調查、行為數據的記錄以及行為規(guī)律的總結,可以線索的形式提供給情報工作,進而支持情報工作更加多元的線索發(fā)現(xiàn)渠道的形成。①需求發(fā)現(xiàn)。信息行為研究廣泛的社會行為調查,可為情報用戶了解信息技術的使用概況、信息服務的提供內容、決定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重點以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方向等提供線索。早期的信息行為研究被稱為用戶研究,旨在為圖書館用戶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即通過了解服務對象的信息需求、信息行為特征、過程或障礙,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發(fā)揮信息服務應有價值[62-63]。然而,廣大社會群體需求的變化性和期望性等特點,要求信息服務應以用戶為導向,強調用戶指向性和參與性[64],應涵蓋信息行為的各個階段[65]。社會群體的重要價值使得情報用戶無法忽略社會行為調查對決策工作的參考價值。因此,信息行為研究通過實時、積極的反饋深入社會群體進行廣泛調研所獲得的結果,可為情報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線索。②輿情監(jiān)測。信息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提供的信息并非越多越好,人們往往會規(guī)避某些信息以增強自我效能感;同時,會更加頻繁地接觸跟自己觀點一致的信息[66]。但從長遠來看,可能會最終導致思想上的極化現(xiàn)象。通過深入理解人們在信息交互過程中的行為和模式的特征和規(guī)律,將所獲得的結果與情報工作的輿情工作結合[67],以發(fā)現(xiàn)輿情產生的時間、原因、傳播的途徑與流轉的渠道,最終可為情報用戶的輿情檢測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線索。
2.1.2 更加精準的分析研究方法
信息行為研究通過實時監(jiān)測、定期分析人們在搜索系統(tǒng)等平臺留下的行為數據,綜合對比分析多種渠道的行為數據,可為情報工作的精準分析提供數據和理論支撐。①分析驗證。由于國際競爭環(huán)境的激烈性,情報用戶往往無法獲得所需要的直接的情報。而來自社交媒體平臺、搜索系統(tǒng)、對話搜索系統(tǒng)等的行為數據,經過整合分析,可以為情報工作提供對比分析的素材。目前,如何從更全面的渠道為人們提供信息來源,是信息行為研究在信息源等方面關注的重點[68]。然而,信息行為研究的數據通常出自單個來源,缺乏對多種來源數據的整合。如果能夠實現(xiàn)對多源異構數據的有效整合,那么就可以實現(xiàn)更加精準的分析[2]。例如,通過將多源信息轉化為對決策和行動有價值的情報或知識,以提升分析方法的精準性,可使得情報用戶的洞見能力和感知能力得到提升[24]。此外,在重大的突發(fā)決策事件中,情報工作者希望能夠融入情報思維來賦能情報用戶的決策流程,幫助情報用戶及時捕獲各種危險信號[30]。然而,危險信號的捕捉并不是簡單的過程,而是有賴于從多方渠道發(fā)現(xiàn)盡可能多的真實可靠的線索,以幫助情報用戶做出重大決策。信息行為研究中對于重大危機事件中的信息用戶應對謠言的行為特征以及過程等的分析,恰恰可為情報用戶預測重大危機事件中群體反應提供線索[69]。②群體行為的意圖分析。通過分析群體行為所產生的過程,可為情報工作分析群體行為的意圖提供素材。人們的信息行為記錄反映了目前所面臨的任務情境,當大量的類似的行為數據產生時,可反映某地區(qū)或某國家的現(xiàn)實困境。例如,谷歌流感趨勢(Google Flu Trends)通過匯總的谷歌搜索數據,可以實現(xiàn)對全球當前的流感疫情進行實時估測的目的[70]。因此,可以深入分析人們留下的信息行為數據,從而為情報工作進行群體行為意圖精準分析提供重要支撐。
2.1.3 更加靈活的決策保障
信息行為研究中通過理論分析和成果反饋等形式,可保障情報工作對情報用戶決策建議。一直以來,情報工作者既需要承擔情報“醒早眺遠”的特殊使命,也要發(fā)揮對未知問題的感知探索、對不確定性未來的揭示預警的情報工作真正價值[71]。幫助情報用戶解決與信息獲取、信息理解等相關的問題則是情報工作者在進行情報研究過程中重要的價值指引[51]。為了幫助情報用戶提升決策過程中的能力,情報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展開了研究,也從信息行為研究中借鑒了較多的研究靈感。王延飛等[8]提出國家在科技情報治理過程中,應以情報用戶可理解的方式來報送情報產品,應從認知層面構建情報用戶感知情報的框架,以及刻畫情報用戶的特征,這與信息行為研究中的意義構建和用戶畫像不謀而合。因此,通過將信息行為研究的理論研究以理論內容、建議或報告的形式提供給情報工作,將在較大程度上支持情報分析人員決策建議工作的開展。
信息行為研究的主體視角是指信息行為研究深化理論分析,開辟新的研究內容以提升自身研究質量,達到情報用戶決策能力提升的目標的過程。
2.2.1 提高情報用戶潛在的決策能力
信息行為研究圍繞認知、態(tài)度、情感等研究的展開,融入情報分析后,可以培養(yǎng)情報用戶的情報思維,進而激發(fā)其潛在決策能力的發(fā)揮。
(1)模糊需求明確。當面臨復雜和前瞻性的戰(zhàn)略問題時,高層決策用戶通常無法清晰地表達其需求,情報分析人員也不知道該提供哪些情報產品,這給情報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探索式搜索是指在信息需求模糊、缺乏相關目標知識的問題情境下,用戶通過多次交互、多次循環(huán)、變化目標,以多種方法不斷探索,來完成信息目標的信息搜尋過程,這種搜尋過程與學習和調查類活動特別相關[72]。早期的漿果采摘模型[73]、信息覓食理論[74]和信息搜尋過程模型(information-seeking process model,ISP)[75]均對探索式搜索研究具有重要的影響。探索式搜索研究強調搜索系統(tǒng)不應只提供搜索結果,而應該幫助人們探索、克服不確定性,并最終完成任務[76]。此外,探索式搜索研究發(fā)現(xiàn)在搜索過程中,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閱讀、對比和判斷信息,這對人們提出了更高層次認知能力的要求。這些認知活動有知識獲取(knowledge acquisition)、理解(comprehension)、解釋(interpretation)、對比(comparison)以及整合(integration)等[72]。探索式搜索的相關研究也注重人們綜合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關注各類探索式搜索行為和知識改變特征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77-79]。如果將探索式搜索過程融入情報用戶的認知能力提升中,轉化為多種形式的情報思維,那么可激發(fā)情報用戶的決策能力。
(2)打破思維僵局。信息行為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進行信息選擇時往往會傾向于采用選擇性信息接觸的模式,即主動接近與自身態(tài)度、信仰和行為一致的信息,并積極回避可能挑戰(zhàn)已有觀點的信息[66]。這可能導致人們信息行為的固化和信息視野的窄化[80],并逐漸失去了解多元事物的機會和能力,慢慢形成個人的信息繭房[81]。同時,信息行為研究調查研究表明,個體的信息處理能力、個性特征、情緒和認知狀態(tài)[82]等,信息的易用性、呈現(xiàn)順序等,以及媒體環(huán)境、任務特征等[83],都會導致選擇性接觸現(xiàn)象[84]。因此,如何融合情報思維支持情報工作引導情報用戶對情報產品的反思和改進,打破思維僵局,破除思維固化,擴展情報視野,是值得在信息行為研究和情報賦能研究中深入探討的內容。
2.2.2 發(fā)展情報用戶決策的能力
信息行為研究是關于工具、系統(tǒng)、情境、任務等方面的研究,通過支持開發(fā)情報產品、優(yōu)化決策環(huán)境、保障情報工作的高效開展等途徑,可發(fā)展情報用戶決策的能力。其中,決策情境優(yōu)化途徑是指通過簡化情報用戶的決策過程,發(fā)展情報用戶決策能力的過程。信息行為研究關于“搜索即學習(search as learning,SAL) ”主題的相關研究強調信息搜索過程與學習過程的聯(lián)系,倡導搜索不僅以提供答案為導向,而且應該為學習提供廣泛空間[85-86],強調用戶在搜索過程中學習能力的提升,關注人們在搜索和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變化,以及在信息搜索過程中人們對信息的理解與分析、比較與綜合以及創(chuàng)造等能力[87]。相關學者將搜索視為學習的一種工具[88],通過為人們構建良好的知識情境[89],來引導人們高階認知功能的出現(xiàn)。因此,通過信息行為研究中關于認知導航、元認知等的研究思路,可輔助情報人員為情報用戶開發(fā)支持決策的系統(tǒng)。同時,在搜索即學習的框架下,情感、時間、任務等會對搜索產生影響。而協(xié)同信息搜索情境下,團隊成員親密度[90]、協(xié)作傾向[90]、先驗知識差異[91]等因素會對搜索與學習效果造成影響。此外,學習型搜索研究表明,通過優(yōu)化搜索系統(tǒng)、完善搜索結果頁面或增加搜索后的信息分析功能,可以推動人們利用搜索結果進行更深入的思考與學習[92-93]。因此,當改變情報用戶的情報內容的展現(xiàn)方式時,同樣可以簡化情報用戶的決策過程。
作為情報事業(yè)發(fā)展中的一部分,信息行為研究應置于情報事業(yè)的發(fā)展框架下,樹立全局思維,結合情報賦能的關切,重新審視和認識自身的研究成果。在幫助解決情報用戶信息不完備問題的同時,也在擴大研究應用的廣度和理論分析深度,展現(xiàn)研究內容的時代價值。因此,情報賦能視角下,未來的信息行為研究不僅需要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研究質量,還需要增強其對于情報工作的效能,進而實現(xiàn)情報用戶的決策能力的提升的目標。在不斷地豐富研究的理論體系的保障下,支持情報工作的高效開展。
賦能是圖書情報機構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主動選擇,提升服務效能的必然要求,彰顯社會價值的必由之路。因此,基于情報賦能的理念,以加強信息行為研究支持情報工作開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但總結發(fā)現(xiàn)還需要學界進一步投入努力開展與之相關的理論研究。
信息行為研究積累的一系列理論成果或借助新技術的發(fā)展形成的實踐成果可以有效地保障情報工作的進行。因此,當面臨新的技術環(huán)境、面臨情報學術研究新的挑戰(zhàn)時,考慮如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在國家科技競爭中激發(fā)情報學的潛能[6,13],信息行為研究也將大有可為。例如,信息行為研究中對個人認知層面的研究,可以幫助情報人員認清決策過程中的思維定式、認知偏差等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升其情報感知能力[70]。學習型搜索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在選擇信息源時存在一定的偏好,并按照一定的策略展開,這一發(fā)現(xiàn)作為設計思路啟發(fā)了系統(tǒng)設計者合理規(guī)劃人們的搜索路徑[94]。當高層決策用戶遇到更加復雜的問題,決策環(huán)境更多變時,這一發(fā)現(xiàn)可在預測對方意圖、推測對方決策依據時提供線索。情報賦能視角下的信息行為研究對于自身價值的更大發(fā)揮,以及情報學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價值。從國家競爭的角度出發(fā),信息行為研究中關于信息源、信息渠道等的研究可以啟發(fā)情報用戶思考自身的信息源偏好是否成為國家競爭中被對手誤導的方式。當情報用戶可參考的決策信息較少時,信息行為研究在用戶畫像、虛假信息接納行為、信息規(guī)避行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可成為線索以發(fā)現(xiàn)信息發(fā)布者、信息傳遞者的意圖,為破解信息傳播途徑等提供理論依據。由此可見,結合情報學和情報賦能的核心關切,重新審視和認識信息行為研究的成果,可增強情報工作的效能,解決情報用戶決策過程中信息不完備的問題。
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要求信息行為研究重新思考在便利情報用戶信息獲取的過程時,應提升其對情報、情報產品等的理解;做好自身的研究的同時,要著力提升情報用戶的決策能力。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思維及應用驅動了新一輪經濟社會變革,人類社會正在邁向數智時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初衷在于服務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但技術是把雙刃劍,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問題。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信息過載和碎片化、信息繭房等一系列問題[95],這些給人們的信息使用和信息管理帶來困難,引發(fā)信息焦慮。此外,人們在利用搜索系統(tǒng)獲取信息后,經常會高估自己的知識水平,誤認為網絡上獲取的知識就是自己頭腦中已經存在的知識[96],出現(xiàn)“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等認知偏差[87]。隨著智能算法的不斷成熟,信息獲取過程中的算法推薦越來越個性化,這有助于提高信息獲取效率,促進知識發(fā)現(xiàn)。與此同時,信息繭房的存在使人們獲取的信息內容窄化,導致信息偏食、知識固化、個性偏執(zhí)等一系列問題[97]。這些問題存在的根源在于,雖然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但是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卻沒有明顯提升。這些現(xiàn)象對于站在決策角度、把控未來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的情報用戶非常不利。因此,未來信息行為研究不僅要為情報用戶提供更加便利、快速的情報產品和信息渠道,還應該發(fā)揮情報用戶的決策潛能,我們呼吁未來應加強提升情報用戶決策能力的信息行為研究。
在宏觀層面上,相關研究的未來發(fā)展可以朝著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展開:在橫向維度上,針對不同層級的情報用戶,開創(chuàng)更多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主題。其中,高階認知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聯(lián)結能力、意義建構能力和元認知能力等均是數智時代最迫切需要的能力[98];在縱向維度上,持續(xù)加強現(xiàn)有研究領域和主題的深度,在刻畫行為表征之外對行為機理進行揭示,特別是思考高層決策用戶的決策特點,并結合使用心理學、認知科學、教育學、神經科學等領域的理論與方法,以及各種智能技術設備實現(xiàn)研究創(chuàng)新。
在微觀層面上,提高情報用戶的自我意識,優(yōu)化信息行為,為情報用戶賦能。在研究內容上,未來可進一步驗證用戶元認知調節(jié)與情報用戶賦能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如何支撐情報用戶的決策情境。在實踐上,應深入情報用戶的決策環(huán)境中,通過長期觀察法、出聲思維法和用戶實驗法等開展研究。其中,實驗法用于關注用戶在完成單次學習型搜索任務過程中的元認知活動的微觀表現(xiàn);長期觀察法是通過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內用戶對自身的搜索行為和元認知活動開展的自我觀察和記錄,與實驗法獲得的數據互為補充。實驗法和長期觀察法相互結合,可以獲得豐富的微觀特征,便于自動監(jiān)測與預測,也可以審視宏觀層面上的完整性和綜合性。
信息行為研究關于賦能概念的討論已經引起了重視,如何更好地借鑒此概念還需要加強理論的研究。可在借鑒其他領域關于賦能機制的理論研究的同時,結合情報學的話語體系為其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為了推動人們做出更好的決策,決策行為領域提出了宣揚(boost)的方法,即通過提升人們的能力,來幫助其實現(xiàn)最好的目標。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擴展決策策略、技能和知識,直接提高個人的能力;二是改變決策的情境,通過提升信息的可理解性來做出更好的選擇[99-100]。這也對應了上文分析的情報賦能中的兩種賦能視角,即外部使能視角和內部激能視角。如何在信息行為研究中運用不同的賦能理論,發(fā)揮信息行為研究在情報學的話語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仍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討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本文通過對信息行為研究中情報賦能機制的揭示以及價值實現(xiàn)過程的分析,展現(xiàn)了信息行為研究進行情報賦能的重要意義以及未來發(fā)展的廣闊空間。信息行為研究在情報賦能的價值理念指導下,既需要關注主體層面的研究質量的提升,也需要關注客體層面的情報工作效能的增強,進而實現(xiàn)提高情報用戶決策能力的賦能目標。作為信息行為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需要有全局觀念,以推動情報事業(yè)的發(fā)展。特別是進入新的發(fā)展時期以來,國家和社會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情報體系能力的提升、解決情報用戶信息不完備的問題仍然是情報學關注的重點內容。因此,情報賦能視角下的信息行為研究可為信息行為領域以及情報學術研究的潛力和價值的發(fā)揮提供新的可能,為情報事業(yè)增添重要的一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