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育基本問題的正本清源

2023-09-20 09:22:16程相占
美育學刊 2023年1期
關(guān)鍵詞:美育美的藝術(shù)

程相占

(山東大學 文藝美學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0)

什么叫美育?為什么需要美育?怎樣開展美育?這三個問題隱含著“是何—為何—如何”(What-Why-How)三位一體思維模式,最有利于我們將美育的基本問題講清楚。下面就按照這個邏輯依次展開論述。(1)本文是筆者主編的《大學美育》教材的“緒論”,該書即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一、什么叫美育?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說過一句至理名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盵1]142從此以后,“名正言順”就成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思維方式。學習美育,首先應該搞清楚美育的含義,也就是“正”美育之“名”。

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的核心要點是:“美育”是“審美教育”的簡稱,它最初產(chǎn)生于西方,其英語表達為aesthetic education。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這種簡稱只有漢語才有,英語、德語和法語中并不存在。我國學者在20世紀初期開始將西方審美教育思想輸入中國,并根據(jù)漢語的表達特點和習慣將之簡稱為“美育”。這種簡稱之所以被普遍接受,原因是它有兩大好處:其一,極大地突出了“美”的無比重要性,便于將美與真、善聯(lián)系起來,共同構(gòu)成人類的真善美價值體系;其二,便于將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等并列起來,共同構(gòu)成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體系。正因為這樣,國內(nèi)很多人將美育理解為“美的教育”,也就是用各種各樣形態(tài)的“美”來進行的關(guān)于“美”的教育,其目標在于讓學生認識美、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靈和健全的人格。這種理解成為當下通行的絕大多數(shù)美育教材的基本觀點和思路。

常言道: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將“審美教育”簡化為“美的教育”,這不僅造成了不少理論混亂,而且導致了很多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嚴重縮小了審美教育的范圍,扭曲了審美教育的性質(zhì)和功能,使得講美育的人越講越糊涂。要想準確地理解審美教育的確切含義,就必須準確地理解“審美”的含義——審美不僅是美學的核心秘密,而且是審美教育的核心秘密。

“審美”是“審美的”的簡稱,對應的英語單詞是aesthetic,它通常用作形容詞,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感性的,二是審美的。在這個形容詞后面加上s,就成了名詞aesthetics,我國學術(shù)界通常將之翻譯為“美學”,也有人將之翻譯為“感性學”或“審美學”,筆者認為,“審美學”這個譯名最為恰當,強烈建議用它來取代“美學”,以避免望文生義。漢語的形容詞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通常省略“的”,導致它與名詞的詞形完全一樣,從而為各種各樣的誤解打開了方便之門。比如,我們無法從字形上判斷“美”到底是名詞還是形容詞,而英語則清清楚楚,名詞為beauty,形容詞為beautiful。正因為這樣,我們這里一再強調(diào),aesthetic是一個形容詞,其準確的表述方式是“審美的”,在美學或?qū)徝缹W中,它通常被用來修飾一系列詞語,從而構(gòu)成“審美學”這個學科的術(shù)語家族,最重要的是如下九個:1.審美主體(aesthetic subject);2.審美態(tài)度(aesthetic attitude);3.審美屬性(aesthetic property);4.審美對象(aesthetic object);5.審美價值(aesthetic value);6.審美范疇(aesthetic category);7.審美判斷(aesthetic judgment)(2)影響審美判斷的因素頗多,比如審美觀念(aesthetic idea)、審美標準(aesthetic standard)、審美偏好(aesthetic preference)、審美趣味和審美品位(aesthetic taste)等,漢語能夠明確地區(qū)分“趣味”和“品位”,這是比英語術(shù)語優(yōu)越的地方。審美判斷通常是在特定情景中做出的,所以審美情景(aesthetic situation)對之也有很大影響。審美現(xiàn)象之所以復雜難解,根本原因在于影響審美判斷的因素太復雜。;8.審美體驗(aesthetic experience);9.審美活動(aesthetic activity)。研究這一系列審美術(shù)語的含義及其相互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就成為審美學的核心內(nèi)容,我們這里可以簡單敘述如下:當一個人超越日常狀態(tài)、帶著審美態(tài)度欣賞世界萬物的時候,他/她就轉(zhuǎn)化成了審美主體,被欣賞的事物的審美屬性與審美價值就被凸顯出來成為注意力的焦點,該事物也就成了審美對象;當審美主體使用審美范疇(諸如美的、崇高的、丑的、荒誕的、滑稽的等一系列形容詞)來對審美對象做出審美判斷的時候,其身心體驗的過程就叫作審美體驗,這樣的活動就叫作審美活動。

國內(nèi)很多人忘記了“審美”其實是形容詞“審美的”的簡稱,望文生義地將之理解為動賓詞組“審—美”,就像“審稿”“審案”那樣的動賓詞組,這簡直是天大的學術(shù)笑話。稍微懂一點英語的人都知道,將動賓詞組“審—美”翻譯為英語就是to appreciate beauty,這與英語形容詞aesthetic的差異一目了然且清清楚楚地表明,“美”與“審美”之間并沒有任何必然聯(lián)系。簡言之,當西方的aesthetics在20世紀初期輸入中國的時候,有人將之翻譯為“美學”,不懂外語的人望文生義,將之理解為“美的學問”,再加上將“審美”理解為“審稿”“審案”一類的動賓詞組,中國美學與審美教育理論從此便與“美”牢不可破地捆綁到了一起,很多模糊認識與理論混亂便由此產(chǎn)生了。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發(fā)布的《關(guān)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美育是審美教育”,但很多有關(guān)“美育”的教材并沒有將之落到實處。因此,依然有必要正本清源。

1735年,德國青年學者鮑姆嘉滕(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在其碩士畢業(yè)論文的結(jié)尾處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那就是建構(gòu)一個有別于邏輯學的新學科。在鮑姆嘉滕所處的時代,人們通常將人的認知能力劃分為兩種,一種是“高級能力”,就是邏輯推理能力,研究這種能力的學科是邏輯學。但自幼酷愛詩歌的鮑姆嘉滕卻發(fā)現(xiàn),閱讀詩歌、領(lǐng)會詩歌的時候,運用的卻是另外一種能力,它是一種不同于推理能力的感受能力,也就是能夠感受到詩歌栩栩如生的形象和意味,但又無法用語言說清楚的能力。鮑姆嘉滕將這種能力稱為“感性認知能力”,它在當時被視為“低級能力”,人們根本不重視它,甚至歧視它。鮑姆嘉滕的天才之處就在于,他切身感受到了這種能力的獨特性和獨特價值,于是大膽地打破常規(guī),排除偏見,勇敢地倡導建立一個新的學科來研究這種獨特能力。他用拉丁語將這個新學科命名為Aesthetica。此后,鮑姆嘉滕又用拉丁語撰寫了兩卷本的Aesthetica,分別于1750年、1758年出版。從此以后,人類便有了一個新學科,那就是中國人通常所說的“美學”——對于拉丁語Aesthetica的漢譯,盡管它與“美”并沒有必然聯(lián)系。[2]

真正對后世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是鮑姆嘉滕的后學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他于1790年出版了《判斷力批判》,深入研究了兩種“審美判斷力”:一種是關(guān)于“美”的審美判斷力,康德將之稱為“鑒賞力”(對應的英語術(shù)語為taste);另外一種是關(guān)于“崇高”的審美判斷力,康德并沒有明確地解釋其名稱?!杜袛嗔ε小愤€提到如下一段話,特別值得我們這里引用:

美的藝術(shù)的優(yōu)點恰好表現(xiàn)在,它美麗地描寫那些在自然界將會是丑的或討厭的事物。復仇女神,疾病,兵燹等等作為禍害都能夠描述得很美,甚至被表現(xiàn)在油畫中;只有一種丑不能依自然那樣被表現(xiàn)出來而不摧毀一切審美愉悅、因而摧毀藝術(shù)美的;這就是那些令人惡心的東西。[3]

《判斷力批判》“美的分析”一節(jié)中列舉了很多美的事物,比如玫瑰花、草坪、鳥類(鸚鵡、蜂鳥、天堂鳥)、海洋貝類、美的家具,美的風景,如一幢美的住房、一棵美的樹、一個美的花園,等等,但很遺憾的是,他并沒有為自然界中“丑的事物”舉例。盡管如此我們也可以斷言,康德一共講過三種審美判斷,我們可以根據(jù)康德的原意分別造句如下:

這朵玫瑰花是美的。

這座噴發(fā)的火山是崇高的。

那只癩蛤蟆是丑的。

三個句子中,用作審美判斷的三個形容詞依次是“美的”“崇高的”“丑的”;當它們轉(zhuǎn)化為名詞的時候,三個審美范疇便產(chǎn)生了,分別是美、崇高和丑——三者都是與“審美的”相關(guān)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又出現(xiàn)了荒誕戲劇、滑稽表演、恐怖電影等,荒誕、滑稽和恐怖也隨之成為審美范疇。我國當前則又出現(xiàn)了搞笑的小品、好玩的視頻等,但“搞笑”與“好玩”目前尚未被視為審美范疇,將來是否會出現(xiàn)更多的審美范疇也未可知。我們不妨仿照康德的理論思路再造幾個審美判斷句:

《等待戈多》這部劇是荒誕的。

豬八戒的相貌是滑稽的。

這部電影是恐怖的。

宋丹丹演的小品很搞笑。

網(wǎng)上有些短視頻挺好玩。

上述八個審美判斷句表明,審美對象至少有如下八種類型,分別是美的、崇高的、丑的、荒誕的、滑稽的、恐怖的、搞笑的、好玩的,等等。那些固守“美學”即“美的學問”的人,只知道有“美的審美對象”,卻不愿承認有“丑的審美對象”。當他們意識到“丑”也早已成為重要審美范疇的時候,他們要么狡辯說,狹義的美就是美,廣義的美也包括丑;要么狡辯說,這叫作“以丑為美”。這種說法簡直讓人哭笑不得,因為美與丑畢竟是反義詞,我們的理論思維難道連矛盾律也不要遵守了嗎?如果按照他們的狡辯邏輯,我們能不能以此類推,說什么廣義的善也包括惡、廣義的對也包括錯、廣義的白也包括黑?我們能夠說“以好為壞”嗎?這不是顛倒黑白又是什么呢?這樣的美學理論除了制造混亂之外,還有什么價值和意義呢?

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經(jīng)講過兩個很精彩的比喻:“我記得看見過一部精巧而復雜的自動洗車機,能把汽車刷洗得很漂亮。但它只能做這樣一件事,任何別的東西進入它的掌握都只能象一部汽車那樣接受洗刷。我設想,假如你所有的唯一工具是錘子,那就會誘使你把每一件東西都作為釘子來對待。”[4]不難發(fā)現(xiàn),國內(nèi)不少美學家和美育理論工作者,手頭只有“美”這把錘子,所以,他們就習慣把所有的審美問題都當作釘子來敲打,這種思維方式的教訓值得我們深入反思。

明白了上述道理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審美教育”這個術(shù)語就是把形容詞“審美的”(aesthetic)加在“教育”之前形成的,其含義就是運用上述各類審美對象所展開的教育——再次強調(diào),審美對象不僅僅是“美的”,而是有很多種風格類型。如果一定要把“美育”理解為“借助自然美、社會美與藝術(shù)美而展開的教育”的話,那肯定是以偏概全、不得要領(lǐng),大大偏離了審美教育的正確含義。筆者致力于澄清這種偏頗的美育觀。

當然,我們可以追問如下一個問題:審美對象雖然有八種類型,但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時候,我們應該側(cè)重選擇哪一種類型呢?大多數(shù)人想到的類型是“美的”,“美育”這個概念之所以在我國如此深入人心、幾乎牢不可破,這也是原因之一。我們覺得,對于小學生、中學生的審美教育,的確應該側(cè)重選擇美的審美對象,但對于已經(jīng)比較成熟的大學生來說,這未必如此。更加重要的是,審美價值并不完全取決于審美對象的美丑,比如,《西游記》的主人公當中,唐僧比豬八戒長得帥氣得多,但豬八戒作為藝術(shù)形象,其審美價值則要比唐僧大得多?!栋屠枋ツ冈骸返目ㄎ髂嗍且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圣母院門前的畸形兒,被稱為長相丑陋又聾的鐘樓怪人。小說對他的描述如下:幾何形的臉,四方形的鼻子,向外凸的嘴,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給了他。但他卻是人類藝術(shù)寶庫中最富有魅力的人物典型。我們的審美教育難道應該固守所謂的“美育”而放棄這樣的典型形象嗎?審美價值的大小,才是我們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

簡言之,無論審美學,還是在其框架中衍生出來的審美教育理論,第一關(guān)鍵詞都是審美而不是美。那么,審美的含義又是什么呢?只有弄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夠真正理解審美教育的性質(zhì)、目的、功能和價值。

我們可以在借鑒鮑姆嘉滕感性認知科學與康德審美判斷力學說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漢語表達的特點與優(yōu)勢,將審美的內(nèi)涵細分為“九感”,即感官、感性屬性、感覺、感知、感受、感情、感想、感應和感悟等?!熬鸥小钡南嗷リP(guān)系實質(zhì)上是一個包含著認知、反思、判斷等理性因素在內(nèi)的動態(tài)過程,感性因素與理性因素的融合機制將是審美學需要探討的核心內(nèi)容。這個解釋比較抽象,我們下面逐個進行解釋:

人類具有五種感官,分別是眼耳鼻舌身。這五種感官各有其功能或者說能力,比如眼睛的功能叫視力,耳朵的功能叫聽力。與其他物種如鷹、熊、貓或狗相比,人類感官的能力有其特定的感知范圍:狗能夠聽到的一些聲音,人可能就聽不到;熊能夠嗅到的一些氣味,人可能就嗅不到,如此等等。因此,我們這里所說的“感性屬性”就是能夠被人類感官把握的事物的屬性。(3)正因為這樣,“感性屬性”也可以叫作“感官屬性”。當外在事物與我們的感官相遇、相觸時,感官剎那間就會產(chǎn)生比較模糊的感覺,進而產(chǎn)生比較清楚的感知。當這些信息進入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即我們常說的“內(nèi)心”)時,內(nèi)心就會產(chǎn)生感受,喜怒哀樂等感情就會被激發(fā)出來;與感受和感情相伴生的通常是感想,它包括記憶、聯(lián)想和想象。此時,內(nèi)心與外物還可能發(fā)生感應,我們對于人生的意義、世界的本質(zhì)等還可能產(chǎn)生富有哲學意味的感悟。必須說明的是,我們這里描述的“九感”未必是一個線性的前后相續(xù)的過程,未必可以劃分為清晰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感”很可能同時發(fā)生并互相促動。我們這里所做的分解,就如同把水分解為H2O那樣,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抽象。正因為審美的含義可以分解為“九感”,所謂的“美學”其實就是“感性學”,與之近似的是各種各樣的“感”,比如神槍手的“槍感”,賽車冠軍的“車感”,球王的“球感”,等等。我們上面所列舉的那八個審美判斷句,其實都是特定的審美主體做出的,所以都可以在前面加上“某某覺得”,比如:我覺得這朵玫瑰花是美的,他覺得這個小品很搞笑。以此類推?!皩徝缹W”就是這樣意義上的“覺得學”,審美教育要培養(yǎng)的就是這種意義上的“覺得”——從審美對象那里有所“覺”、有所“得”。審美教育要培養(yǎng)的就是對于審美對象的“感”“覺”“得”,而不是關(guān)于審美對象的各種知識。

二、為何需要美育?

我們?yōu)槭裁葱枰獙徝澜逃?或者說,審美教育具有什么樣的作用和功能呢?根據(jù)上述對于審美教育的界定,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討論:

(一)增強審美能力(4)杜衛(wèi)從英國引進了“審美發(fā)展”(aesthetic development)這個概念,他提出:“審美發(fā)展這一范疇的展開就是審美能力、審美意識等審美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以及個體審美心理差異和審美發(fā)展的年齡階段性等。在這些概念中,審美能力處于核心地位?!边@對于我們頗有啟發(fā)。參見杜衛(wèi):《論中國美育學建構(gòu)的問題和范疇體系》,載《美術(shù)研究》2021年第1期。

審美能力就是以感受力為基礎,綜合理解力、想象力和判斷力等多種能力而形成的感性能力,其具體形態(tài)近似哲學上的“直覺”,近似口語中的“覺得”。眾所周知,眼睛有視力,耳朵有聽力,雙臂有臂力,雙腿有彈跳力——這些“力”都是可以通過訓練而增強的。比如,對于體操運動員來說,做幾十個、幾百個引體向上輕而易舉,一般人做幾個就氣喘吁吁,原因在于運動員有著比一般人多得多的專業(yè)訓練,臂力比一般人強得多。這個簡單的例子告訴我們,人類的各種能力其實都是可以通過訓練而提高的,審美能力也是這樣,審美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增強審美能力。

在音樂專業(yè)的領(lǐng)域內(nèi),“視唱練耳”是一種很重要的訓練。通常來說,它會作為一門課程,在學習音樂的一開始就開展。視唱練耳鍛煉的是人對不同層面的音樂要素諸如音符時長、音高、音程、和聲、音階、旋律、節(jié)奏等的感知、辨別、表達和想象。其基本訓練方法如下:教師將特定的音樂要素演奏出來讓學生聽,學生聽后盡可能準確地將這些音樂要素在五線譜上寫下來,這是鍛煉感知和辨別能力的方法;學生也能用唱的方式對演奏的或者寫下的音樂要素進行“復述”,以此鍛煉表達能力。難度更高的一種訓練,則是教師只演奏出一個樂音作為參照(比如說給出“中央C”),隨后要求學生唱出特定的音樂要素。這要求學生做到“胸有成竹”,是對音樂想象力的考驗。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名為“韻律體操”(Eurhythmics)的音樂教育法,由瑞士作曲家、教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émile Jaques-Dalcroze)在20世紀初提出。在視唱練耳訓練的基礎上,這種教育法要求學生在唱的同時能用類似舞蹈的身體動作去表現(xiàn)音樂的韻律。

審美能力存在于哪里呢?康德等西方美學家認為,這種能力存在于人類的“心靈”(mind)當中。但心靈又在哪里呢?根據(jù)當代神經(jīng)認知科學,我們今天可以將西方美學家所說的心靈理解為以大腦為中樞的全身神經(jīng)系統(tǒng)(5)心靈和大腦(brain)之間的關(guān)系是當代西方心靈哲學的重要問題,這里無法詳細討論。,審美能力就是這個系統(tǒng)的功能,審美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并增強這種能力。

(二)雅化審美趣味,提高審美品位

西方人說“趣味無爭辯”,中國人則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穿衣戴帽各有所好”。這表明審美趣味有著很強的個體性,無法強求一律。我們固然應該尊重每個人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偏好,但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審美趣味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別。我們通常會說,某個藝術(shù)品做到了雅俗共賞,某個藝術(shù)品則不登大雅之堂。審美趣味可以通俗,但不能庸俗,更不能低俗、惡俗。我們固然應該承認審美趣味的多樣性或多元化,但毫無疑問,高等教育應該培養(yǎng)大學生高雅的審美趣味,從而提高其審美品位。

為加強美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shù)素養(yǎng),自2005年以來,我國實施了高雅藝術(shù)進校園活動,以“走近大師,感受經(jīng)典,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為主題,組織國家級藝術(shù)院團和優(yōu)秀地方藝術(shù)院團赴高校演出,組建全國高校藝術(shù)教育專家講學團赴中西部高校講學,旨在引領(lǐng)青年學生提高審美修養(yǎng),提升精神境界,滿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建設“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在前面提到的審美判斷句中,我們曾經(jīng)特意造出了如下兩個:宋丹丹演的小品很搞笑;網(wǎng)上有些短視頻挺好玩。這是因為,優(yōu)秀的小品和視頻的確做到了雅俗共賞,但質(zhì)量低下、趣味低級、品位低劣的小品和視頻也不在少數(shù),在今天這個“手機不離手”的時代,視頻更是無孔不入。如果我們的大學生沉溺其中,肯定會影響身心健康。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大學生成為具有審美品位的人。多媒體時代,感性泛濫,低俗甚至惡俗的文化產(chǎn)品造成了極大隱憂乃至隱患。有鑒于此,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和高雅的審美品位,就成為大學美育的當務之急。高雅藝術(shù)進校園的理念與實施途徑,大學美育課程當仁不讓。這就是大學美育的時代性課題或者說當代使命。

(三)豐富感情世界,提升精神境界

每個人都應該有情有義、重情重義,薄情寡義的人不是健全的人,其人格肯定存在嚴重缺陷。正因為審美教育可以豐富人的感情世界,有人也將審美教育理解為“情感教育”,這是混淆了因果:審美教育是因,而情感教育則是果。我們的感情可以通過培養(yǎng)而逐層擴大,就像孟子所說的那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盵1]209這就是仁愛之心的層層擴大。當這種仁愛之心廣泛及于天地萬物時,精神境界便達到了馮友蘭所說的“天地境界”。[5]

(四)激發(fā)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自然界氣象萬千,表明大自然具有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就像杜甫對于東岳泰山的贊美那樣,“造化鐘神秀”。對于自然的審美欣賞有助于我們了悟大自然的“造化之機”,數(shù)不清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觀察自然中獲得的靈感,其深層原因正在于此。與此同時,偉大的藝術(shù)品都是天才式的藝術(shù)家創(chuàng)造的,其創(chuàng)造力堪稱典范。對這些藝術(shù)品的審美欣賞無疑能夠激發(fā)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五)讓精神更飽滿,生命更健康

人生天地間,難免會思考人生的意義、世界的意義。包括審美教育在內(nèi)的人文教育,其最終目標就是讓我們活得明白,活得通透,活得有意義。審美活動就是一種生成意義的活動,讓我們從世界萬物中感受到意義。審美教育的哲學意義或許就在這里。從負面來說,人們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往往會感到無聊,甚至感到?jīng)]意思。審美活動可以有效地緩解低落情緒,幫助我們走出情感的低谷。我們不妨以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為例。音樂治療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其要義是通過與音樂有關(guān)的審美活動來幫助治療對象改善身體、情緒、智力、社交方面的狀況。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臘人就認為音樂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音樂對在醫(yī)院休養(yǎng)中的退伍軍人的健康有過明顯的益處,由此對音樂治療的正式研究逐漸展開了?,F(xiàn)在我們知道,音樂不只能改變?nèi)说那榫w,使人精神集中或放松,還會影響人的各種生理活動,如心率、呼吸等。比如說,聽音樂時,大腦會釋放更多有鎮(zhèn)痛作用的內(nèi)啡肽,而造成壓力的應激激素會減少——這或許可以部分地解釋音樂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6)Rebecca Frey and Judith Turner, “Music Therapy,” Gale Encyclopedia of Medicine,2020,pp3520-3523.由此看來,審美活動不僅僅對心理健康有益,對生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幫助。

大學生是國家的后備人才,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的時代使命。任何人才都是綜合素質(zhì)的統(tǒng)一體,在這些綜合素質(zhì)中,審美素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社會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社會活動,比如衣食住行,婚喪嫁娶,勞動生產(chǎn),科學研究,等等,審美因素在所有這些活動中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具有審美素養(yǎng)的人肯定有著更多的成功機會。

三、如何實施美育?

審美教育是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7)對于通識教育的討論,可以參考尤西林主編的《通識教育文獻選輯》,共三卷,分別是起源與制度、海外通識教育、當代通識教育的理論與改革探索,科學出版社2019年、2020年出版。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接受審美教育而獲得的素養(yǎng)就是審美素養(yǎng)(aesthetic literacy),它包括敏銳的審美感受力、健康的審美觀、合理的審美標準、準確的審美判斷力、高雅的審美品位、豐富的美學與藝術(shù)知識等,是健全人格與幸福人生的重要構(gòu)成要素,是人類文明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基石,是創(chuàng)造美好世界的重要能力。這就意味著,審美教育實質(zhì)上是一種人文教育,這種教育的目標不是掌握特定的知識,而是重在培養(yǎng)學生高遠、深刻、通達的見識和情懷。

按照“是否由人類所做”這個標準,審美對象通常被區(qū)分為自然與藝術(shù)兩大類,因此,實施審美教育的途徑主要有自然教育和藝術(shù)教育兩種??紤]到教育場所安全便利、考評方式簡便易行等因素,在我國各類學校中,實施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藝術(shù)來進行的,也就是“藝術(shù)教育”。這就導致很多人將審美教育與藝術(shù)教育混為一談。我們知道,世界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藝術(shù)院校,其目的是培養(yǎng)專門的藝術(shù)人才,這樣的專業(yè)性的“藝術(shù)教育”就不屬于“審美教育”的范疇,我們對二者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應該有清醒認識。

審美教育的理論探討固然不易,但更大的困難在于具體實施。如何將審美教育整合乃至融合進高等教育體系之中,使之成為高等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我們編著《大學美育》這部教材的初心??紤]到我國高等院?,F(xiàn)階段的具體情況,我們這部教材主要按照如下思路進行編排:

審美教育并非新生事物,審美教育理論也并非新興學說,從人類文明的發(fā)端之日起,審美教育及其思想就已經(jīng)隨之開始出現(xiàn)了。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大學生有必要簡單了解審美教育及其理論的歷史發(fā)展概貌。因此,第一講宏觀上描述中國古代審美教育的實施情況及其理論探討,第二講采取跨文化視野,宏觀上敘述西方審美教育的實施情況及其理論探討,第三講以王國維為個案,介紹中西審美教育理論的現(xiàn)代融合及其當代新變。

在進行歷史梳理之后,我們將重點討論審美教育的兩條實施途徑。第一條是以自然審美對象(8)美育教材一般稱為“自然美”,不準確。為途徑的審美教育,簡稱自然審美教育(第四講)。第二條是以藝術(shù)為審美對象(9)美育教材一般稱為“藝術(shù)美”,不準確。的審美教育,簡稱藝術(shù)審美教育或藝術(shù)教育。藝術(shù)門類繁多,2011年,藝術(shù)學在我國成為獨立的學科門類,總共包括五個一級學科,與藝術(shù)門類相關(guān)的是如下三個一級學科: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shù)學。按照這種通行的藝術(shù)門類劃分,再加上那些沒有被列入的藝術(shù)門類,《大學美育》教材的以下各講分別如下:第五講,音樂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第六講,舞蹈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第七講,戲劇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第八講,影視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第九講,繪畫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第十講,書法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第十一講,建筑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第十二講,雕塑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第十三講,園林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文學盡管沒有被列入藝術(shù)學的門類之中,但它無疑是重要的、最普遍的藝術(shù)樣式。中小學語文、大學語文等課程中所講解的文學名篇,某種程度上都是在講解“文學欣賞與審美素養(yǎng)”,因此,這部教材對此不再專門論述。

科學研究固然主要依靠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但很多科學家也酷愛藝術(shù),也探討過科學研究與審美的關(guān)系問題,第十四講探討科學研究中的審美問題。(10)美育教材一般稱為“科學美”,不準確??茖W技術(shù)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對人類的審美活動也產(chǎn)生著巨大影響,具體體現(xiàn)為聲光電技術(shù)對各類藝術(shù)品的顯著影響,我們?yōu)榇嗽O計了第十五講,探討當代科技與審美。(11)美育教材一般稱為“技術(shù)美”,不準確。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性生態(tài)危機的日益嚴重,全球范圍內(nèi)興起了聲勢浩大的生態(tài)運動,隨即產(chǎn)生了為數(shù)眾多的生態(tài)文學、生態(tài)藝術(shù)、生態(tài)美學和生態(tài)批評,這些都已經(jīng)成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必須進行生態(tài)轉(zhuǎn)型,審美教育也必須進行生態(tài)轉(zhuǎn)型,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生態(tài)文明建設新時代的需要。有鑒于此,這部教材最后一講將落腳于生態(tài)審美教育(第十六講)。我們相信,這是審美教育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大學美育》教材的主體內(nèi)容是從第四講到第十三講(共10講),每講討論一種審美教育的具體的實施途徑及其效果。能否講好這一部分是這部教材成敗的關(guān)鍵。有鑒于此,我們這里有必要補充一些審美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即感性屬性(sensory property)、審美屬性(aesthetic property)與審美特性(aesthetic quality)(12)英國當代分析美學家西布利(Frank Sibley,1923—1996)率先列舉了一個“審美特性”的清單,不但包括美和崇高,而且包括一些情感特性,諸如悲傷或平靜等。我們這里借鑒了“審美特性”這個術(shù)語,但與西布利的理解完全不同。三者的關(guān)系,我們不妨以最為直觀的繪畫為例來說明:我看到墻上掛了個什么東西,仔細一看是幅畫,定睛一看是《蒙娜麗莎》。這個過程看起來很簡單,但隱含著比較復雜的審美理論問題。我們知道,繪畫使用的物種材料包括帆布(或宣紙)、油(或墨汁)、顏料等,這些材料的屬性很多,比如物理性質(zhì)、化學成分等,這些屬性無法被我們的感官直接把握,正因為如此,我們將能夠被我們的感官把握的屬性稱為“感官屬性”;一旦我意識到那不是一般的東西而是幅畫時,儲存在大腦中的“繪畫藝術(shù)”這種潛意識就會發(fā)揮作用,無意中就會引導我忽略繪畫的物質(zhì)性,而去關(guān)注由線條、色彩等構(gòu)成的形象,這就是“審美屬性”(即與物質(zhì)性相對的藝術(shù)性);當我進一步調(diào)動記憶中儲存的藝術(shù)史知識去理解畫中女性的神秘微笑時,這幅畫的“審美特性”就彰顯出來了。正因為藝術(shù)總是要被人的感官把握的,歷史上有人按照感官來劃分藝術(shù)門類,將之劃分為聽覺藝術(shù)、視覺藝術(shù)和語言藝術(shù)等。(13)此學者即索爾策(Johann Georg Sulzer,1720—1779),參見彭鋒:《藝術(shù)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82頁。視覺藝術(shù)又稱造型藝術(shù),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建筑、工藝等。當代新型藝術(shù)不斷增多,如何劃分藝術(shù)門類日益成為藝術(shù)學的重要問題,目前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劃分標準。(14)有人將藝術(shù)分為“四大家族”:造型藝術(shù),包括書法、繪畫、雕塑、工藝美術(shù)、建筑;演出藝術(shù),包括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語言藝術(shù),包括詩歌、散文、小說;映像藝術(shù),包括攝影、電影、電視、計算機藝術(shù)。參見李心峰:《藝術(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第三編”,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20年。我們未必贊同這個分類方案,但可以借此了解中國當代藝術(shù)門類之繁雜。此教材既然以“九感”來解釋審美,將感官的特性及其功能放在突出位置上,那就應該圍繞“審美特性”來探討。

根據(jù)上述理解,我們將依次圍繞如下四個問題展開論述:第一,這種審美對象的權(quán)威定義是什么?第二,這種審美對象的獨特的審美屬性和審美特性是什么?第三,如何針對其獨特的審美特性對其進行審美欣賞?第四,對于該種審美對象的欣賞,可以培養(yǎng)學生什么樣的審美能力?第四個問題是每一講的落腳點,是大學美育的重心與核心所在。這就是第四至十三講的撰寫思路。

四、結(jié)語

新世紀以來,我國對于美育空前重視,各種各樣的教材層出不窮。我們認為,應該從通識教育的基本理念出發(fā),在對“審美”的確切含義進行正本清源的基礎上,堅定地以“審美”而不是“美”作為第一關(guān)鍵詞來展開論述。審美對象主要包括自然與藝術(shù)兩大類,明確地將自然審美教育放在適當?shù)奈恢蒙?從而明確地將審美教育區(qū)別于一般意義上的“藝術(shù)教育”。我們將落腳點放在生態(tài)審美教育上,這是對于生態(tài)美學的合理延伸,也是從審美教育的角度對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助力和參與。

猜你喜歡
美育美的藝術(shù)
讓美育引領(lǐng)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霧
紙的藝術(shù)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學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風采童裝(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師
因藝術(shù)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shù)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出來“混”,總是要美的
都市麗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辰溪县| 宜丰县| 连平县| 习水县| 嘉祥县| 苏州市| 油尖旺区| 湘阴县| 延庆县| 汝南县| 曲周县| 吉林省| 开封县| 碌曲县| 龙井市| 白玉县| 陆良县| 库车县| 北辰区| 涿鹿县| 镇宁| 铁力市| 建瓯市| 石首市| 龙岩市| 武邑县| 拉萨市| 儋州市| 永和县| 乌苏市| 华容县| 新民市| 玛曲县| 谷城县| 宁陕县| 常熟市| 沙坪坝区| 刚察县| 禄丰县| 峨山|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