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摟草打兔子
鴉片戰(zhàn)爭以前外國人鮮有機會能接觸到中國地方志,只有部分西方商人、傳教士在自發(fā)地零碎地搜尋漢語學習資料或儒家經(jīng)典等。
鴉片戰(zhàn)爭以后,英國政府和清政府開始有了外交上的接觸。當時,世界各國駐中國的大使及隨從人員,回國時都會帶走一些中國古籍,并成為一種慣例。之后,美國政府也有機會獲贈清政府的交換圖書。1904年,清政府參加圣路易斯萬國博覽會書展,展后將參展的圖書全部轉(zhuǎn)贈美國。
中期:??顚H怂鸭?/p>
20世紀初期,美國人開始發(fā)現(xiàn)了中國地方志的價值。1915年,佛羅里達州柑橘蟲害特別嚴重,美國農(nóng)業(yè)部撥出特別經(jīng)費讓農(nóng)業(yè)專家施永格博士到東亞、東南亞等地研究柑橘。一次偶然機會,他發(fā)現(xiàn)了中國地方志中有大量關于土壤、植物的記載,對于研究課題很有價值,于是他就建議美國國會圖書館收集。
191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派施永格作為代表,提供相關費用,在中國各地廣泛收購地方志。施永格通過張元濟等版本目錄學家,從廣東、上海、北京等地書商的手中,購買省、府地方志達413種。
1916年,民國政客江亢虎向他任教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捐贈1600種共136000余冊的家族藏書??赡苷沁@個行為,吸引了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注意,便于1917年委托江亢虎搜集地方志。
1917年暑假,江亢虎返國探親,他帶回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普特南撰寫的英文公函,將其譯成中文,連同自己撰寫的信函,呈寄北洋軍閥政府和各省地方政府,請求征集省、府、廳、州、縣志,受到了北洋和各地方政府的積極響應。
后期:研究機構(gòu)大量采買
1928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專門設立東方部,開啟了對中國地方志專門收藏的時代。第一任東方部主任是恒慕義,此人是個中國通。
1933年,美國國會圖書館經(jīng)王文山(時任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牽線搭橋,收購了山東高鴻裁(字翰生)收藏的118年山東地方志,當時,德國駐青島領事館也想購買這批地方志,而美國國會圖書館搶先了一步。1934年,恒慕義還親自到中國購買了300多種地方志,隨后又設法在日本訪求中國地方志。
全民族抗日戰(zhàn)爭初期,國內(nèi)形勢動蕩不安,各地藏書散出,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就派人來華設立專門機構(gòu)大量收集中文圖書。出于避免落入日本侵略者手中的考慮,有的藏書家甚至分文不要,就將珍藏贈予美國國會圖書館。
(摘自《文史精華》 任璀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