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祥
漢代學者趙岐,注《孟子》說:“凡物圓則行,方則止?!?/p>
圓是一種幾何圖形,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nèi)旋轉(zhuǎn)一周時,它的另一端點的軌跡就叫作圓。
但是,幾何學上的圓,在哲學中卻被賦予了其他內(nèi)容。
圓通,只有先圓才有可能通。圓是通的大前提,通是圓的良好結(jié)果,因為沒有障礙,所以圓穩(wěn)步前行,哪里都是道,哪里都有路,一路前行,直到它自己停下來。
趙岐說“方則止”。確實是這樣,圓行,方止,但用現(xiàn)代科學解釋,就不太準確了。
因為,圓這個幾何圖形,還有個無限的概念,圓是“正無限多邊形”。也就是說,當多邊形的邊數(shù)越多時,它的形狀、周長、面積,就越接近圓。再通俗地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圓,任何圓都是不圓滿的、有缺陷的。
從圓的缺陷角度,再回看哲學意義上的圓,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jié)論: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圓通、圓滿、圓轉(zhuǎn),所有的圓,都是相對的,都是有缺陷的。
難怪,世事總是那么復雜而繽紛,人事總是那么艱難而滄桑。
【原載《運城晚報》】
●陜西寶雞 朱權(quán)利薦
插圖 / 處世哲學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