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荻揚
楊瀾新書《幸福力》
優(yōu)雅,知性,專業(yè)。這是大部分人想起楊瀾的印象。一頭干練的短發(fā),始終云淡風輕的笑顏,出現(xiàn)在各種重大場合。
楊瀾是如何成為楊瀾的?
1990年,楊瀾成為家喻戶曉的節(jié)目《正大綜藝》的主持人,這一年她剛剛畢業(yè),22歲,就已經(jīng)自信地站上央視的舞臺,并迅速開始獨當一面。
4年之后,她拿到了中國首屆電視主持人的“金話筒獎”。也正是這一年,她做了一個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決定:離開央視,出國留學。
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當時的楊瀾作為央視當家主持之一,留下來,一定可以有更多的發(fā)展機會;而出國,則面臨很多不確定性。
但對楊瀾來說,一旦做好決定,就很難改變,“不合適就再換方向唄”。她似乎總是這樣灑脫。
她記得初中最愛的一本書是《簡·愛》。簡·愛有一次登上城堡的屋頂,眺望遠方,說:“我想達到我目力所及的那個遠方,我渴望著到遠方去冒險?!睏顬懺诮邮懿稍L時表示,這句話對她有著很大的“殺傷力”,遠方可能艱難險阻但也是無限曠野。
如今看來,這樣一個看似冒險的決定,非但沒有影響她的發(fā)展,反而讓楊瀾積蓄了更多勢能。1996年5月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學碩士學位后,楊瀾導演了紀錄片《2000年那一班》,出版了散文集,加盟鳳凰衛(wèi)視,開啟了自己的黃金節(jié)目《楊瀾訪談錄》,也是中國電視史上第一檔深度個人訪談節(jié)目。
時至今日,《楊瀾訪談錄》都是國人心中當之無愧的訪談節(jié)目巔峰,雖然采訪了眾多國內(nèi)外政商、文化屆的知名人士,但節(jié)目的核心始終是楊瀾。
《楊瀾訪談錄》的制片人曾說,這個節(jié)目實際上是對楊瀾和采訪對象智慧的雙重倚重,觀眾看的是楊瀾本人和采訪對象的碰撞。
就這樣,楊瀾成為無數(shù)中國女孩理想形象的范本,她目標明確,永遠尊重自我,堅定自我,穩(wěn)步走向自己最好的樣子。
2022年,疫情的第三年,楊瀾感覺人生好像卡住了。
這一年的寒冬,她正在四川拍攝《新生萬物》,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那邊傳來的消息讓她心里一顫——80歲的父母感染新冠了,發(fā)燒嚴重,母親更是四肢無力難以行走。
一邊是全員出差到四川的團隊,一邊是家中年邁的父母,楊瀾對兩邊都難以割舍。她當下決定,提前熬夜把工作做完,盡早回到父母身邊。
回去第二天,楊瀾自己也感染了。但她強忍著種種不適,依舊每天早起照顧父母。日后回想,楊瀾承認,那是人生少有的黯淡時光。對父母健康的擔憂、對公司運營的憂慮、對未來的迷茫和焦慮同時出現(xiàn),她也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深深地陷入一種失控感中。
一件小事,像一個小火苗,重新點燃了她。母親在病得嚴重時,一度很難被攙扶到洗手間,也已經(jīng)發(fā)燒的楊瀾有一次實在抱不動了,就跟媽媽說:“媽,你記得你小時候教我的交誼舞嗎?現(xiàn)在咱們就一起練習一下,你一手摟著我的脖子,一手扶著我的手臂,靠在我身上,來,嘭擦擦,嘭擦擦……”母女兩人依靠著彼此,于此刻的苦痛中艱難起舞,在對方身上的溫度中,這讓楊瀾再次感受到一種無比強大的力量。
看到這個曾經(jīng)自己的依靠,已經(jīng)變得那么瘦弱的母親,她跟自己說:“我沒有退路可言,我必須扛過去?!?/p>
她想起山本耀司說過,自我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你只有撞到其他很強大的東西,反彈回來,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子。同理,我們?nèi)祟惖男睦眄g性,也超乎我們所有人的想象。
她開始反思自己和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覺得是時候思考一個看似簡單,卻需要人一輩子來學習和追尋的心理體驗——幸福。
于是她靜下心來,開始全面推進一本新書,希望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以找到讓自己和讀者都更快樂的辦法,她把書取名為《幸福力》。
楊瀾覺得,或許可以用自己的影響力,做些什么,不是給予幸福,而是讓每個人擁有掌握幸福的能力。
關于幸福,楊瀾一直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2009年,14年前,她在做節(jié)目《天下女人》時,觀察到了一個現(xiàn)象:女人總是把自己的幸福,放在一個特定的前提之后。這似乎形成了一個特定的句式,即“我只有……,才能獲得幸?!?。
有人往空白處填的是“找到一個白馬王子”,有人填的是“財務自由”,好像幸福是需要一定條件才能夠勉強得到的東西。
當時楊瀾就意識到,這種觀念好像哪里不對勁。在寫作《幸福力》的過程中,她閱讀了200多本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并采訪了中外多位心理學家、臨床的心理醫(yī)生,終于得到了答案:幸福并不是突然發(fā)生于某個特定的高光時刻,而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體驗。
她認為,“人是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擁有讓自己變得幸福的技能的,就像是健身鍛煉肌肉一樣,我們同樣可以鍛煉心理的韌性”。
就像楊瀾自己,也并非生而就是今天的楊瀾。
她還記得報考《正大綜藝》時,考了幾輪之后,她都順利過關。本來信心滿滿,卻在不經(jīng)意之間,聽到了幾個編導的對話。其中一個人說:“綜合看,楊瀾個人素質是最好的,可是還不夠漂亮”。
這對剛剛走出青春期的女孩來說,是莫大的打擊?;氐郊依?,她開始對著鏡子找自己的“毛病”,臉盤子不夠小、眼睛不夠大、還有嬰兒肥……“這怎么上電視?。 庇谑撬纳艘?。
但是母親的一句話點醒了她:“漂亮的標準因人而異,都和別人一樣,你不就沒有特色了嗎?”最終她以自然清新的形象勝出,成為《正大綜藝》最年輕的主持人。
主持的過程中,她也收到過很多來信,諷刺攻擊的聲音不絕于耳,有人甚至洋洋灑灑總結了四五頁“楊瀾愛出風頭”的“罪狀”。
但一位前輩安撫她,你以后會聽到各種聲音,有人說你冷場,有人說你話多;有人說你笑不開,又有人說你笑太多。你滿足不了所有人,只能做自己。
這些提醒,讓她越來越愛上自己,堅定自己,形成穩(wěn)定的自我認可。一旦人生中再遇到類似的聲音,她自然知道如何處理,這就是心理強度的練習。
除此之外,楊瀾還在書里總結了很多方法,幫助讀者做心理強大的練習,從而增加幸福感。畢竟治愈自己,始終只能自我取悅,楊瀾更希望的是,通過《幸福力》,治愈所有迷茫和困惑的人。
楊瀾悄悄地說,其實《幸福力》在某種程度上,也圓了自己一個夢。
曾經(jīng)高中快畢業(yè)的時候,楊瀾就開始對心理學產(chǎn)生興趣,但當時國家剛剛恢復高考,別說了解心理學了,大多數(shù)人對這個學科的誤解都是“研究精神病的”,國內(nèi)甚至連心理咨詢師都十分罕見。
楊瀾周圍自然也少不了反對的聲音,很多人說,心理疾病只有外國人才有,我們中國用不上。就這樣在家人朋友的勸說下,她沒有走上這條職業(yè)的道路。
很多年后,這也成了她心中的一個遺憾。在日后的工作中,她總是想對這個青年時沒有機會追尋的夢想,做出一些彌補。于是我們可以看到,楊瀾的采訪不同于其他的訪談,總是更溫和有深度,這源于她對人以及人性本身,源源不斷的好奇。
2021年,楊瀾曾經(jīng)寫過一本《大女生》,探討女性如何走向自我的成功。楊瀾透露,她成為“大女生”也并非一帆風順。作為一個成功女性,同時又是一個妻子、母親,她在一段時間內(nèi),甚至都沒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房間。
于是在又一次搬家之后,她給自己準備出了一個書房。那是她多年努力后,難得的個人空間。房間并不大,和她小時候的臥室差不多,但她卻感覺自己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宇宙。在里面,她寫書、看書、準備策劃,擁有無限的可能性。
似乎此時,那個光芒萬丈的楊瀾,才終于和依舊享受小幸福的楊瀾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