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霞
新時期,一些教師要認識到課堂的教學效果之所以沒有獲得顯著的提升,一方面是受當前的教學理念影響,教師在化學課堂上并沒有對教學方法進行積極有效的創(chuàng)新,使得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科學的互動,使得化學課堂成為教師為主體的知識灌輸載體。對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如果不加以干預和調(diào)整,就很有可能會對課堂產(chǎn)生更多的負面影響?;瘜W教師需要認識到課堂問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的重要價值,要能夠通過提問的方式來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更能結合問題針對性地開展知識教學。對學生來說,在化學課堂上回答教師的問題,本身就是良性的互動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觀點的同時,培養(yǎng)主動思考的意識,讓學生在面對一些化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產(chǎn)生更加積極的探究行動。因此,教師需要從課堂問題的現(xiàn)狀入手進行分析,在其中重點把握課堂提問的原則,發(fā)揮提問的優(yōu)勢,以促進化學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讓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在問題互動中得到落實。
在當前教學背景下對高中化學課堂的提問策略進行分析,會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一些教師給學生設置的課堂問題過于簡單,含金量不足,一般都是一些課本上直接呈現(xiàn)的概念性知識,這樣的問題對學生而言缺乏思維引導效果;還有一些教師在化學課堂上并未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因此在給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缺乏明確的目標。有的教師將提問作為學生不認真聽講的懲罰措施,隨機提問,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威懾力,導致學生更不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打擊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在化學課堂上甚至還會出現(xiàn)課堂問題環(huán)節(jié)欠缺的情況,教師以灌輸教學模式為主,目的是讓學生完成對課本知識的吸收,但是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難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化學課堂上本末倒置,不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在新時期背景下的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之所以要采取提問的方式來開創(chuàng)全新的教學,主要是因為以往的化學教學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因此要致力于激發(fā)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性。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在此過程中能夠同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更加靈活的思維方式,因此,課堂提問板塊的設計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在當前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之所以將課堂提問作為教學的重點,主要是因為問題相對以往單純的知識灌輸而言具有更強的靈活性,不僅是考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還可以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暴露出更多的問題,便于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除此之外,課堂問題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探究意識,尤其是在對化學理論知識的學習中,更有利于將抽象的知識點轉變?yōu)閷W生可以理解并且可以解釋清楚的內(nèi)容。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而言,更有助于促進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深入學習,能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明確每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能力和表現(xiàn)是不同的,需要結合優(yōu)質(zhì)的課堂問題展開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化學問題的提出可以具體分析學生在課堂上遇到的疑難雜癥,尤其是對一些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問題激發(fā)其學習自主性,樹立起學習化學的信心,從而跟上課堂的教學進度。課堂提問也有利于教師在化學實踐中開展差異化的教學,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適合自己的問題難度中收獲學習成果。也可以幫助教師基于提問來把握化學課堂的真實學情,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問題,然后通過后期學習探究的方式來彌補不足。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雖然課堂提問的作用非常大,但這必須建立在有效提問的基礎之上。對此教師必須在提問的時候把握好一定的原則,這樣才能讓提問的效用得到最大化的發(fā)揮。
第一,課堂提問要有應變性?;瘜W教師在教學之前必然會圍繞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設置諸多問題,并設想課堂會如何發(fā)展。但是學生畢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在面對陌生知識的時候,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并不一定會朝著教師預想的方向去發(fā)展。所以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一定要靈活,并不一定要頻繁提問,如果學生在某一個問題中有更多的想法,就可以停下來讓學生分享,而不是急于進入下一個提問環(huán)節(jié)。
第二,課堂提問要把握好時機。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并不是每一分鐘都提問才算是高效的課堂。事實上,提問需要貫穿在化學課堂的整個過程中,抓住時機提問才能讓問題更好地彰顯自身的價值。教師可以在課堂的幾個關鍵節(jié)點來提問,例如課堂一開始以問題作為導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讓他們大致了解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在講到一些重點內(nèi)容的時候,可以設置幾個問題,這是提醒學生要注意聽講。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也可以提出一個問題,這是對化學課堂的一種延伸,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探索更多的化學知識。
第三,提問要考慮到每一個學生。學生的發(fā)展存在差異,化學教師在設置課堂提問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設計多樣化以及難易不同的問題。這樣一來才能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積極思考,鍛煉自己。這樣的提問充分尊重了每一個學生,會讓全體學生越來越喜歡學習化學,有利于提升學習成效。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采取課堂提問的方式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互動,一方面是為了能夠了解高中學生在化學系統(tǒng)化學習中面臨的問題,以便于采取更適合學生的教學舉措;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以往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足,無法深入學生群體中進行知識的講解,導致有些學生對化學知識一知半解,也難以在課堂上主動地提出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勇于打破這樣的教學狀態(tài),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先對問題以及其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思考,然后再組織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這樣的提問方式更有利于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展現(xiàn)出自己的學習潛力,讓教師在潛力挖掘的過程中獲得驚喜。因此,在設置課堂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給學生明確樹立起當前化學課堂的提問目標。在課堂上為什么要進行提問,選擇什么樣的提問方式,提問想要獲得怎樣的教學效果等,學生在明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質(zhì)量。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還要重點強調(diào)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思考一些高難度或拓展性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問題的層層遞進在其中發(fā)揮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在學習魯科版高一必修一“第3節(jié) 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一課時,教師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分別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在此過程中可以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現(xiàn)象和案例引入,在其中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通過案例的展示,還有利于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把握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等基本概念。以此為基礎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可以整合自己所學的知識以及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現(xiàn)象進行思考和回答。這樣的課堂提問對學生來說是對課本重點知識的有效梳理和思考,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化學問題,也能夠為教師之后的化學教學打好基礎。
在以往的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在給學生構建課堂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往往以對課本核心知識的講解為主,在此過程中完全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地聽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真正調(diào)動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更不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以及在化學課堂上對知識進行開放性探究。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意識到這一問題,并且可以根據(jù)化學課堂的現(xiàn)狀給學生創(chuàng)設起一個專項化的課堂問題環(huán)節(jié),借此機會可以給學生展開系統(tǒng)化的提問,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中來梳理化學知識點,并且建立起不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便于學生在后期的解題過程中更好地應用這些知識。這樣的問題環(huán)節(jié)還能夠促進化學課程結構的完善,讓學生在問題整合背景下可以深入探究一些化學知識的來源和發(fā)展,這對積極促進學生學習發(fā)散思維的拓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教師可以在原本的化學課堂中給學生開辟出一個專門的提問版塊,可以放在課堂的中段,承上啟下,讓學生的思維受到科學的引導,也可以讓在課堂結束之前,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提煉和總結。總之,化學課堂上的提問能夠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順應課堂的進展來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鐵的多樣性”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問題情境,結合具體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化學實驗去分析硫酸亞鐵固體是否變質(zhì)以及變質(zhì)的程度,引入鐵鹽和亞鐵鹽的性質(zhì)探究,并在梳理總結的基礎上學以致用,回應解決課程伊始提出的真實問題。通過課堂問題的設計有助于對學生多元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前期建構的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氧化還原反應等內(nèi)容來進行綜合學習研究。課堂問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還有利于完善當前的化學課程結構,在教學中加入專門的提問環(huán)節(jié),讓整個課堂有更加清晰的目標導向,也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加鮮明的指向性。
在當前的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需要重視給學生提出更多優(yōu)質(zhì)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能夠代表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和思考方向,也有利于通過對問題的整合來分析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因此,這要求教師能夠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尤其需要在備課中給學生精心準備相應的化學課堂問題,可以選擇一些高質(zhì)量的問題作為備選,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積極探究問題背后的化學知識點。對高中學生來說,如何在課堂上設置更加適合學生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之前能夠全面了解學情,為他們設置合理的問題。對一些化學學習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在問題設計方面應當以基礎性的概念理論為主,目的是考查學生對化學概念的掌握情況。對一些化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教師在設計問題難度的過程中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綜合探究類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思考,由此可以評估學生在解決化學問題過程中的實際能力。如果在課堂上教師選擇不適合學生學習水平的問題,對學生來說不僅會打擊他們在化學學習中的自信心,還會讓學生在課堂思考的過程中面臨更多的困境,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負面影響。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的熱效應”一課時,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水平圍繞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給學生規(guī)劃問題的難度,讓學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問題中展開思考與探究,能夠努力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以在自身原本的學習基礎上獲得顯著的進步。
在一直以來的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所強調(diào)的課堂提問一般是由教師向學生進行提問,在此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課堂互動氛圍,通常是由教師單方面發(fā)起的,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但是并不能完全達成課堂活動的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也需要充分轉變課堂提問的觀點和實踐,在此過程中,積極開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提問:一方面可以由教師直接向學生提出課堂上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隨堂思考,也可以與其他同學之間展開交流,共同完成對問題的探究;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學習主動性被充分提升起來,基于這種教學現(xiàn)狀,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批判性思維和反思能力。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工業(yè)合成氨”一課時,教師可以圍繞核心知識讓學生對化學反應進行思考和推理,由此可以強化學生的問題邏輯能力,從而梳理自己的思路去回答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不僅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有更加外向的表達特點,更有利于在一些基礎化學問題層面上增強學生對知識點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對教師來說,能夠收獲更好的化學課堂教學反饋,對學生來說,有利于讓他們在課堂上與教師之間形成真正有效的互動,降低對化學這門學科的畏懼感,充分建立起學習自信。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所不能忽視的重要課堂板塊就是化學實驗部分,通過化學實驗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將以往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動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融合化學主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動手操作,根據(jù)課本上實驗步驟開展相應的研究,考查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同步提出相關的化學實驗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假設中對其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論證。這樣的課堂提問有利于體現(xiàn)出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探究意識,讓他們無論是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還是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都能夠結合其中的問題展開思考。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根據(jù)當前教學要求給學生設計課堂專題活動,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之間的關聯(lián)性,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學習的基礎上發(fā)揮聰明才智,在小組協(xié)作與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圍繞化學課堂上的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向教師展現(xiàn)小組討論的結果。例如,在學習《微項目:補鐵劑中鐵元素的檢驗——應用配合物進行物質(zhì)檢驗》時,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實驗項目教學,在具體的實驗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的同時意識到運用學過的方法對其中所含鐵元素離子的檢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離子檢驗方法的抗干擾性不足,要求學生在其中嘗試和研究更好的檢驗試劑;另一方面,實驗條件對結果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誤差,需要學生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做好人為控制。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實驗步驟的優(yōu)化,以獲得滿意的實驗結論。
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中提問的時候,要讓提問變得更加有效,還需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回答問題的時間,這種等待是非常有必要的。對學生而言,當老師提出問題的時候,學生會積極思考,但有的學生快,有的學生慢。例如在《硫及其化合物》這一課中,探究含硫物質(zhì)間的轉化規(guī)律時,教師提出:“含硫物質(zhì)間都可能發(fā)生哪些轉化途徑?”此時需告知學生留出1分鐘思考的時間或者3分鐘思考的時間。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存在問題,可在適當點撥之后,再留出1~2分鐘讓學生思考。這樣的提問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時不會讓一些比較積極的學習急于說出答案而影響還未思考出答案的學生。
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還需要在學生回答之后及時給出學生反饋。教師的這種反饋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向。另外,教師在反饋的時候要以鼓勵式的語言為主,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例如在《無機非金屬材料》這一課中,當教師提出:“請列舉說明我們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無機非金屬材料?!睂W生在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及時給予反饋。表揚那些說得比較多的學生,這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要關注生活,化學知識和自己的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講解具體內(nèi)容時,提出:“請?zhí)剿魈沾?、玻璃、水泥的主要化學成分、生產(chǎn)原料以及用途?!睂W生在探索回答問題之后,即使他們的答案并不完整,教師也要及時給予鼓勵。教師的這種鼓勵會幫助學生增強化學學習信心,他們在后續(xù)的學習中會積極圍繞化學知識作出思考,當老師提問的時候,學生也更敢于回答。在此基礎上,化學課程的氛圍就會更融洽,學生會積極配合化學老師,也會明白化學知識的學習要靠自己的探索思考得來,能真正發(fā)揮提問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課堂的提問過程中需要重點把握提問的特點和原則,包括針對性、趣味性、層次性等,教師基于這些原則的實踐可以讓化學課堂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從而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掌握化學學習的方法,以及在思考和回答化學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