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勱
我的家鄉(xiāng)在蘇北小鎮(zhèn)——蔡橋。每逢快過年的時候,大街小巷都充滿了濃濃的炸肉香味。這是大家正在制作本地獨有的一種美食——肉圓。
你看,奶奶正穿著罩衣在廚房里忙碌著。只見她利落地從一大盆肉面混合物中擠出一個雞蛋大小的團子,滾入油鍋中。瞬間,油花翻滾,香氣撲鼻,只待團子浮起,用笊籬一撈,盛入旁邊的盆中。我們幾個孩子都圍過來,口水直流。還沒得到奶奶允許,就開始行動了。有的用筷子夾,有的用手拿,那肉圓外酥里嫩,讓人唇齒留香。幸福從手中傳到口中,最后洋溢到紅撲撲的臉上。我們吃得急了,滾燙的肉圓在嘴翻轉(zhuǎn)不了,只得張大嘴巴,吐熱氣。只聽見奶奶在旁喊:“慢點喲,別燙著?!?/p>
一大盆肉圓少則數(shù)十,多則數(shù)百,從年前吃到年后,既能做家常菜,也可以招待親朋好友??梢詿嗖耍梢再鄿?,可以煎著吃,還可以直接放到蒸米飯的鍋中,可謂百吃不厭。
我們在肉香和團圓中長了一歲又一歲。如果你要問我這么好吃的東西,為什么叫這么直白的名字呢?我想這正是農(nóng)村人的淳樸所在,也許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肉”是人們對物質(zhì)生活的追求,“圓”是人們對精神生活的向往吧。
【作者系江蘇濱??h蔡橋鎮(zhèn)中心小學六·3班學生,指導并置評:周雪松】
亮點分析
小作者用一系列的動詞“擠”“滾”“浮”“撈”“盛”把肉圓的制作過程表現(xiàn)得生動傳神;用孩子們的神態(tài)“紅撲撲”“張大嘴巴”“吐熱氣”和奶奶的語言來襯托肉圓的美味,很有畫面感。另外,小作者在習作的結(jié)尾猜測“肉圓”名字的來歷,表現(xiàn)淳樸的農(nóng)村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升華了習作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