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咪
親愛的孩子們,在作家筆下,每個月份都有它的美妙之處,關(guān)鍵在于要表達(dá)出獨(dú)特而細(xì)微的東西,這就需要我們細(xì)心觀察、感受并體會氣候帶來的變化。那么古人是如何寫九月的呢?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這是詩人白居易非常精妙的一首詩。詩中攝取了自然之美,一道殘陽照射在江面上, 詩人不說“ 照”, 卻說“鋪”,顯得委婉、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在霞光的映射下,江面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碧綠色,一半呈橙紅色。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彎彎的月亮像弓一樣。兩個比喻組合運(yùn)用,多么神奇啊!這讓我想起宋代詩人陸游的《若耶溪上》:
九月霜風(fēng)吹客衣,
溪頭紅葉傍人飛。
村場酒薄何妨醉,
菰正堪烹蟹正肥。
客居他鄉(xiāng),霜風(fēng)中的紅葉像翅膀一樣飛翔;金秋時節(jié),正是一年中螃蟹最肥美的時候。詩人對美食的偏愛令人動容,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就吃蟹成癖,常以詩換蟹:“堪笑吳中饞太守,一詩換得兩尖團(tuán)。”需要說明的是,上面兩首詩中的“九月”,指的是農(nóng)歷九月。
作家林清玄在《你好,九月》中是這樣描述的:
關(guān)于九月,我想起了小時候的童年,童年趣事有很多,寫也寫不完。一開始,句句都情意綿綿,句句都愛意散發(fā)……
在這里,九月對作家來說是童年滿滿的回憶,時時縈繞于心,這種情感很溫馨,也很純潔。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真實(shí)的情感,這是一切寫作的根源。
也許孩子們會問,國外的作家是如何寫九月呢?他們的九月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往前走了幾步,我停下來,我傾聽著。九月的草兒不再顫動了。我仿佛聽見葡萄架下有蟋蟀唱歌,但那也許只是我耳朵的嗡鳴和往昔的夏日在我記憶中的絮語。半輪殘月掛在空中。月光是微弱的,但足以使其他星星黯然失色。
——[ 法] 莫里亞克《九月夜景》
莫里亞克寫了他傾聽到的九月的聲音,這個聲音來自自然,如同記憶中的絮語,多么迷人??!月色是微弱的,星辰黯淡,一切都是如此的朦朧??窗桑骷业膶懛?、感受其實(shí)與我們差不多,都是從細(xì)微處入手。
我們再看看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初秋四景》,從中你又能感受到哪些寫作的魔法呢?
在比平常稍涼的水中游過泳,腿腳會顯得略潔白些。莫非藍(lán)色的海底有一種又白又冰涼的東西在流動?因此,我覺得秋天是從海中來的。
“ 我覺得秋天是從海中來的”, 這句話充滿了詩意,像波浪一樣翻滾而來。孩子們,你們覺得九月從何而來?又奔向何處?我們不妨也試著寫一寫九月的景色和內(nèi)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