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娜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寧波市四明中學
收拾抽屜時,一個包得整整齊齊的包裹引起了我的注意。打開一看,原來是外婆給我們這些孫女輩每人送的一份“花布兜兜”:鮮艷的小方塊,純手工縫制,里面還放著一尾手工縫制的金黃色小金魚。她說:“等我‘百年’了,給娃娃們一個念想……”說這話時,外婆已經(jīng)八十四歲了。
記憶中的外婆永遠是慈祥的笑臉,盤著腿坐在炕上,低著頭在做女紅:重孫子的小老虎鞋、外孫女的花棉襖、家里的棉被拆洗后重新縫上……記憶最深的就是外婆和幾個女兒圍坐在一起“出香包兒”的情景。說起端午節(jié),“碧艾香蒲處處忙,細纏五色臂絲長”的場景就一下子浮現(xiàn)在了我眼前。
在每年端午節(jié)前十天左右,外婆和幾個女兒就開始做每年一次的“出香包兒”手藝活。先是挑選好收集在一起的各色布條,它們平時被放在一個早已被外婆拾掇得整整齊齊用各色布塊“兜”成的布包里。它們羞羞答答地擠在一起,如同等待出嫁的姑娘們,害羞卻又滿懷對幸福的憧憬。它們等待著被外婆挑選出來,然后進行色彩搭配。商量、比對、斟酌,再進行剪裁和手工縫制。不出半天的工夫,炕上便擺出了一溜栩栩如生的金魚啊,憨態(tài)可掬的老鼠啊,飽滿金燦燦的麥穗、玉米棒啊,碧綠的蟾蜍啊……它們熱熱鬧鬧地擠在一起,像親密的一家人。
端午節(jié)到了,太陽只是泛起了魚肚白。我們還在夢里,就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幽幽地往鼻孔里鉆,癢癢的,像有人在輕輕地撓著鼻子……睜開了眼,就見炕頭上擺了防五毒“香包兒”,誰先醒誰先挑,各個屋子的門框也已插上了碧綠的艾草。母親打開她的“百寶箱”,正在挑選各色的彩線,準備搓“花繩繩”(由十幾股彩線搓擰后做成),好讓我們“細纏五色臂絲長”呢。手巧的媽媽,在兩個姐姐的幫助下先合線:兩只手掌順著同一方向不斷地搓,搓的時候不能讓線離開手掌,有時媽媽還會用牙咬住線頭,換一下手。等搓好了線,所有的彩線均勻地合在了一起,媽媽會叮囑姐姐們:千萬別松開手!媽媽把自己這頭的線對折過去,讓兩股對齊的彩線懸在半空中自動旋轉合成一股。這時我們小的幾個就趴在炕上目不轉睛地盯著這神奇的一幕。直到媽媽大喊一聲:“還不起來?戴‘花繩繩’了!”
我們幾個麻利地爬起——我們早學乖了,這時候千萬不能吵。媽媽給我們在身體各處系上“花繩繩”,先是脖子,接著手腕兒、腳腕兒,最后就是兩只手的中指。聽媽媽說戴上“花繩繩”后長蟲(當?shù)厝税焉呓虚L蟲)和小蟲子就不敢咬我們的手腳了。還有多余的“花繩繩”,大姐和二姐會給我們幾個女孩子的無名指上再系上小小的“花繩繩戒指”。接著,我們這些小人兒的胸前早已被戴上了外婆“出”好的“香包兒”。然后是給我們?nèi)鰪慕稚腺I來的香草粉,一打開灰黃色的麻紙,一股香氣就氤氳開來,彌漫到屋子里各處。大姐和二姐從我們毛茸茸的頭上開始撒起,再是上衣、褲子,最后才是鞋子。撒完后,她們也給自己撒上,最后再給外婆和媽媽也撒上。頓時,人人身上都散發(fā)出香氣來。
一會兒我們就要到外面去比,看誰家的“花繩繩”配得好看、誰家出的“香包兒”好看,聞聞誰身上的香草香……這也是一次比試,比贏了的孩子會更開心。
等玩累了,一進家門,便會有一股沁人的芳香迎面撲來。香甜糯軟,我們知道,這是我們愛吃的“鏡糕”熟了。家鄉(xiāng)話里,似乎這個又硬又重的稱呼包含著我們對端午節(jié)的無比熱愛。它是用糯米做的,只不過在糯米快要煮熟時再把棗放上去,再煮個十多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后把它們盛在藍瓷大碗里,上面擺放上枸杞、花生米、葵花子和葡萄粒。每樣東西占均等的一份,紅白、紅綠分開擺拼,很是賞心悅目。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擺弄花生米和葡萄粒了。不一會兒,案板上就擺放了一大溜的“鏡糕”了。
成年后,看到豐子愷先生的《買粽子》漫畫:兩個小姑娘,從二樓的窗口吊下籃子,目光正盯著那香糯可口的粽子;右下方賣粽子的人,只露出了半個臉和一只正高舉著三四只粽子的手。豐子愷先生的《端陽憶舊》一文中,回憶了自己幼時隆重的端午習俗:一個月前制的“老虎頭”,每人床頭前懸掛最像寶劍形的蒲葉,吃“蜘蛛蛋”,對角落口噴雄黃酒,用手指蘸雄黃酒在每一扇門上寫“王”字……
許多人都在訴說著關于端午節(jié)的懷念,那是一種純潔而清澈的懷念。在這樣一個蟲鳴交響的夜晚,我也要懷念一下故鄉(xiāng)“碧艾香蒲處處忙,細纏五色臂絲長”的端午節(ji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