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禾
上學時,我們普遍被老師和家長教育:“字寫得好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我也這么認為,然后覺得自己天性愚鈍,這輩子做不了好學生。到英國上了幾年學,我看到牛津大學一些老教授寫的字也那么丑,心想:字越寫越丑,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嗎?
從目前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狀況來看,經(jīng)濟越發(fā)達,人們的字也普遍寫得越丑,確實是一個規(guī)律。我們也許可以相信,等中國人均GDP水平發(fā)展到和英國比肩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的字恐怕都好看不到哪里去了。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xiàn)“經(jīng)濟越發(fā)達,字寫得越丑”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呢?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的受教育水平不是應該越來越高嗎?不是應該有越來越多的老師教書法,大家越來越重視書寫嗎?其實,這一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淺層次的,一個是深層次的。
淺層次的原因是,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手機、計算機等電子設備越來越多,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鍵盤輸入文字,或者干脆用語音通話,寫字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結果用進廢退,字也就寫得越來越差。有道是,“雖然我的字寫得像狗爬,但是有本事讓王羲之跟我比打字速度啊”。
生活中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只是導致人們普遍字寫得越來越丑的淺層原因。畢竟現(xiàn)在仍有許多看似沒什么用的東西被人們發(fā)揚光大,甚至越做越好。以服飾為例,幾萬元一套的西裝、幾千元一雙的高跟鞋比比皆是。即便這些服飾價格昂貴,穿著也缺少舒適性,人們仍然趨之若鶩。
為什么這些實用性很低的服飾,仍然受到現(xiàn)代人追捧,甚至做得比一兩百年前更加細致、奢華呢?因為這些服飾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傳達信息的作用。它們能夠替代穿著的人向外界傳達出“我很專業(yè)、我很職業(yè)、我很干練、我很有魅力、我很有實力”的信號。
從信息論的角度來說,任何可以傳遞信息的事物都是有價值的。像西裝和高跟鞋這類實際使用體驗并不舒適的服飾,在新的時代的符號作用有增無減。它們已經(jīng)從一種普遍的著裝,變成商業(yè)精英、職場達人向外界展示自己能力的信息載體。為了更好地傳遞信息,人們自然會選擇越來越高級的西裝和越來越昂貴的高跟鞋。
由此可知,字寫得好,在幾百年前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個住在廣東的官員,一輩子見不到幾次住在北京的上司。從廣東到北京,騎馬行船,可能要一兩個月才能到。那么,一個廣東的官員如何能讓北京的上司對他產生好的印象,從而保證仕途通達?你猜對了,靠寫得一筆好字。同理,生意人之間的往來、老丈人對女婿的印象等,不少時候都靠書信。
所以有“見字如見人”的說法。一個人的字寫得好看,自然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其實,“見字如見人”這個說法并沒有什么科學依據(jù),只能說明這個人在書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北宋年間,號稱“六賊之首”的大奸臣蔡京,就寫得一手好字。而南北朝時,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雖然統(tǒng)一了中國南方,又北伐中原,在歷史上留下盛譽美名,但字寫得非常難看——他小時候沒受過太多的教育,長大后又南征北戰(zhàn)地拼事業(yè),自然沒有機會去練習書法。
在古代,交通、通訊不發(fā)達,人和人之間的信息傳遞幾乎完全靠書信。如果想要別人對自己有個好印象,寫一筆好字,就是再劃算不過的選擇了。于是,人們紛紛投資書法,字也就越寫越好。
到了現(xiàn)代,飛機、高鐵、電話等交通通信網(wǎng)絡越來越暢通,早上從上海去北京開會,下午從北京飛深圳,晚上再見個客戶,甚至約個越洋視頻會議,都變成了非常輕松的事情。這時候,字寫得好對于維護個人形象的作用就不那么大了。
(摘自《投資者一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