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云, 繆祥禧, 何傳亮, 吳曉光
(中石化經緯有限公司西南測控公司, 成都 610100)
中三疊統(tǒng)雷口坡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海相含氣層位,中國石化近年來持續(xù)加強川西地區(qū)海相領域的勘探工作,2014年,JM構造的PZ1井在雷四段上亞段測試獲得天然氣產量121×104m3/d,在川西地區(qū)發(fā)現了雷口坡組四段潮坪相白云巖大氣田[1-4]。目前,位于彭州地區(qū)的川西氣田提交探明儲量超過1 000億m3,證實雷口坡組潮坪相碳酸鹽巖儲層具有極大的勘探潛力[1]。
川西地區(qū)雷四上亞段受“(藻)云坪+準同期溶蝕+埋藏溶蝕”多因素控制形成的儲層[1-4],儲層具有較強的縱橫向非均質性[5-8],而且較高的孔隙度并不代表較高的滲流能力,有別于一般碳酸鹽巖的優(yōu)質儲層特征。前人對非均質性碎屑巖儲層流動單元的劃分和研究較多,碳酸鹽巖儲層流動單元的研究嘗試較少。趙翰卿[9]研究認為,流動單元的劃分是儲層非均質體系研究的一部分,必須在砂體結構單元劃分的基礎上進行。柴曉龍等[10]通過壓汞實驗研究致密砂巖儲層孔隙結構特征,明確了孔隙結構參數與毛管壓力關系。吳勝和等[11]將流動單元研究分為兩個層次,應用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儲層結構分析、等方法研究連通體和滲流屏障的分布,再通過連通體內儲層質量的差異進行流體單元的劃分,提出了一套適用于陸相儲層流動單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前人劃分儲層流動單元主要基于巖性、物性或生產數據,過分強調物性的影響,劃分結果偏定性或多解性強。顧軍鋒等[12]利用流動單元指標、儲層品質因子等參數,提出了切片歸類法進行儲層流動單元劃分,該方法可操作性好但僅考慮了儲層物性因素。劉逸盛等[13]分別利用巖石組構法(RFN)法、孔隙幾何形狀法(R35)法、流動帶指標法(FZI)法、水體積法(BVW)法等多種方法對MF油藏流動單元進行了定量劃分,每種方法僅考慮巖石組構、孔隙幾何形狀或物性等單因素,未將巖性、物性和孔隙結構等因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潮坪相碳酸鹽巖儲層受復雜沉積及多期巖溶改造作用,具有極強的非均質性。流動單元研究是認識油氣藏非均質性的一種有效手段,將流動單元應用于該類儲層的評價及優(yōu)選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將對該領域的勘探開發(fā)提供有力的支撐。在地質綜合研究的基礎上,明確儲層發(fā)育的物質基礎,并分析巖相與儲層物性、儲集空間類型的關系,基于巖相、儲集空間類型和物性的對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潮坪相碳酸鹽巖儲層流動單元進行定性識別,再用數理統(tǒng)計的方法優(yōu)選對巖性和物性敏感的參數進行聚類、判別分析,多種地質因素結合、宏觀與微觀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提出一種適合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潮坪相碳酸鹽巖儲層流動單元劃分的新方法,儲層流動單元研究將為該類型和類似儲層的測試選層和開發(fā)方案編制提供依據。
研究區(qū)屬于龍門山中段前緣的山前隱伏構造帶,整體為一個受關口斷裂與彭縣斷裂夾持的背斜構造:石羊-金馬-鴨子河構造帶,該構造帶呈北東-南西走向,南緩北陡,從南至北分別發(fā)育石羊、金馬、鴨子河3個局部構造[14],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區(qū)構造位置與地層綜合柱狀圖Fig.1 Structural location map and stratigraphic comprehensive histogram of the study area
四川盆地雷口坡組沉積期處于高鹽度蒸發(fā)環(huán)境,總體上為陸表海潮坪—瀉湖沉積體系[1,13]。川西地區(qū)雷四段沉積期沉積環(huán)境從蒸發(fā)臺地膏鹽湖向局限臺地潮坪轉變[14]。受印支運動影響,川西地區(qū)雷四段部分剝蝕,殘留下來的雷四段由上(雷四3)、中(雷四2)、下(雷四1)3 個亞段組成,下亞段以膏鹽巖為主,中亞段為膏巖和白云巖互層,上亞段以白云巖為主,夾石灰?guī)r。雷四3亞段廣泛發(fā)育云坪、含灰云坪、(含)藻云坪等沉積微相,為白云巖縫洞型儲層發(fā)育奠定了基礎。研究區(qū)內雷四段發(fā)育縫洞型碳酸鹽巖儲層,雷四3亞段上、下2套儲層分布較穩(wěn)定,儲層受原始沉積、成巖作用及多期巖溶改造等復雜因素控制,具有很強的非均質性。
雷四3亞段沉積期,川西地區(qū)以局限臺地-潮坪相沉積環(huán)境為主,研究區(qū)總體屬于潮坪相沉積環(huán)境。川西坳陷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上儲層主要為潮間帶亞相下部沉積,下儲層主要為潮間帶沉積亞相,上、下儲層間主要為潮下帶沉積亞相。對雷四3亞段儲層巖性進行統(tǒng)計顯示,優(yōu)質儲層有選擇性的發(fā)育于藻云坪、云坪、含灰云坪、灰云坪等沉積微相,表明巖相對儲層物性具有較明顯的控制作用。
中三疊世雷四段沉積期,川西地區(qū)地勢平坦,海平面的輕微升降變化就會在潮坪環(huán)境內引起大幅度的相帶遷移,造成潮上帶、潮間帶、潮下帶頻繁交互[15]。雷四3亞段沉積早期,川西廣大區(qū)域整體處于潮間帶上部,廣泛發(fā)育多套云坪、藻云坪沉積微相組合,巖性主要為微-粉晶白云巖、含藻白云巖夾藻砂屑白云巖;雷四3亞段沉積中-晚期,海平面略有上升,川西地區(qū)整體由潮間上帶演變?yōu)槌遍g下帶,局部水體加深甚至演變?yōu)槌毕聨?以潮間下帶-潮下帶為主,沉積微相主要為(藻)灰坪、云灰坪、(藻)砂屑灘、灰云坪等,巖性主要為藻砂屑灰?guī)r、晶?;?guī)r沉積;雷四3亞段沉積晚-末期,海平面在達到最高水位后開始下降,川西地區(qū)整體主要處于潮間帶下部,沉積微相包括(藻)砂屑灘、(藻)云坪、灰云坪等,巖性主要為泥微晶灰?guī)r、藻砂屑灰?guī)r、微晶云巖及云質灰?guī)r[3,16-17]。
通過巖心、巖屑、薄片等資料,對常規(guī)測井和成像資料進行刻度,建立了研究區(qū)不同沉積微相的巖性、沉積構造、儲集空間類型和測井響應特征之間的對應關系,對雷四3亞段主要沉積微相總結了相應的測井識別模式(圖2)。
其中,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藻云坪微相巖性主要為(殘余)藻粘結白云巖,巖心可見溶蝕孔洞沿著藻紋層發(fā)育,具有較明顯的層疊構造,薄片可見溶孔順層分布,常規(guī)測井顯示伽馬為相對中高值、中子相對中高值、密度相對中高值、電阻率相對中低值,電成像隱約可見溶蝕孔洞順層發(fā)育,層疊構造較為明顯。
云坪微相巖性主要為白云巖,儲集空間主要為蜂窩狀溶蝕孔洞,常規(guī)測井顯示中子相對高值、密度相對中高值、電阻率相對低值,電成像圖像可見較發(fā)育的溶蝕孔洞。
(含)灰云坪微相巖性主要為含灰白云巖、灰質白云巖,以藻粘結和晶粒結構為主,鏡下晶間孔較發(fā)育,常規(guī)測井響應為中子相對中低值、密度相對中高值、電阻率相對中高值,電成像圖像主要為比較均一的亮黃色。
云灰坪微相巖性主要為含云灰?guī)r、云質灰?guī)r,巖心觀察顯示巖性相對較致密,常規(guī)測井主要表現為伽馬相對低值、中子相對低值、密度相對中低值、電阻率相對高值,電成像圖像一般為豹斑狀。
根據以上沉積微相測井識別模式,對研究區(qū)雷四3亞段的沉積微相特征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結果顯示川西坳陷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上儲層有利沉積微相主要為灰云坪、藻灰坪,屬于潮間下帶沉積;下儲層有利沉積微相主要為藻云坪、云坪、(含)灰云坪,屬于潮間上帶沉積亞相;上、下儲層間的隔層主要發(fā)育灰云坪、(含)云灰坪、藻砂屑灘、灰坪等微相,屬于潮間下帶-潮下帶沉積亞相。
川西坳陷川西氣田雷四3優(yōu)質白云巖儲層成儲主控因素復雜,原始沉積巖相是優(yōu)質儲層發(fā)育的基礎,在經歷了準同期溶蝕和埋藏溶蝕后期溶蝕作用后,形成的孔隙型、裂縫-孔隙型、裂縫-孔洞型優(yōu)質儲層是川西氣田雷四3氣藏的主要儲層類型,對油氣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碳酸鹽巖儲層具有儲集空間類型多樣、儲層非均質性強的特征,在經歷了復雜成巖作用和多期巖溶改造作用后,可以產生大量次生孔隙、孔洞,構造作用產生的裂縫使儲集空間更趨復雜。在巖石學觀察的基礎上,結合鑄體薄片觀察,顯示雷四3亞段儲層儲集空間類型以晶間溶孔、不規(guī)則溶孔、晶間孔為主,其次為粒間孔、鑄???并發(fā)育少量微裂縫、溶洞。
根據儲集空間類型和巖性之間的統(tǒng)計結果顯示,巖性是不同儲集空間發(fā)育的物質基礎,不同儲集空間有選擇性的發(fā)育于某類或某幾類巖性中(表1)。如藻粘結白云巖類前期主要發(fā)育殘余粒間孔、晶間孔,成巖次生作用階段在遭受多期溶蝕及裂縫的基礎上,進一步溶蝕形成了大量不規(guī)則溶孔、溶洞。殘余藻結構白云巖中主要發(fā)育晶間溶孔,晶間溶孔一般與晶間孔相伴生,主要由晶間孔經過大氣淡水溶蝕擴大或埋藏期有機酸溶解而形成。微-細晶白云巖,微-細晶含灰白云巖中主要發(fā)育晶間孔,這是因為石灰?guī)r在白云石化過程中,白云石交代文石隨著礦物體積的縮小而產生的一類孔隙。(亮晶)砂屑白云巖的孔隙類型主要為粒間溶孔。膏云巖,含膏白云巖,藻砂屑灰?guī)r主要發(fā)育膏??缀蜕伎椎辱T模孔。
表1 研究區(qū)雷四3亞段儲集空間類型劃分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reservoir space types of Leisi3 sub member in the study area
據巖性和物性的統(tǒng)計關系顯示,川西氣田雷四3儲層巖石類型與物性有密切關系,總體上具有隨著白云巖化程度的增加孔隙度也逐漸增加的趨勢。川西氣田雷四3儲層物性最好的是藻粘結白云巖和晶粒白云巖,其次是含灰云巖、灰質云巖,最差的為灰?guī)r和過渡巖性(圖3)。經統(tǒng)計,儲層孔隙度隨白云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趨勢明顯,但并不是所有白云巖物性都好,白云巖化是基礎,溶蝕才是物性變好的關鍵。
圖3 川西雷四3儲層物性與白云石含量、巖性統(tǒng)計關系圖Fig.3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properties, dolomite content and lithology of Leisi3 reservoir in West Sichuan
海相碳酸鹽巖儲層一般表現為低放射性特征,特別碳酸鹽巖礁灘相儲層伽馬值通常在15API以下,川西海相縫洞性儲層高放射性普遍存在(GR為20~90 API),不僅遠高于川東北元壩礁灘相縫洞性儲層(GR約為15 API),也高于元壩雷口坡組(GR為25~40 API)。地層中的放射性主要來自于鈾、釷和鉀元素的放射性,造成地層高放射性的成因很多,主要可以歸結為地層黏土含量及黏土成分、有機質含量、含有特殊礦物如鉀鹽,含火山礦物等因素。PZ113井及PZ115井自然伽馬能譜測井曲線顯示,川西坳陷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鈾值較高,且與總伽馬曲線相關性較好,高放射性是由于高鈾含量引起。進一步分析發(fā)現,放射性與巖心薄片分析的藻類含量具有較好的相關性。認為雷四段藻類豐富,有機質豐度較高,成烴演化過程中極易吸附高放射性鈾元素。因此,研究區(qū)GR曲線對藻類含量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相對高GR層段一般對應(藻)云坪、(藻)砂屑灘、(藻)灰坪等沉積微相。
電阻率曲線是儲層礦物成分、物性和流體性質的綜合反映,研究區(qū)前期鉆井基本均位于構造相對高部位,雷四3儲層含氣飽和度較高,可以忽略流體性質對電阻率曲線的影響。前文提到,研究區(qū)雷四3儲層的各類儲集空間的發(fā)育對巖性具有較強的選擇性,物性與儲層巖石類型有密切關系。經巖心、巖屑和薄片刻度測井曲線后發(fā)現,彭州雷四3儲層電阻率與巖性、物性均具有很強的對應關系,所以電阻率曲線也是研究區(qū)沉積微相及物性的敏感曲線(圖4)。
圖4 川西雷四3儲層巖性敏感曲線分析圖Fig.4 Analysis of lithologic sensitivity curve of Leisi3 reservoir in West Sichuan
儲層流動單元是一種非均質地質單元,是儲層巖性、儲集空間類型、微觀孔隙結構和物性的綜合反映,流動單元的形成主要受儲層的原始沉積作用、成巖作用和構造作用等多方面因素控制,儲層流動單元研究是認識油氣藏的非均質性一種有效手段。Hearn等[18]于1984年提出儲層流動單元的概念,前人對具有強非均質性的碎屑巖儲層流動單元的研究較多,對同樣具有強非均質性的縫洞型碳酸鹽巖儲層流動單元研究相對較少。碳酸鹽巖儲層流動單元為油氣藏內具有相對一致的地質學、巖石學和水動力學特征,主要由孔、洞、縫連通滲流特征相似而被相對致密巖性或封閉性斷裂分隔的地質單元,一般具有相對統(tǒng)一的壓力系統(tǒng)和油氣水關系[19-21]。
流動單元不僅控制滲流特性,吸液難易程度同時也影響儲層的可壓性,多方面控制了儲層的可動用難易程度。川西坳陷川西氣田雷四3儲層流動單元的滲流特征受巖相、物性控制,嘗試基于巖相和物性的結合劃分研究區(qū)的儲層流動單元。
根據前人的研究,定義油藏品質指數(RQI)為
(1)
式(1)中:K為滲透率,mD;φe為有效孔隙度,%。
從式(1)可以看出,儲層品質參數RQI可以綜合反映儲層宏觀儲滲特征和微觀孔隙結構,是能較好反映油氣藏非均質性特征的一個參數。與其他參數相比,儲層品質參數具有量化程度高,在實際工作中易于操作的特點。儲層流動單元主要受儲層原始沉積構造、孔隙結構等控制,理論上可以根據RQI將儲層分為不同流動單元。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fā)現,單獨根據一個參數的劃分結果往往具有多解性,如中孔中滲儲層和特低孔特低滲的基巖RQI較為接近,容易歸為同一類流動單元。
在取心井段,明晰巖相與儲集空間類型、儲層物性之間的關系后,優(yōu)選出對巖相、物性敏感曲線自然伽馬(GR)、深側向電阻率(RD),結合能反映儲層微觀孔隙結構的RQI 3個參數,對研究區(qū)取心段的儲層流動單元進行聚類分析,該方法既考慮了原始沉積微相對巖相、原生孔隙的控制作用,又考慮了后生成巖作用對孔隙結構的復雜化及儲層非均質性,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同時也有效規(guī)避了單參數劃分儲層流動單元的多解性。利用數理統(tǒng)計軟件SPSS的K-均值聚類分析極易實現對儲層流動單元的分類,經過多次嘗試分類數和調參,取心井段分成5類時效果較好,與地質實際情況具有較好的對應性,其中Ⅰ類、Ⅱ類、Ⅲ類為有效儲層流動單元,Ⅳ類、Ⅴ類為無效儲層(表2)。
表2 研究區(qū)雷四3亞段取心段流動單元聚類結果統(tǒng)計Table 2 Statistics of flow unit clustering results in the coring section of Leisi3 sub membe in the study area
通過聚類分析,最終將研究區(qū)的有效儲層流動單元分為3類,通過巖心、巖屑和薄片對劃分的流動單元進行刻度,經統(tǒng)計分析,不同儲層流動單元選擇性發(fā)育于不同巖相中,且與宏觀儲層物性和微觀儲集空間類型具有較好的對應關系(表3)。
表3 研究區(qū)儲層流動單元各參數分析統(tǒng)計Table 3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of parameters of reservoir flow unit in the study area
(1)Ⅰ類流動單元。主要發(fā)育于含藻云坪、云坪、含膏云坪等沉積微相;儲集空間主要為溶蝕孔洞、構造縫、溶蝕縫;孔隙度為4.8%~11.3%,平均為7.4%;滲透率為0.31~7.81 mD,平均為1.45 mD;平均儲層品質參數為 0.26。該類流動單元物性相對較好,滲流能力相對較強,根據《石油天然氣儲量估算規(guī)范》,以中高孔低滲的裂縫-孔隙(洞)型儲層為主。
(2)Ⅱ類流動單元。主要發(fā)育于含灰云坪、藻云坪等沉積微相,儲集空間主要為晶間溶孔、粒間溶孔;孔隙度1.6%~7.0%,平均為4.6%;滲透率為0.05~0.54 mD,平均為0.21mD;平均儲層品質參數為0.15。該類流動單元物性中等,滲流能力一般,以中低孔特低滲的孔隙型儲層為主。
(3)Ⅲ類流動單元。主要發(fā)育于云灰坪、藻灰坪、藻砂屑灘等沉積微相,儲集空間主要為連通性差的粒間溶孔和不規(guī)則溶孔;孔隙度為1.2%~6.3%,平均為3.7%;滲透率為0.02~0.43 mD,平均為0.14 mD;平均儲層品質參數為0.13。該類流動單元物性差,滲流能力較差,以低孔特低滲的孔隙型儲層為主。
根據以上統(tǒng)計分析顯示,在取心井段利用巖相敏感曲線GR、RD和儲層品質參數(RQI)作聚類分析,分類結果具有較好的區(qū)分度,地質意義明確,劃分的3類儲層流動單元較為合理。將聚類分析結果作判別分析,明確各類流動單元的判別函數,通過建立巖心分析資料和測井解釋資料之間的統(tǒng)計關系,即可將流動單元的概念擴展到研究區(qū)同類型儲層的非取心井。判別分析結果統(tǒng)計顯示,典型判別函數對樣本的正判率達86.7%,可以用分類判別函數對研究區(qū)雷四3亞段儲層流動單元進行分類,Ⅰ類、Ⅱ類、Ⅲ類有效儲層流動單元Fisher線性判別函數為
f1(x)=0.285x1+6.25×10-5x2+
78.374x3-16.457
(2)
f2(x)=0.296x1+9.96×10-5x2+
63.523x3-14.309
(3)
f3(x)=0.323x1+0.01×10-5x2+
56.937x3-15.352
(4)
式中:f1(x)、f2(x)和f3(x)分別為Ⅰ類、Ⅱ類和Ⅲ類有效儲層流動單元;x1、x2和x3分別為測井曲線GR、RD和儲層品質參數RQI的值。
按照以上儲層流動單元劃分的方法和步驟對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潮坪相碳酸鹽巖儲層的流動單元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從流動單元劃分結果可以看出,川西坳陷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上儲層以Ⅱ類、Ⅲ類流動單元為主,主要為以中低孔特低滲的孔隙型、裂縫-孔隙型儲層。下儲層從上至下依次主要發(fā)育Ⅱ類、Ⅰ類和Ⅲ類流動單元,下儲層頂部主要為Ⅱ類流動單元,沉積微相主要為含灰云坪和藻云坪等,儲集空間主要為粒間溶孔、晶間溶孔,以中低孔特低滲的孔隙型儲層為主;下儲層中部主要為Ⅰ類流動單元,沉積微相主要為云坪、含藻云坪、含膏云坪,儲集空間以溶蝕孔洞、縫和構造縫為主,儲層類型主要為中高孔低滲的裂縫-孔隙(洞)型;下儲層下部主要以Ⅲ類流動單元為主,沉積微相主要為云灰坪、藻砂屑灘、藻灰坪等,儲集空間以不規(guī)則溶孔、孤立溶孔為主,孔隙間連通性差,滲流能力較差,儲層類型主要為中低孔特低滲孔隙型(圖5)。
分析可知,此種儲層流動單元的劃分方案在表象上是選取GR、RD、RQI這3個參數在取心井段進行聚類分析,但本質上是基于巖相-儲集空間類型-孔滲等地質因素對儲層流動單元進行劃分,多種方法的結合和宏觀微觀的結合,能規(guī)避流動單元劃分的多解性,且劃分結果宏觀上與沉積微相、滲流特征,微觀上與儲集空間類型等具有很好的對應關系。儲層微觀孔隙結構特征是儲層的儲集能力及滲流能力微觀物質基礎,是儲層滲流能力差異的內在原因[22-25]。壓汞曲線也叫毛細管壓力曲線,是研究儲層孔隙結構特征的較常用的方法。取心段不同類別儲層流動單元的壓汞曲線進行分析(圖6),如果不同儲層流動單元的微觀孔隙結構與宏觀滲流特征具有很好的對應關系,則說明流動單元的劃分方案比較合理。
圖6 不同類型儲層流動單元毛細管壓力曲線特征Fig.6 Characteristics of 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of flow uni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reservoirs
(1)Ⅰ類流動單元。該類儲層樣品毛細管壓力曲線平臺特征明顯[圖6(a)],壓汞樣品具有排驅壓力低、中值壓力較低、中值喉道半徑大和進汞飽和度高等特點,總體表現為“粗歪度、分選性好”特征,表明該類儲層流動單元孔喉連通性好、分選性較好、滲流能力強,孔隙結構主要表現為大孔粗喉、大孔中喉型。
(2)Ⅱ類流動單元。該類儲層樣品毛細管壓力曲線平臺特征相對較明顯[(圖6(b)],壓汞樣品具有排驅壓力較低、中值喉道半徑較大和進汞飽和度中-高的特征,總體表現為“中歪度,分選性較好”的特征,表明該類儲層流動單元孔喉連通性中—好、分選性較差、滲透能力較好,孔隙結構主要表現為中孔中喉型。
(3)Ⅲ類流動單元。該類儲層樣品毛管壓力曲線不具有曲線平臺特征[(圖6(c)],壓汞樣品具有排驅壓力較高、中值喉道半徑較小和進汞飽和度中-低的特征,總體表現為“中-細歪度、分選性較差”特征,表明該類儲層流動單元孔隙連通性較差,滲透能力相對較差,孔隙結構主要表現為小孔中喉型。
各類儲層流動單元壓汞曲線反映的孔隙結構特征、孔隙連通性及滲流能力與其宏觀上所對應的儲集空間類型、物性具有很好的對應關系,微觀孔隙結構能較好地反映宏觀的滲流特征,說明此種流動單元的劃分方案有較好的應用效果。
(1)川西坳陷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潮坪相碳酸鹽巖儲層間滲流特征的差異主要受巖相及物性差異的控制;利用巖相敏感曲線GR、RD和RQI進行儲層流動單元進行聚類分析劃分流動單元的方法,既考慮了原始沉積微相對巖相、原生孔隙的控制作用,同時也考慮了后生成巖作用對孔隙結構的復雜化及儲層非均質性,多種地質因素、多種方法及宏觀微觀的結合,能有效規(guī)避流動單元劃分的多解性,是一種適合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潮坪相儲層流動單元劃分的有效方法。
(2)川西坳陷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潮坪相碳酸鹽巖有效儲層可分為3類流動單元,不同流動單元壓汞曲線反映的孔隙結構特征、孔隙連通性、滲流能力與其宏觀沉積微相、儲集空間類型和物性特征具有很好的對應性。
(3)Ⅰ類和Ⅱ類流動單元主要位于川西氣田雷四3亞段下儲層中部和頂部,具有相對較好的物性條件和較強的滲流能力,是該領域的優(yōu)質儲層,較強的滲流能力和吸液能力決定其易于動用,應作為該氣田開發(fā)的首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