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話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目標之一,是學生從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的重要步驟?;诖耍诘湍昙壵Z文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樣策略進行“導說促寫”,使學生從說到寫,增強語言表達能力。文章聯(lián)系作者現(xiàn)有的實踐經(jīng)驗,闡述小學低年級語文“導說促寫”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導說促寫”;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5-0077-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明了興趣是低年級寫話教學的重要目標,要求教師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引導學生從口頭表達過渡到書面表達,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由此可見,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關系密切。雖然大部分教師實施寫話教學,但在此過程中忽視引導學生寫話,引發(fā)了“說寫脫節(jié)”這一問題。此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能說的學生不一定喜歡寫,也不一定能寫出像樣的文章;能寫的學生不一定會說[1]。如此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事實上,說和寫均是學生“傾吐”的方式,是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其中,說是寫的基礎。因此,在低年級課堂上,教師應立足說與寫的關系,進行“導說促寫”教學。所謂的“導說促寫”教學是以教師的“導”為重點,表現(xiàn)在教師依托教學過程,依據(jù)不同情境,應用適宜的方式引導學生說,繼而助力其寫的教學活動?,F(xiàn)有實踐證明,有效實施“導說促寫”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說”中“寫”,提高說與寫能力。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可應用如下策略實施“導說促寫”教學。
一、積極引導,發(fā)掘說話潛能
(一)引導觀察,有物可言
《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在觀察生活的過程中,學生會逐漸獲得豐富的說話素材,由此產(chǎn)生說的興趣,也為進行寫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在挖掘學生說話潛能時,教師可以以現(xiàn)實生活為入手點,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并就此進行說,做到有物可言[2]。
例如,教師在上語文課之前布置任務,引導學生觀察課間活動。之后,教師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在生活素材的支撐下,暢所欲言。有的學生提到自己在下課鈴響后,會整理書本。有的學生提到自己在課間時,會到操場上跳繩。基于學生的表述內容,教師可進行引導:“原來,大家會利用短暫的課間時間做這么多的事情呀。請大家試著用“有的……有的……有的……”,完整地介紹課間活動。”在教師的如此引導下,學生繼續(xù)應用生活素材,組織語言,如“在短暫的課間時間,有的學生跳繩,有的學生踢毽子,有的學生賽跑。”“在課間時,有的學生喝水,補充水分;有的學生整理課桌,做好上課準備;有的學生到操場上玩耍,放松身心?!?/p>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可以使學生在有物可言的基礎上積極地說,有利于發(fā)掘學生說話潛能,增強學生說話的欲望,為學生寫話奠定堅實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境,有話可說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說話
學生主動說話,是他們有話可說的具體表現(xiàn)。生活素材能為學生提供說話的依據(jù)。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為抓手,設計說話練習主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聯(lián)想生活內容,獲取素材,繼而積極表達。
例如,在教學《玩具的家》一文時,教師聯(lián)系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jīng)歷,設計了“我最喜歡的玩具”這一說話練習主題,并據(jù)此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具體而言,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呈現(xiàn)各種各樣的玩具。這些玩具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也是學生喜歡玩的。在學生與玩具“互動”時,教師提出問題:“這里有沒有大家喜歡的玩具呢?大家喜歡玩什么樣的玩具呢?”在問題的作用下,學生紛紛遷移生活經(jīng)驗,組建語言,描述自己喜歡的玩具。教師把握時機,提出任務:“請大家從顏色、大小、玩法這些方面來介紹自己喜歡的玩具?!痹谌蝿盏囊龑?,學生進行邏輯思維,清晰描述自己喜歡的玩具,如“我喜歡的玩具是小兔娃娃。這個小兔娃娃毛茸茸的,身上白白的,耳朵長長的,衣服粉粉的。它的衣服可以脫下來。我經(jīng)常給它做衣服?!?/p>
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有話可說,積極表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為學生進行書面表達做好準備。
2.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說“情”
說話的過程是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過程[3]。表達情感可以使學生說出的內容“有血有肉”,同時,也可以使學生積累經(jīng)驗,為在書面表達中表情達意打下堅實的基礎。情境是激發(fā)學生情感的“法寶”。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情感,并引導學生說話。
例如,在《黃山奇石》的教學中,學生體驗多樣的情境活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由此對大自然產(chǎn)生了贊嘆之情。實際上,在暑假期間,部分學生在父母的帶領下,到各處旅游,與大自然互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于是,在學生了解文本內容后,教師鼓勵他們拿出課前準備的旅游照片,以投影的方式展現(xiàn)給全體學生,并讓學生回憶假期生活,描述自然景象。一個學生說道:“暑假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湖南張家界武陵源景區(qū)。在山腳下,抬頭望去,只見一座座高高的大山,仿佛插入了天空。在山頂上,往下看去,只見一座座大山好像一把把利劍一樣,穩(wěn)穩(wěn)地插在地上,真的雄偉、壯觀?!睆倪@位學生的表述中可以看出,他在真實情境中產(chǎn)生了積極情感,并就此進行表達,使說話內容愈加“豐滿”,同時順其自然地積累了寫話經(jīng)驗,有利于寫出真情實感。
(三)仿照文本,有話能說
有話能說是學生說話潛能的實踐體現(xiàn),也是挖掘學生說話潛能的關鍵。說話是一項智力與人格成分參與度較低的活動。在不斷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學生發(fā)揮了智力與人格作用。從說話到寫話,需要有一定的“模板”。在“模板”的作用下,學生可以增強智力,有規(guī)則地說話,由此掌握語用規(guī)則,夯實寫話基礎。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閱讀文本大都文質兼美,是學生進行說話的“模板”。因此,教師可鼓勵學生仿照閱讀文本,發(fā)揮智力和人格作用,有規(guī)則地說話。
例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語言優(yōu)美的兒童詩,使用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是學生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模板”。在課前階段,教師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從校園、社區(qū)等場所探尋天然“指南針”。在課堂上,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組織交流活動,鼓勵學生與小組成員共享各自的探尋成果。通過共享,學生獲取了多樣的天然“指南針”,儲備了素材。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和學生一起探究兒童詩的形式、語言特點,使學生建構良好認知。之后,教師立足學生的學習情況,鼓勵學生模仿文本,應用自己探尋的天然“指南針”,寫一首小詩。在學生模仿時,教師先鼓勵學生與小組成員交流,互相評價,助力彼此彌補不足。然后,學生把握時機,獨立寫作小詩,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可千萬別慌張。樹木的年輪會來幫忙。年輪寬的朝南,密的朝北?!薄耙窃谝巴饷粤寺?,可千萬別緊張。青苔會來幫忙。長青苔的是北面,不長青苔的地方是南面?!?/p>
這種做法不僅使學生有話能說,還使學生在掌握語用規(guī)則的同時,初步做到說寫結合。
二、緊抓銜接點,推動說寫轉化
(一)緊抓銜接點,讓句子有條理
寫話內容是由一個個句子建構而成的。句子有條理,可以使寫話內容具有可聽性。句子有條理,離不開關聯(lián)詞、并列句式[4]。教師是學生有條理地書寫句子的引導者。在“導說促寫”課堂上,教師可依據(jù)學生說話的情況,以關聯(lián)詞、并列句式為銜接點,引導學生有條理地寫出句子。
1.緊抓關鍵詞,將句子寫清楚
寫清楚句子是句子有條理的具體表現(xiàn)。關聯(lián)詞起著連詞成句、連句成段的作用。在關聯(lián)詞的支撐下,學生可以清楚地寫句子。所以,教師可以立足關聯(lián)詞搭建支架,引導學生就關聯(lián)詞進行輸出表達,逐步將句子寫清楚。
例如,《楓樹上的喜鵲》這篇文章使用了“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該關聯(lián)詞串聯(lián)了喜鵲的一系列活動。立足于此,教師可鼓勵學生遷移生活經(jīng)驗,用該關聯(lián)詞表述課間活動、上課活動、運動會活動等。在生活經(jīng)驗和說話能力的支撐下,學生發(fā)揮思維作用,自主地寫句,如“紅紅上課不認真聽講,一會兒摳指甲,一會兒撓撓頭,一會兒晃晃身?!薄霸谶\動會期間,體育委員真忙呀,一會兒給運動員送水,一會兒維護班級秩序,一會兒給運動員加油打氣?!庇纱丝梢姡瑢W生可以通過使用關聯(lián)詞,將句子的層次寫清楚。
2.緊抓并列句式,將句子寫完整
低年級學生在寫話時,經(jīng)常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導致寫出的內容雜亂無章,缺乏完整性。并列句式是學生將句子說、寫完整的助力。對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立足并列句式,搭建支架,引導學生將句子寫完整。
例如,《彩色的夢》這篇課文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并列句式:“腳尖滑過的地方,大塊的草坪,綠了;大朵的野花,紅了;大片的天空,藍了?!蓖暾孛枥L了景物之美。立足于此,在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探尋短句特點,感受并列句式的魅力。在學生建構認知后,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展現(xiàn)圖片,引導學生進入具體場景,并鼓勵他們模仿文本中的句子,用并列句式進行表達。在閱讀認知的作用下,學生紛紛拿起筆,在紙張上書寫起來。有的學生寫道:“當春風拂過,大片的田野,綠了;成片的花叢,紅了;長長的小溪,清了。”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借助寫加深了對閱讀內容的理解,還使學生將句子寫完整,鍛煉了學生的寫話能力。
(二)緊抓銜接點,讓句子間有條理
“導說促寫”教學是從由易到難的語言訓練活動。在此活動中,學生要從說、寫單個句子,到說、寫一段話。句子間有條理,是學生說、寫一段話的關鍵[5]。關鍵詞、中心句是讓句子間有條理的重要“工具”。對此,在“導說促寫”課堂上,教師要以關鍵詞、中心句為銜接點,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書寫句子。
1.緊扣關鍵詞,將句子寫得有條理
低年級學生有較強的模仿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研讀閱讀文本,挖掘關鍵詞,并將關鍵詞提煉出相應句式,繼而引導學生仿寫,使學生將句子寫得有條理。
例如,通過研讀《大還是小》這篇課文,教師提煉出以下句式:“有時候,我覺得 。我 的時候,我 的時候,我覺得 。”在課堂上,教師利用多樣方式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這一段話,使學生建構認知。之后,教師在黑板上寫出句式,引導學生仿寫。在模仿能力的作用下,學生遷移閱讀認知和語言素材,在句式中添加關鍵詞,寫出有條理的句子。有的學生寫道:“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我自己收拾房間的時候,我自己清洗衣服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大。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我自己一個人待在家里的時候,我看到各種小蟲子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边@種仿寫不僅使學生理解了文本內容,還使學生有條理地寫出了不同的句子,提高了寫話水平。
2.緊扣中心句,將句子寫得有條理
中心句是一段話或一篇文章的核心,高度概括了一段或一篇內容。擴寫中心句是學生寫話的方式之一。在擴寫中心句的過程中,學生會圍繞中心思想,寫出有條理的句子,順其自然地將句子寫得有條理,提高寫話水平。所以,在“導說促寫”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擴寫中心句。
例如,在《我是什么》這篇文章中,作者以“我會變”為中心句,發(fā)揮想象力,描述了小水滴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模樣。對此,教師便可緊扣“我會變”這一中心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擴寫句子。在閱讀認知和日常說寫儲備的作用下,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認真擴寫。有的學生寫道:“我會變。正月十五的時候,我是一面圓圓的鏡子。初五初六的時候,我是一把彎彎的鐮刀?!薄拔視?。小時候,我是一顆長著尾巴的黑豆芽。長大后,我是一位穿著綠衣服的捕蟲家?!?/p>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說與寫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立足說與寫的關系,實施“導說促寫”教學,利用多樣策略,挖掘學生說話潛能,推動學生轉說為寫,借此使學生逐步學會說與寫,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潘虹.小學語文的以讀促說,以說促寫言語實踐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21(18):131-132.
孫辰迪.小學語文第一學段“導說促寫”教學策略實踐探索[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1.
何秀芳.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說寫能力的方法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2):27.
南毅德.淺談小學語文中讀說寫三方面的教學[J].考試周刊,2019(52):44.
徐蘭月.“以讀促寫 以說促寫 言語實踐”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小學生,2019(2):20.
作者簡介:白來林(1971.2-),男,甘肅鎮(zhèn)原人,任教于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中原鄉(xiāng)姜白小學,高級教師,??茖W歷,曾獲甘肅省農(nóng)村骨干教師、慶陽市教學名師、鎮(zhèn)原縣教學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