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沖
平時常喝咖啡的人,對“摩卡咖啡”想必不陌生。這種醇香、濃郁的經典咖啡款式,得名自紅海之畔的一個港口。它曾把咖啡傳向世界,如今又已沉寂百年……
并不“西方”的咖啡
今天常被看作“西方生活方式”的咖啡,起源卻一點也不“西方”。一般認為,咖啡樹最早于公元6世紀,在東非古國埃塞俄比亞被人發(fā)現(xiàn)。埃塞俄比亞人把咖啡果、以及它的種子咖啡豆,當提神醒腦的小零食吃。
直到15世紀,咖啡才開始走向世界,傳播中心卻是紅海對面的也門。也門人把咖啡樹引種到家鄉(xiāng),培育出了自己的咖啡豆品系,并最早發(fā)明了咖啡飲料——用咖啡果肉或咖啡豆煮水喝(把咖啡豆磨碎煮水的喝法,要到16世紀才由土耳其人發(fā)明)。當?shù)氐奶K菲派伊斯蘭教徒,在晚間禱告、冥想前飲用咖啡,以保持清醒。
消息靈通的阿拉伯商人們,很快發(fā)現(xiàn)了咖啡的價值:伊斯蘭教禁止飲酒,咖啡是極好的替代飲品。然而咖啡主要產于也門中西部山區(qū),難以運到南部的商港。
從小漁村到紅海明珠
于是在也門西部的紅海沿岸,一個叫“摩卡”的小漁村開始崛起。山區(qū)出產的咖啡豆,由一匹匹駱駝馱到摩卡港,又從這里裝船運往紅海、波斯灣的各大港口。漸漸地,“摩卡”就成了咖啡的代名詞。
對咖啡的狂熱,漸漸從伊斯蘭國家傳到歐洲。摩卡港的地位也扶搖直上,成為紅海沿岸的重要港口。17世紀鼎盛期的摩卡港,港口和市區(qū)由一道巨大的城墻拱衛(wèi),城堡、清真寺和豪宅林立,還有專門的歐洲人、猶太人街區(qū)。
為了壟斷貨源,也門王國禁止未經烘焙的咖啡豆流出本國。然而17世紀初,幾名荷蘭商人偷帶出了幾粒咖啡種子,在歐洲栽培。殖民者的船只,又把咖啡帶到各個熱帶殖民地:巴西、哥倫比亞、印度尼西亞、牙買加……也門的咖啡,就這樣變成了“世界的咖啡”。
咖啡帝國,輝煌不再
到19世紀初,摩卡港仍是重要的咖啡交易中心。但隨著咖啡種植在全球開花,加上港口淤塞阻礙航運,它已失去了壟斷地位。182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軍艦襲擊了摩卡港,更是雪上加霜。加上其他產地的廉價咖啡沖擊,也門咖啡的市場份額迅速萎縮,直到無足輕重。
時至今日,“摩卡”仍是咖啡界抹不掉的名字,也門咖啡豆的獨特醇香也仍被咖啡愛好者追捧。然而為世界帶來咖啡的也門,命運卻令人唏噓。在經歷了被殖民、獨立、南北分裂和1990年的統(tǒng)一之后,這個國家又于1994年和2015年兩度爆發(fā)內戰(zhàn),至今仍未迎來和平……而從巔峰墜落的摩卡港,如今只是個貧窮破敗、又被戰(zhàn)火摧殘的小城。
(梁浩歌薦自《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