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神們自己
人工智能技術日新月異地發(fā)展著,人們開始預測,很多行業(yè)將被AI 取代。但誰也沒想到,第一個遭遇危機的竟然是繪畫行業(yè)。讓傳統(tǒng)畫師瑟瑟發(fā)抖的,不是今年非?;鸬腃hatGPT,而是Diffusion 這個你可能沒聽說過的新事物。
Diffusion 并不是通用的人工智能,它只能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畫畫。2021 年,Diffusion 模型出現(xiàn),此后迅速發(fā)展,僅用了大約2 年時間就席卷了整個繪畫行業(yè)。它的原理非常簡單,可以分為2 個步驟:首先,把一幅精美的畫分解成一個個像素點,在每個像素點里不斷添加噪點,讓這幅畫逐漸變成一團亂麻;接著,從一團亂麻開始訓練,讓它變得越來越清晰,直到一幅新的畫作從噪點中浮現(xiàn)出來。
這是人類無法完成的任務,但AI 恰好可以做到。提出這個方法的人無疑是天才,因為在此之前,人們嘗試了各種方法進行AI 繪畫,但都無濟于事,而當這個方法提出后,大家發(fā)現(xiàn)它竟然如此簡單,然而大多數(shù)人根本就想不到。有了這樣的AI 技術,AI 繪畫取代傳統(tǒng)繪畫已是大勢所趨。
如果將繪畫行業(yè)比作一個金字塔,那么現(xiàn)在,金字塔的底座就快要被AI 繪畫取代。有人擔心,是不是以后人類就不用畫畫了?至少在目前來看,AI 還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
實際上,我覺得AI 取代的是畫師,而不是畫家。畫師很多,但是稱得上畫家的卻不多。畫師說白了還是技術工人,他辛辛苦苦學會的畫畫技法、PS 技術可能會被AI 輕易取代。但是畫家并不在乎這些,因為他的使命是追求藝術,挑戰(zhàn)極限。
對畫家來說,無論是今天的筆,還是明天的AI,都只是工具和手段,關鍵在于能否表達他的藝術理念,呈現(xiàn)他的藝術境界。在這個層面上,AI 反而可以幫助畫家。想象一下,米開朗琪羅在畫天花板上的巨型畫作時,每天都要仰著頭,一年下來他的頸椎就出了問題。如果當時有AI 技術,他可以在電腦上直接設計好,然后用機器人去天花板上涂抹,這樣就可以避免過度勞累。藝術家最大的限制是什么?就是他們有限的精力和脆弱的身體。藝術家是在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藝術,他們最大的局限就是自身。有了AI 后,AI 可以幫助藝術家放大自身的能力。在過去,米開朗琪羅畫一個天花板需要幾年時間,如果有AI 的幫助,他也許可以給每家每戶都畫上精美的壁畫。
在AI 時代,AI 就像藝術家手中的杠桿。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這個杠桿可能只能增強我們2 倍的能力,但對于真正的藝術家來說,這個杠桿能增強多少倍的能力,是沒有上限的。
有人可能會說,像梵高這樣的藝術家如果活在今天,他可能會遭遇不公對待。如果梵高的每一幅作品都被AI 學習并模仿,他本人還有存在的必要嗎?他能否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去,他能否通過畫畫賺到錢?梵高是否會被AI 取代?
我認為這種擔憂源自一個過于狹隘的視角,這是站在技術工人的角度而不是藝術家的角度來看問題。藝術家的視角是什么?我之前說過,藝術家是在用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藝術。對于藝術家來說,作品是大于作者的,人總是會死的,但藝術可以流傳下去。如果一個藝術作品包含了藝術家本身的個性和靈魂,那么我們可以說,這個藝術家在人們的心中永生。就像有人說,貝多芬和肖邦永遠活著,因為1000年之后還會有人聽他們的作品,這是藝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AI 之前的時代,無論是幾十年前還是幾百年前的藝術家,活著的時候往往都很艱難,生活主要依賴貴族的資助,他們自身賺不到什么錢。他們無論多么努力工作,也只能生產(chǎn)相對較少的作品,滿足一部分客戶的需求,甚至完全得不到賞識。歷史上的梵高,活著的時候賣不出一幅畫,去世后,他的畫作卻被賣到10 多億美元。
假如梵高活在21 世紀的AI 時代,他的風格被模仿,畫作被運用,每個人的電腦里都存著一個梵高的繪畫模型。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模型制造出各種各樣梵高風格的藝術品,每個人的T 恤上都可以印有梵高的向日葵或類似風格的畫。在他活著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舉世聞名,這是多少藝術家求之不得的。假如梵高在全世界有幾億人關注,喜愛他的作品,欣賞他的風格,愿意聆聽他內(nèi)心的聲音……你認為梵高會窮困潦倒,還是會富甲天下?
AI 時代的梵高一定會名利雙收。
AI 時代看似威脅了藝術家的飯碗,但實際上,它徹底解放了藝術家的生產(chǎn)力。讓我們迎接一個藝術家與AI 結(jié)合的新時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