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緒利,孫曉峰,張凱凱,王龍慶,李慧敏
(青島森麒麟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229)
轎車子午線輪胎主要由胎面、胎側、胎體、冠帶層、帶束層、三角膠、鋼絲圈和內襯層等組成,其中胎面作為輪胎與地面接觸的部件,在輪胎運動中起著重要作用[1]。胎面提供輪胎運動所需的制動力、驅動力和轉向力等,在影響輪胎使用壽命的同時,對隔離地面的激勵也起著重要作用。不同性能的輪胎對胎面膠性能的要求不同,如出租車輪胎需要耐磨性能好的胎面膠,偏舒適性的輪胎需要硬度略小的胎面膠,頻繁制動的輪胎需要具有較大摩擦因數(shù)的胎面膠等[2-4]。
本工作設計了3種摩擦因數(shù)的胎面膠,主要研究其對轎車子午線輪胎的滾動阻力、靜態(tài)剛性、接地印痕、六分力特性及整車性能的影響。
3種胎面膠(記為A,B,C)的基本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3種胎面膠的基本性能
胎面膠A,B,C的摩擦因數(shù)逐漸減小,邵爾A型硬度和300%定伸應力逐漸增大,拉斷伸長率和阿克隆磨耗量逐漸減小,玻璃化轉變溫度逐漸升高,60 ℃時的tanδ有所降低,拉伸強度差異較小。
采用3種胎面膠分別生產205/55R16轎車子午線輪胎,并進行滾動阻力、靜態(tài)剛性、接地印痕、六分力試驗,同時進行實車評價。胎面膠A,B,C對應試驗方案記為方案A,B,C。
除胎面膠不同外,胎面擠出口型、其他半成品、成型機臺、硫化機臺和生產工藝均一致。為減少膠料混合的影響,每次擠出胎面膠前需要清理胎面擠出機料筒內的余料,確保膠料無摻雜。
滾動阻力試驗機,德國采埃孚集團公司產品;輪胎綜合性能試驗機,汕頭市浩大輪胎測試裝備有限公司產品;六分力試驗機,美國MTS公司產品。
滾動阻力試驗按照ISO 28580—2018《輪胎滾動阻力測試方法》進行,試驗條件為:充氣壓力200 kPa,負荷 600 kg。3種方案輪胎的滾動阻力系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3種方案輪胎的滾動阻力系數(shù)
從表2可以看出,3種方案輪胎的滾動阻力系數(shù)波動幅度小于2.5%,滾動阻力差異不明顯。這是因為胎面膠60 ℃時的tanδ與輪胎滾動阻力有直接關系,60 ℃時的tanδ越小,輪胎滾動阻力越低[5]。本工作3種胎面膠60 ℃時的tanδ差異較小,因此3種方案輪胎的滾動阻力差異較小。
輪胎縱向剛性和橫向剛性按照GB/T 23663—2020《汽車輪胎縱向和橫向剛性試驗方法》進行測試。
縱向剛性計算方法如下:縱向剛性=(縱向力2-縱向力1)/(縱向位移2-縱向位移1)。其中,縱向力1為基準縱向力減去250 N,縱向位移1為縱向力1所對應的位移量;縱向力2為基準縱向力加250 N,縱向位移2為縱向力2所對應的位移量;基準縱向力為試驗中施加的徑向負荷×30%×9.8 m·s-2。
橫向剛性計算方法與縱向剛性一致。此外,本工作增加了輪胎徑向剛性、扭轉剛性和包絡剛性試驗。
3種方案輪胎的不同剛性曲線如圖1—5所示,靜態(tài)剛性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圖1 3種方案輪胎的徑向力-位移曲線
圖2 3種方案輪胎的縱向力-位移曲線
圖3 3種方案輪胎的橫向力-位移曲線
圖4 3種方案輪胎的轉矩-扭轉角曲線
圖5 3種方案輪胎的包絡負荷-位移曲線
表3 3種方案輪胎的靜態(tài)剛性試驗結果
從圖1—5和表3可以看出:輪胎的徑向剛性、橫向剛性變化較?。ㄎ灰戚^小時3種方案輪胎的徑向力-位移曲線和橫向力-位移曲線基本重合);輪胎的縱向剛性變化較大且由小到大依次為方案A、方案B和方案C,但在縱向力達到最大值(即輪胎產生縱向滑移)的情況下方案B輪胎的位移最大,其次是方案C輪胎,方案A輪胎的位移最小,這與3種胎面膠的摩擦因數(shù)有關,胎面膠的摩擦因數(shù)增大,輪胎位移減?。惠喬サ呐まD剛性變化較大且由小到大依次為方案A、方案B和方案C,這與3種胎面膠的摩擦因數(shù)變化具有一致性,胎面膠的摩擦因數(shù)增大,輪胎的扭轉剛性減?。惠喬サ陌j剛性變化較大且由小到大依次為方案A、方案B和方案C,這主要受胎面膠硬度的影響,胎面膠A的硬度最小,包覆能力最好。
采用壓力傳感器法,按照GB/T 22038—2018《汽車輪胎靜態(tài)接地壓力分布試驗方法》進行輪胎接地印痕測試,試驗條件為:充氣壓力 230 kPa,負荷 460 kg。3種方案輪胎的接地印痕如圖6所示,接地特性參數(shù)如表4所示。
圖6 3種方案輪胎的接地印痕
表4 3種方案輪胎的接地特性參數(shù)
從圖6和表4可以看出,與方案B和C輪胎相比,方案A輪胎的接地面積略大且矩形比最大,有利于提高輪胎的抓著性能[6];3種方案輪胎的其他接地特性參數(shù)差異不大。
按照公司標準進行六分力試驗(包括側偏試驗和縱滑試驗兩部分),試驗條件為:充氣壓力230 kPa,負荷 492 kg。
側偏試驗條件:路面速度為60 km·h-1,輪胎狀態(tài)為自由滾動,依實際需要設置側傾角(本工作側傾角為0°),側偏角輸入以線性掃掠形式進行。通過測試可以得到輪胎側偏剛度和回正剛度等[7]。
縱滑試驗條件:路面速度為60 km·h-1,輪胎狀態(tài)為加速或制動,依實際需要設置側傾角和側偏角,滑移率輸入以線性掃掠形式進行,此部分可以模擬輪胎在加速或減速過程中輪胎力的變化。
3種方案輪胎的六分力特性參數(shù)如表5所示。
表5 3種方案輪胎的六分力特性參數(shù)
從表5可以看出:3種方案輪胎的側向摩擦因數(shù)、最大靜摩擦因數(shù)、縱向滑動摩擦因數(shù)與表1中胎面膠的摩擦因數(shù)差異較大(測試的樣品不同,設備也不同),但基本符合摩擦因數(shù)由大到小為A,B,C的規(guī)律;方案C輪胎的側偏剛度、回正剛度、縱滑剛度最大,其相應的操控性能較好[8];輪胎的側向力峰值、回正力矩峰值、縱向力峰值等極限性能受胎面膠摩擦因數(shù)的影響較大,隨胎面膠摩擦因數(shù)的增大而增大。
為進一步確認胎面膠對輪胎性能的影響,將3種方案輪胎在同一時間段內進行實車測試,測試采用同一車輛,輪胎充氣壓力為230 kPa。3種方案輪胎的實車測試結果如表6所示,基礎轉向、操控穩(wěn)定性、舒適性均通過車手評分進行評價。
表6 3種方案輪胎的實車測試結果
從表6可以看出:3種方案中,方案A輪胎的干地剎車距離最短,但與其他2個方案輪胎差異不大,這與六分力試驗中縱向滑動摩擦因數(shù)相差較小一致;方案C輪胎的基礎轉向及操控穩(wěn)定性最優(yōu),這與方案C輪胎的側偏剛度、回正剛度最大有關;方案B輪胎的舒適性最好,其次是方案A輪胎,最差為方案C輪胎,輪胎舒適性受胎面膠硬度的影響最大。
(1)使用3種摩擦因數(shù)胎面膠的輪胎的滾動阻力接近,這與胎面膠60 ℃時的tanδ差異較小有關。
(2)隨著胎面膠摩擦因數(shù)的減小,輪胎的縱向剛性和扭轉剛性變化較大,徑向剛性和橫向剛性變化不大,輪胎的包絡剛性隨胎面膠硬度的增大而增大。
(3)方案A輪胎的接地面積及矩形比較大,3種方案輪胎的其他接地特性參數(shù)差異較小。
(4)方案C輪胎的側偏剛度、回正剛度、縱滑剛度最大;成品輪胎的摩擦因數(shù)與胎面膠的摩擦因數(shù)呈正相關,但數(shù)值差異略大;側向力峰值、回正力矩峰值、縱向力峰值隨胎面膠摩擦因數(shù)的增大而增大。
(5)輪胎干地剎車距離與胎面膠的摩擦因數(shù)呈負相關,操控穩(wěn)定性受輪胎側偏剛度和回正剛度的影響較大,舒適性受胎面膠硬度的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