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不同訓練負荷太極拳運動對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康復療效*

2023-10-27 03:16:46王美華吳海琴余丹霞陳志華錢平安宓洪挺沈凱杰丁美娜翁秋燕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23年10期
關(guān)鍵詞:太極拳姿勢意義

王美華 干 敏 吳海琴 余丹霞 陳志華 錢平安 徐 凱 宓洪挺沈凱杰 丁美娜 吳 洪 翁秋燕**

(1)寧波市第九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寧波 315000;2)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寧波 315000;3)寧波市中醫(yī)院康復科,寧波 315000)

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根據(jù)研究顯示,全球65歲以上PD患病率為1.6%,而中國為1.7%[1],近年來還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目前,PD 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臨床上以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平衡障礙為主要表現(xiàn)。隨著病程的進展,PD 的運動癥狀會導致患者活動能力下降,跌倒風險增加[2]。有研究顯示,27%的PD患者在發(fā)病后的10 年內(nèi)會因跌倒而發(fā)生髖部骨折[3],從而導致傷殘、死亡,增加經(jīng)濟負擔,其中姿勢平衡障礙是主要原因[2]。此外,認知障礙、抑郁、焦慮、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也嚴重影響PD 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

目前藥物治療仍是PD 的主要治療手段,不同于靜止性震顫及肌強直對藥物反應較好,姿勢平衡障礙對藥物治療反應差,手術(shù)治療的效果也并不確切。研究表明,康復運動(太極、氣功、探戈、瑜伽等)作為輔助治療PD 的非藥物干預措施之一[4],已被證實對PD患者的姿勢障礙、平衡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改善效果,甚至可延緩疾病的進展。目前由于太極拳動作的實施不一致,有限的樣本,缺乏隨機對照試驗,其有效性的研究是矛盾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訓練負荷的24 式簡化太極拳運動對早中期PD患者康復作用。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招募2021.12~2022.12 在寧波市第九醫(yī)院就診的PD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a.符合英國帕金森病協(xié)會腦庫(United Kingdom Parkinson’s Disease Society brain bank)原發(fā)性PD 診斷標準;b.Hoehn and Yahr(H-Y)分級評分量表(Hoehn and Yahr stage)1~4級;c.訓練階段患者抗PD用藥的種類、藥量、服藥方法已經(jīng)穩(wěn)定;d.處于疾病穩(wěn)定狀態(tài),可獨立行走;e.患者在研究期間有固定的日常生活照料者,且患者及親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a.各種原因?qū)е碌睦^發(fā)性帕金森綜合癥和帕金森疊加綜合癥;b.簡易智能精神狀態(tài)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小于24 分(文盲者小于17分,小學文化水平者小于20分);c.衰弱狀態(tài)或視力嚴重損害以致不能完整或有效的參與整個研究;d.因髖膝關(guān)節(jié)疾病導致的平衡障礙。本研究共篩查了89例患者,最終納入PD患者45例,隨機分為3組。對照組15 例,太極拳1 組15 例,太極拳2 組15 例。三組在年齡、性別、發(fā)病年齡、病程、帕金森病統(tǒng)一評分量表的第三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III,UPDRS-III)、H-Y 分級評分量表、左旋多巴等效劑量(levodopa equivalent doses,LED)等方面在組間和組內(nèi)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

Table 1 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participants at baseline

1.2 方法

采用24 式簡化太極拳,其是國家體育總局于1956 年組織太極拳專家汲取楊氏太極拳之精華編串而成的。具體如下:起勢、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左右摟膝拗步、手揮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攬雀尾、右攬雀尾、單鞭、云手、單鞭、高探馬、右蹬腳、雙峰貫耳、轉(zhuǎn)身左蹬腳、左下勢獨立、右下勢獨立、左右玉女穿梭、海底針、閃通臂、轉(zhuǎn)身搬攔捶、如封似閉、十字手、收勢。

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按1∶1∶1比例分為3組:對照組、太極拳1組、太極拳2組。對照組不干預,太極拳兩組均由專業(yè)太極拳教練教授。太極拳1組:太極拳運動集中練習時間3 次/周,40 min/次(準備活動5 min,放松活動5 min,太極拳練習時間30 min)。太極拳2 組:太極拳運動集中練習時間3 次/周,60 min/次(準備活動5 min,放松活動10 min,太極拳練習時間45 min)。

在太極拳運動過程中,通過心率手環(huán),同步監(jiān)測研究對象的心率、血氧飽和度評估研究對象運動強度以確保其安全性。如有不能到課的研究對象,可根據(jù)視頻口令練習,研究人員通過電話進行鍛煉提醒、監(jiān)督和指導。所有評估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研究人員不能獲知實驗假設及分組情況,并且要求受試者不向評估人員揭示自己的分組情況。

訓練24 周后,45 例均完成研究,并進行了評估?;仡檯R總太極拳1 組患者平均參加率>80%(57/72)的課程,太極拳2組患者平均參加率>70%(50/72)的課程(圖1)。

Fig.1 Study design,recruitment,randomization to treatment,and outcomes assessment

1.3 運動功能評估

一般運動功能評估:UPDRS-III、H-Y 分級評分量表。姿勢不穩(wěn)評估:a.跌倒功效量表(Falls Efficacy Scale,F(xiàn)ES);b.計時起立-行走時間測(time up-go test,TUGT);c.Berg 平衡評分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評估研究對象太極拳運動干預12 周、24 周的姿勢不穩(wěn)FES、TUGT、BBS,及UPDRS-III評分等。

1.4 非運動癥狀評估

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評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評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估研究對象太極拳運動干預12 周、24 周的HAMD、HAMA、PSQI評分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采集數(shù)據(jù)用SPSS24.0 版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均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進行統(tǒng)計描述,進行正態(tài)檢測,不符合正態(tài)分析,故分析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所有的統(tǒng)計檢驗均采用雙側(cè)檢驗,當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組內(nèi)比較

對照組基線,12 周、24 周在UPDRS-III 評分、FES、TUGT、BBS、PSQI、HAMD、HAMA 評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Table 2 Changes of scores in control group

太極拳1 組,12 周對比基線在UPDRS-III 評分、FES、TUGT、BBS 評分有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PSQI、HAMD、HAMA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24 周對比基線在TUGT、BBS 評分的改善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UPDRS-III評分、FES有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PSQI、HAMD、HAMA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4 周對比12 周在UPDRS-III 評分、FES、TUGT、BBS 評分有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PSQI、HAMD、HAMA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Table 3 Changes of scores in Tai Chi group 1

太極拳2 組,12 周對比基線在UPDRS-III 評分、FES、TUGT、BBS 評分有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PSQI、HAMD、HAMA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4周對比基線在TUGT、BBS 評分的改善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UPDRS-III 評分、FES 有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PSQI、HAMD、HAMA 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4周對比12周在TUGT的改善上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UPDRS-III評分、FES、BBS評分有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PSQI、HAMD、HAMA 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Table 4 Changes of scores in Tai Chi group 2

2.2 組間比較

太極拳2組對比太極拳1組,12周在UPDRS-III評 分、FES、TUGT、BBS、PSQI、HAMD、HAMA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太極拳2組對比太極拳1組,24周在UPDRS-III評 分、FES、TUGT、BBS、PSQI、HAMD、HAMA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5)。

Table 5 Comparison of score changes between the Tai Chi group 1 and Tai Chi group 2

3 討論

本研究對比了不同訓練負荷太極拳運動對PD患者的康復作用。結(jié)果表明,太極拳可以改善PD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可降低跌倒風險。

在運動癥狀方面,通過組內(nèi)間對比,兩組太極拳組在24 周對比各自基線時在TUGT、BBS 上有改善作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太極拳能改善PD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且太極拳2 組在24 周對比12 周在TUGT 上有改善,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隨著太極拳鍛煉時間越久改善更有效。本研究中,太極拳運動對于PD患者UPDRS-III有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ackney等[5]對PD患者予以60 min/次,持續(xù)20次課程太極訓練,在BBS、TUGT等各項評價指標有明顯改善。Gao 等[6]研究中,太極拳組(n=37)接受24 式楊式太極拳鍛煉,60 min/次,3 次/周,共12 周(36 次課程)。對照組(n=39)不接受干預。研究結(jié)果太極組BBS 評分較對照組有顯著提高,但UPDRS-III、TUGT 評分無顯著差異。在其后續(xù)6個月隨訪期間,太極拳組37例患者中僅有8例(21.6%)發(fā)生跌倒,對照組39 例患者中有19例(48.7%)發(fā)生跌倒(P<0.05)。提示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PD 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風險。本研究中,兩組太極拳運動在干預24 周后BBS、TUGT 評分改善有差異,Gao 等[6]研究在12 周時TGUT評分無差異,可能是由于干預時間短,運動總量不夠。本研究在FES改善上無明顯差異,可能由于FES 是患者相對的自評,借鑒Gao 等的研究,可后續(xù)隨訪追蹤該評分。Li 等[7]隨機將195 例PD患者分為太極拳訓練組、抗阻訓練組和伸展訓練組,其中太極拳訓練組的65例PD患者,在60 min/次,2 次/周,24 周(48 次課程)后,在TUGT、UPDRS-III 上改善優(yōu)于其他組。Amano 等[8]研究12 例PD 太極拳60 min/次,2 次/周,持續(xù)16 周(32次課程),另一組15例PD太極拳60 min/次,3次/周,持續(xù)16周(48次課程)。兩組在UPDRS-III無統(tǒng)計學差異。本研究結(jié)果與既往研究結(jié)果有一致之處,亦有所不同。可能由于不同研究太極拳拳式選擇不一,不同的動作對肢體與軀干的激活不同,導致的結(jié)果不同。24 式簡化太極拳大多數(shù)招式(如左右倒卷肱、左右攬雀尾、單鞭、云手、左右穿梭、轉(zhuǎn)身搬攔捶等)在于轉(zhuǎn)身,左右腿交替重心轉(zhuǎn)移,高低位置重心轉(zhuǎn)移,有利于激活核心肌群(腹橫肌、腹內(nèi)斜肌、腹外斜肌、豎脊肌等),改善PD 患者軸向肌張力,以改善平衡功能,維持姿勢穩(wěn)定。一些太極招式(如左右野馬分鬃、白鶴亮翅、左右摟膝拗步),強調(diào)雙下肢大腿力量支持和重心轉(zhuǎn)移,有利于PD 患者雙下肢力量鍛煉。此外如左右蹬腳、下式獨立在于單腳站立,重心高低移動,有助于PD 患者單下肢力量鍛煉。下肢力量的鍛煉,提高肌肉耐力,增加了下肢穩(wěn)定性,從而可改善步態(tài)不穩(wěn)。太極在每個招式中時刻強調(diào)雙腿與肩同寬,以確保重心居中,姿勢的穩(wěn)定。太極過程中,雙上肢交替螺旋對角動作需眼跟隨手部動作,大多手部最高位置達到眼睛同一水平面。太極一整套經(jīng)過設計的動作,是連續(xù)的、有節(jié)奏動態(tài)的轉(zhuǎn)身、重心轉(zhuǎn)移、雙下肢交替、單肢支撐、視覺跟隨雙上肢的全身協(xié)調(diào)運動。全程意念跟隨動作,自然放松心境、肌肉,既鍛煉了核心肌群,增強雙下肢肌肉力量,維持姿勢穩(wěn)定,又提高視覺前庭對于方位變化的感知,鍛煉本體感覺,控制身體平衡。太極著重于核心肌群、肢體力量鍛煉,視覺-前庭本體感覺鍛煉,以維持姿勢穩(wěn)定,平衡能力改善,可降低跌倒風險。這可解釋本研究及既往大多數(shù)研究的結(jié)果,在太極拳干預后PD 患者的BBS、TUGT可以有不同程度改善。TUGT主要測試受試者從靠背椅子上站起,平常走路步態(tài)向前走3 m,轉(zhuǎn)身,走回椅子,再轉(zhuǎn)身坐下所用的時間。BBS主要測試受試者位置姿勢變化、轉(zhuǎn)移、單肢體測定。在24式簡化太極運動中正好包含轉(zhuǎn)身、重心高低移動姿勢穩(wěn)定性運動,及下肢肌肉力量鍛煉運動。而UPDRS-III 是UPDRS 的運動子量表,主要測試言語、面部表情、手腳精細靈活度和震顫,包含少部分的站立姿勢變化、步態(tài)。這也可以解釋本研究結(jié)果太極拳運動對UPDRS-III 有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

通過組間對比,太極拳2 組對比太極拳1 組,12 周、24 周 在UPDRS-III 評分、FES、TUGT、BBS 評分有改善,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中,不同訓練負荷太極拳運動,對于PD 患者康復改善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能的原因在于:a.樣本量偏??;b.太極拳2組相對太極拳1組完成率偏低,兩組間運動量可能差異小。Amano 等[8]將45 例PD 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又分為了2組,其中太極拳1組60 min/次,2次/周(32課程),太極拳2組60 min/次,3次/周(48課程),兩組都練習簡化的楊氏太極拳,共計16 周。對照組給予安慰治療。研究結(jié)果顯示,16 周的太極拳訓練并沒有明顯改善PD 的UPDRS-III 及步行能力。目前研究,太極拳干預療程大多在12 周左右,少至8 周,最長達24 周,干預強度多為60 min/次,2次/周左右,少數(shù)試驗1次/周,或3次/周[9]。結(jié)合本研究結(jié)果,認為12周的太極拳運動對PD患者康復療效改善有限。建議根據(jù)患者H-Y評分嚴重等級程度選擇合適的低中強度運動方式,循序漸進。鍛煉頻率為3 次/周,運動時間40~60 min,持續(xù)鍛煉時間不低于24周。

關(guān)于太極拳對PD 患者運動障礙改善機制,目前研究極少。研究表示,運動對于PD 康復效應機制涉及到運動介導神經(jīng)可塑性及對執(zhí)行功能、認知和學習能力的提升[10]。既往研究中通過動態(tài)姿勢平衡儀評估發(fā)現(xiàn),早期PD 患者出現(xiàn)姿勢平衡障礙的原因主要是前庭、視覺輸入的異常,尤以前庭覺異常為著。結(jié)合太極拳運動特點,我們認為其改善PD 患者運動平衡障礙可能有以下原因。a.太極拳運動轉(zhuǎn)身等姿勢變換、重心變化轉(zhuǎn)移等可激活軀干核心肌群(腹橫肌、腹內(nèi)斜肌、腹外斜肌、豎脊肌等),下肢肌群,可以對大腦皮層功能區(qū)神經(jīng)元細胞進行一定程度的塑造,延緩PD患者的皮層損害,增加神經(jīng)肌肉的反應速度,降低肌張力,維持姿勢穩(wěn)定,改善運動障礙。后續(xù)可通過研究軀干核心肌群、下肢肌群表面肌電圖活動特征分析,探討可能的機制。b.太極拳在運動中,眼睛跟隨手部運動,雙下肢交替移動,增強了視覺、前庭、本體感覺輸入,與中樞密切結(jié)合,產(chǎn)生穩(wěn)定的姿勢控制,改善平衡功能。后續(xù)可結(jié)合功能磁共振(BOLD-fMRI、MRS等)分析來進行機制研究。

PD患者大多存在焦慮抑郁、嗅覺減退、便秘、睡眠障礙等非運動癥狀,可發(fā)生在PD 運動癥狀出現(xiàn)前或出現(xiàn)之后,是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會影響抗PD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因此,亦需要關(guān)注PD 患者的非運動癥狀。相對運動癥狀而言,目前太極拳運動對疲乏、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PD 非運動癥狀的相關(guān)研究報道較少,有研究表明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PD 的非運動癥狀,也有研究表明無明顯改善[11-12]。本研究對比兩組太極拳組基線、12周、24周在PSQI、HAMD、HAMA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可能干預時間不夠,或評估指標欠全面,后續(xù)將繼續(xù)關(guān)注非運動癥狀情況。

4 結(jié)論

太極拳運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強度中低等,安全性較高,適合PD 患者,能改善PD 患者的運動癥狀。本研究證實,太極拳運動可改善早中期PD患者的平衡功能,減少其跌倒風險。PD患者隨著病程進展,后續(xù)出現(xiàn)運動功能惡化,及認知等障礙,運動功能和學習能力下降,增加其學習太極拳難度及不安全性。我們建議在疾病早期,盡早開始低中等強度(3 次/周,40~60 min/次)的太極拳運動,循序漸進,持續(xù)鍛煉時間不低于24 周。本研究亦存在局限性,如樣本量偏小,因此需要更大樣本量、更多嚴格的臨床隨機對照實驗來提供更多依據(jù)。未來可增加PD患者軀干表面肌電差異特征分析、功能磁共振(BOLD-fMRI、MRS)變化等,對太極拳運動在PD 患者運動改善作用機制方面研究。

猜你喜歡
太極拳姿勢意義
練習太極拳的感悟
少林與太極(2023年5期)2023-07-14 03:01:48
練太極拳為什么要一門深入
少林與太極(2023年3期)2023-07-14 02:49:56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有意義的一天
倒掛在樹上,我的主要姿勢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10
看書的姿勢
太極拳的“教”與“學”應“以點帶面”
解鎖咳嗽的正確姿勢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42式太極拳
少林與太極(2014年3期)2014-04-08 11:58:43
亚东县| 仁怀市| 正镶白旗| 进贤县| 福州市| 鞍山市| 万荣县| 深水埗区| 嘉峪关市| 郓城县| 镇原县| 牡丹江市| 扶风县| 东港市| 从江县| 东丽区| 新密市| 美姑县| 博乐市| 公主岭市| 东光县| 沛县| 嘉荫县| 隆回县| 监利县| 全南县| 丹东市| 关岭| 潼南县| 金川县| 平邑县| 苏州市| 酒泉市| 固始县| 呼伦贝尔市| 罗甸县| 响水县| 江口县| 论坛| 文化|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