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堂
炎陵(原酃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核心縣之一,也是湘贛革命根據(jù)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三年游擊戰(zhàn)爭的活動區(qū)域,黨史資源非常豐富。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縣委黨史辦辦公室主任崗位上工作了11年, 與辦公室全體同志走遍了近半個中國和炎陵蘇區(qū)的每個村寨,征集了幾百萬字的黨史資料。
1999年12月,我退休回到家里,有了充足的時間,開始撰寫黨史文章。20多年來,我在全國80余家報刊圖書發(fā)表紀實文學、論文200余篇,這不僅為炎陵縣黨史學習、傳統(tǒng)教育提供了資料,也豐富了我的晚年生活。
為紅軍標語博物館撰文
新中國成立初期,酃縣有過統(tǒng)計,全縣遺存下來的紅軍標語達8400多條,民主革命時期,它為 “喚起工農(nóng)千百萬,齊心干”發(fā)揮了巨大作用。20世紀80年代,我在下鄉(xiāng)征集資料時,隨時隨地可見這些標語,有的是用紅土寫的,有的是用石灰寫的,還有一些寓意深刻、構圖簡潔的漫畫。然而在漫長的歲月中,有的被后寫的標語所覆蓋,有的在風雨侵蝕中剝落或坍塌。1990年,縣文化部門與黨史辦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普查,全縣尚存完整、清晰的紅軍標語還有300多條。
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革命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過20年的努力,2011年6月,全國第一座紅軍標語博物館——湖南省炎陵縣紅軍標語博物館終于建成,并對外開放。館內(nèi)展出的300多條紅軍標語,都是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展示出來的。2012年,紅軍標語博物館被授予“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我?guī)状蝸淼竭@里參觀學習,再次面對“中國共產(chǎn)黨是替工農(nóng)及一切貧苦人民謀利益的政黨”“紅軍不損壞工農(nóng)一點東西”等紅色印記,深深感受到當年共產(chǎn)黨人、紅軍戰(zhàn)士的堅定信仰和對人民群眾的熾熱情感,也讓我想起紅軍標語背后發(fā)生的很多故事。隨后,我把當年收集到的一些資料進行整理,撰寫了《紅軍標語背后的廉政故事》一文,當即被《清風》雜志采用,發(fā)表在當年第11期,并先后被《中國組織人事報》《黨史文苑》等報刊轉載。紅軍標語博物館的同志說,你的文章寫得好,為廉政教育注入了實質性內(nèi)容。
受聘擔任特約指導員
2014年5月,我把剛出版的作品集《紅土春光》送到縣人民武裝部政委吳安平手里,他看完后,和我聊起了炎陵地方黨史。我滔滔不絕講述了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七次來酃縣的情景,敘說了何孟雄、張經(jīng)武、張平化、郭春濤、廖海光等炎陵籍開國將領和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吳政委的極大興趣和關注。他高興地對我說:“國防教育是縣人民武裝部的一項重要工作,你懂炎陵黨史,又當過教師,正是人武部需要的人才,你就協(xié)助我們做好這項工作吧?!秉h史工作的任務就是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我搞了十多年黨史工作,晚年還能為此做點工作,也感到高興,于是滿口答應了吳政委的要求。不久,縣人民武裝部正式聘我擔任特約指導員,每年給入伍新兵上一次黨史課。我把新兵帶到紅軍標語博物館,一邊參觀,一邊講解,參觀之余,一些新兵還拉著我坐在一起,問這問那,我都一一回答,解決他們的疑惑。
當年,湖南教育電視臺記者來到炎陵,拍攝了這一鏡頭,作了報道。隨后,吳安平政委又陪同《國防教育》記者周仁來到我家采訪,感謝我對國防教育作出的貢獻,并撰寫了題為《胸懷紅土情? 醉心紅文化》一文,發(fā)表在當年該刊第11期。
作品受到各種獎勵
20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為了把黨史學習引向深入,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縣委決定把學習中共黨史和學習地方黨史結合起來。炎陵籍的何孟雄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與李大釗、陳獨秀有過密切交往,1931年在上海龍華英勇就義。剛到任不久的縣委書記尹朝輝得曉后,通知縣委辦要我寫篇何孟雄的文章。我愉快地接受了這一任務,撰寫了一篇題為《何孟雄的歷史功績與坎坷人生》的文章。文章轉交后,書記十分高興,組織縣委班子進行了學習,并率領縣委一班人赴中村鄉(xiāng)參觀了何孟雄舊居。
當年10月,“湘籍建黨先驅與偉大建黨精神——紀念中共湖南支部成立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長沙召開,我撰寫的《論何孟雄對中國工人運動的開拓性貢獻》一文,獲得優(yōu)秀論文獎,同時也應邀參加了研討會。
退休20多年中,我不少作品受到各種獎勵。2006年,我執(zhí)筆編寫的《中國共產(chǎn)黨炎陵縣歷史》第一卷(1919—1949)獲得湖南省黨史優(yōu)秀成果獎和中國檔案學會文獻史料匯編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019年我撰寫的論文《張經(jīng)武對和平解放西藏的貢獻》獲“紀念湘南學聯(lián)成立100周年征文”優(yōu)秀論文獎;2022年,秋收起義95周年,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舉辦“秋收起義歷史貢獻與當代價值研究”主題征文活動,我撰寫的論文《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根據(jù)地的建立》又獲得優(yōu)秀論文獎。
二十多年紅色文化相伴,給了我深刻的黨史教育,陶冶了我的情操,賦予我無盡樂趣,大家都說我越活越年輕。
編輯/歐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