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華
河南已成為全國公認的書法大省,涌現(xiàn)出眾多書法名家。
書法在河南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河南有深厚的傳統(tǒng),有豐厚的碑刻資源,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文化遺產(chǎn),書法藝術是深入人心的,民間基礎很扎實。
江南書法典雅,以帖派見長。按阮元的說法:“江左風流,碑派長于碑榜,拘謹拙陋?!北狈綍L追求質樸,南方書風追求秀雅,“中原書風”這個概念,就是相對于南方書風而提出來的。怎么理解“中原書風”這個概念呢?還真不好下定義。比如豫菜是什么風格?鮮香清淡、四季分明、形色典雅、質味適中,這些都不足以概括豫菜的風格。豫菜其實沒有風格,沒有風格就是豫菜的風格。豫菜最可貴的就是善于吸收,善于融會貫通,既具有濃厚的地方風味和傳統(tǒng)烹調技藝,而又兼收各菜之長。因河南地處中原,其飲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與“和”思想的體現(xiàn),口味居中,和眾家之長,兼具南北特色。
河南書法也是如此。
愛好書法的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了,今年各地中考的語文試卷和歷史試卷,都出現(xiàn)了與書法常識有關的考點,如2023年甘肅省平?jīng)鍪兄锌颊Z文卷,考核了學生對楷書和草書的了解;2023年陜西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卷,考察了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2023年云南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卷,出現(xiàn)了兩道與書法有關的題,其中一道題考察學生對古代書法作品的識讀,另一道題則考察學生對顏真卿書風特點及其作品的了解;2023年湖南省岳陽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歷史卷,考察學生對張旭、懷素擅長書體的了解;2023年重慶市中考歷史卷(b卷),考察學生對魏碑的整體認識。
由此可見,學生在日常練習過程中,不光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要注重書寫水平的提高和卷面的整潔。如今,學生們的寫字水平普遍不太好,個中緣由,正是和淡漠了書法知識、忽略了書法學習有關。許多家長已經(jīng)認識到,一手漂亮字不僅能讓孩子在考試中受益,更可受用終身。在古代,有“字因人貴”“書如其人”等說法,并講究“技道兩進”。
“書法熱”現(xiàn)象的背后,反映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現(xiàn)實活力。
中國書法,字里千秋。如果要找出一門藝術代表中國形象,作為中國名片,筆者覺得中國書法當之無愧。因為它最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也最能代表中國人整體的精神特質。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書法藝術也需要不斷發(fā)揚光大。2013年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頒布,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中小學書法教育。2013年4月,教育部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成立。
方寸漢字,蘊藏文化之深、藝術之美。推動書法進校園、進課堂,并不只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寫好漢字,更是為了傳承千年的書法。
練中國書法,承傳統(tǒng)文化。
書法是中國國粹、藝術瑰寶,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青少年是繼承和發(fā)展書法藝術的重要力量,教育部門對書法教育的關注程度,關系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边@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的道理。寫好書法,應當遵行漢代董遇的“三余”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從學習如何執(zhí)筆、如何寫橫豎撇捺練起,臨習顏真卿的楷書、王羲之手札以及孫過庭書譜等碑帖。練習書法需要堅持、勤奮,培養(yǎng)人的耐力。唐代杜甫《柏學士茅屋》詩:“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p>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漢字是書法的載體。書法是人生境界和生命活力的跡化,是最具東方哲學意味的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說,書法是生命精神外化的一種形態(tài),是書家駕馭筆墨力量的一種展示。
五千年浩瀚的中國書法,無一不蘊含著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和情懷:天下為公,道洽大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衷共濟,精忠報國,以德為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就是中國文明的靈魂,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題記
一
如今說到河南,書法界人士就會聯(lián)想到“書法大省”,就會談到“中原書風”的影響和魅力。
江南書法典雅,以帖派見長。按阮元的說法:“江左風流,碑派長于碑榜,拘謹拙陋?!北狈綍L追求質樸,南方書風追求秀雅,“中原書風”這個概念,就是相對于南方書風而提出來的。怎么理解“中原書風”這個概念呢?還真不好下定義。比如豫菜是什么風格?鮮香清淡、四季分明、形色典雅、質味適中,這些都不足以概括豫菜的風格,豫菜其實沒有風格,沒有風格就是豫菜的風格。豫菜最可貴的就是善于吸收,善于融會貫通,既具有濃厚的地方風味和傳統(tǒng)烹調技藝,而又兼收各菜之長。因河南地處中原,其飲食文化的特色也是“中”與“和”思想的體現(xiàn),口味居中,和眾家之長,兼具南北特色。
河南書法也是如此。
河南已成為全國公認的書法大省,涌現(xiàn)出眾多書法名家,安陽、開封被命名為首批“中國書法名城”,偃師等5個縣市被命名為“中國書法之鄉(xiāng)”。
書法在河南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河南有深厚的傳統(tǒng),有豐厚的碑刻資源,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文化遺產(chǎn),書法藝術是深入人心的,民間基礎很扎實。有句順口溜云:“河南一大怪,書法比畫賣得快。”
作為中國書法的主要發(fā)源地,洛陽地區(qū)散落著一顆顆璀璨的書法明珠,有著全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書法資源。
洛陽是中國書法的主要發(fā)源地,歷史上曾是中國書法發(fā)展的核心地區(qū),是中國書法最具活力的地區(qū),如今依然是中國書法遺存藏品的寶庫……千百年來,在這片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涌現(xiàn)出燦若星河的書法名家和名品?!堵尻柵c中國書法》一書如此評價書法與洛陽的關系:“在世界上,沒有一座城市能像洛陽這樣與中國書法親緣時間如此之早,沒有一座城市能像洛陽這樣與中國書法親緣歷程如此之長,沒有一座城市能像洛陽這樣與中國書法親緣程度如此之深,沒有一座城市能像洛陽這樣與中國書法親緣范圍如此之廣?!?/p>
“文字是文明發(fā)展的載體,而書法則兼具文獻和藝術的功能。從二里頭刻畫符號到《熹平石經(jīng)》,從倉頡造字到楷隸行草,從具象其形到抒情言意,在黃河流域的河洛大地上,無論是漢字的演變還是書法史的發(fā)展,洛陽都留下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說起書法和洛陽的濫觴,可以從‘河圖洛書’說起。‘河圖洛書’所言雖為八卦和天地萬物的關系,但與文字的導源和書法藝術的產(chǎn)生緊密相連。‘倉頡造字’是發(fā)生在河洛大地的古老傳說,漢字從產(chǎn)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浸潤在河洛文化之中。
“書體演變得益于河洛文化。漢字從卦象書法發(fā)展到具有鮮明書法特征的篆書,經(jīng)歷了從遠古到夏、商、周三代的發(fā)展,其間作為政治文化核心的都城——洛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以洛陽出土西周時期的《令簋》《令方彝》等為代表的諸多金文篆書遺存便是很好的明證。
“東漢著名書法家、經(jīng)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在洛陽完成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墩f文解字》對小篆進行了全面總結,直到今天仍然是書法創(chuàng)作者案邊的必備工具書,對篆書藝術的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隸書始于周,成于秦,興于漢,東漢時在洛陽發(fā)展到極致,其標志是《熹平石經(jīng)》的刊立。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所文學藝術大學——鴻都門學,在漢靈帝時設立于洛陽,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等正定儒家經(jīng)本六經(jīng)文字并親自書丹于碑,命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碑凡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jīng)》,亦即《熹平石經(jīng)》。石經(jīng)立起后,每天觀看及摹寫之人云集,日車乘千余輛,足見其對隸書發(fā)展的影響之大。
“‘行書’的創(chuàng)造者劉德升,章草的創(chuàng)成者杜度,今草的開拓者張芝,‘真書’的開創(chuàng)者鐘繇,無不長期浸染河洛文化,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而在書體演變和書法發(fā)展中留下輝煌燦爛的篇章。”[1]
筆者曾經(jīng)在一個河南中學生的語文試卷上,看到這樣一道選擇題:某年某月某日上午,某某縣召開河南“中國書法之鄉(xiāng)”五縣市書法聯(lián)展座談會,書法藝術在中國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底蘊、濃郁的文化氛圍和廣泛的群眾基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書法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③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④書法藝術是中華文化所特有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本小題考查的是中華文化。這個學生問我,猜猜看,答案是什么呢。筆者想了很久,說,筆者真的不知道。如果筆者來做這道題,也只能猜,答案估計是C了。那個學生說,恭喜你,答對了。
愛好書法的朋友可能都注意到了,今年各地中考的語文試卷和歷史試卷,都出現(xiàn)了與書法常識有關的考點,如2023年甘肅省平?jīng)鍪兄锌颊Z文卷,考核了學生對楷書和草書的了解;2023年陜西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卷,考察了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2023年云南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卷,出現(xiàn)了兩道與書法有關的題,其中一道題考察學生對古代書法作品的識讀,另一道題則考察學生對顏真卿書風特點及其作品的了解;2023年湖南省岳陽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歷史卷,考察學生對張旭、懷素擅長書體的了解;2023年重慶市中考歷史卷(b卷),考察學生對魏碑的整體認識。
由此可見,學生在日常練習過程中,不光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要注重書寫水平的提高和卷面的整潔。如今,學生們的寫字水平普遍不太好,個中緣由,正是和淡漠了書法知識、忽略了書法學習有關。許多家長已經(jīng)認識到,一手漂亮字不僅能讓孩子在考試中受益,更可受用終身。在古代,有“字因人貴”“書如其人”等說法,并講究“技道兩進”。
“書法熱”現(xiàn)象,反映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現(xiàn)實活力。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書法藝術也需要不斷發(fā)揚光大。2013年《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頒布,要求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中小學書法教育。2013年4月,教育部中國書法教育指導委員會成立。
方寸漢字,蘊藏文化之深、藝術之美。推動書法進校園、進課堂,并不只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寫好漢字,更是為了傳承千年的書法。
書法是中國國粹、藝術瑰寶,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青少年是繼承和發(fā)展書法藝術的重要力量,教育部門對書法教育的關注程度,關系著書法文化的傳承。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的道理。寫好書法,應當遵行漢代董遇的“三余”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從學習如何執(zhí)筆、如何寫橫豎撇捺練起,臨習顏真卿的楷書、王羲之手札以及孫過庭書譜等碑帖。練習書法需要堅持、勤奮,培養(yǎng)人的耐力。唐代杜甫《柏學士茅屋》詩:“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漢字是書法的載體。書法是人生境界和生命活力的跡化,是最具東方哲學意味的藝術。
從某種意義上說,書法是生命精神外化的一種形態(tài),是書家駕馭筆墨力量的一種展示。古人云:“下筆用力,肌膚之麗?!薄岸嗔ωS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惫蕰ㄊ橇Φ乃囆g,以線立骨,以線傳情,以虛掩實,以靜示動。這種力是含蓄的力、內斂的力。這樣,書法才能彰顯美感、流暢,達到“幽思人于亮間,逸氣彌于字內”的最高境界。
“漢字,承載著文明的曙光,從遠古走來。它穿越了一個又一個朝代,穿越了漫漫長夜,走到了我們面前。漢字五千年了,它依然年輕,在當今世界,獨樹一幟。漢字,是華夏文明的原始基因,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根。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不僅傳達著個人的才情氣質,也承載著時代的精神氣象。
“被后人廣泛而長期推崇的書法家,莫過于王羲之。王羲之的行書,形質堅毅,神采俊朗,灑脫飄逸,行云流水,骨氣與逸氣并生,法度與風度共存。1700年過去了,后人依然難以望其項背。這是王羲之個人的學養(yǎng)氣質與書法造詣所致,當然,更與那個時代相關。因為那是一個精神解放、人格獨立、文化自覺的時代。
“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當時的名流雅士聚于蘭亭,曲水流觴,吟詩作賦,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這是何等的雅興!王羲之為這次詩集作序,酒意微醺,一揮而就,《蘭亭集序》竟成千古絕筆。
“《蘭亭集序》真跡不知所終。今天我們所看到的《蘭亭集序》是他人的臨本、摹本或刻本,難免顧盼做作,不見‘爽爽’之風。《蘭亭集序》消失了,《圣教序》為后人集字而成,多少為我們留住了王羲之行書的神韻:率意而為,爽朗通脫,點畫之間,流溢著那個時代的精神風度。
“唐太宗李世民癡迷于王羲之的書法。但是,技法易學,風骨難追,況且,時代變了,產(chǎn)生王書的精神氣候不再,那種‘與道逍遙’的隱逸高蹈已隨風而去。
“唐代有唐代的使命。唐代的社會氣象與精神氣度推動著唐人繞過王羲之而另辟蹊徑,開創(chuàng)書法的新天地與新境界。是的,唐代人在書法上的貢獻是以楷書和草書為代表??瑫筒輹拼瞬蛔尮湃耍边_巔峰??搭佌媲涞目瑫?,巍巍乎,磅礴偉岸,高山仰止,一個個字,猶如一尊尊佛,雍容寬博,豐腴飽滿,胸襟氣度,自信從容。如果說初唐時期的楷書,以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為代表,承續(xù)了二王以來的雋永書風,那么,經(jīng)過盛唐,南北融合,國勢強盛,時代氣象投射到文化之中,蒼勁與粗獷之氣化入楷書,書風大變,出現(xiàn)了李邕、顏真卿、柳公權等書家,筆畫中潛藏著一種無形的力量。至此,可以說,唐代人似乎窮盡了楷書的結體法度與風格形態(tài)。千百年來,歐體字與顏體字,成為楷書的標本,后人難以企及。
“張旭與懷素,一反長期以來人們對‘二王’亦步亦趨的拘泥,推開細膩古雅的清韻,傾一腔之熱血,筆墨似從天上來,縱筆千里不復回。草書,直接變成個人情感的抒發(fā),墨隨心舞,筆共意揚,揮毫起風云,落墨泣鬼神,直把草書推到了‘狂草’境地?!盵2]
傳統(tǒng)文化的綜合滋養(yǎng),是書法發(fā)展最為重要的基礎。蘇軾曾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p>
如果沒有“蘭亭雅集”的生活情境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文章,則千古名作《蘭亭集序》必然無從產(chǎn)生;如果沒有祭奠為國捐軀的侄兒以及由此生成的祭文,也就不可能有《祭侄文稿》這件巨作;如果沒有蒙冤被貶黃州而生成的詩篇,也就不會有名傳千古的《黃州寒食詩帖》。
書法在傳統(tǒng)的農耕社會里,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專利,既是書齋雅玩,也是必修功課。于讀書治學之余,揮毫染翰,既可證經(jīng)悟道,又可消磨時日。因此,書法和做人一樣,都是一種“游”于“藝”的修煉,兩者不應該分開。
書法的美,字體要美、結構要美、章法要美,書寫的內容融合在整體的章法中體現(xiàn)出來的美,整幅作品能體現(xiàn)書寫者的性格、心情、念想、意志、情感的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書法完美地表現(xiàn),才能稱之為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其實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集漢字、古詩詞、美學、構圖、書法本身的結構、結體、章法、自身的修養(yǎng)、情感、意志以及胸懷等于一體表現(xiàn)。它絕不是一門單純的藝術。書法藝術可以體現(xiàn)像音樂的節(jié)奏感,像美術的平面美感;可以表現(xiàn)一個人的情感,可以知會一個人的性格、脾性;可以給人以激勵,可以給人以力量,可以給人帶來愉悅,可以讓人體會到書法藝術所展現(xiàn)的境界。所以書法藝術的魅力從古到今,能延續(xù),能傳承,這就是書法藝術的意義所在。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蹦鞘且环N大氣。這種氣是一種文化修養(yǎng)和氣質品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信。
毛筆是中華文明的獨特產(chǎn)物,是古代先民獨創(chuàng)的書寫工具,也是自古以來一種記錄和展示圖文信息的重要的工具。毛筆無疑是人類自有文字誕生以來,最為柔軟的書寫工具了??烧墙柚@種柔軟的魔幻般神奇的工具,我們的先賢們創(chuàng)造出人間最具風骨的偉大的書畫作品。
劉勰在《風骨》中說:“是以綴慮裁篇,務盈守氣,剛健結實,輝光乃新。其為文用,譬征鳥之使翼也?!逼湟馐钦f,所以構思作文務必保持充沛的生氣、剛健的文辭。所謂“氣”,就是指主導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的精神狀態(tài)。
如何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呢?茹桂先生提出了四點:第一,理通;第二,力遒;第三,形美;第四,韻勝。所謂理通,就是做文章要無一字無來處,寫字也是同理,要合乎自然規(guī)律。就如同一個人的五官,鼻子要長在正中。沒人愿意看到自己孩子五官挪位,這是一種自然的心理。第二點,力遒。茹桂先生所說的力,是給人感覺到力感。這不同于物理上可以衡量的力,它是一種心理感受。就好像色彩中有暖色和冷色。你無法用溫度計去測量暖色和冷色的溫度的差別,但是由于心理聯(lián)覺得到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書法中所說的力,就是所謂的力透紙背的力。入木三分,是一種心理感受,而不是用拙勁、出蠻力。否則,大力士寫字最有力量,最好。
有的人,到了老年,所謂人書俱老。他的氣力肯定不是人生中最佳狀態(tài),然而他的字反倒最好。為什么呢?字需要的是形美。形美指結構一定要講究,比如咱們說人的身材好,符合黃金比例,給人以美感。
最后一點,韻勝,指氣質要好。就好像有時候我們說有的人長得不算漂亮,但是氣質好,這就是韻勝。
二
中國文字具有象形性,每個單字構成一個方形圖框,在方寸之地中有結構、有線條、有圖像、有意義。追溯到源頭,又大多由字與詞所指事物的原本圖像簡化、變異而來。因而,漢語文字是直接符號,是表意文字,更傾向于視覺藝術。
“書法,好像就是寫字,但絕不僅僅是寫字。揚雄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瘯ㄊ切嫩E,也是時代精神氣象的載體。如果說書法是漢字的舞姿,那么,這舞姿搖曳的是書法家的心性,也是時代的精神氣象?!盵3]
好的書法,可謂“春氣遂為詩人所覺,夜坐能使畫理自深”。這樣的書法作品,也就少了些喧囂和浮躁,而多了些書卷的氣息。在書法品評中,常常提及三個概念:書卷氣、金石氣、廟堂氣。
何為“書卷氣”?為什么它會成為宋代詩詞的一種獨特的特質?“書卷氣”的說法出自錢鐘書《宋詩選注》之王安石小傳?!皾夂竦臅須狻笔清X先生對宋詩的一大評價。錢鐘書先生說的“書卷氣”主要是指詩中多用書本成語典故,這只是形跡上的表現(xiàn)。詩歌的“書卷氣”主要應該是一種在書本依托下的特殊氣質,是詩人從書本閱讀加生活體驗中培養(yǎng)出來的眼光和思維方式。
宋人文集中不乏關于讀書興趣和追求的表達,如藍奎的詩:“懶思身外無窮事,愿讀人間未見書。”黃庭堅評蘇軾的詞:“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兒塵俗氣,孰能至此?”
書者的學養(yǎng)愈深厚,其書法作品中的書卷氣就愈濃。書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充滿書卷氣,必須在學養(yǎng)上特別是在文字學、文藝學上下功夫。
余紹宋說:“書法應重氣韻,歷來無持異論者。蓋作字不講氣韻,則必成為世俗應用的符號,而非美術;作畫不講氣韻,則必成為工匠應用之圖案,亦不能稱為美術,其理正相同耳。”劉熙載則這樣說:“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槍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蔬筍氣,皆士之棄也。”張載說:“凡可狀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p>
董其昌則干脆這樣說:“氣韻不可學?!?/p>
所謂“氣”,《說文解字》釋:“云氣也。象形。凡氣之屬皆從氣?!崩献釉疲骸暗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歷代名士都對“氣”有著諸種不同的闡釋,于此不再贅引??梢哉f,“氣”作為一個哲學范疇,實為古人常論,從具體的對自然狀況的描述到抽象的萬物之本源,都蘊含著“氣”??梢哉f,“氣”一字本身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巨大的闡釋張力,而隨著歷史對“氣”的不斷演繹,對于“氣”的內涵也延伸到書畫理論中,產(chǎn)生了諸多與“氣”相關的美學范疇,如氣韻、氣勢、氣象等。
事實上,宋以前似乎并沒有以學養(yǎng)、讀書來評判書法藝術之高下。從宋代開始,以“學問文章之氣”來看待書藝高下,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蘇軾乃至宋代文人,不再對書法藝術的外在形式予以過度拔高,而逐漸轉向關注藝術家主體之內在精神氣質??梢哉f,整個宋代書法品評觀念彌漫著對學問的追求,這與特定時期的文人眼光有著緊密關聯(lián)。
學問修養(yǎng)在整個宋代被無限拔高,使得對書法的品評開始走向對于“學問文章之氣”的追求,以致后來“書卷氣”在書史的長河中逐漸成為一種書法品評的美學范疇。
“宋代文化承續(xù)了唐代文化,但難以逾越唐代文化,盡管米芾喜穿唐服,性格粗放,人稱‘米顛’,但畢竟是唐風余韻。唐詩與宋詞相比,唐詩血氣方剛,渾樸蒼茫;宋詞亦不乏氣勢雄渾之作,但整體上達不到唐詩那樣的飽滿。在楷書上,幾乎被唐代人窮盡了法度與風格,宋代人一時也找不到拓荒之處,于是在意態(tài)上自由發(fā)揮,如蘇軾所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p>
“蘇軾、黃庭堅等人把書法的法度先放置一邊,不刻意講究點畫的平直均衡,以自己深厚的學養(yǎng)與才氣入書,強調筆勢的提按頓挫之意,形成夸張變形的欹側姿態(tài),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宋代人‘尚意’。尚意,就是注重個人意趣,顯露個性,出新意于法度之外,但畢竟沒有在法度上再創(chuàng)新格。
“元明清還出現(xiàn)了許多書家,趙孟頫、鮮于樞、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等。他們的書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嫻熟,點畫到位,流利美觀,但就是缺少一種力量、缺少一種卓爾不群的精神氣象。他們既沒有魏晉時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嘯傲山林之精神氣候,更沒有唐代那開放浪漫寬博的精神環(huán)境,甚至沒有北宋那濃厚的人文氣氛。”[4]
腹有詩書氣自華。練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高境界的書法作品同時具備共性和個性的技巧。共性來源于傳統(tǒng),它的存在顯示了作品的歷史傳承性和文化基因的純正性;個性來自作者在長期書寫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經(jīng)過智慧選擇的有別于他人的特點,這種特點是作品最可貴的部分。它將證明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而非固定套路的重復表演,個性的發(fā)現(xiàn)和提升是作者創(chuàng)造能力的顯示,大師們往往能在“和而不同,違而不犯”的情況下將個性演繹得淋漓盡致。
其實,評價書法的好與不好,有時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就類似老子講的“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道如果能夠言說的話,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不能說,那老子為什么又寫出這本書?這六個字讓學者爭論了兩千多年。筆者的看法:凡是遇到這種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情況,不妨拿自然科學中的概念來比較,這樣就很好理解了。英國物理學家波蘭尼說過一個概念,叫“緘默知識”。緘默是什么?就是不開口說話?!熬}默知識”,就是說這種知識不可言說,內容、狀態(tài)、邊界、道理、章程、條理、程序等都無法量化、不可交流、無法討論、不能分享,都不一定,都只是可能,都拿不準,都不靠譜,一切說不清楚,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欣賞書法,就跟欣賞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嚴肅音樂有點兒類似,也需要有點兒“道可道,非常道”的味道。記得曾經(jīng)聽過中央音樂學院周海宏教授的一個講座,很受啟發(fā)。周教授說他在學音樂以后,有一次彈鋼琴曲《春江花月夜》。父親就問他,你這個曲子已經(jīng)彈得很熟了,能不能解釋一下音樂里怎么表現(xiàn)春、江、花、月和夜?。恳幌陆o問住了。雖然曲子已經(jīng)爛熟于心,但是他說不清楚。進入音樂學院以后,他發(fā)現(xiàn)很多音樂界的業(yè)內人士也有同樣的困惑。因此周教授提出了“音樂何須懂”的觀點,換句話說,進入音樂世界的不二法門,就是“打開你的耳朵”。我們借鑒一下,也可以說,“書法何須懂”。進入書法世界,也有一個不二法門,那就是“打開你的眼睛”。就是要多看,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作品。現(xiàn)在傳媒手段很多,我們能夠很方便地看到這些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音樂究竟表現(xiàn)了什么,書法究竟表現(xiàn)了什么,恐怕就是文化學者也說不清楚。要想進入音樂世界,就算聽不懂,也要硬著頭皮聽。要想進入書法世界,那就要:看不懂也要硬著頭皮看。
“道可道,非常道”,“道”這門學問應該歸入“緘默知識”的范疇內,因為“道”只可意會無法言傳,一言傳必然變味,就不是“道”了。佛祖的“拈花微笑”,也是“緘默知識”。老子所說的道,可以理解為規(guī)則、規(guī)律等,也可以延伸理解為道理、思想等。
有一次講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課,筆者這樣說:《祝?!分邢榱稚┲v的那個孩子遇狼的故事,即使再生動感人,當被她反反復復、無數(shù)次講述之后,聽者便熟視無睹了,甚至渴望擺脫祥林嫂的喋喋不休。這里我不想重復自己,也不想喋喋不休。有個同學在微信朋友圈寫下這么兩句話:“農村生活就是大家都睡得香香的,我卻把狗吵醒了。”這兩句太棒了,非常有新意,佩服!我寫不出來。今天這些來聽我講傳統(tǒng)文化的朋友,應該明白,這么多人在現(xiàn)場,我無法用“拈花微笑”式的講授法,老師微微一笑,學生微微一笑,沒有任何語言,然后,下課,分享活動結束了。我也沒那個氣場和能量。我們講寫作課,說這個人的文學感覺好。什么叫文學感覺?是他讀了多少詩歌和散文嗎?不是。是他讀了多少書嗎?不是。感覺的東西就屬于“緘默知識”范疇,無法量化,不可言說,說不清道不明。這個氣場,這個語感,這個對眼,諸如此類,都屬于“緘默知識”。此所謂:大美若丑,大成若缺,大方若圓,大言若訥。以善為本,以退為進,以柔為剛,以無形化有形,則無不善。君子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這么講的話,有點虛無縹緲的感覺,那咱們就說點兒具體的,比如用筆。
古賢講書法用筆,點如高山墜石,橫如千里陣云。各位知道,在眾多書體之中,草書最難寫,也最不好欣賞。古人說作草如作真,寫草書要當楷書去對待,也就是講草書的寫法,應有相應的準則,不能胡亂發(fā)揮。這種看似飛動灑脫的線條藝術,表面的龍騰虎躍,隨心所欲,可以形容為“飛鴻戲海,云鶴游天”,但這都應歸于高級階段性審美意象。
你看,小孩在三四歲以后,家長從來沒有教給他誰好看,誰不好看,沒有給他理論的指導。但是他就能夠漸漸地分辨出誰好看誰不好看。根據(jù)專家研究,在看到兩千張以上的臉,這里包括好看的、不好看的和一般的。這就類似棗核形,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在兩頭,一般的在中間。他就能得到一個平均值,知道誰好看,誰不好看。那么,欣賞書法作品也有這個道理,就是你要多看書法作品。
寫到這里,忽然想起學者張中行先生曾經(jīng)談到婚姻的四種狀態(tài)。他說婚姻分四等:第一等,可意;第二等,可過;第三等,可忍;第四等,不可忍。實際上,所有的藝術,也是分成四等:第一等,可意,對你視覺或者聽覺有一種沖擊力、震撼力;第二等,是可看或者可聽;第三等,可忍,還可以看得過去,還可以聽得過去;第四等,不可忍,那就是不忍卒讀,不忍卒看,不忍卒聽。據(jù)說,一等的婚姻狀態(tài)只占千分之十三。實際上從古至今,多少億人所寫的這些所謂書法作品,留到今天,真正稱得上優(yōu)秀的比例也是很小的。因此,多看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對于書法欣賞就更加重要了。
歷經(jīng)滄桑,才知道生活的美麗;淡然開心,方懂世界之寬廣。如果你善于書法欣賞,那么,也許你會注意到,蘇軾書法脫胎于顏真卿、楊凝式、李邕,主要受益于顏書,但好比物極必反,他意識到囿于規(guī)矩成法,沒有出路。轉而拋棄條條框框,我手寫我心,再加上他學問的滋養(yǎng)、跌宕的人生經(jīng)歷等,一并化成這豐腴跌宕、天真爛漫的風格。
蘇軾書法和其執(zhí)筆密切相關,他拿筆類似于現(xiàn)代人拿鋼筆的姿勢——側臥,仔細觀察,并非題主所說的歪歪扭扭,而是有規(guī)則地頭向上斜,腳向下伸,黃庭堅調侃它“石壓蛤蟆”,像石頭壓著胖胖的蛤蟆,生動形象。
至于“粗細毫無章法”,事實上,這也是書寫性的呈現(xiàn)。蘇軾作書,更多是率意而為,更何況行書本身強調書寫的流暢性,中鋒側鋒并舉,粗細各異,這與楷法的端正、字字獨立不同。
在同時代,陳師曾對蘇軾“單鉤”不能懸腕執(zhí)筆也頗有微詞,董其昌也評價他“書有病筆”。你看,縱然文豪如蘇軾,他的書法也有人不喜歡,但這并不妨礙蘇軾書法被寫進書法史。當然啦,他有文豪身份的加持。
如果你愿意了解那個時代,你會明白蘇軾的知法而變,是多么難能可貴。后來被稱為“濃墨宰相”的劉墉,學了蘇軾的用墨,八大山人的禪意書法,也是從蘇軾尚意書風汲取營養(yǎng),鄭板橋稱蘇軾為“遠祖”,從蘇書中悟到筆法,自成體系。
多么有趣,從先人書法里哪怕汲取一星半點兒,假以時日,就能自立于書法史。
孟子說“知人論世”,書法亦如此,好的書法是人生境界不斷提升的過程,無論筆法、結構、章法、墨韻、意境,還是印章,都是美的,總之,是多樣統(tǒng)一之美。
南朝齊杰出的美學家劉勰在《文心雕龍》第二十八篇《風骨》中說:“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于骨?!眲③拿鞔_地將風骨推為文藝作品審美理論的首要地位。書法作品也如此,風骨不可或缺。詩人陸子寫過一首題為《虎標本》的短詩:“一眼便能認出,你是神旺的老虎,沒有皮看得更清,看這骨頭。”讀之醍醐灌頂。
筆法就是運筆的方法。操縱極熟,自有巧妙,方用頓筆,圓用提筆,提筆婉而通,頓筆精而密,妙處在方圓并用,不方不圓,方過多必生燥險,圓過多必致媚弱,因而亦方亦圓,方可盡善盡美。書法篆刻者一般都明白,篆刻創(chuàng)作有三個階段:學習滋養(yǎng)階段、建立風格階段和重復調整階段。你看清代人的篆書,在用筆上有“靜中寓動”的效果。寫篆書是一筆一筆地寫,而不是一筆一筆地描。寫篆書,講究微妙之間的頓挫變化,而不是像李斯小篆那樣兩頭平直地去寫。
因此,練習書法,當走一條恪守傳統(tǒng)正脈的路。初由唐楷、魏碑入手,得其法度;上研西周金文,得其厚;隸法張遷、乙瑛,得其古;行草法二王、張顛、懷素。承宋代四家,繼明代張長水、王孟津,續(xù)清代何子貞、趙之謙,得其韻味。
草書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注情性于書里、蘊氣韻于卷中,最具自然之本色。寫好草書,首先是性情、意的修煉,然后才是技法。
美學家宗白華說:“中國古代的書家要想使‘字’也表現(xiàn)生命,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就須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現(xiàn)出一個生命的骨、筋、肉、血的感覺來……中國的書法,是節(jié)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
那么,筆法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才能有力度呢?如衛(wèi)爍的《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惫湃藢ǖ脑u論,如筆力遒勁,力透紙背,書貴瘦硬方通神,都是對“力”的推崇。清代大書法家王鐸,當代書圣林散之,用筆焦一次墨寫數(shù)字至干枯,再焦墨,這樣達到濃、淡、枯、濕、潤的效果??瓷先ィ镉泄P,筆里有墨,追求“骨感用筆”的力感效果。
黃庭堅是中國宋代著名詩人、大書法家,黃氏學草書三十余年,學唐代懷素、孫過庭,窺筆法之妙。學蘇東坡,事佛品禪,苦練內功,“抖擻俗氣”,其書于自然之中透出清新之氣,楷行草書均精。
五千年浩瀚的中國書法,無一不蘊含著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和情懷:天下為公,道洽大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衷共濟,精忠報國,以德為鄰,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就是中國文明的靈魂,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書法評鑒,其實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魏晉時期有一種說法:“鑒者不書,書者不鑒?!边@其實類似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說的“道可道,非常道”。
任何一幅書法作品都可以從三個層次去賞析,即筆畫、結字和章法。第一個層次是看筆畫。筆畫是指構成單個字的橫豎撇捺點等最基本的元素,我們練字的時候老師有時會說,你這個字這一筆寫得很好,就是這個意思。不同書體之間,筆畫的特征不同,如篆書和楷書筆畫規(guī)整勻停,而行書草書的筆畫則富于變化。如何去領會筆畫的線條、形狀和態(tài)勢,甚至寫出神來之筆,關鍵還是在于多看多想多練。
第二個層次是看間架結構,書法術語稱“結字”,就是指字的點畫安排與形式布置。與其他文字不同,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我們在小學時老師就會講,字有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全包圍、半包圍等結構。不同結構的字應該結字方法也不盡相同,但要做到結構合理,應該達到結字的十條標準,即:平正安穩(wěn)、向背分明、主次有序、重心穩(wěn)定、修短適度、疏密勻停、爭讓得體、映帶照應、參差有致、虛實互成。
第三個層次是看章法。章法包括布局,字與字之間的變化(如果兩個相鄰的字有相同的筆畫,如“林邊”這兩個字,則“林”字最后一捺宜寫成一點,防止與“邊”字最后一捺雷同),行距,留白,落款以及鈐印等。如果說前面看筆畫和間架結構是以單個的字為整體的話,那么看章法應該上升到整幅作品的層面來。只有這樣,才能看清楚作者如何根據(jù)字數(shù)來安排行數(shù),如何安排不同形態(tài)的字來使得作品富于變化,如何用鈐印來點睛以及如何通過落款來控制留白等一系列問題。
總的來說,我們欣賞任何一幅書法作品,可以先從單個字的筆畫看起,再看單個字的間架結構,再看整幅作品的布局。當然,你非要先看整體布局,再看行列排布和單字結構,再看具體筆畫也是可以的,關鍵是這種方法讓我們在面對一幅作品的時候,知道自己要去觀察和尋找的是什么。
有文化學者說:“文化使人能直立行走,只有在文化包裹的氣氛中人才能呼吸,文化如同人體內的血管系統(tǒng),是屬于人的一部分,而血管里流淌的是主觀精神的血液。”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起著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
漢字書法作為一種特殊的審美信號系統(tǒng),傳導著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審美人格。它以特有的形態(tài),將中國人或規(guī)范或瀟灑的人格價值和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傳出來。書法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是作者的胸襟、抱負、性情、格調等。飽滿的感情、寬闊的胸襟,可以使書寫者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在感情的宣泄中去“記錄”當下的“心線”。這樣出來的作品在節(jié)奏、墨色等各個方面都會呈現(xiàn)其獨立的特點,而不是預先的設計,否則它就只能是“一次性的揮寫”。
人生有起有落,聆聽光陰漫過的腳步,靜觀青山至遠,遙看風起云卷。
學書法,也要先學會安靜。
從古到今,藝是靜中事,不靜無藝。這就需要我們的心先安靜下來。弘一法師教導弟子,寫字時要關門獨處,方可寫出上佳作品。傅抱石先生寫字作畫,不許旁邊站人。還有古人寫字之前要先焚香使自己放松等,都是要求寫字的心境要平和。真正的書家,都把書法當作心靈修養(yǎng)的工具,并無故意賣弄和討好眾人之心,所以寫起字來的時候,大都能做到心無旁騖。但是,如果把書法當成謀生的工具就不行了,不得不跟著市場的指揮棒來寫作品,結果越寫越俗,越寫越迷失自己,把自己淪為寫字匠,跟書法的初衷相去太遠。
不知道你是否仔細觀察過植物的成長。如果你觀察過,一定會為植物身上蘊含的生命哲學而驚嘆不已。有一種仙人掌,名字叫“幸福柱”。兩場大雨過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眼前這顆“幸福柱”的頂上長出了鮮艷的嫩刺。留心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在柱體的四周,莖與莖之間,新的生長紋撐開了原來的莖間距?!靶腋V痹诙煨菝吡?,5月份初夏被搬到樓下花園后,有很長時間一直沒有任何動靜。其實它一直在吸收陽光雨露,默默打牢成長根基。在大暑來臨的時候,才把成長的力量輸送到最上面的生長點,閃耀出皇冠般成長的光芒。這讓人不禁想起《道德經(jīng)》中所言:“致虛極,守靜篤?!?/p>
《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是這樣說的:“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p>
“致虛極,守靜篤?!睆氐追趴兆约旱娜藭幸环N安靜的奇妙體驗,如同老子在第一章中所講:“故常無欲,以觀其妙?!睙o欲是個什么狀態(tài),為什么能觀其妙?無欲態(tài),其實就是這里的“致虛極,守靜篤”;觀妙態(tài),其實就是這里的“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在第一章中,老子還說了一句:“故常有欲,以觀其徼?!?/p>
無欲,觀妙;有欲,觀徼。這兩者,其實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發(fā)自由心,收放自如。”
觀妙,是謂收,收斂心神,收斂主觀,而復歸于本根。觀徼,是放,由根而出,往外延伸,看它能伸多遠,能放多久。所至之邊界,也就是徼了。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萬物紛亂龐雜,自由生長,這是一個動作態(tài)、延伸態(tài),然而在我漸漸收斂心神、達到一個虛靜狀態(tài)的情況下去觀它們,它們也會由動入靜,由表及里,而復歸其根。
這個過程解釋起來很復雜,簡單地講,就是說如果我們達到一個虛靜態(tài),就好像擁有了一雙慧眼,能夠一眼看透萬事萬物的本源。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边@個根源、本源,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呢?恒定態(tài),也就是靜態(tài)。這個靜態(tài)并不代表它是不運行的,而只是說它是恒定不變的。老子所謂“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指的就是這種狀態(tài)。
達到這種狀態(tài),也就是找到自己的本源,找到自己的本源,也就是復歸于生命之源起,所以叫作“復命”。安守于這個狀態(tài),當能知萬事萬物的運行規(guī)律,是謂“知?!?,老子所謂“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知?!保簿湍苊?。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在不知常的情況下妄動妄作,就會給自己帶來災禍,所以叫“兇”。知常,就會能容。為什么呢?假如世上所有事,你都能清晰地知道它的由來和走向,在如此明了的狀態(tài)下,還有什么東西是你容不下的嗎?理解,故而能包容。包容,就會公正。因為你知道規(guī)律,以規(guī)律來理解和衡量萬事萬物,故而心中有尺度。照著這個尺度辦事,就會“公”。
能容而又能公,也就具備了“王天下”的潛質。因為天地,正是能容而又公正,它容得下萬物,而不會拋棄它們;它以公正對待萬物,而不會存有偏私。而天地的這種品性,來源于道。所以把握住了道,就會長久,終生不會有災禍。
老子將“象”與“道”“氣”視為一體,認為“象”是“道”與“氣”的表現(xiàn)與呈示,認為“大象”可以“無形”,“大音”可以“稀聲”,可為“無物之狀”。
從書法的角度來說,書法中的“虛”,泛指其境界的高遠、空靈;書法中的“靜”,謂之其意境的儒雅、安謐。
對于書法而言,靜謐的觀點和靈動的生命張力,是書法藝術兩元的融合。自魏晉以來,我國的藝術深受老莊、釋家思想的熏陶和影響,形成“虛靜”之美的鮮活之魂。
莊子曰:“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共波?!膘o默為禪,空靈如水,揭示了中國文人特有的心靈空間。禪宗視自然界萬物為幻象,釋家卻在空山落葉的寂寞中打禪入靜。這種心境在滾滾紅塵中嵌入藝術的心靈石壁,豁顯其自然、安和與靜謐。晚唐詩人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說:“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彼未嫾颐子讶室苍钣懈杏|地說過這樣的話:“每靜室僧趺,忘懷萬慮,與碧虛寥廓同其流蕩?!鼻宕膶W家劉熙載則說:“欲作草書,必先釋知遺形,以至于超鴻蒙、混希夷,然后下筆。”他還說:“正書居靜以治動,草書居動以治靜?!彼羁潭鷦拥仃U述了書藝中靜動之美的哲學辯證關系,為書家指明了一條動靜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向,只要書家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就可恣意揮灑,形其自然。
掌握書法作品中的虛與靜,非一日之功,一定要在臨帖中思索、在出帖中感悟、在創(chuàng)作中出新。只有日積月累、探其規(guī)律、博采眾長,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才能在浮躁的生活中找到虛實的平靜與安寧,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中找到書法的唯美與韻味。
“一卷黃紙,一管毛筆,一方硯臺,頃刻間氣象萬千的世界便躍然紙上,它那深厚的中國哲學意蘊、人格精神和理想境界光芒四射。這就是中國書法,歷經(jīng)千年不衰的中國書法。中國書法以簡單的點畫及其復雜的變化表現(xiàn)出國人的人文情懷,給人以無窮的美的玩味,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核心,有人還提出把它列為‘中國第五大發(fā)明’。
“驀然回首,東晉的王羲之站立面前。這位劃時代的至尊書圣,出身貴族,年少學書,后遍訪名山大川,求索精進。那時正值中國歷史最動蕩黑暗時期,人的生命和價值慘遭踐踏,相反人的覺醒和文的覺醒時代到來了,此境之下,王羲之毅然棄官隱居,以山林為伴,與高僧為友,把整個生命獻給他所酷愛的書法。他的書法‘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灑脫飄逸,有著特有的‘魏晉風骨’,成為中國書法的正統(tǒng)和典范,影響極其深遠,也造就中國書法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
“唐代時期,書法進入楷書時代,名家輩出,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都是大家。他們的楷書工整勻稱,遒勁有力??瑫囊稽c一畫十分講究,以‘永’字八法為規(guī)范,既要寫得筋骨俱全,又要搭配協(xié)調,它的粗與細、濃與密、斜與正、提與按、黑與白、虛與實都要注意處理好,力圖營造出整體美。寫好楷書很難,也是書法的基礎,寫不好楷書,也寫不好行書和草書。到了宋代,宋人‘尚意’,提倡書法抒寫心靈性情、學識修養(yǎng),蘇軾的《寒食帖》是其代表作之一。
“漢字的首要功能無疑是實用,漢末才獨立審美而成為書法。實際上在漢末之前的大小篆、隸書也很‘好看’,應該說是一種自然流露之美。漢字進入書法后,自然流露之美更強烈鮮明,都是國人的人文情懷和精神面貌的呈現(xiàn)。試看楷書的端莊典雅、秀美清麗,行書的行云流水、意氣風發(fā),草書的放縱瀟灑、汪洋恣肆。試看古今書家,除上面提到的以外,從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董其昌到清代的包世臣、康有為等均是所處時代的大家。
“書法依附漢字點畫,通過點畫來表達。古人所倡導的‘中鋒行筆’和‘腕力運筆’可謂書法之‘經(jīng)’。只有如此,方通神。在這基礎上,借助點畫自身和點畫之間的節(jié)奏調整,形成‘韻律美’。最后二者結合產(chǎn)生出‘意境美’。這是書家必備素質,否則創(chuàng)作不出好作品?!盵5]
中國書法是老祖先留下的巨大寶藏,蘊含著民族文化的精華和基因。
見過用毛筆寫字的,你見過用針管噴墨來寫字的嗎?
“最近,抖音上一位書法家邵巖火了,以‘江湖’的方式火的:他不是用毛筆寫字,而是用針管噴墨!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江湖書法大師竟宣稱自己是清華大學外聘教授,在歷屆書法展拿過八十多次大獎。
“正當人們驚嘆中國最高學府的象牙塔內還出產(chǎn)如此‘奇人奇技’之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作出了回應:這位號稱‘清華大學當代藝術專業(yè)特聘專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外聘教授’的邵巖和清華大學無任何關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江河奔流難免泥沙俱下,自然也誕生了一種‘江湖書法’。江湖書法不是一個嚴密的概念,也不是正宗流派,基本是指: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練習,從不臨習古人碑帖,不遵守書法的規(guī)則,信筆為體的書法。
“江湖書法大師都有一些共同特點:背景深,頭銜多。其名片上的身份一大堆:全球級、世界級、全國級、中華級協(xié)會主席、副主席、理事、會長、院長;隨時可以拿出一堆獲獎證書和認證。再看看江湖書法表現(xiàn),真是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倒立書法、懸空書法、人體書法……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明晃晃的,辣眼睛。
“說好聽點兒,這是用行為藝術來綁架書法,而更為低俗的一些江湖書法表演更像是搞笑。但畢竟書法不是雜耍。江湖書法距江湖近,離書法遠。這些大師顯然不是隱匿于江湖的絕世高手,而是混跡于民間的表演高手。江湖書法大師的最終目的不是追求書法的美學,而是出于表演和利益的需要。再搭上網(wǎng)絡平臺的傳播快車,追求的是轟動效應和炒作效果。”[6]
用針管噴墨創(chuàng)作,使江湖書法的進化史上增加了一個新分支——“射墨”。
假如根本不懂,那么就是亂做,這個不叫創(chuàng)新,叫無知而妄做,無知而妄做本來就是荒謬而可笑的。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在以娛樂消費為目的的平臺上,大家就把江湖藝術當熱鬧看看,千萬別被所謂“大師”的幌子鎮(zhèn)住了。
寫好書法,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和恒心。世界上沒有一種學問、一種事業(yè),是可以無“恒”而能成功的。當年永禪師四十年不下樓,退筆成冢,可見所下的苦功;又如臥則畫被,坐則畫地,無非是時時刻刻的念頭都在書法方面,所以才取得最終的大成功。米南宮說,學書須“他好俱忘乃入妙”。這對于學書者而言,應是切記的不二金丹。名心既淡,火氣全無,自然可臻不凡之境。
古人云:“學書紙費,學醫(yī)人費?!辈毁M紙,學不好寫字;不費人,學不好醫(yī)術。一位醫(yī)術精湛的大夫,一定經(jīng)歷反復實驗的過程,經(jīng)歷不斷試錯的過程。他必然診治得多、觀察得多,也累積了許多誤診的教訓。
孔子曰:“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這話不是出自《論語》,而是出自莊子的《盜跖》篇。
說的是:江洋大盜柳下跖,率眾九千,橫行天下,侵暴諸侯,擄掠婦女,驅奪牛馬。盜跖的哥哥柳下季,是孔子的朋友??鬃訉α录菊f:你是賢人,而弟弟為盜,丘為你感到羞愧,愿替你去說服他。柳下季說:跖粗暴強悍,且善辯足以飾非,逆之必受其辱,您別去??鬃硬宦牐姳I跖,未能說服,果受其辱,垂頭喪氣而歸,至魯國東門外,恰遇柳下季。柳下季問:看樣子您是從盜跖那里回來,他忤您之意了吧?孔子說:“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币馑际?,我自找苦吃。
練習書法,有時候真的需要“自找苦吃”,因為書法藝術沒有捷徑可走。
“小雨半畦春種藥,寒燈一盞夜修書”,這是宋代詩人趙師秀的詩《送翁卷入山》中的兩句話。原詩全文如下:
已送山民歸舊廬,子今復去我何如。
漸成老大難為別,早占清閑未是疏。
小雨半畦春種藥,寒燈一盞夜修書。
有人來問陶貞白,說與華陽何處居。
趙師秀是“永嘉四靈”中較出色的詩人,人稱“鬼才”,開創(chuàng)了“江湖派”一代詩風。他是典型的詩紅人不紅之人,喜歡詩詞之人大多能背誦他的一首詩,這便是《約客》: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趙師秀喜歡圍棋?!都s客》這首詩就如同一幅風情畫,在江南特有的梅雨時節(jié),一個等客人的逸者心中無奈而又稍顯焦急的神態(tài),被描述得很是細膩,惟妙惟肖。
“小雨半畦春種藥,寒燈一盞夜修書”,這句話頗有些自找苦吃的味道。現(xiàn)在有一些“書家”在走捷徑,認為寫清代書家的東西,可以出效果。因為大家過去都沒有注意的東西,他們拿起來去表現(xiàn),就認為可以成功。現(xiàn)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書家”根本不從基本功學起,連楷書都不會寫,就拿起筆來寫行書,寫草書。他們總認為,只要大家看不明白的字就是書法藝術了。
“坦率而言,在今天的中國書法界,所謂的‘文人書法’,不講規(guī)矩,信手涂鴉者多,其書法受到專業(yè)書法從業(yè)者的詬病是完全正常的。我以為,‘文人書法’作為作家、詩人的書法創(chuàng)作,首先應該體現(xiàn)在對中國書法傳統(tǒng)的繼承方面,要在臨好帖、練好基本功的同時,通過書寫內容與表現(xiàn)形式的統(tǒng)一來表現(xiàn)自己的性情、意趣,它可以隨意、自由,但不能沒有規(guī)矩?!拔娜藭ā奔热槐环Q為書法,沒有法度不行,字都寫不好還妄談什么書法?因此,相對于專業(yè)書法來說,我認為文人書法是更重視傳統(tǒng)的書法,這不僅體現(xiàn)在其書寫造型方面要更有傳統(tǒng)意味,更能體現(xiàn)書與文的統(tǒng)一,更能體現(xiàn)中國書法表達性情的藝術本質,而且就其隨性灑脫的一面來說,它也是對魏晉精神、尚意傳統(tǒng)的直接繼承?!盵7]
學書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求速成,不近功;不欲人道好,不近名。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對那些已經(jīng)有一定名氣的書家來說,更是如此。很多人在藝術上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之后,伴隨著鮮花和掌聲,他們去了江湖,改名叫“大師”, 因為那里有肉麻的吹捧,有金錢、名譽和燈紅酒綠……更有甚者,為了爭得江湖上的一席之地,變著花樣地炒作自己,今天和某領導合影,明天和某權貴應酬……而幾年之后,這些人最好的藝術年華消失殆盡,就逐漸淡出了江湖,連個朦朧的背影也沒有留下。
“書法要有規(guī)矩,首先得師承。古代經(jīng)典大師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髓中最為耀眼的閃光點,是人工和天然的圓滿合一,有著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哲學意蘊,美學內涵豐富而純粹、多變而又和諧。故而書法要習帖,要習名帖。習帖是一件苦差事,很枯燥,但不可逾越,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唯有用苦功夫方能打下深厚基礎。當然,習帖既要走得進,也要走得出,走得進方有規(guī)矩,走得出方能造化。這就叫‘尋門而入,破門而出’(畫家許麟廬語)。”[8]
看到一幅作品,相信大多數(shù)人只是感覺這字很好,但說不出好在哪里,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這時候,您已經(jīng)進入欣賞書法作品的第一種境界,姑且稱之為入門階段。判斷自己是否入門,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看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如果覺得賞心悅目,那么恭喜你,至少入門啦。
欣賞書法作品的第二種境界,姑且稱之為進階階段。就是說,不僅能夠感受到一幅書法作品的美,并能夠說出它好在哪里。這個階段,學習了一定書法知識(如掌握了執(zhí)筆方式,了解了不同書體的特點,知悉了結字的規(guī)律等),具有一定的書法藝術修養(yǎng)(如臨摹過名家碑帖,看過書家述著,自己嘗試過創(chuàng)作等),并且掌握了如何賞析書法作品的思路。
欣賞書法作品的第三種境界,姑且稱之為高階階段。這個階段,能夠全面地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知道作品出彩和不足的地方。到這個層次的人,應該具有較為豐富的書法知識以及深厚的書法藝術涵養(yǎng),以至于他能夠全面地分析一幅作品,甚至能夠發(fā)現(xiàn)名家名帖中的敗筆,從而做到去粗取精。名帖中也有敗筆?當然,即使是最負盛名的書法家,也不能達到每個字都完美無瑕。
秀美開朗的王羲之小楷為什么有如此魅力,需要我們反復琢磨?書法不僅需要大量地練習,更要加強對書法理論、書法史、藝術美學等方面的學習?!皶☉斀櫸幕驗槲幕杏龅臅ú庞形幕肺?。我以為,就字學字究竟是一種技術而非一種藝術,難以上升到書法的層面。藝術是相通的,學書法者最好能學習欣賞文學、戲劇、舞蹈等,借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使我們的書法作品植根于較深厚的文化土壤,而這些文化元素融入書法筆意之中,書法便有了書卷氣。
“書法當師法自然。優(yōu)秀的書法家莫不融入自然之中,汲取天地之精華以養(yǎng)書法。師法自然之無窮變幻,書法便有了源頭活水,便可推陳出新、生生不息。
“書法當滲透人生感悟。這是因為人生悲歡離合,看似與書法無關,其實不然,‘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書法當抒發(fā)個人性情,有特色。藝術崇尚個性、崇尚創(chuàng)造。啟功先生詩云:‘立身苦被浮名累,處世無如本色難?!v的也是呈現(xiàn)本色而不從眾。蘇軾在七言詩《石蒼舒醉墨堂》中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庠谔岢珪ㄋ囆g擺脫傳統(tǒng)束縛,意之所至,自由創(chuàng)造。這是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強調藝術的特色和個性。鄭板橋詩云:‘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莱鼋?jīng)數(shù)年藝術探索而自成特色的藝術創(chuàng)造歷程。追求藝術個性難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有人說差,也有人說好。我自寫我意,不喜也不惱?!盵9]
四
中國的書法藝術經(jīng)過千百年的沉淀,誕生了不少書法大家和傳世名帖。楷書碑帖,比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顏勤禮碑》《多寶塔碑》、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鐘紹京《靈飛經(jīng)》(小楷)等;行書名帖,比如王羲之《蘭亭集序》《大唐三藏圣教序》(這并非王羲之創(chuàng)作,而是由和尚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制而成,又稱《唐懷仁集字圣教序》)、蘇軾《黃州寒食帖》、米芾《蜀素帖》等;草書名帖,比如王獻之《中秋帖》、懷素《自敘帖》、趙佶《草書千字文》等。書法藝術經(jīng)過千百年的發(fā)展,名家名作不在少數(shù),以上所列舉出來的只是一部分精品。
仔細品讀和臨摹這些碑帖,既是領會前人天才的巧思和卓越技法的方式,也是提升自己書法審美和修養(yǎng)的捷徑。
練書法初學顏真卿,得其厚重大氣;再臨歐陽詢,知其端恭謹嚴??瑫攘ⅲ鞂W米芾,米字嫻熟,再臨懷素、王鐸。
不妨回放一下米芾的行書。米芾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在尚意之風為主的北宋,米芾在技法上爐火純青,難能可貴。米芾是二王書風的主要延續(xù)者和成功改良者。他將王羲之蕭散簡遠的風格嬗變?yōu)轱L檣陣馬。用筆搖曳多姿,側鋒為主,八面出鋒;結體以險勢居多,章法多變。而歐、顏、米、素乃至王鐸,雖面貌各異,然有一處相同,都是革新派的典型。
歷史上的大書法家,他們都是非常好的文人或者說是文化人,有極高的文化修養(yǎng),能夠作詩、寫賦,在文學上能夠有所表現(xiàn)。他們的很多作品寫的也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比如《蘭亭集序》,序本身的內容也是王羲之寫的;蘇東坡寫的《赤壁賦》,賦的內容也是他寫的。
歷史上許多大文豪亦是大書法家,如蘇軾,他所寫作的內容與形式是血肉一體的,正所謂文人既可書法,書家也同擅文章。
文人書法,簡單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本身必須成為一個文人,一個有文化內涵的人,才能更好地把中國的書法藝術表達出來。
唐代書法大家顏真卿樹立了書品和人品的雙料典范,書法道德觀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詮釋,也對后世產(chǎn)生很大影響。歐陽修在《筆說》里寫道:“古之人舉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然后世不推此,但務于書,不知前日工書隨與紙墨泯棄者,不可勝數(shù)也。使顏魯公書雖不佳,后世見者必寶也……非自古賢哲必能書也,惟賢者能存爾,其余泯泯不復見爾。”在歐陽修眼里,顏真卿之所以備受推崇,不僅因為他的字寫得好,更因為他的人品冠絕古今。
“書法要植根于高尚的道德。孔子云: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鬃拥囊馑际钦f:志向在于道,根據(jù)在于德,憑藉在于仁,活動在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人??梢姡鬃硬皇蔷退囌撍?,而是把藝與志向、品德等融為一體的?!畬W術經(jīng)綸,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斜’(明項穆《書法雅言》)。書法是人情、人品、人性、人生的體現(xiàn),可見為人之于書法的重要性?!礉崉t流清,形端則影直’‘心靜筆墨老,人閑字句工’,書法家務必要重修身養(yǎng)性、重自我完善、重自我超越。以自然為規(guī),以人情為矩,顯現(xiàn)出樸拙誠真是我書法追求的審美取向。
“書法與‘中庸之道’也是密不可分。在書法藝術中,任何一對相反且相成技巧或風格都可視為一對矛盾,諸如方圓、緩急、干濕、疏密、文質、剛柔等。而且在具體環(huán)境中,矛盾兩端之間莫不有一定的最佳平衡點,這就是‘中’。中庸之道在書法里體現(xiàn)為正奇相生、虛實相宜、參差互濟、顧盼生姿、進退有序、揖讓如儀。懂得中庸之道,從哲學層面認識書法,便使我們在書法實踐和欣賞中能夠居高臨下。”[10]
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在書畫領域,宋代蘇軾、郭熙、范寬、李成、荊浩、張擇端、王希孟、李唐、黃庭堅、宋徽宗(趙佶)、米芾、蔡襄……這些文化大師、書畫大家,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宋代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蘇,蘇軾;黃,黃庭堅;米,米芾;蔡,就是蔡襄。蔡原本指蔡京,可由于其名聲太差(大奸臣),為后人所不齒,便替換為蔡襄。
蔡襄、蔡京都是福建仙游人,蔡襄年長。蔡京在官至宰相并被封為魯國公之前,一心往上爬,還曾“欲附名閥”,自稱蔡襄族弟。蔡襄和歐陽修是好朋友。歐陽修留下的信件,出現(xiàn)次數(shù)排名第一的是梅堯臣,出現(xiàn)次數(shù)排名第二的便是蔡襄。歐陽修這樣夸獎蔡襄的書法:“自蘇子美死后,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蔡襄字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及宋一天下,于今百年,儒學稱盛矣,唯以翰墨之妙,中間寂寥者久之……而君謨書特出于世。君謨筆有師法,真草惟意所為,動造精絕。”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蔡襄天下第一!
蘇軾對書法的集中論述,見于《東坡題跋》卷四,蔡襄是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人物,與之相關題跋多達十三則,其中多是對蔡襄書法的極力稱贊,這種大力夸贊,對于一向自視甚高的蘇軾來說,極為難得。這里略引數(shù)條:
歐陽文忠公論書云:“蔡君謨獨步當世。”此為至論……天資既高,輔以篤學,其獨步當世,宜哉!近歲論君謨書者,頗有異論,故特明之。
君謨真、行、草、隸,無不如意,其遺力余意,變?yōu)轱w白,可愛而不可學。
余評近歲書,以君謨?yōu)榈谝?,而論者或不然,殆未易與不知者言也。
仆論書以君謨?yōu)楫斒赖谝唬嘁詾椴蝗?,然仆終守此說也。
蔡君謨先生之書,如三公被袞冕立玉墀之上。
蔡君謨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tài)無窮,遂為本朝第一。
惟近日蔡君謨,天資既高,而學亦至,當為本朝第一。
仆嘗論君謨書為本朝第一,議者多以為不然?;蛑^君謨書為弱,此殊非知書者。若江南李主,外托勁險而中實無有,此真可謂弱者。世以李主為勁,則宜以君謨?yōu)槿跻病?/p>
自君謨死后,筆法衰絕。
蘇大師的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就是:蔡襄的書法是宋代第一!
宋仁宗也很欣賞蔡襄的書法。《宋史·蔡襄傳》記載:“襄工于手書,為當世第一,仁宗尤愛之?!?/p>
傳統(tǒng)文化的綜合滋養(yǎng),是書法發(fā)展最為重要的基礎。蘇軾曾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如果沒有“蘭亭雅集”的生活情境以及由此而生成的文章,則千古名作《蘭亭集序》必然無從產(chǎn)生;如果沒有顏真卿祭奠為國捐軀的侄兒以及由此生成的祭文,也就不可能有《祭侄文稿》這件巨作;如果蘇軾沒有蒙冤被貶黃州而生成的詩篇,也就不會有名傳千古的《黃州寒食詩帖》。
藝無止境。
談論書法審美,我們只能站在“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無論狗的嗅覺多么敏感,它也無法分辨出哪個字屬于王羲之,哪個字屬于董其昌。
人的審美也和其他動物不同,人更喜歡抱團,比如廣場舞啦、“暴走團”啦等??傊矚g把幾樣看似不相關的東西拉到一起壯大聲勢。
真正的高人都不得不去“享受”孤獨:不被人認可的成就,要自己去“享受”,詩外的功夫,是在孤獨的沉默中練就的。想做高人嗎?把心沉下來,先學會獨處。一個孤獨的人,他很難有歸屬感。一個能夠不麻煩別人,處理好自己事情的人,往往是有格局、有層次的人。
古代“孤燈”一詞,很形象地表達了文人的孤獨,包括外在的孤獨和內心的孤獨。明清時期的文人在孤獨中,追求詩書畫“三絕”,到了近代,文人則追求詩書畫印四全,還有所謂琴棋書畫、書房四藝……這些對文人基本技能和素養(yǎng)的要求都離不開書法。
蘇東坡曾經(jīng)有一首詩,說:“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玉環(huán)飛燕誰敢憎?!倍帕曛傅木褪嵌鸥?。杜甫曾經(jīng)有一句詩,說:“書貴瘦硬方通神?!背跆频臅ㄊ且允萦矠樯系?。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他們的風格都是瘦硬的,所以杜甫才會有“書貴瘦硬”的評論。杜甫和顏真卿只差三歲,是同時代的人。顏真卿的書法挺然雄偉,比較厚重。但并不是說顏真卿的字就是“肥”,所謂“真顏不肥”。我們沒有看到杜甫如何評價顏真卿的書法,但是顏真卿的書法肯定不符合杜甫所說的瘦硬。所以對于顏真卿的字,杜甫是不會過于推崇的。蘇東坡對杜甫這種說法是不贊同的。他認為,短長肥瘦各有各的姿態(tài)。燕瘦環(huán)肥雖有不同,但都是公認的美人,各有各的韻味。有人喜歡環(huán)肥,有人喜歡燕瘦,都應該兼容。在書法欣賞中,也是如此,提倡兼容,允許偏愛,不能單一標準。這是在書法欣賞中應該注意的。
孔子說:“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藝”和種植有關,文人士大夫一直把“游”于“藝”當成精神自由的手段,盡可能地躲避溜須拍馬,通過“藝”讓人格臻于完善。流行于20世紀80年代的美學其實就是“游”于“藝”。書法藝術也是一種“游”于“藝”,在一方天地里,盡情地展示自我,體味那種“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人生大境界。
書法書寫的文字分為篆、隸、行、草、楷。僅僅將書法看成書寫技巧是一個誤區(qū),而字體發(fā)展和書法文字內涵是書法的生命。
美,是人類三大終極追求之一,而且是“真”“善”“美”三者中最普遍的追求。它是精神性的,也是感性的,指向人類存在的意義。在社會學的意義上,美等于生命的張力。
書法從甲骨文、金文、篆書到草書、行書、楷書,經(jīng)歷了漫長發(fā)展階段。書體隨著字體的發(fā)展而豐富起來,漢代已然出現(xiàn)“五體書”。
明代末期與清代,美學主潮以抒情揚理為旗幟,追求個性與發(fā)揚理性互相結合,正統(tǒng)的古典美學與求異的新型美學并盛。清代書法的總體傾向是尚質,同時分為帖學與碑學兩大發(fā)展時期。
明末書壇的放浪筆墨,狂放不羈。憤世嫉俗的風氣在清初進一步延伸。晚明的帖學統(tǒng)也同時進一步光大發(fā)揚,這就使帖學的頹勢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此時,金石出土日多,士大夫從熱衷于尺牘轉而從事金石考據(jù)之學,一時朝野內外,學碑才趨之若鶩,最后成為清代書壇的主流。
此外,鄭板橋的“六分半書“書法藝術,金農的“漆書”書法藝術,都是非常富有個性、富有藝術特色的書法藝術,獨具一格,開一派風格,對后世影響很大。
五
如果要找出一門藝術代表中國形象,作為中國名片,筆者覺得中國書法當之無愧。因為它最能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也最能代表中國人整體的精神特質。
儒家文化涵養(yǎng)一種審美觀:人們就喜歡從高空往下看,表現(xiàn)在藝術上,就是從大處著眼、整體把握。所以,在戲曲和書法中都有這個寫意。舞臺上,不是靠唯美的燈光來制造真實的幻覺。舞臺上可能沒有一個東西,空無一物。那么時間和空間怎么表現(xiàn)呢?演員通過動作來表現(xiàn),完全是一種含蓄性的表達。比如說一面墻,一間房子,一匹馬,都是演員用動作來體現(xiàn)。你看戲曲舞臺上,演員怎么樣騎馬的。其實沒有真實的馬呀,晃動馬鞭子代表騎馬,然后演員拿鞭子在舞臺上轉兩圈兒,好像飛奔的樣子,騎馬的意味已經(jīng)在里面了。非常含蓄,觀眾自然會聯(lián)想。書法創(chuàng)作呢,也是這樣,相當含蓄,通過點和線,所有的縱橫揮灑就在一張紙上,紙就是書法家的舞臺。戲曲舞臺,就像書法家的一張白紙。戲曲和書法,其實都是運籌帷幄的一門藝術,書法也如用兵。好的書法家很會用兵,好戲曲家也像善于用兵打仗的戰(zhàn)略家。書法講究連筆,行云流水。看上去沒連啊,書法家解釋:我在空中連了呀。
書法呢,有點有線,縱橫揮灑;戲曲舞臺上呢,也有喜有怒,有雄壯也有悲壯。有的時候呢,需要盡情抒發(fā)一瀉千里的感情。不管是甩頭發(fā)還是捋胡子,不管是甩頭還是甩袖,不管是臺步還是對打,都有一定的章法。書法中呢,每個字的結構,是提還是按,也都有一定的章法。這兩者呢,在藝術的氣場和背后,在氣韻方面,其實都是一致的。上一場下一場的連貫,也就像書法一筆一畫的連貫。
一筆一畫的楷書,筆畫之間也要氣脈連貫,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文人書法。書法不僅是寫好字,文思、哲理、美學都是書法的外延。
“千年文人書法成為中國書法經(jīng)典的高峰。古代著名書法家大都是學富五車的文人學者,隋唐以后的進士書法家可謂多矣:顏真卿、柳公權、楊凝式、蘇軾、黃庭堅、蔡襄、陸游、王守仁、董其昌、伊秉綬、何紹基、劉熙載、曾國藩、劉春霖等??芍^人才濟濟,蔚為大觀。中國古代很少有所謂的職業(yè)書法家,王羲之是右將軍,顏真卿是大將軍,懷素是和尚,蘇、黃、米、蔡都是文人??梢哉f,書法最早是從學者文人中來的,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中國古代文化和書法關系緊密,書法與儒教、道教、佛教、兵家、詩詞、音樂、繪畫、對聯(lián)、建筑等各種關系緊密。釋儒道都依賴于書法保存?zhèn)鞑プ罹獾慕?jīng)文思想,而書法因為文化而具有更為深刻的內涵?!盵11]
書法要追求點畫峻利,瀟灑流動,渾樸典雅,氣息高古,形色兼?zhèn)洌瑥慕Y體和章法上給人以一種飄逸之美。莊子曰:“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弊鰧W問如此,寫書作畫同樣需要廣袤的視野,濃厚的學養(yǎng)。
書法,作為一種商品,自漢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是這樣了,大家追捧書法,書法就有商業(yè)價值,如王獻之在別人衣服上寫幾個字,出門這件衣服都被人扒了。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边@是曹植的《洛神賦》,后人經(jīng)常用這一篇名作來形容王羲之的書法之美。當然也只有王羲之的書法才能夠配得上如此之高的評價。
王羲之的字過于難求,人們總是偷他家門口春聯(lián)。每年他家的春聯(lián)一貼出不到幾個小時,就會被人偷偷地揭走。王羲之也沒有什么辦法,畢竟是因為大家太喜愛他的字了。又到了一年的除夕,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lián)貼到了門上,與往年不同的是,他留下了大半截沒有寫。那個想要偷偷揭走春聯(lián)的人一看,這八個字也太不吉利了,所以掃興而歸了。豈知,稍后王羲之才在春聯(lián)下邊補了剩下的部分,春聯(lián)的內容就變成“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本來聽著不吉利的話竟然加了幾個字之后變得寓意這么好。
“書法之‘書’具有三層重要文化含義。其一,文字,字體?!盾髯印そ獗巍罚骸屎脮弑娨?,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又引申為六藝之一,《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p>
“其二,書寫,書法。《墨子·兼愛》:‘以其所書于竹帛,鏤于金石,琢于盤盂,傳遺后世子孫者知之?!墩f文》:‘著于竹帛謂之書?!渡袝颉肥瑁骸畷?,以筆畫記之辭?!?/p>
“其三,書籍,著作。《論語·先進》:‘何必讀書,然后為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申子、韓子皆著書,傳于后世,學者多有?!盵12]
談論書法,有幾個詞繞不過去,那就是:書體、筆畫、結字。所謂書體,一般認為有五種,即:篆書、隸書、楷書、行書以及草書。這只是大致分類,每一種書體又有更加細致的分類,如篆書可以分為大篆和小篆,廣義上的大篆是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商、周時代的甲骨文、金文等;小篆則專指秦統(tǒng)一中國后頒行的法定文字。又如楷體可以細分為顏體、柳體、歐體和趙體等。
所謂筆畫,是指漢字書寫時不間斷地一次連續(xù)寫成的一個線條,是構成漢字的最基本元素。筆畫可分為橫(一)、豎(丨)、撇(丿)、點(丶)、捺(乀)、折(亅)等幾類,具體細分可達30多種。有沒有一個包含所有筆畫的字呢?當然有,就是“永”字。“永”字有八筆:點、橫、豎、勾、仰橫、撇、斜撇、捺,按各自的筆勢以八字概括為側、勒、努、趯、策、掠、啄、磔,被概括為永字八法。這八筆是楷書基本筆畫,每筆各有特色,而又互相呼應,一氣呵成?!坝馈弊秩绻軐懗雒抗P的精神,楷書可算達到相當水平。
所謂結字,指的是書法的結字法,又稱結體、間架結構,是指字的點畫安排與形式布置,漢字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等和偏旁的寬窄、高低、側正等,構成單個字的不同形態(tài)。有人將結字的標準概括為:平正安穩(wěn)、向背分明、主次有序、重心穩(wěn)定、修短適度、疏密勻停、爭讓得體、映帶照應、參差有致、虛實互成。結字規(guī)律是歷代書家研習書法的重要內容,有關論述包括歐陽詢的《歐陽結字三十六法》、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黃自元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等。
書法中有草書、隸書。草書,一氣呵成,像醉了酒一樣,感覺很男人很爺們兒的感覺。隸書,給人的感覺又端莊又典雅,像一個古典的女性,那你再看戲曲中旦角兒的女性扮演者,也是一樣的溫柔嬌媚。同樣是隸書,當然也有風格上、情緒上的一個差別。有的比較莊重,有的比較寧靜,有的比較文雅,這個跟唱腔中的有厚有薄、有昂揚有平和,是一樣的。隸書,也有方正有秀麗。
我們小時候看戲曲舞臺上的關公形象,哇,這個大紅臉,這個“美髯公”,胡子的這個色彩,哎呀,真好看,感覺到一種威嚴,有一種氣勢,一出場全場高昂。關公那么勇猛,乍一看呢,就類似咱們書法中揮毫潑墨的狂草,點線豪放,筆法蒼勁有力、氣勢磅礴,感覺跟舞臺上的這個關羽的形象其實是一樣的。
在中國傳統(tǒng)中,一直有個說法是“道以醫(yī)顯”,就是說,醫(yī)道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在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存在著關注生命、重視對生命的解讀這樣一種思維定向和習慣。我們看《黃帝內經(jīng)》,整本書概括起來就講四個字——“順其自然”。天地自然永遠是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這是一個固定的順序。人體也應該按照這個順序去生長、生發(fā)、收斂、收藏,這樣你的身體才是健康的。什么叫養(yǎng)生?就是讓身體處于和諧平衡的狀態(tài)。健康是什么?“健”,就是一個人的“一切”都在周流,一直在轉,能夠達到一直在轉的狀態(tài)?!翱怠笔鞘裁矗课鍡l路匯在一起叫“康”。這五條路是什么?就是五行或者五臟。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以平為期”,就是以保持陰陽的動態(tài)平衡為準則。
書法與中醫(yī)看似毫無關系,實則異曲同工!古人認為書法能“陶冶性靈、除煩亡憂”。漢代蔡邕在《筆論》中說:“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另外,據(jù)說陸游不僅喜歡作詩,也酷愛書法,說書法作用:“方病,不藥而愈;方饑,不食而飽?!卑褧ó敵伤幒褪臣Z,足以證明書法對人身心健康的功用。
中醫(yī)和中國的書法都是中華文明歷經(jīng)幾千年的歷史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這兩種看似不同的存在,卻有著相同的特點。
一個健康的身體需要氣血運行流暢,沒有疾病壓制;而一幅書法作品也是要求完美的,需要精心設計,需要高超的書法技巧。決定一幅書法作品水平的高低也是有很多因素的,完美的作品很少有,就像完全健康的人很少有一樣。
扁鵲認為人的經(jīng)脈需要經(jīng)常調理才能更加健康,正如書法一樣,需要人經(jīng)常練習,才能精通,并且越寫越好。書法的書寫用筆輕重有度,線條粗細搭配合理才能成就一幅好的書法作品。
書法被認為是養(yǎng)生之首,自古就有“壽從筆端來”的說法,道出的正是書法與養(yǎng)生之間的關系。
古人認為練習書法須聚精會神,運全身之氣,云集筆端,才能寫出好字?!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氛f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不但字寫得好,而傳神于字之筆畫,使之炯炯有神,有防病祛邪之功效。減少生病機會,大益健康。從字面上來說,使字的結構,再現(xiàn)俯仰、向背、欹正、賓主、疏密、揖讓等。就是古人所講的:“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薄跋冗\其心,次運其身,運一身之力,盡歸臂腕,堅如屈鐵,注全力于指尖,運之既久,指尖勁捷,運筆如飛,迨乎至精極熟。”從現(xiàn)代角度來說,可解釋為書法在寫字狀態(tài)中啟動大腦神經(jīng)細胞,使全身氣血貫通,肌肉得到訓練,起到強身之功效。一些書法愛好者,可以沉浸在墨香之中,品味書法帶來的樂趣,達到忘暑、忘寒、忘憂、忘食、忘病之程度。書法成為一種治療慢性病癥、健康長壽之妙藥。
唐代有個和尚皎然,曾作詩:“濁酒不飲嫌昏沉,欲玩草書開我襟。”道出了書法有排解郁悶、憂愁,使人昂揚向上的作用。宋代詩人陸游說:“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笔钦f練習書法,筆下生力,墨里增神,有利于防治疾病,強體健身。
古往今來,人們把寫毛筆字與健身長壽聯(lián)系在一起,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因為練習書法是腦力勞動,它可以鍛煉人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是輕體力勞動,它幾乎需要周身活動。
練習書法不僅要展紙揮毫潑墨,還要用心用神用氣。每日臨池握筆,開卷書寫,必然端坐凝視,專心致志。寫字時頭正、肩松、身直、臂開、足安;執(zhí)筆則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漸次過渡到肩—肘—腕—掌,最后貫注到五指,運行于毫端。
古人云:“力發(fā)乎腰?!薄皠帐雇ㄉ碇Ρ几巴笙隆!本褪侵复硕浴>氉挚瓷先ブ皇鞘衷趧?,其實全身的氣血都在運行,書寫者絕慮凝神,心正氣和,身安意閑,血脈通暢,完全進入“練功”的境地。因此,練習書法被許多人比喻為“練氣功”。
中醫(yī)學認為:“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逼咔樘^可使臟氣失調,書法可調整心態(tài),使情緒穩(wěn)定。
狂喜之時,習書能凝神靜氣,精神集中;暴怒之時,能抑郁肝火,心平氣和;憂悲之時,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悅;過思之時,能轉移情緒,抒發(fā)情感;驚恐之時,能神態(tài)安穩(wěn),寧神定志??梢姡瑫苷{節(jié)情緒,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梢哉f書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藥物療法。
根據(jù)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手揮筆管,可摩動“足三里”這個強壯穴。我們常用的五指執(zhí)筆法,不僅可以把字寫得剛健有力,而且,通過手指活動能調和氣血,活絡關節(jié),平衡陰陽,有益身體,增強生命活力。
同時,寫字還具有不可忽視的心理保健作用。唐太宗《筆法訣》說:“夫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于去妙;心神不正,字則欹斜;志氣不和,書必顛覆……”“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辈煌男睦頎顟B(tài)會使人受到不同的影響,寫出的字也各不相同。
書體從容,風格變化多端,形象豐富,對于調節(jié)焦躁不安、固執(zhí)偏激的情緒有幫助。
書法有養(yǎng)生的作用,這是不少學書法的人的共識。有人把這些作用總結成四句話:“洗筆調墨四體松,預想字形神思凝。神氣貫注全息動,賞心悅目樂無窮?!?/p>
王羲之說:“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這就要思想集中,把意識調節(jié)到最佳狀態(tài)。這樣才能進入形象思維,就會頓覺心曠神怡,氣力強健。
《黃帝內經(jīng)》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睍茏屓说男撵o下來,通過學習書法凝神靜慮,少躁動,書法之動是專一不雜、養(yǎng)神之動。
學習書法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耐心、細心。耐心,恒也 ;細心,微也。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杜甫有詩曰:“始知豪放在精微?!睍ǖ钠鸸P收筆處可培養(yǎng)我們精微的好習慣。
書法要心悟手出,耳濡目染,而觀察最為重要。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睍ㄓ绕渥⒅匮鄣挠^察能力。
學習書法是學會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
書法培養(yǎng)人心正。柳公權說:“心正則字正?!蓖ㄟ^寫字提升人格。書法是人心靈的心電圖,即:“寫好字,做好人?!?/p>
孟子說:“吾善養(yǎng)我浩然之氣?!贝藲庵链笾羷傄?。我們注重書法的氣息、氣韻的培養(yǎng),更強調“浩然之氣”的培養(yǎng)。這是一種向上的精神力量,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兜茏右?guī)》說:“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蔽覀冏鰧W問,學寫字要有虔誠之心,敬重之心,唯敬重之心才能領略其妙。
仁者壽,書者壽?!缎男g篇》云:“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氣,散心中郁也。故書家每每得以無疾而壽。”長年累月堅持不懈地學習書法是養(yǎng)生強身之妙法。自古書法家多長壽,亦人所共知。例如,唐代顏真卿79歲被害,柳公權享年88歲,明代文征明在世90歲。近代著名書法家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都享壽90歲以上。享年107歲的孫墨佛說:“我的長壽之道就是寫字?!?/p>
書法藝術與中醫(yī)學源遠流長,歷代許多著名書法家,都與中醫(yī)結緣。如唐代歐陽修書寫的《灼艾帖》、北宋蘇軾的行書《覆盆子帖》、明代文征明的《苦瘍帖》,每件都是一份書法佳品,同時又講述了中醫(yī)的醫(yī)理與處方,可見他們對中醫(yī)學造詣甚深。
當書法遇見中醫(yī),那是一種同美共生。著名書法家吳玉如先生有這樣的書作:“書法可以養(yǎng)生,今人知之者少矣。”吳玉如是長壽者,他寫這幅字,是有底氣的。
緣何書法家長壽?因為書法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養(yǎng)生之道。習書法,既能培養(yǎng)高雅的愛好和情操,也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好辦法。
中醫(yī)藥、中國書法,自古相融相通,在燦爛悠久的中華文明中交相輝映。書法是一扇門、一條通衢,文人士大夫可以在力、氣、韻、勢的節(jié)奏中,靜觀浮云心自閑。人生苦短,白駒過隙,沒有必要生閑氣。有句話叫,無掛礙故,無有恐怖。沉浸在書法藝術的世界里,總比浪費時間去爭論強。很喜歡作家白落梅的一句話:“歲月如棋盤,光陰是棋子,棋子越下越少,日子越過越薄?!弊哌^半生,歲月為我們大浪淘沙,也讓我們明白,生活無需花團錦簇,貴在細水長流。能夠有書法陪伴,有事做,有人愛,就是中年人最好的狀態(tài)。往后歲月,少被人忽悠,也少忽悠人,愿你我都能從心所欲不逾矩,踏踏實實過日子,從工作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用心工作,從生活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享受生活,做好手邊事,待好眼前人,守護住攥在手里的實實在在的幸福。
事不順,是因為人不和。沒有人影響你,只有你自己影響自己。心中有善之人,自有愛!心中有愛之人,自有善!有愛有善之人,福澤深遠!
中國人用毛筆寫字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無窮智慧的結晶。
最后,引用《光明日報》上的一段話結束本文。
“朱自清在《經(jīng)典常談·序》中說:‘倉頡造字的時候,天雨粟,鬼夜哭……鬼也怕這些機靈人用文字來控制他們,所以夜里號哭。文字原是有巫術的作用的。’今天全世界掌握漢字漢語的有17億人,占整個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中華文化傳承不斷,就是因為有一門藝術長達三千年被熱愛、被保護,這門藝術就是書法。
“事實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世紀,輸出中國文化和漢字書法,是中國文化戰(zhàn)勝‘全盤西化’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只有‘重振漢字文化圈’,才能證明文化強國建設與中華文化復興成功;只有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才能成為國家綜合實力提升的重要標志。無疑,大美書法將在中華文化復興的歷史契機中,展示自己的美學風采和文化重量?!盵13]
參考文獻 :
[1]李礪瑾.書法圣地 翰墨飄香[N].洛陽日報,2020-06-08.
[2] [3] [4]張德祥.書法的精神氣象[N].人民日報,2014-07-31.
[5]熊濤.追尋千年書法[N].信陽日報,2011-05-12.
[6]陳進紅.江湖書法:距江湖近,離書法遠[N].錢江晚報,2018-07-06.
[7]何弘.傳統(tǒng)的文人書法與文人的書法傳統(tǒng)[N].河南日報,2017-05-17.
[8] [9] [10]李明陽.書法 自然 人生[N].光明日報,2013-09-06.
[11] [12] [13]王岳川.大美書法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N].光明日報,2023-05-13.
責任編輯 饒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