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號
近日有新聞報道,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發(fā)現(xiàn),即使植物沒有神經(jīng),也能得知有什么東西觸碰過自己。新聞將其總結為“植物擁有觸覺”,難道植物也怕痛不成?
植物的互動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實驗是怎么做的:科學家用基因手段改造了一些植物,讓其細胞擁有了一種基于鈣信號的“壓力傳感指示器”。用頭發(fā)絲粗細的玻璃棒去觸摸這些細胞,這些指示器就會顯示出細胞內部和細胞間的鈣信號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用玻璃棒觸摸時,信號呈現(xiàn)緩慢移動的波;而玻璃棒離開后,波立刻變得更快,并且快速消散了。兩種不同的波意味著,植物對壓力的到來和離開產(chǎn)生了兩種不同的反應模式。
我們在生活中也能直接體驗到這種神奇的互動——含羞草能知道你輕撫過它,像害羞一樣立刻合起來。捕蠅草等食蟲植物能迅速把自己變成牢籠困住蟲子,慢慢消化,前提也是先感受到昆蟲的到來。
這種像動物一樣的“感受”真的存在嗎?并不完全是。
觸和覺
動物之所以需要演化出明確的“觸覺”,是為了配合越來越快的世界。字面意義上看,動物和植物的區(qū)別在于“動靜之別”。但在多細胞生命的最早期,動物要么像珊瑚一樣固定在海底,食用隨機漂來的營養(yǎng),要么作為浮游生物隨波逐流,沒有主動地去追逐和捕獵,和現(xiàn)在動物們能跑能跳能飛翔的形象大不相同。
寒武紀物種大爆發(fā)改變了這一切,動物獲得了驚人的運動能力,運動能力要有全套知覺能力作為配套,比如視覺和聽覺可以感受獵物和捕獵者的位置、了解自己所處環(huán)境的攻防地形;觸覺可以感受到外界環(huán)境對自己的機械刺激,從此經(jīng)過身體的海水和風的變化就都有了一種危險的意味,指引動物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分辨獵物和天敵。
而種種證據(jù)表明,長期被我們忽略的植物也有著類似的機制。只不過“桃李不言”,植物并沒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因此沒有一處地方去處理這種壓力感受,更不能把它歸納成一種“知覺”。
痛,太痛了!
動物甚至擁有觸覺的高級版——痛覺。
例如你不慎踩到樂高磚塊(機械刺激)、被開水燙到或者在冬天的東北舔了鐵門(溫度刺激)、吃到超級辣的小面(化學刺激),肯定很疼!這就觸發(fā)了我們體內的痛覺感受器,由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向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送危險的信號。在這個過程中,傷口等部位會釋放一系列主動引發(fā)疼痛的物質,例如組胺、前列腺素等,來為這一過程助力,最終經(jīng)過大腦皮層的軀體感覺區(qū)、前扣帶回和島葉等部位,產(chǎn)生痛覺。
換句話說,痛覺是大腦產(chǎn)生的一種觀點。譬如我們人類能否感知疼痛,甚至會受到本人接收刺激時的行為動機、過往經(jīng)歷、情感性格、家庭和社會文化背景等全方位影響。它不完全是傷情的客觀反映,而是一個“腦補”,由大腦去決定要不要驅動你的身體去趨利避害。另外,自身產(chǎn)生痛覺也能提示身體出了哪些狀況:牙疼肚子疼能催促我們趕緊去醫(yī)院,是因為我們知道這是身體的警告。
植物、動物一個樣?
植物除了對機械壓力作出類似“觸覺”的響應外,竟然也有類似“痛覺”的反應?當一株植物受到刺激時,比如牧草被牛羊啃食,在它的“傷口”處,抗氧化系統(tǒng)會超量分泌過氧化氫等超氧化物,這些防御信號分子猶如痛覺因子一樣在植物體內運輸,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統(tǒng)。但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不會產(chǎn)生關于疼痛的內在體驗,因為它們不需要移動自己,而是釋放單寧等天敵不太喜歡的東西,保障大部分植株的安全。
關于植物的痛“覺”,現(xiàn)在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比如不同的植物還會用不同的物質來實現(xiàn)這種“傷痛擴散”,但它們的作用又似乎是相通的。例如系統(tǒng)素這種防御信號分子是一個18 肽組成的小分子,天然環(huán)境下只有茄科植物有,但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人工干預下把它放在十字花科的擬南芥里,也不是不能用。
還有一些實驗顯示,前文所說的鈣離子通路除了能傳達“觸”的信號外,也可以傳達“痛”的信號,這一點和動物也相似。這也許是因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是真核細胞,這兩者之間的一些底層架構也可以通用。
但我們可以明確的是,比起有中樞神經(jīng)的動物,植物感受外界刺激的機制不摻雜任何大腦加工出來的“感知”,它仍然是純粹的機械反應,和動物存在本質的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