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何夫
在傳統(tǒng)的十二生肖之中,兔子擁有珍貴的一席之位。那這只地位傲然的兔子究竟是野兔還是家兔,抑或是別的什么品種?讓我們一起來捋一捋兔子的家族關(guān)系。
地位尷尬的人類遠親
事實上,通常意義上的“野兔”和被我們作為寵物、食物或者醫(yī)學(xué)生的動物解剖練習(xí)對象的家兔是兩大類物種——它們雖然同屬于兔科,但卻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屬:兔屬和穴兔屬。其中,家兔本質(zhì)上是被馴化后的野生穴兔,而野兔反而屬于兔屬,是真正意義上的“兔子”。
兔子和人類還有親緣關(guān)系?我們來看看關(guān)系圖——
“落地”成兔
靈長總目是一個極為古老而原始的動物類群。在白堊紀末期,這些當時看上去還很像是一群耗子的小生物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地球的森林中了。進入新生代后,雖然大量生態(tài)位被空出,但靈長總目下許多成員都沒能抓住大好機會——主流陸地乃至海洋生態(tài)位大多被真獸類中的勞亞獸總目和非洲獸總目占據(jù),而大多數(shù)原始靈長類仍然保持著樹棲生活。
不過,也有一部分“劍走偏鋒”的類群早早“落地”成功,演化出了善于奔跑的特征,并占據(jù)了小型食草動物的生態(tài)位,這便是后來的兔形目的起源。
擅長鉆洞的外來戶——家兔
兔子們大多擅長奔跑,而現(xiàn)代家兔所屬的穴兔屬所擁有的“看家本事”其實是鉆洞(這一看名字就知道啦)。憑著強壯有力的爪子,穴兔可以很輕松地挖穿黏土和沙礫,制造出延綿數(shù)米乃至十余米的地下“工事群”作為自己的庇護所。為了適應(yīng)地下生活,與真正善于奔跑的兔屬成員相比,穴兔屬的耳朵較短,奔跑能力略差,體型也較小,這樣可以方便它們進入狹窄的兔子洞內(nèi)躲避大型獵食動物或者空中的猛禽。只不過,鉆洞大法也不是萬能的,許多中小型掠食者,尤其是同樣擅長在狹窄空間內(nèi)行動的鼬科動物,照樣能進入洞穴內(nèi)捕殺穴兔,成為它們的噩夢。
雖說中國人的十二生肖有兔子,但我們目前所熟悉的家兔,其實是貨真價實的“外來戶”。作為唯一一種被人類馴化成功的兔子,穴兔直到中世紀才在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被人類飼養(yǎng)并逐漸演化為現(xiàn)代人所熟悉的家兔,而我們所習(xí)以為常的“小白兔”的出現(xiàn),還得等到漫長的育種工作之后——為了隱蔽自己,野生的兔子皮毛多為灰褐色或者淺棕色,偶然出現(xiàn)的白化種在中國古代甚至?xí)划敵伞跋槿稹?,亦即所謂“玉兔”。
LINK
拜人類的馴化所賜,原本分布在歐洲一隅的穴兔得以迅速擴張,被帶到世界各地。擅長掘穴打洞的習(xí)性和極強的生育能力讓它們得以在各種地方頑強地生存下來,并在缺乏天敵的區(qū)域變成了當?shù)厝说拇舐闊?859 年,24 只家兔被帶到澳大利亞作為狩獵之用,之后便迅速逸為野生,變成了“野兔”(事實上是“野生穴兔”)。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這些兔子一度繁衍到了一百億只,而且因為有著優(yōu)良的鉆洞功夫,各種防兔柵欄之類的地面障礙物根本無法阻止它們。最終,澳大利亞人不得不使用了兔黏液瘤病毒這種生物武器對其進行打擊,才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兔子們的“囂張氣焰”。
“速度型選手”——野兔
那么問題來了,“兔八哥”這只古靈精怪、生存能力驚人、以速度見長的兔子,究竟是個什么品種?其實它是貨真價實的美洲 “原住民”,其原型是一只北美野兔。
與家兔(穴兔)不同,野兔(兔屬動物)們的長相要“野性”得多:體型更大,腿部更長更強壯,也擁有更大的眼睛和更長的耳朵,以便在它們棲息的曠野之中獲得更優(yōu)秀的感知能力,從而逃避敵害。由于高度適應(yīng)了草原生態(tài)位,因此,這些“真正的兔子”們得以擴張到全球大部分地區(qū),并產(chǎn)生了數(shù)量眾多的演化分支:馳騁于亞寒帶苔原上的北極兔,在北美荒原徘徊的白靴兔,在東亞山林原野里活動的華南兔,在非洲稀樹草原上充當各種掠食者點心的開普野兔,適應(yīng)了高山草甸生活的藏兔……全都是廣義上的“野兔”家族成員。
作為草原食物鏈的底層成員(當然,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北極兔和白靴兔等野兔也會“開葷”——捕食小型嚙齒動物),野兔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及人類的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基本上只有一個:獵物。雖然如此,但它們卻無法作為大型動物——尤其是人類的主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野兔的肉中脂肪含量太低,能為人提供的能量嚴重不足,作為減肥食品或許倒是不錯,但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就很不合格了。北美洲原住民甚至?xí)⒅挥幸巴枚狈ζ渌C物的狀態(tài)稱為“兔饑荒”。
瀕危的山地“耗子”——鼠兔
與風光一時、兔丁興旺的兔科不同,兔形目下屬的另一個科——鼠兔科的情況就不那么樂觀了:這些廣義上的兔子們看上去一點也不像兔子,雖然同為小型食草動物,但它們的腿短,尾巴萎縮到只剩痕跡,耳朵又小又圓,缺乏快速奔跑的能力。這些其貌不揚的“大耗子”與真正的老鼠以及近親穴兔類似,非常善于進行“地下工作”,而且也同樣受到擅長掃蕩地洞的鼬科掠食者的威脅。
各種鼠兔的生存區(qū)域都局限于高山地帶(在中新世時,古代鼠兔是一種棲息在水邊的濱岸動物),尤其是我國境內(nèi)的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和帕米爾高原等地。雖然算是“中國土著”,但因為缺乏對多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適應(yīng)能力,因此,各種鼠兔遲遲沒能像作為“外來戶”的穴兔一樣開枝散葉。不少鼠兔反而因為棲息地狹窄、環(huán)境破壞等原因而受到威脅,其中的典型就是1983 年才被發(fā)現(xiàn)并定種的伊犁鼠兔——這些外表呆萌的小型獸類目前的成年個體或許只有2000 只左右,處于瀕危狀態(tài)。而我國境內(nèi)的其他多種鼠兔也被列為“易?!被蛘摺盀l危”,亟須加強保護。
課堂內(nèi)外·初中版(科學(xué)少年)202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