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那個孩子才5歲。
金色的秋陽里,5歲的孩子坐在姥爺?shù)哪嵘\嚿?,跟著姥爺?shù)娇h城去看汝河水。他說,姥爺告訴過他,那個縣城里一條叫“汝河”的河流,秋天里河面寬寬的,河水湯湯,清清水面在陽光下的微風里起著旖旎的波紋,徐徐向遠方蕩去,偶爾還會有小漁船飄在河面上。姥爺已經(jīng)鼓動他好幾回了,雙休日,他終于跟著姥爺來看汝河水了。
孩子叫恒恒,長得有點兒瘦,小臉上一雙大眼睛眨巴眨巴十分惹人愛憐。孩子說,其實,姥爺從不讓他坐自已的車出去玩兒。今天能坐上,還是沾了我這個報社記者的光。他說:“你要去采訪,所以我就跟著來了?!蔽覇柪褷?,是不是這樣。姥爺點點頭說:“是的。”我又問恒恒,姥爺為什么不讓你坐他的車。恒恒嘟起小嘴,不高興了,說,姥爺說了,他的車是公家給他買的,是特權車,姥爺能坐,他是縣委書記嘛,要給老百姓辦很多事兒,要為很多人服務,他能坐,別人不能坐,就連姥姥、媽媽、舅舅都不能坐。
這一“訓示”,在恒恒幼小的心靈里有了一個印記,不知道姥爺給他講過多少次了,五歲的孩子早已刻在腦海里,融在血液里了。
我去過他姥爺家,一帖家訓端端正正地貼在飯廳里:“孝順為齊家之本,勤儉為持家之本,勤奮為成才之本,誠信為交友之本,和順為處世之本,康健為立身之本?!?/p>
這方家訓,姥爺大半生作為座右銘按其行事,無論走到那里,職務有什么變化,都讓自已的兒女子孫日日讀記,融入腦海,不能忘懷。
恒恒說他從5歲起姥爺就不斷給他講一些小故事。比如:清代康熙年間的文潁內(nèi)大學士陳廷敬的家族故事,岳飛母親在岳飛脊背刺上“精忠報國”的故事。這些故事,姥爺一講就是20年,稍大點兒,恒恒聽懂了,姥爺是在傳承他自已的家風家教,用古人遺風教育他。要學習古人,漫長的生活實踐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姥爺說要讓他從小就知道這些故事的內(nèi)涵有多豐富,讓他記住故事里的人從小是如何學習的,如何做人的。康熙皇帝曾以一首五言律詩來贊頌陳廷敬一生的謙潔和風度:
“橫經(jīng)召視草,記事翼鴻毛。禮儀傳家訓,清新授紫毫。房姚比就韻,李杜并詩豪。何似升平相,開懷宮錦袍?!?/p>
詩的第二句“禮儀傳家訓”說的就是陳廷敬家族世世代代將“講禮儀,重道德”作為陳家的家風家訓傳承下來。其實陳氏家族的家風并不是由陳廷敬首創(chuàng),而是來自于陳氏家族三世祖陳秀,陳秀幼時十分聰慧,能文善曲,但是他并不喜歡八股文,因此在科舉中屢屢失敗,無緣于官場。一次偶然的機會,陳秀得到舉薦任陜西省西鄉(xiāng)縣典史,典史只是一個很小的官職,負責掌管文書收發(fā)。后來西鄉(xiāng)縣附近的城固縣空缺,上級又派他前往任職。為官期間,陳秀為當?shù)匕傩兆隽撕芏嗪檬?,因此,當?shù)匕傩諡樗⒘艘粋€生祠作為對他的尊敬和紀念。陳秀一生對自己要求嚴格,給陳氏家族的后人樹立了榜樣。
陳家家業(yè)豐厚,為了防止兒孫沉迷于物質(zhì)生活而不思進取,為加強對子弟的教育,三世祖陳秀寫了教子詞寄給兒孫們,以后這些教子詞也就作為陳家的家訓流傳下來,成了陳氏后人居家立身之本。陳氏家訓倡導族人惜時用功,謙卑做人,這即使是一個家族所應遵從的家風家貌,更應作為我們所有人學習的道德典范。青年時代最是奮發(fā)圖強,汲取知識的時候,我們要珍惜如此寶貴的學習時光,不斷充實自我,強大自身。
其實,恒恒的姥爺從恒恒5歲起,就開始讓他耳濡目染傳承的故事,在恒恒幼小的心靈里,記憶是非常深刻的。
恒恒有一雙白球鞋,是他7歲時媽媽帶著他去商場買的,媽媽特意給他買大了兩個號,恒恒已經(jīng)穿了3年了,那雙鞋還沒有扔,鞋的右腳大拇指處,破了一個洞。恒恒說,媽媽帶他到一個修鞋爺爺?shù)牡財偵匣?元錢補了一塊白皮子。恒恒上小學三年級了,還穿著那雙白球鞋。在班里,恒恒是班長,和同學們的關系很好。孩子們都小,不懂得恒恒為啥老是穿帶補丁的鞋子,有同學好奇地問,陳恒,你家很窮嗎?你沒有鞋穿嗎?恒恒說,不是,我有鞋穿,是我姥爺?shù)募矣柛嬖V我,勤儉是美德,我們從小都要學會樸素勤儉。
那雙白球鞋,上初一時,恒恒真的穿不進去了,媽媽把它刷洗干凈,放進了柜子里。媽媽說,等捐物的時候,就把它捐給貧窮的鄉(xiāng)下孩子,還能再穿一穿。
姥爺有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女兒就是恒恒媽,恒恒媽在這個城市做婦女工作。自律、自警、自省的堅定,讓她在這個崗位上,有了展示自已的用武之地和話語權。媽媽秀氣文靜的臉上有著和姥爺一樣的自信與溫暖。低調(diào)的為人和勤奮工作的韌勁,媽媽說那是姥爺血脈里就有的長處,她繼承了,還得再繼續(xù)努力,發(fā)揚下去。姥爺?shù)拇髢鹤?,就是恒恒的大舅,幾十年如一日,一直在這個城市的紀檢監(jiān)察部門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
那年,姥爺帶恒恒去縣城看河水,只有5歲的恒恒就隱隱約約意識到了什么,那時候,他太小了,還不能理解姥爺帶他來縣城看河水的用意。姥爺給他說遠觀是什么,近觀是什么?水的無形與常形又是什么?他一點兒也聽不懂,可他記住了這件事情。
到了15歲,他想通了,他說,只有一輩子不停地努力,再努力,才能有資本坐上姥爺?shù)哪嵘\?。這種漫長而艱辛的努力,就是姥爺給他說的遠觀,是要他像姥爺和媽媽一樣,俯下身子去服務老百姓,去干踏踏實實的事兒。
成年之后,恒恒對遠觀的含義有了更深一層的認知。觀望遠方也是表明自己對于人生有無比的憧憬,或者對美好的一種期待。姥爺給他講時,他還太小,慢慢長大了,他從中體會到了這些東西。從遠處觀賞、靠近去看,體現(xiàn)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和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就是說一個人對遠處的東西要遠遠地觀賞,而靠近的時候要仔細觀看。我們每個人為人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客觀冷靜地去看待每一個人和事物,千萬不要魯莽大意。這樣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才不會讓自己輕易犯錯誤。
周敦頤《愛蓮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遠與近是相對的:遠方,遠道,遠程,遠景;近悅,近看,近景觀賞……
遠與近的概念看似淺,實之深?!稅凵徴f》:“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就是說遠觀看到了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歌頌了蓮堅貞的內(nèi)在,從而表現(xiàn)出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尚人品,灑落的胸襟。他問姥爺他這樣理解遠與近的概念對不對?姥爺說光有理論還不行,得有行為,有了行為才是典范!
就像童話里的風車,不是有風了,風車才不停地轉(zhuǎn)動,而是無論什么樣的天氣,多惡劣的氣候,風車都會有自己千姿百態(tài)的身姿呈現(xiàn)給天空和大地。水的無形與常形變化無窮,人的心要學會堅定,要學會自律與克制,在變化中約束自我,在自律中去看復雜的無形與常形。
關于看“水”,姥爺在他15歲之后問過他一次,姥爺說你從小到大都在看“水”,你發(fā)現(xiàn)“水”的美德了嗎?你應該向它學習什么?他對姥爺說他看到了“水”的奉獻精神,姥爺一語道破,說,你現(xiàn)在是真的長大了,你看到了它的本質(zhì)。
“上善若水”,這句話出自《道德經(jīng)》,表達了水的柔弱,卻又堅韌的特性,以及它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水一樣,柔順而不失堅韌,能夠適應環(huán)境,為社會和人類服務。有了水,萬物才生長;有了水,國家才安寧。水有利于萬物,卻不與萬物爭利。最有德行,可以這么說,水供應萬物是普遍無私的。
他像一個有道而修養(yǎng)深厚的哲人,水愈大,處的地位愈低下。海處在最低最卑下的位置,百川都歸向它。水在懸崖絕壁上奔騰而下,像果決赴難的英雄,踩落再深的坑谷,不回顧,不畏粉身碎骨,勇敢無畏。將水握在手里,你會發(fā)現(xiàn)水從手指縫中流出,然后又重新匯聚成一條溪流,自成一體。
水能吞沒掉一切事物,水不會被困難而阻擋。被包圍的水流,草原上的溪流,水由淺變深,厚積薄發(fā)。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可是當水匯聚成一條河,一片湖,它就開始變得強大,變得不容忽視?!暗嗡┦备嬖V人們做人應該堅持不懈,切不可半途而廢;“海納百川”告訴人們做人應該有博大的胸襟,懂得寬宏大量。
做人還應該有水的合作精神,大無畏的奉獻精神,互相依附,戰(zhàn)無不勝;做人應該像水一樣,永遠保持一顆純潔、纖塵不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水養(yǎng)萬物,無私奉獻,水對這個世界是厚重而博大的。
這些姥爺給他的啟示,在他還沒有成年的時候他就通透了。
看遠處,陽光透過堤上的樹影兒斑駁的隙間,投向河水中央,那一河瑩綠的清水,與這青翠的田野融為一體,朵朵白云在飄浮著,陽光變得極盡的柔和。恒恒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他懂得的知識、人間的緣情至深至淺,除了學校學的,重要的是姥爺和媽媽教給他的,說深了,是從姥爺和媽媽身上一點一滴感受到的。
干凈、挺拔、帥氣,15歲以后的恒恒有著自信,還有著追逐不息的情懷。他知道,他的身后有姥爺、還有媽媽,姥爺和媽媽是他這一生做人做事的榜樣。
恒恒12歲時,姥爺退休了。姥爺帶著他和大舅的兒子沛沛去了離北京很近的一座城市讀中學。5年里,姥爺給他和表哥買菜,做飯,洗衣,送他和表哥上學,接他們放學……姥爺褪去了滿身的光環(huán),只剩下一個給恒恒和表哥沛沛做飯,洗衣的小老頭兒。
恒恒有一條深色的藍棉布褲子,褲子很柔軟,恒恒很愛穿。一次體育課,恒恒在球場和同學打球摔了一跤,左膝蓋跐在地上,褲子跐花一片。姥爺讓他脫下來,把褲子洗得干干凈凈的,等恒恒放學回來,姥爺已經(jīng)拿到織補市場,讓一位老阿姨把褲子給織補好了。
打開疊著的褲子,恒恒驚呼一聲:補的真好哇!真有這么手巧的人嗎?跐花的地方,是一朵深藍色織線織出的小蓮花,姥爺對他說,那位織補的老阿姨已經(jīng)60多歲了,織補時還不戴眼鏡,飛針走線,看得姥爺都為之驚嘆。姥爺說,老阿姨只收他8元錢。
恒恒高考時節(jié),大舅和媽媽來到了他的身邊。那天晚上,姥爺、大舅和媽媽仨人一塊去接恒恒和表哥沛沛下的晚自習。一家三代人在小食店吃了晚餐。走時,姥爺、大舅和媽媽把吃剩下的菜、饃收進餐盒里,由姥爺?shù)嘀亓思摇?/p>
第二天早上,姥爺5點多就起了床,給恒恒和表哥沛沛做了早餐,又幫他們檢查了考試要帶的文具,大舅和媽媽陪他們?nèi)チ藢W校。
姥爺把昨晚吃剩的菜、饃熱熱,才坐在桌前吃早飯。
恒恒十五歲以后,媽媽就告訴過他,姥爺當縣委書記的時候,離家很遠,吃飯都是在縣委職工食堂吃的,從沒有吃過小灶。姥爺在市工會主席的位置上,從不讓人請他吃飯,都是回家吃飯。
恒恒和表哥大學畢業(yè)了。恒恒學的是新聞,表哥沛沛學的是管理,兩人都在各自的天地里馳騁。
歲月無恙,點點滴滴,一事一物,一花一草,潤物無聲……
在恒恒心目中,姥爺身上從沒有什么光環(huán),打從他懂事以后,就是給他買菜、洗衣、做飯,給他收拾床鋪的一個小老頭兒,但姥爺身上自始至終都有一種看得見,深深感受得到的東西,讓他終生不能忘記,也不會忘記。恒恒知道那是什么,表哥沛沛也知道。
作者簡介:
趙敏,畢業(yè)于西北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有小說集《夢為遠別》,散文集《原野》,散文、隨筆集《塵緣》,報告文學集《風景獨話》等15部出版。有小說、散文、報告文學、文學評論等300多萬字發(fā)表、出版。作品獲得河南省第七屆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獲得《奔流》、《莽原》文學創(chuàng)作獎,獲得《河南日報》副刊一等獎。作品收入全國中學生作文周刊,中國年度最佳散文卷,《散文選刊》等各類文集。
責任編輯/石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