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
2022年5月,日本長野縣打造了“寵物友好列車”,乘客可抱著寵物乘車,而無需將狗狗關進專用寵物袋中。
人類熱愛大自然,因為她像母親一樣無私地為我們提供生活的饋贈??伤⒎怯肋h都是慈愛的,當她釋放出可怕的力量,降下自然災害時會讓我們流離失所,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近年來,世界各地自然災害頻繁發(fā)生。聯(lián)合國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MO)2021年在日內(nèi)瓦發(fā)表的報告顯示,過去50年來,因氣候變化引發(fā)的干旱、風暴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數(shù)量增加5倍 ,造成全球超過200萬人死亡。其實,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豈止我們?nèi)祟悾?,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被視為家庭成員的寵物也同樣遭受傷害。
隨著養(yǎng)寵物的人越來越多,“如何救助災情中的毛孩子”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很多國家在這方面經(jīng)過多年摸索已經(jīng)建立起相對成熟的救援體系。為了避免寵物遇難喪生或僥幸脫險后流浪街頭,甚至在劫后余生出現(xiàn)心理創(chuàng)傷,多個國家一邊吸取教訓、總結經(jīng)驗,一邊不斷完善,尋求更實際高效的救援方法。
我曾看過一篇報道,在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后,有條柴犬始終不忘它的主人,歷經(jīng)8年艱難的尋親之路,終于重回它年近八旬的“媽媽”身邊。它的故事感動了無數(shù)人,也向大家展示了寵物和人類之間互相依賴難以分離的深厚感情。
3·11大地震,損失非常慘重,日本政府只好把精力放在救人上,對寵物的救援主要依靠民間力量。率先正視災區(qū)動物問題并采取實際行動提供救助的是日本各地的動物保護志愿者團體。當時,被關在籠子里或被拴住的貓狗餓得奄奄一息,順利逃脫的寵物則在街頭徘徊游蕩,小型犬、貓不幸淪為大型犬狩獵的目標,畫面慘不忍睹。
各地義工將被拋棄的寵物進行臨時安頓,他們和獸醫(yī)合作給寵物進行結扎;對于帶著寵物的災民,他們或是幫助寵物另覓新主人,或是中途幫忙照顧,讓原來的主人定期探訪。然而,民間力量畢竟單薄,獲救動物數(shù)目很有限。
鑒于此次經(jīng)歷,日本環(huán)境省于2013年6月向全國頒發(fā)《災害時寵物救護指導大綱》,獎勵大家“帶著寵物一起避難”。本著保護動物的原則,防止流浪動物對人類造成危害或對環(huán)境造成破壞,環(huán)境省還要求地方政府必須制定相關規(guī)則,成立能讓人和寵物共同生活的避難所。
日本在寵物救援工作上的成熟,與日本大眾的貢獻是分不開的。日本大眾在建立了一個成熟的人類賑災支援體系后,把目光和愛心投向了身邊的寵物,開始審思寵物救援問題并監(jiān)督政府的跟進政策。譬如,在2016年熊本大地震開始之初,政府只接收難民不接收寵物,在民眾的敦促下,地方政府才在幾天后同時向寵物開放,避免了人和寵物的分離。
日本民間團體和個人在救援方面的表現(xiàn)也是可圈可點。以2016年熊本大地震為例,長期投入避難支援的非盈利組織就在益城町的綜合體育館草坪上,搭起能容納災民與寵物一起避難的大型帳篷,讓流離失所的難民和寵物有地方住有東西吃。在個人方面,從事獸醫(yī)工作30余年的德田龍之介開放他位于熊本市中央?yún)^(qū)的“龍之介動物醫(yī)院”,通過社交網(wǎng)絡服發(fā)布信息,接納災民和寵物前來避難,該醫(yī)院總共保護了1500人和1000只寵物。促使德田院長投身寵物救援工作的是他在3·11大地震后的福島之行。那次參觀訪問讓他深切體會到被迫扔下寵物的主人所遭受的痛苦,回來后他特意將自己的醫(yī)院面積擴大,以便能在災害發(fā)生時及時提供救援。他堅信“救助寵物,也是對寵物主人的救助”。
由于來自公共機關的支援需要時間, 日本一些地方政府呼吁大家進行自助(即自己想辦法對應)并給予指導意見。例如,群馬縣政府的網(wǎng)頁上就建議大家實行合作體制,也就是向親屬、親戚、朋友咨詢,在災害中將寵物暫時寄養(yǎng)在他們那里共同渡過難關。另外,縣政府也指導居民訓練寵物如何避難,比如:
1. 教寵物學會“稍等”“不要動”“坐下”等等基本指令,以便順利避難。
2.讓寵物習慣待在籠子里。
3.訓練寵物在指定地點排泄。
4.定期施打各種疫苗并進行結扎。
5.給寵物植入帶有寵物信息的晶片并給寵物佩戴迷路寵物名牌。
6.為寵物準備項圈、遛狗繩、寵物照片等寵物專用的避難物資。
大家還記得2017年8月美國得克薩斯州遭遇的強颶風“哈維”嗎?這場移動緩慢的風暴在休斯敦上空徘徊了幾天,帶來史無前例的降雨,致使這個美國第四大城市和鄰近各州淹沒入洪水中。洪水中到處可見抱著寵物的人,全身被雨水浸透也不松開手里的毛孩子,一副“要走一起走,要死一起死”的態(tài)度。有位叫貝琳達的女性表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但我們是不可能拋下寵物的。它們是我最好的朋友?!闭媸恰盎茧y之中見真情!”
有些人的確是“不拋下任何一只寵物”,同時把別人家的“毛孩子”當作是自己家的”。有位叫阿倫的小伙子開車路過得州時正巧遇上颶風來襲,他停車加油時,一只邊牧突然跳進他的吉普里躲避暴風雨。他便一路帶著狗狗趕路,并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帖幫它尋找主人。最后在大家熱心接力轉發(fā)下,果真找到了主人!還有兩位休斯敦消防員開著船在該市西南部救援群眾時,發(fā)現(xiàn)一戶人家的屋頂上有兩只狗。就算冒著被洪水沖走的危險,他們也合力救出了被困的狗。
2018年11月,美國加州山火肆虐,一名男子帶寵物羊駝撤離。
美國休斯敦颶風中被救援的寵物。
德國遭受大洪災時,動物救援中心的志愿者在洪災中解救出的動物。
得州當?shù)氐膭游锞仍M織也有感人表現(xiàn)。一位負責人宣稱:“我們隨時準備好了,不論哪里需要,不論為時多久,只要需要我們,我們就去。”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只動物,他們不管災區(qū)狀況多糟糕,仍然挨家挨戶尋找滯留動物,使那些無法返回家中的人能去救援組織尋找自己遺失的寵物。
除了狗和貓以外,被救的還有陸龜、羊、牛等動物,有網(wǎng)友開玩笑說“除了鱷魚,什么動物都不會被遺棄”。營救部門不僅救寵物脫離生命危險,還關注它們的情緒。例如, 圣安東尼奧市的動物管控部門接收了幾百只無家可歸的動物后,把它們安置在圣安東尼奧市中心以東一個帶有空調(diào)的倉庫內(nèi),其中獲救的狗被關在一排排的籠子里。而貓則被帶到另一個地方,因為這有助于穩(wěn)定它們的情緒。美國西南航空實施了一項“寵物拯救行動”,用飛機將60多個寵物從休斯頓運到圣地亞哥,幫助這些寵物找到自己的新家。旅途中,空乘人員非常有愛心,像服務人類那樣對待動物。從此我們看到了對動物生命的珍視。
2021年德國遭受了被德媒稱為“百年一遇”的大洪災。德國前總理默克爾稱“幾乎無法用語言描述所發(fā)生的破壞”。洪水也威脅到動物收容所、動物園和農(nóng)場的動物。
當?shù)氐膭游锞仍行暮拖狸犑沁@次救援的主要力量。在受災最重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索林根市和在亞琛市,當?shù)貏游锞仍闹驹刚咴谑杖菡境冯x時幫助把動物轉移到安全地帶,使將近100只動物幸存下來。
動物救援中心的志愿者在洪災發(fā)生后立即通過社交媒體向社會各界傳遞信息:任何被洪水圍困,需要疏散或救援的動物,都可以24小時聯(lián)系動物救援調(diào)度中心。任何人如果在洪水中看到掙扎的狗、綿羊或其他動物,也應立即致電消防隊或動物救援中心。當?shù)氐南狸爠t對災區(qū)進行仔細地搜尋排查。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當?shù)氐南狸牽偣簿瘸隽?0只寵物。這些小家伙被安置在動物收容所接受照顧。也有動物收容所為受洪水影響地區(qū)的寵物主人們提供狗糧和貓糧。社交網(wǎng)絡在此時也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在網(wǎng)上,人們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貼子,提出可以接收狗、貓、馬或其它不得不離開家園的動物。來自社會各方的團結和支持點燃了這個困難時刻的希望之光。
2019年7月,英國布拉德福德的一家寵物商店和探險公司合作,定期提供可以讓狗狗和主人同時進行的槳板運動服務。
2010年1月,海地發(fā)生了7.0級大地震。在地震中成千上萬的動物喪生,對海地人民而言,動物不僅僅是他們的伙伴,更是他們的經(jīng)濟支柱與生活所需。營救出動物,就能幫助海地人民,盡快地應對地震帶來的后續(xù)災害,重建新生活,給他們的未來帶來希望。
在地震發(fā)生72小時后,世界動物保護協(xié)會的美洲災難應對指揮赫拉爾多·胡埃爾塔斯帶領隊伍,迅速趕往海地,積極展開動物營救。該協(xié)會此次首要任務是與海地政府代表共同協(xié)商,竭盡所能地幫助他們展開動物營救工作,讓更多動物存活下來但此次災難程度過于嚴重波及范圍過廣,協(xié)會不能僅僅運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還需要聯(lián)合其他組織,在地震發(fā)生后的幾天,該協(xié)會幫助當?shù)厝私⒘宋ㄒ坏囊粋€動物救援團隊——海地動物救濟聯(lián)合會(ARCH)——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共同合作。
救援之初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救出被倒塌的建筑砸傷或被建筑所困的動物,后來又需要解決動物饑餓和和患病的問題。該協(xié)會積極為動物提供食物、醫(yī)藥救護和避難所。每天早上,都會有人排成長長的隊伍,帶著貓、狗、豬、牛、馬和羊前來治療。但令人傷心的是,動物被救下來了,一些協(xié)會工作人員卻在這次地震中不幸喪生了。值得稱贊的是,救災工作并未在災情結束后而停止,赫拉爾多和他的團隊們此后會定期前往海地繼續(xù)災難的應對工作,積極處理災難發(fā)生后的一些后續(xù)事情,持續(xù)提供應對災難的物資、災難培訓和建議,并提高人們改善動物福利的意識。
“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睂τ谖覀儾粌H僅是個口號,更要被落實到每一只動物身上。
(責編: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