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漳河溯流而上,由平原而丘陵,由低山而高山,地勢愈高,山勢愈陡。隨山勢抬升而呈明顯變化的,還有那原本平緩、寬大,而愈發(fā)陡峭、收窄的河床。漳河穿行在這高峽峻谷間,甕嶺自西向東橫陳于清漳河、濁漳河之間。
尋著水痕的印跡,便可觸摸歷史。我的老家在邯鄲魏縣,前些日子回家看到了漳河水,這次又看到了清漳河,體會到唐人李遠筆下的“唯有漳河水,年年舊綠波”的景象。多年來,人們以永不停歇的腳步丈量太行,以孜孜以求的精神探索漳河,這既是對山川、對河流心存敬畏的真情流露,更是沿岸居民與自然和睦相處、和諧共生的熱切祈盼。
甕嶺承載了很多的記憶,漳河溯源、古道歷史、紅色記憶等等。這些故事被塵封了很久。令人欣喜的是,今天,在涉縣有一批熱愛文學(xué)、熱愛文藝的人,他們都在自覺做甕嶺故事的耕耘者、傳播者、推動者,也吸引了文學(xué)評論界的目光,從而形成一種“甕嶺文藝現(xiàn)象”。
(郭曉霞,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小小說月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