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摘要】史鐵生是一位身殘志堅的著名作家,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輸?shù)木髲娋?,而這份倔強來自母親對他的影響。他寫作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母親,《秋天的懷念》《合歡樹》《我與地壇》這三篇散文中的菊花、合歡樹、地壇是希望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是母愛的象征。母親用生命換取的“我”對生命存在意義的頓悟,讓“我”如死灰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生命之火,是母親用生命救贖了“我”。母親就像菊花,高尚堅強、無私奉獻;就像合歡樹,高大堅韌、默默守護;就像地壇,耐心安寧、無怨無悔。
【關(guān)鍵詞】母親;生命;救贖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38-005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8.016
史鐵生曾自嘲“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他是當代文壇上一位情況特殊而又影響深遠的作家,正值青春年華的時候雙腿癱瘓,又常年病魔纏身,在輪椅上艱難地度過了38年,這種生存狀況使他的作品帶有一種獨特的氣質(zhì)——對生命的敬畏、對命運的抗爭。在母親去世后的幾年,史鐵生陸續(xù)完成了《秋天的懷念》《合歡樹》《我與地壇》三篇散文,三篇文章圍繞我和母親所寫的菊花、合歡樹、地壇深深地印在了讀者的心中,也刻在了史鐵生的生命長河里,三種物所代表的是史鐵生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更是對母親的懷念、理解和懺悔。
一、是菊花,也是母親
《秋天的懷念》寫于1981年,距離母親去世已經(jīng)4年,作者回憶母親在世時自己與母親的生活片段,并圍繞三次“看花”展開敘述,“看花”的往事發(fā)生在秋天,“秋天的懷念”其實是對母親的懷念。秋天有生命的逝去,也有生命的成熟和沉淀,母親在秋天的逝去“化作春泥更護花”,培育了我,救贖了我,讓我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更成熟,也改變了我面對挫折時不作為的態(tài)度。
看花,是母親對“我”的小心呵護、耐心開導。當“我”雙腿殘廢只能依靠輪椅生活后,“我”性情大變、暴怒無常,這是史鐵生當時生活狀態(tài)的真實寫照。在絕望、低沉的時,史鐵生看到的一切事物都讓自己暴怒而砸東西、摔東西,但母親卻默默承受著這一切,“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兒紅紅的,看著我” ①?!拔摇钡牟恍以谀赣H身上是雙倍的,痛在兒身、傷在母心,母親一直小心翼翼地照顧我的情緒,理解我、保護我,我在撕心裂肺亂砸亂扔的時候,母親的心在滴血,她躲在我看不見的地方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在“我”的情緒稍稍平復后,母親試著開導我出去走走,放松心情,“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②。母親是非常愛花的一個人,但為了照顧我,她已經(jīng)沒有精力去養(yǎng)花,想去北海看花也是為了我,希望我能多出去走走,平復悲傷的心情。可是“我”卻把命運對我的不公平都報復在母親身上,母親越是在意我的生死,我越是作踐自己,我果斷拒絕母親的邀請,狠命捶打自己的雙腿,仿佛報復了母親就報復了不公平的命運。
看花,是母親對“我”最后的守護和期望?!拔摇背3*氉宰谖堇锟粗巴獍l(fā)呆,母親擔心“我”看到飄落的樹葉想到生命的消逝,擔心“我”不愿意活下去,于是再次邀請我去北??淳栈?,“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xiàn)出央求般的神色” ③。母親已經(jīng)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她幾乎是在求我,她怕來不及陪“我”欣賞菊花絢爛多彩的生命,怕“我”一直活在身體殘缺的陰影里。母親想陪同“我”認識生命的另一面,期望我好好活下去,當“我”同意去看花的時,母親非常欣慰、歡喜,“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 ④,“我”終于愿意出去走走了,母親看到了讓我活下去的希望。當母親幻想看花的美好,啰啰嗦嗦說到敏感的字眼“跑”“踩”時,擔心“我”心情不好,母親會悄悄地出去。好不容易答應去看花,但母親卻不能陪“我”去了,母親已被病痛折磨得睡不著覺,只是我不曾注意,第二次看花是母親對我最后的守護和期望,母親這一走就是永別。
看花,是母親對“我”寄予的深切厚望?!坝质乔锾?,妹妹推我去北??戳司栈?。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 ⑤。這一次看花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但“我”終于懂得母親生前多次讓“我”來北??椿ǖ牧伎嘤眯模悄赣H讓我明白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和價值。在史鐵生看來,這已經(jīng)不是簡單的各種顏色的花,每種花代表了一種生命,一種活法,不管哪一種花都能開得潑潑灑灑,開得爛漫。就像有的人是雙腿健全的,有的人是不健全的,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都可以綻放出自己的樣子。幾種顏色的花使史鐵生對不同的生命產(chǎn)生了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母親讓他明白了,不管在生命中遭遇到了什么挫折,都要好好活下去,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和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可以選擇對待命運的態(tài)度。史鐵生也終于明白母愛原來就是這樣,如菊花一樣,在風中搖曳生姿,世間母親樣貌不一,人間母愛如出一轍。史鐵生筆下的母親堅強隱忍,是天使,是圣者,是精神的支柱,是長久的皈依。寫菊花,也是在寫母親,懷念母親。
二、是合歡樹,也是母親
母親去世多年,史鐵生對母親的思念不但未減,反而與日俱增,于是寫下了經(jīng)典回憶性散文《合歡樹》表達對母親的懷念。文章從十歲、二十歲、三十歲這三個時間點切入,橫向剖析母親在每個時間段的變化,“我”的不幸導致了母親的不幸,“我”的不幸加劇了母親衰老的速度。文章寫合歡樹其實也是寫母親,表達了母親對“我”深沉無私的愛。所以合歡樹是母親的化身,母親換了另一種方式陪伴我、鼓勵我。
合歡樹,是母親對“我”深沉的愛。文章標題叫《合歡樹》,但文章三分之二的內(nèi)容敘述了自己十歲、二十歲、三十歲時與母親的往事,表面看來,似乎這些與合歡樹毫無關(guān)系。但是合歡樹不僅僅是一棵樹,還寄托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因此,從情感的發(fā)展過程來看,前面的大量鋪墊不但不多余,而且十分必要。在每個階段,作者和母親都在變化,隨著“我”的長大、殘廢、自暴自棄,母親從一開始的年輕、愛美到不再年輕,開始有了白發(fā),每天為我的病四處奔波、求醫(yī)問藥。當“我”愛上寫作的時候,母親又像過去尋醫(yī)問藥那樣,到處給我借書,冒著惡劣的天氣推我去看電影,無條件支持我的理想。
合歡樹,是母親對“我”能幸福生活、快樂成長的殷殷期望。第二年,合歡樹并沒有發(fā)芽,但母親沒有放棄它,依然小心呵護,她堅信合歡樹會死而復生。在母親的眼里這棵合歡樹就是“我”,不管怎樣她都不會放棄“我”,要為“我”找到生的希望。合歡樹在第三年長出了葉子,而且長得很茂盛,母親小心翼翼地呵護它,就像呵護我一樣,生怕有一點閃失,希望它早日開花,希望“我”早日振作起來,但她終究沒有等到合歡樹開花,沒有看到我生命的堅韌不拔、人生的功成名就。
合歡樹,是我和母親的合歡?!昂蠚g樹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母親生前精心呵護的合歡樹開得很好很美,而現(xiàn)在的“我”也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在寫作上還有一番成就。當“我”鼓起勇氣面對合歡樹時說明“我”終于懂得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我”已經(jīng)從身體殘缺這個無法改變的悲傷中走出來,慢慢接受命運對“我”的不公,敢于和命運抗爭,改變自己能改變的,好好生活。所以說“悲傷也成享受”,“我”終于明白生命存在的意義,從此不再迷茫。合歡樹就是母親,母親就是合歡樹,合歡樹是母親生命呈現(xiàn)的另一種方式,是上天對作者思念母親的一種安慰。由小孩看合歡樹,表明懷念母親不是自己的獨感,而是一代代人綿延不斷的共感,“我”會一直記得母親,懷念母親。
三、是地壇,也是母親
《我與地壇》寫于1989年,是史鐵生多年來對地壇、對人生感悟與思考的結(jié)晶。史鐵生雙腿癱瘓后就像被世界拋棄的孩子,要面臨精神上、生活上的雙重打擊,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無處可走、無處安身,于是從此走進“地壇”,與地壇做伴。文章的第二部分寫出了史鐵生對母親的愧疚和懷念,在絕望無力的時候,是地壇給了他安身之地,撫慰他受傷的心靈。地壇處處有母親的影子,“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⑥,母親就是地壇,地壇就是母親,是母親默默陪伴“我”,安慰“我”。
地壇,是母親用心呵護的一方安寧之地?!艾F(xiàn)在我才想到,當年我總是獨自跑到地壇去,曾經(jīng)給母親出了一個怎樣的難題” ⑦,作者站在母親的立場,回想當時的自己給母親帶來的許多麻煩和痛苦。母親疼愛“我”、理解“我”,知道“我”需要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但又不放心,怕“我”想不開而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母親每一次讓“我”獨自外出,都下了很大的決心。如果我真的想不開,那母親該會怎樣恨自己沒有阻止“我”。自從我的雙腿癱瘓后,母親再沒有自己的生活,“我”的喜怒哀樂就是她的喜怒哀樂,在“我”難過、痛苦的時候,她比我難過、痛苦千百倍。母親總是小心翼翼呵護我想去的地方,從不有意出現(xiàn)在“我”的視線里,只要知道“我”是安全的,她就放心了。
地壇,是母親對“我”的默默守護?!坝幸换匚覔u車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來,看見母親仍站在原地,還是送我走時的姿勢,望著我拐出小院去的那處墻角,對我的回來竟一時沒有反應” ⑧。母親對兒子的擔憂讓人心疼,她的心里只有兒子,兒子已經(jīng)走了自己還在原地發(fā)呆,她多么擔心這一別就是永遠.在“我”去地壇、待地壇、離地壇的整個過程中母親都在為我默默守護。史鐵生一開始是不理解母親的,當時的他時時刻刻想著的是命運對自己的不公,每當自己在地壇待得太久,母親步履茫然又急迫地在園中到處尋找時,“我”卻決意不喊她,等作者真正讀懂母親,體會到“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⑨,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他。
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設身處地為母親想,感受母親當時的心情,對母親的悔恨之深、思念之深溢于言表。“我”來過地壇多少次,母親就去過多少次,她總會偷偷在“我”看不到的地方看著我,擔心“我”,知道“我”沒事才放心離開。每次“我”晚歸她總是焦急地在地壇中到處找“我”。地壇這一方安寧的天地,是母親用心呵護和守護的,是地壇中的一切讓“我”重新認識到生命的意義,是母親的默默守護讓“我”安心享受地壇中的美好時光。
四、是母親,也是救贖
母親深沉的愛,救贖了“我”。母親的隱忍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給了史鐵生活下去的希望,將他從自暴自棄的邊緣拉回,母親就像黑夜里的一道光救贖了絕望無力的“我”。命運仿佛總是愛開玩笑,在史鐵生美好的年華給了他沉痛一擊。他曾脾氣暴怒無常,他曾哀嘆命運不公,他曾失去生的希望。當史鐵生突破困難與磨難“站”了起來,母親卻永遠地留在了記憶的腦海中?!肚锾斓膽涯睢分心赣H的小心翼翼,異常敏感,如履薄冰,假裝堅強,都深深地刺痛了寫作時的“我”,母親在肝疼得整晚都睡不了覺得情況下,還在勸著“我”好好兒活?!澳赣H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⑩她的心中只有兒子,為他已徹底放棄了自己的生活。兒子終于答應了去北??椿ǎ悄赣H卻永遠失約了,再也沒回來,她在去世前還惦念著有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
母親無私的愛,救贖了“我”。《合歡樹》中塑造了年輕母親和中年母親的形象,使“母親”更加形象化、立體化。年輕時的母親會給自己做藍底白花的裙子,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女人,是被幸福包圍著的。但這一切都在兒子雙腿殘疾后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她為了兒子四處求藥問醫(yī),一次次經(jīng)歷由希望到失望的痛苦,后來為了幫助兒子振作,支持他寫小說的夢想,便帶著他到處借書、看電影,毫無怨言。對于母親的逝世,他在地壇中靜靜地自愈,“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母親在為兒子找工作的途中挖了一棵“含羞草”,卻沒想到是一棵合歡樹,合歡樹在艱苦的條件中堅毅地活下來,在母親看來,這是一種飽含未來的、生的希望。作者再見合歡樹,發(fā)現(xiàn)小院中住了小兩口,剛生的孩子不哭不鬧,只是盯著窗戶上的樹影。結(jié)尾“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怎么種的”,合歡樹已亭亭如蓋,但是斯人卻無處可尋了?!逗蠚g樹》中母親一邊承受著奔走求醫(yī)的苦,一邊受著兒子發(fā)泄壞情緒的累,在希望中失望,在失望中又自我安慰,就這樣悲苦地結(jié)束了生命。
母親默默地守護,救贖了我?!段遗c地壇》中,史鐵生學會了站在母親的角度思考問題,猜想母親是如何度過她的那段艱苦的人生,想象母親當年的心情和所受到的苦,感受母親默默守護“我”的艱辛。“他被命運沖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那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他的內(nèi)心懷有深深的愧疚、悔恨和自責,對母親更是飽含著深深的懷念,“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才在我的心中滲透得透徹。”也是母親,用她的人生告訴兒子,要走好自己人生中的路?!段遗c地壇》中寫自己猜想、體味“我”獨自去地壇后母親在家的痛苦、驚恐、擔憂與懇求,自己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加倍的,認為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對“我”來說,地壇中有我的車轍印,也有母親數(shù)不清的焦急腳步,這里有我和母親共同的回憶,地壇是連結(jié)我和母親的精神紐帶。
史鐵生對母親的理解、懷念和愧疚在《秋天的懷念》《合歡樹》《我與地壇》三篇文章中是遞增的,回憶與母親生活的往事,“我”越理解母親就會越想念母親,越想念母親就會對母親越愧疚。在《我與地壇》中思想深刻性和理性程度明顯提高,會站在母親的角度看問題,也加深了關(guān)于生命的理解,由原來好幾年“我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到思考“怎樣活”的問題,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 ?,由死向生,向陽而生,涅槃重生。生命就應該像菊花一樣開得爛漫,像合歡樹一樣長得堅韌,像地壇一樣擁抱新生,母親雖然逝去了,但她仍在以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救贖史鐵生。
注釋:
①②③④⑩史鐵生:《史鐵生作品全編》(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頁。
⑤史鐵生:《史鐵生作品全編》(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2頁。
⑥史鐵生:《史鐵生作品全編》(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版,第41頁。
⑦史鐵生:《史鐵生作品全編》(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版,第37頁。
⑧⑨?史鐵生:《史鐵生作品全編》(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版,第38頁。
?史鐵生:《史鐵生作品全編》(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版,第39頁。
?史鐵生:《史鐵生作品全編》(第六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版,第36頁。
參考文獻:
[1]史鐵生.史鐵生作品全編·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2]彭靜,李永紅.“懂”與“不懂”:細節(jié)、視角與變奏—— 《秋天的懷念》解讀[J].中學語文教學,2021,(10).
[3]司馬曉雯.史鐵生與《我與地壇》[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6).
[4]張君平,周陶富.常與非常:史鐵生與他的《合歡樹》[J].中學語文教學,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