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吳霞婆婆做的紅團及使用模具
揉面、搟皮、加糯米餡、包成團,雙胞胎女兒迫不及待地拿出模具,印模、墊粽葉、上鍋蒸……20分鐘過后,一個個紅彤彤、水靈靈的糯米紅團出鍋了。濃濃的糯米香味,混著粽葉的清香,撲鼻而來,令人“垂涎三尺”。放至微涼,拿起一個咬上一口,滿口香甜,直沁人心。
別看我現(xiàn)在做紅團的這一系列動作行云流水,卻是我多年“見習”,加上在軍中過年時婆婆不斷遠程指導、我努力實踐而成的。
我是閩南人,長大后又成了閩南媳婦。不過,我的老家雖屬閩南,但在地界上緊挨著閩中地區(qū)的莆田市,所以在我們老家,很多風俗習慣更接近莆田。
我們那兒的人啊,熱情好客,人們都偏愛紅色,特別是逢年過節(jié)、婚慶喜嫁,滿眼的紅色——門上高掛紅色錦布(俗稱彩),身上穿著紅襖子、紅裙子,桌上擺放著紅蠟燭、紅團……簡直就是紅色的海洋!
而這紅團,是我們過年的必備品,它以色紅、形圓、餡甜為特征,紅色的面皮,里面包上甜甜的糯米餡,經過模具的壓印,上有“囍”“貴”“財”“富”等字樣,寓意紅紅火火、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大富大貴……它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吉祥的文化符號。因此,蒸制紅團也是家鄉(xiāng)主婦們的必備技能,每年的臘月二十七八,家家戶戶便開始忙碌起來,準備餡料、面皮……年復一年。
小時候的我,看著母親蒸制紅團,如同現(xiàn)在我的兩個女兒一般,因好奇幫倒忙更多。長大后,我長年在外求學,過年難得回家,賴床晚起時,香甜的紅團已經出鍋,只需“飯來張口”。嫁為人婦后,婆婆勤勞,大嫂手巧,我很自覺地進入壓模、墊粽葉的蒸制紅團“見習”狀態(tài)。
要包紅團了,婆婆頭一天就開始忙碌。淘米、泡米、晾米,以便磨出來的粳米粉細膩潤滑;割好雞蕉葉(艷山姜的葉子),洗好,剪成大小一致的尺寸并碼好備用;糯米下鍋蒸熟,拌入白糖,晾涼后揉成餡團……一切準備就緒,就等第二天一早開始包制紅團。
婆婆做的紅團皮,在村里是出了名的。紅團皮需用糯米粉和粳米粉3∶2的比例混合均勻,用熱水和面,而水量的多少,決定了紅團包制的成敗。我總是看著一個個紅團皮在婆婆和大嫂手中慢慢鋪展開來,成為一個個漏斗樣,厚薄均勻,大小合適,正好放入頭天揉好的餡團,收口合好、壓模成型,一個漂亮的紅團就做好了——這是我多年來不曾學會的技能。
年年忙碌,年年歡喜。逢年過節(jié)回家的我們,便享受這甜蜜的美味,留下一串串年味十足的春節(jié)記憶。
2020年1月,吳霞的婆婆(左)、大嫂在包制紅團
2015年春節(jié),我們小家第一次在軍營里過年。愛人的單位特殊,營區(qū)里原本就沒有多少住戶,隨著大部分家屬陸續(xù)回了老家,營區(qū)里的氛圍就如這冬天的氣溫,一天天冷清下來。
那年,雙胞胎女兒剛滿4歲,正是愛玩好吃的年紀,惦記著過年的新衣,惦記著過年的鞭炮,惦記著過年的美食,更饞奶奶做的紅團。這可難壞了我,巧婦尚且難為無米之炊,而廚藝平平的我,更覺難上加難,怎么辦呢?
好在家人給力,我姐寄來了帶有“貴”字的模具和食用色素,婆婆在電話里遠程指導,我開始挑戰(zhàn)人生中第一次制作年味紅團。
超市里買不到粳米粉,就用面粉代替;四處買不到的雞蕉葉,就拿干粽葉頂上。那時家里也沒有廚房秤,首次挑戰(zhàn)的我,居然打算大膽嘗試大廚們常說的“掂量”“少許”,想著隨便能把面團捏成大差不差的紅團樣,蒸熟能吃了就算成功。
就這樣計劃著,臘月二十八這天上午,一家人收拾齊全準備開干。盡管婆婆再三叮囑,可我蒸出來的糯米餡卻因放水過多而太爛乎,少了點筋道;因我對糯米粉和面粉的比例“掂量”失誤,導致紅團皮黏性不足;熱水的水溫太低,紅團包制過程中還沒壓模就已開口……
一家四口忙了兩小時,沾了一身面,終于蒸出了20多個軟塌塌不太成形的“紅團”。再看,因為蒸制時間過長,紅團上的“貴”字扁平得都快看不出字樣,有些紅團則是“皮開肉綻”,露出里面的糯米餡……雖然樣子“難看”,不知道是否因時隔一年才又吃上這紅團,竟也覺味道熟悉且甜美。
愛人怕我泄氣,說那些露餡的紅團是“笑口常開”,兩個女兒吃得津津有味,婆婆雖然看不到紅團的樣子,卻也給予了我肯定。我開始“膨脹”起來,并夸下??冢骸耙院蟮苍谕膺^年,我都做紅團,也讓大家見識見識咱們福建的年味……”
那年,樓里還有三家留下來過年。當天晚上,女兒們帶上經我挑選比較“像樣”的紅團,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分享。不一會兒,我收到鄰居發(fā)來的視頻,還就著一串疑問:“大姐,孩子帶來的這東西確定是吃的嗎?不是她們的彩泥吧?這么紅,不會中毒吧?”
“當然能吃啦,這是我們福建老家的特色美食,你們嘗嘗……”
鄰居將信將疑地開始品嘗。第二天我們在樓下相遇時,鄰居對我豎起大拇指:“大姐,你老家這東西叫啥呢?顏色真喜慶,看著就很喜歡,還好吃!”
“紅團!第一次做,你們喜歡就好!”
往后幾年,我們依然保持回老家過年的習慣。因此,當年夸下的???,直到2021年春節(jié)才有機會再次兌現(xiàn)。因為疫情防控的緣故,這年幾乎家家戶戶都留在營區(qū)過年。
臨近春節(jié),我又翻出了紅團模具。備齊了能買到的材料,照例拿起電話,打給老家的婆婆求助。大嫂正好也在,幫著給婆婆打開視頻通話,有了遠程視頻指導,我開始嘗試婆婆的“獨門”和面皮法。
“先用熱水和一小碗糯米粉,再在鍋里燒一碗水,把和好的糯米面團撕成塊放進去煮熟,再撈出來和混合粉,這樣和出來的面團不僅吃起來筋道,包起來也更容易、不裂口……”
在婆婆的耐心指導下,看著鍋里煮熟的糯米面團塊像花兒一樣,一朵朵浮上水面,我信心大增。和面、揉面、搟面,一氣呵成;女兒們則接過我在婆家“見習”的活,把紅團壓模,墊上粽葉下鍋。
有了婆婆的秘訣,這一年的紅團個個鮮亮、喜慶,紅團皮筋道,糯米餡香甜。這一年,紅團也因電視劇《山海情》的熱播而被許多人認識;這一年,營區(qū)里格外熱鬧,你嘗嘗我家的美食,我看看你家的特色……
這次女兒們給小伙伴們送了紅團后,竟帶回一群爭先恐后鉆進家里來的小朋友。
“阿姨,這個真好吃?!?/p>
“阿姨,我還想吃一個?!?/p>
“阿姨,這是我吃的第三個了……”
聽到他們的話,大女兒的“小心眼兒”犯了,趕緊起身數數桌上剩下的紅團,然后用“幽怨”的眼神看向我。
我安慰她:“沒事,明天媽媽再給你們做?!甭牭竭@話,小朋友們齊刷刷地看向我。我想,大女兒又該有點擔心了。
2022年的春節(jié),毫不意外地又在營中過年。小朋友們好像挑準了時間來到家里,有的幫忙壓模,有的就眼巴巴地守著紅團出鍋……從那以后,即使不逢年過節(jié),只要女兒們念叨上兩句,我也張羅蒸制紅團。
做得多了,如今的我,也能像婆婆那樣,對紅團算是“手到擒來”了。然而,教我做紅團的婆婆卻在2022年秋天離開了我們……奔喪后回京路上,看著高鐵車窗外逐漸遠去的家鄉(xiāng),感慨以后回家的念想少了些,回家的年味也淡了些……估計以后留營過年的機會更多了,而紅團帶來的味道也會更濃厚——那不僅是一種年味,更是一種思念。
距離2023年春節(jié)越來越近了,我們營區(qū)的家屬群里又嘰嘰喳喳討論起準備年貨的事,不知是誰開了頭:
“嫂子,去年那紅團,今年多做幾個哈!”
“大姐,我家囡囡就惦記著,昨天還問我,阿姨什么時候包紅團呢。”
“上次你說今年要做綠豆餡的,還做不做?。拷o我留兩個唄?!?/p>
…………
(作者丈夫單位:陸軍某部)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