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8月15日,攝影師戴建峰稱自己拍的照片被“視覺中國”告侵權,要求以8萬余元購買他使用過的173張自己拍攝的圖片。此事一出,在網上產生巨大社會反響。聯想到前年12月,退休教授趙德馨告“中國知網”擅自收錄他100多篇論文,未給稿費,自己下載還要付費。二者共同顯示出“我侵權了我”(所有權人對自己無權)。對此,輿論有的說這是“碰瓷式維權”,有的說這是“知識產權市場的毒瘤和行業(yè)黑洞”。我們認為,治理這種亂象,關鍵是要完善規(guī)則。
完善規(guī)則,需要從所有權、使用權(即直接使用權)、流轉權(又稱經營權或使用權流轉,為間接使用權)三權分置入手構建基本框架。下面就按這個框架分析本案。
第一,所有權。圖片版權為所有權,“視覺中國”做法有一明顯硬傷,將不屬于它的版權當作自己的版權。例如,采用歐洲南方天文臺明確聲明只要注明出處就可使用的版權圖片,列為自家“版權所有”編輯圖片。另據反映,“視覺中國”把“美國航天局NASA發(fā)布的公版圖片都算作它的版權”。“視覺中國”關于銷售授權的說法令人生疑,授的是什么權,這個權利中涉及的利,沒有講清楚。因此,與所有權人產生矛盾是必然的。
將來,在版權無異議的情況下,規(guī)則需要完善的方面包括,所有權人在首次銷售后,權利是否用盡,如果沒有用盡,是否對轉移出去的使用權具有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權,要進一步探索。
第二,使用權,特指直接使用權。與實物銷售不同,在版權交易中的銷售不是轉讓所有權,轉讓的是許可使用權。規(guī)則應明晰,首次銷售后,直接使用者是否有權利轉售(即流轉);是否可以由中介(如編輯部、公司)代理原作者版權,是否需給原作者追加回報。這些需要應有細則來規(guī)范。
規(guī)則不完善,就會出現亂象。在本案中,“視覺中國”回應表示,“涉事圖片的銷售授權鏈條清晰完整”。這是指從Stocktrek公司到Getty公司,再到“視覺中國”之間的合作,“視覺中國”的照片是從Getty公司來的。但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上,他們就掉鏈子了。8月16日戴建峰本人表示:已與Stocktrek公司進行核實,“視覺中國”無權銷售其作品,也沒有其作品的任何版權。Getty公司也無權將他的作品再次轉授,并要求“視覺中國”立即停止侵權。Stocktrek公司回應:已通知“視覺中國”下架相關作品。消息一出,“視覺中國”總市值一天蒸發(fā)超5億元。這意味著,這一權利對“視覺中國”來說的現價,值5億元,甚至7億元以上。這對“視覺中國”和其他中介都是一個教訓。
第三,“流轉權”。流轉權不是一個正式說法,正式說法是使用權流轉,指經營權的轉讓,有時也簡稱經營權。它最明顯的特征在于是一種間接使用權。以土地為例,承包權是直接使用權,這個“直接”體現在必須在村里落戶,才有這個權利。外村人是沒有承包權的,外村人取得的使用權,是村里人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的結果,等于把承包經營權再次二分。間接,就體現在外村人的使用權,是沒有承包權的使用權。
戴建峰所說的“Getty也無權將他的作品再次轉授”,指的就是三權分置中的第三個權利。戴建峰在本案中占理,是因為“視覺中國”實在太不專業(yè)。但大家不要因此誤解趨勢。有一個評論非常到位:“不是圖片能不能收費,而在于如何收費?!苯梃b土地三權分置的成功經驗完善規(guī)則,我們建議:一是要明確原則,確保所有權、穩(wěn)定使用權、搞活流轉權;二是搞活流轉權,要抓住關鍵,即使用權流轉不得損害所有權人(如“我侵權了我”)與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核心在權利用盡(exhaustion of rights)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