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記一忘三二》,我很快就翻完了。有時候并非因為書荒,甚至手頭的那本書還夾著書簽?zāi)?,突然就想翻一翻李娟的書。這本散文集,比起《我的阿勒泰》《冬牧場》,更瑣碎也更日常,同時很好地保留了李娟獨有的簡練和生氣。
讀著讀著,你會因為那些雞毛蒜皮的趣事而忍俊不禁,也會因為一些沉重的事而心里一沉。小時候受欺負的無助感,與母親之間的無法理解和仇怨……她舉重若輕地把這些夾在篇章之中,好像這就是生活的本質(zhì)。
于是,在被她執(zhí)拗的樂觀感染之后,在心疼也會陷入生活的苦痛的李娟之后,我在想:我們該如何書寫自己的生活呢?
寫作既不能只報喜不報憂,也不該只在失意時才求助于筆墨。人在雀躍中,覺得生活到處放著光彩;人在失望中,便覺得萬物皆苦。每次翻開新的一頁空白,我的面前都擺著兩條路,握著筆,悲喜的記憶一同涌現(xiàn)——我該如何在文字里重現(xiàn)我的生活呢?哪種重現(xiàn)是真實的呢?當(dāng)一個事件發(fā)生,它在我的思想和情緒里翻起巨大的浪潮,四面八方的,哪個方向該被紙筆記住呢?
我有一本記錄“快樂”的手賬,我將那些感到驚喜、幸運和心安的時刻記下來。比如某年某月某日,一片櫻花瓣落在我的陽臺上。比如某天夕陽特別美,我和我的貓安靜地望著,直到黑夜降臨。短短一行字,間或有一些簡筆畫,那些瞬間成了我的時間標(biāo)簽,無論何時我去翻看,心都能立即重溫當(dāng)時的愉悅,像擰開一瓶香水。有多少次啊,我靜悄悄地向記憶討要這瓶香水,去擊潰生活的疲乏。
我并沒有一本記錄“不快樂”的日記,可人的身體,似乎自帶了這樣的“記錄設(shè)置”,否則,那些有心事的夜晚,尷尬的、窘迫的和痛苦的回憶,怎么會那么整齊地排列在我的腦海里?生活里的不快樂是那么地不可回避,又不該回避,因為回避既不能消除記憶,也不能消除情緒。關(guān)于那些昏暗的時刻到底該如何訴諸筆端,李娟似乎提供了一個不錯的答案。
首先,她從不掩飾自己所經(jīng)歷的生活的責(zé)難,它們發(fā)生了,即使令人難堪又難以啟齒,她都“不見外”地將它們寫下,在紙上與我們共同回望。然后,你也回想起你從未提起的窘迫時刻。似乎寫下它們是某種疼痛但值得的摘離手術(shù)。你和你的窘迫是兩碼事,那個時刻再也不能定義你,牽制你。
同時,李娟記錄“不快樂”時從不刻意放大。你也許能理解這種隱忍有多難得,因為人有一種陷入痛苦旋渦的傾向,那旋渦深處有更大的自責(zé)和恨意。在那之前,你必須喊停。
我們拿起筆,以最簡約的方式記錄事情的原委,誠實地面對心里泛起的第一份情緒,我們寫下那個形容詞,把眼淚都壓縮到里面。當(dāng)然,這說起來容易,那么多年我自己都無法履行這份克制,我流著眼淚把心里泛濫的情緒一一記下,越寫越傷心,直到痛哭一場,直到心里的難過被盡數(shù)寫完。沒關(guān)系,關(guān)于生活的不快樂,我們有很多次書寫的機會。從不敢寫,到宣泄地寫,再到沉淀后克制地寫,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們可以一遍遍重來。
無論此刻的眼淚多么沉重,你要記住你是自己生活的唯一寫手。無論你此刻寫什么,未來你都會再次回望,重新審視,平復(fù)心情。然后你知道,怎么寫似乎沒那么重要,我們正是在一遍遍迥異的書寫風(fēng)格里成長起來的。
阿免
定居在南方小鎮(zhèn),一個留短發(fā)的普通90后,目前是普通的公司職員,也是一名長大了的兒童。12歲開始寫詩,但繪畫涂鴉的年份無從考證,始終熱愛以詩人和畫家的方式表達自我,擅長通過想象力、文字和圖案將平凡日常變得閃閃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