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蘭芳
2022 年高考北京大作文題為二選一,其一如下:
古人說,“學不可以已”,重視學習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當代中國,人們對學習的理解與古人有相同之處,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請以“學習今說”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可以從學習的目的、價值、內(nèi)容、方法、途徑、評價標準等方面,任選角度談你的思考。
從這個作文題,筆者對作文教學做了進一步的思考。筆者認為,“以評促教”,關(guān)注作文課堂教學評價的價值取向,把作文課“落在點上”,可以促使學生在作文訓練上“學而不已”。
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wù)是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一節(jié)課只要“當堂教會”學生某種寫作方法,那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就是符合基本要求的。因此,“當堂教會”這一教學原則也是杜絕教學目標盲目高大上的一種良策。如此,以“一課一得”作為評價標準就能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zhì)變,即“學而不已”。
所有納入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shù),術(shù)后視力均≥1.0,A組1例術(shù)后1個月未復查,B組2例術(shù)后3個月未參加復查,予以剔除,最終納入完整參加術(shù)后4個時間點復查的患者100例(200眼),A組54例,B組46例,其中男49例,女51例,年齡18~28(21.4±3.6)歲,術(shù)前SE -6.00~-9.00(-7.17±1.36)D,角膜厚度570~610 μm,角膜基質(zhì)床厚度/術(shù)前角膜厚度(Residual corneal stroma thickness/corneal thickness,RCST/CT)均大于60%。2組間年齡、屈光度、角膜厚度和切削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在寫作指導實踐中,教師可以將評價靠向體現(xiàn)課程標準比較準確的教材體系上,以閱讀配合寫作,以寫作鞏固閱讀。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在進行整體性寫作指導的基礎(chǔ)上加強對學生某一項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準確地把握各年級學生的基本特點,以“寫什么”為經(jīng),以“怎么寫”為緯,循序漸進地規(guī)劃作文教學。
根據(jù)在3DGIS中設(shè)計完成的線路里程,自動裝配好橋梁、隧道和路基三維模型,組成線路整體模型。在Civil 3D中,可通過三維漫游瀏覽線路設(shè)計效果,如圖6和圖7所示。此外,還可以生成設(shè)計圖紙、計算填挖方工程量等數(shù)據(jù)。
筆者執(zhí)教自擬寫作課“如何讓筆下的人物‘活’起來”時,關(guān)聯(lián)整合了教材范文《背影》《社戲》,指導學生運用“情境想象寫作法”來描寫刻畫某一人物。筆者引導學生自設(shè)生活化情境,描摹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心理、動作及語言。每個學生都在下課前15 分鐘完成了片段式主題練筆。于是,筆者遴選優(yōu)秀作品,并參照評價量表進行評議討論,速度快的學生在課堂時間完成了升格訓練,學生當堂就初步掌握了“情境想象寫作法”。如果每一堂課學生都能“有所得”,那么這樣的課堂就是有效的。
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在課堂中吸收的知識與能力也是有限的,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體系,有效地將單元文本中的“寫作元素”轉(zhuǎn)變?yōu)檫m切的“訓練標準”,使之易于被學生習得掌握。
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單元作文要求是“學寫傳記”,筆者以《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嚴九郎的肖像描寫為“榜樣”,指導學生通過簡筆白描式筆法表現(xiàn)人物的主要特征;再如,筆者以《回憶我的母親》中母親的幾個事例為“榜樣”,指導學生通過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特征。
例如七年級上學期,教師可以以寫人敘事為主,設(shè)計恰當?shù)淖魑念}目進行訓練,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選材能力。到七年級下學期時,教師可以適當穿插環(huán)境描寫,更可以做進一步細化,引導學生仿鑒教材中的名家作品對人物描寫及環(huán)境描寫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同理,到了八、九年級,在學寫說明文、議論文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做進一步的寫人敘事的融合訓練,以求鞏固。如此循環(huán)往復,層層推進。教師依據(jù)課程標準與教材體系,在不同的階段提出不同評價標準,并以之為參照,寫作教學也就有了具體的指向。
那幾個八路軍一沖進來就分頭提槍照著日本兵射擊。一槍打倒一個,一槍打倒一個。六個日本兵根本沒來得及把三八大蓋端起來就被打倒了,單單只剩下鬼子軍官。鬼子軍官望著地上日本兵,一聲怪叫,抽出了戰(zhàn)刀,扎起了馬步。看樣子,他是想做垂死掙扎。那顯然是頭兒的八路軍一聲冷笑,朝另外四個八路軍使個眼色,亂槍齊發(fā),鬼子頓時被打成了馬蜂窩,一股股殷紅的血水像噴泉一樣直往外噴。
在日常作文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習慣用“專家”的視角和“精英”的標準來評判學生的習作,要求學生寫出的作文應當具有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規(guī)格——選材要新穎,敘描要傳神,議論要精辟,布局要精巧,書寫要美觀等。但很多時候,這樣的“好文章”只是部分學生的“妙手偶得”。
作文教學的課堂評價要從實際出發(fā),切實幫助學生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在作文評價中,教師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指向?qū)懛ǖ挠柧殹=處熓紫葢鶕?jù)大部分學生的寫作水平,引導學生掌握通用層面的寫作技法;其次是關(guān)注學生個體的特點,兼顧到個體“點”的提高,從而指導全體學生“怎么寫”。
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評價,從文章立意、構(gòu)思、邏輯、語言等方面展開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適當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如學習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學寫游記”時,筆者組織學生精讀《壺口瀑布》,賞析游記三要素,然后群讀《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登勃朗峰》《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歸納梳理游記閱讀策略。之后,筆者布置了兩項主題微作文寫作任務(wù),讓學生任選一項當堂完成。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筆者提出了不同的寫作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對于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筆者會在兼顧作文訓練目標的基礎(chǔ)上,引導其發(fā)展個性化表達;對于大部分中等學生,筆者會要求他們在達成作文訓練目標的基礎(chǔ)上,進行“升格”;對于寫作能力偏弱的學生,筆者要求他們達成作文訓練的基本規(guī)范即可,也會鼓勵這一部分學生適當“描紅仿寫”。
在開展親子繪樂課堂之前,我們可根據(jù)家長的職業(yè)特點、特長,對家長進行相關(guān)的培訓,如閱讀指導、情境表演、活動組織等。在家長掌握好幼兒的身心特點和活動的目標、組織形式等之后,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當老師,零距離的開展親子互動?;顒右蚣议L的介入而變得豐富有趣,讓幼兒獲得了一次次難忘的愉快體驗。
綜上所述,教師要將課堂評價真正落到實處,進而尋找有效的教學實踐路徑,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也會真正關(guān)注起自身的寫作過程,從而達到“學而不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