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麗
美國思想家梭羅在《種子的信仰》中曾經(jīng)這樣描述教育: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會有水鳥、兩棲動物及各種魚,還有常見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了池塘,自然就會有東西往里填。盡管你也許沒有看見種子是如何、何時落到那里的,自然看著它呢……這樣種子開始到來了。
開花結果、破繭成蝶、懸崖練飛……自然賦予了每個生命自我成長的神奇力量??蓯弁?、淳樸活潑的學生更能在自然中肆意徜徉,陶冶情操。他們一面積累知識,一面獲得美感,發(fā)展身心。語文教師是學生前行的引路人,我們理應成為池塘的守護者,靜靜修飾,默默守候,努力讓學生在最自然的環(huán)境中走向自由的生長狀態(tài)。
“生態(tài)語文”就是在語文教學中建一方天然的池塘,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給他們適當?shù)年柟?、空氣、水分、養(yǎng)料,讓他們快樂幸福地成長。讓喬木長成最好的喬木,讓花朵長成最好的花朵,讓小草長成最好的小草……
這方池塘有著“自由呼吸”的空氣。學生有自由表達的情感、自愿閱讀的興趣、自主學習的動力,他們以生命本色描繪教學,時而濃墨重彩,時而素雅淡妝。他們在現(xiàn)實事件中尋覓、感悟,在天馬行空中聯(lián)動、創(chuàng)想,逐步生發(fā)“面對一叢野菊花怦然心動”的情懷。
這方池塘有著“寬松和諧”的空間。課堂成為一種真實、美妙的生態(tài)之所,成為學生可以直面生活、舒展身心的地方。在簡單、自然的課堂中生活,學生逐漸走進文字,對話作者,體會到文章的“情真意切”,受到“春雨點點的滋潤”。
這方池塘有著“溫潤如玉”的陽光。溫潤的對話照耀審美的水花,真切的體悟反射想象的光芒。問題指引、任務驅動,學生在發(fā)現(xiàn)之路上拓展思維的深度,提升審美的境界。他們用智慧和汗水,去創(chuàng)生“心血滋養(yǎng)”和“聯(lián)系著神經(jīng)和血脈”的知識,去獲得用語文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的欣喜。
這方池塘有著“適時而為”的雨水。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全面而有個性的評價,為學生的成長提供雨露甘霖。順應天時,適應天性,恰當?shù)膸头?、合理的鼓勵,增加了學生無限的信心,激發(fā)了學生巨大的潛力。
“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內生動力,當內生動力被激發(fā),便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和不可思議的改變。我們要相信,在自然的天地間,兒童也可以是成人之父。兒童是可以自己“生產”自己、“成長”自己的。當他們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的時候,知識就變得有“個人意義”,學習就變得有趣味、有價值、有動力。
建一方美妙的池塘,引一汪澄清的湖水,然后靜靜等待——讓語文素養(yǎng)在這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