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雨
許多同學都有自己喜歡的明星,他們在各自的領(lǐng)域閃閃發(fā)光,讓人“不能自拔”。我們?yōu)槭裁磿跋萑搿弊沸侵??今天,和你聊聊追星的那些事兒?p>
17歲的高中生小李有一個明星偶像。她沉迷于追星,認為“不為偶像花錢就是不夠喜歡他”。她瘋狂購買明星周邊產(chǎn)品,上課時為偶像打榜刷數(shù)據(jù),甚至逃學參加偶像的演唱會,重復購買多張音樂專輯……光是用于購買明星專輯的花銷就已是一筆巨款,這樣的花銷讓她的家庭難以承受。在家,她與父母無休止地爭吵;在學校里,因為不允許他人詆毀偶像,她還經(jīng)常與同學發(fā)生矛盾。
光環(huán)效應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桑戴克提出,它是指人們在判斷事物時容易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的現(xiàn)象。成語“愛屋及烏”就是光環(huán)效應的一種表現(xiàn)。
明星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光環(huán)效應。人們先因一位明星的美貌、才華或其他背景對其產(chǎn)生喜愛之情,而后對他賦予更多的美好想象。例如,如果一位明星的相貌十分美麗,有的粉絲就會認為他一定也很善良、聰慧和努力。光環(huán)效應使粉絲傾向于完美化明星,甚至“神化”明星,將其奉為自己的偶像。
當一個人不能完全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或欲望時,往往會將現(xiàn)實中的需求和情感投射到自己迷戀的偶像身上。粉絲會癡迷于偶像在某些方面的特質(zhì),比如姣好的外貌、健美的身材或是奢華的生活,而這些恰好是粉絲在現(xiàn)實生活中想要卻不曾擁有的。與其說粉絲是崇拜偶像,不如說他們崇拜的是那個理想中的自己。
根據(jù)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人生階段理論,青少年需要在青春期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建立。自我同一性是指能夠認識自己的特點、確定自己的社會角色從而完成自我身份認同的能力。偶像們閃閃發(fā)光的成就深深吸引著青少年,使他們想要模仿并追求類似的成功。某種程度上,追星可以幫助青少年完成自我理解和定位、建立自尊心與成就感。
明星的音樂、電影等作品往往能夠觸發(fā)青少年的情感共鳴。追星是與明星的一種情感互動,偶像的存在可能填補了他們在生活中缺失的情感需求(例如親近感和認同感),這可以幫助他們度過情感孤獨時期。青少年的追星活動是一種社會活動的參與,正是這種參與感讓青少年獲得巨大的情感滿足。
喜歡相同明星的粉絲形成了一個社交群體,他們互相分享共同的興趣和價值觀,這種社交認同和群體歸屬感對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青少年能通過追星與同齡人建立聯(lián)系,收獲人際交往的需求。
不可否認,適度的追星行為有一定積極作用。在青少年階段,大家面臨著生理變化、學業(yè)發(fā)展、人際關(guān)系等多重壓力,追星可以幫助我們放松情緒、緩解焦慮;偶像的成功事業(yè)、良好品質(zhì)也可以對我們起到激勵作用,讓我們更有動力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然而,由于青少年的心智還處于成長的階段,一些青少年難以分清追星活動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界限。如果把偶像的生活看作是完美的,認為追求偶像等同于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這種理想化的觀念可能導致粉絲的過度投入,產(chǎn)生狂熱的行為,帶來巨大的消極影響:
學業(yè)影響。不加節(jié)制的追星會使青少年的時間和精力被大量消耗,這必然會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財務問題。一些粉絲會花費大量金錢購買與明星相關(guān)的產(chǎn)品(例如演唱會、見面會門票或偶像周邊等),對于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青少年來說,這些花銷往往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只能向父母索取。更有甚者,索取不成便通過借貸的方式籌款為偶像“打call”。曾有高中生瘋狂借貸90多萬元追星應援,最終被告上法庭,父母直到收到法院傳票才得知真相。
情緒波動。偶像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粉絲的心,當偶像遭遇負面事件時,粉絲也會陷入低落、抑郁的情緒中,這些負面情緒都會給我們的正常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偶有粉絲還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作出過激行為,事后悔恨莫及。
追星不是絕對的壞事,它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青少年面臨的首要任務是認真學習、努力發(fā)展自己,因此,我們應該適度追星、理性追星。對此,有如下幾條建議想分享給青少年朋友們:
1、尋求平衡。青少年需在娛樂和學業(yè)之間找到平衡,適度的娛樂時間是必要的,但不能讓它占據(jù)主導地位。大家應當對分配給學習和追星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可以在每天或每周制訂一段娛樂時間,嚴格遵守一個規(guī)則:在此時間內(nèi),自由快樂地娛樂;而在此時間外,要專注地學習。
2、理性思考。在追星時,我們也不應該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要分辨商業(yè)包裝出來的明星行為和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區(qū)別,避免對偶像過于沉迷以至于失去自我。要知道,明星的身后通常是一個團隊,他們所表現(xiàn)的一些特點往往來自于團隊的商業(yè)需求,其中的真假難以判別。與過度關(guān)注明星個人相比,青少年更應該關(guān)注自我的成長,用偶像的成就來激勵自我進步。例如,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他對李白十分敬仰,在崇拜偶像的過程中,他也留下了諸多千古名句,寫下了如《春日憶李白》《天末懷李白》等詩歌,篇篇都情真意切,也實現(xiàn)了自我的成就。
3、保持與父母的溝通。想要獲得父母的支持,要用合理的方式,多跟父母溝通,理解父母對追星行為的擔心。例如,我們可以和父母一起商量哪些具體的追星活動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一起明確每個月或者每學期能參與追星活動的次數(shù);一起制定一個目標,如果達到就可以繼續(xù)追星……總之,我們應當用實際行動降低父母對追星活動影響學業(yè)甚至正常生活的擔憂。
4、注重現(xiàn)實世界。過度沉迷于追星,可能會導致青少年與現(xiàn)實世界中的朋友、家人疏遠。青少年要積極參與社交活動,結(jié)交真正的朋友。就算是在網(wǎng)絡追星中認識的朋友,也可以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約定面對面交往,也許你們還會發(fā)現(xiàn)其他的共同愛好,相約參與更多的活動。面對面的社交互動有助于建立更健康的社交關(guān)系,減少對虛擬世界的依賴。
5、選擇值得追的偶像。青少年的偶像,除了娛樂圈的明星,還可以是偉大的科學家、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兒。例如“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勇奪2020年東京奧運會女子單人10米跳臺金牌的小將全紅嬋……他們都可以成為大家學習與崇拜的偶像。
我們常說,學習生活應當勞逸結(jié)合。追星本應是一種放松、鼓勵自我的方式,過度的沉迷卻帶來了背道而馳的影響。作為青少年,我們應當學會管理自己的“熱情”,拒絕虛無縹緲的滿足感,腳踏實地,追求我們真正的夢想。這樣的自己,何嘗不是一顆閃閃發(fā)光的“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