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娟 劉治盈 楊麗娟
【摘要】? 目的? ? 探討剖宮產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DVT)形成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上饒市廣信區(qū)中醫(yī)院行剖宮產的152例產婦臨床資料,分析引發(fā)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相關高危因素。結果? ? 經(jīng)單因素分析顯示,體質量指數(shù)、是否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癥病史、CRP、D-D均是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影響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多因素分析顯示:體質量指數(shù)≥28.69 kg/m2、未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癥病史、C反應蛋白(CRP)≥1.84 mg/L、D-二聚體(D-D)≥3.15 mg/L是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 ? 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與體質量指數(shù)、體育鍛煉、“三高”病史、血清CRP、D-D有關,臨床應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以預防其發(fā)生。
【關鍵詞】? 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影響因素;護理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R719.8;R473.6?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12-002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2.008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由于血液在下肢深靜脈血管內出現(xiàn)不正常的凝結變化所致,與血管內皮損傷、血液流速減慢等相關[1]。剖宮產為婦產科常用術式,雖可解決多種難產問題,但創(chuàng)傷較大,術中失血量較順產多,術后極易發(fā)生下肢DVT[2]。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的廣泛應用,下肢DVT在婦產科也越來越常見,已成為剖宮產術后較多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剖宮產術后發(fā)生下肢DVT不僅會加劇產婦痛苦,若栓子脫落進入血液循環(huán),還會導致肺栓塞,威脅生命安全[3-4]。因此,充分了解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高危因素,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降低其發(fā)生率、改善母嬰結局有重要臨床意義。本研究統(tǒng)計分析接受剖宮產分娩152例產婦的臨床資料,探討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干預措施,報道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
2020年12月于上饒市廣信區(qū)中醫(yī)院行剖宮產
152例產婦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單胎妊娠,分娩方式為剖宮產;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等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入院前即存在下肢DVT;合并惡性腫瘤;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根據(jù)是否形成剖宮產后下肢DVT將產婦分為下肢DVT組(47例)和非下肢DVT組(105例)。
1.2? ? 方法? ? 經(jīng)醫(yī)院病歷系統(tǒng)收集整理2組產婦資料,并對比2組產婦年齡、孕周、體質量指數(shù),是否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孕后4~7個月),以及基礎疾病情況,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病史,血清C反應蛋白(CRP)、D-二聚體(D-D)水平等因素差異。
1.3? ? DVT診斷標準? ? 影像學檢查顯示:頻譜不隨呼吸變化,血管探及少量血流信號,甚至無血流信號;臨床表現(xiàn):患肢腫脹、疼痛,皮膚色澤加重,皮溫升高,行走時腫脹加重;CTA檢查顯示:相應部位管腔狹窄,管腔內可見類軟組織影填充,甚至無對比劑通過。
1.4? ? 統(tǒng)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單因素分析? ? 單因素分析顯示,體質量指數(shù)、是否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癥病史、CRP、D-D均是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影響因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孕周與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2.2? ? 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多因素分析? ? 多因素分析顯示,體質量指數(shù)≥28.69 kg/m2、未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三高”病史、CRP≥1.84 mg/L、D-D≥3.15 mg/L是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3? ? 討論
據(jù)相關資料統(tǒng)計,下肢DVT是剖宮產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約有0.5‰~3‰的剖宮產產婦會發(fā)生下肢DVT[5]。在DVT急性期血栓存在脫落風險,脫落后的栓子可隨靜脈血液進入肺動脈中,誘發(fā)肺栓塞,且由于血栓不斷凝集,可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對患者的下肢功能及生命健康造成威脅[6]。而產婦在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對靜脈回流造成一定阻礙,導致血流速度減慢,加上分娩過程中失血和血管內皮受損,致使下肢DVT發(fā)生風險更高[7]。隨著有關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研究逐漸深入,發(fā)現(xiàn)導致產婦剖宮產術后出現(xiàn)下肢DVT的危險因素較多,臨床應加強對危險因素的篩查,早期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以保障剖宮產產婦身體健康。
3.1? ? DVT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 ? 本研究經(jīng)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體質量指數(shù)≥28.69 kg/m2、未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癥病史、CRP≥1.84 mg/L、D-D≥3.15 mg/L是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1)體質量指數(shù)≥28.69 kg/m2。肥胖的產婦在妊娠期、分娩后活動量減少,靜脈血流更加緩慢,血流滯緩,易造成血栓形成。(2)未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妊娠晚期,產婦血小板功能改變,血漿纖維蛋白原(FIB)、凝血因子增加,血液呈現(xiàn)生理性高凝狀態(tài),術后長時間臥床缺乏鍛煉,導致腿部靜脈處于低流率狀態(tài),增加DVT形成風險[8]。(3)高血壓病史。產婦血壓偏高時,周圍血管阻力持續(xù)增高,血流及血管壓力較大,可影響血液流速,促使血栓形成。同時血管壁壓力增加會引起血管硬化及血管內膜損傷,引發(fā)一系列病理性變化,如凝血因子活性增強等,促使DVT發(fā)生。(4)糖尿病病史。持續(xù)糖代謝紊亂會引起血小板功能異常,并會激活凝血因子,增加凝血酶產生,致使凝血-纖溶系統(tǒng)破壞。持續(xù)高血糖還會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害,導致紅細胞、血漿蛋白病理性改變,最終導致血液高凝狀態(tài),增加血栓形成風險[9]。(5)高脂血癥病史。血脂異??梢鹧軓椥越档?、血管腔逐漸狹窄,形成粥樣硬化斑塊,致使血流變得緩慢,最終導致下肢DVT[10]。(6)CRP≥1.84 mg/L。CRP可通過刺激誘導機體單核細胞分泌組織因子,當血清CRP水平過高時,可啟動機體凝血瀑布反應而形成血栓[11]。(7)D-D≥3.15 mg/L。D-D是機體凝血過程可能會產生的一種二聚體復合物,為急性血栓形成的敏感的標記物,D-D水平上升代表凝血及纖溶活性增強,血塊在血管中形成,故D-D增高則下肢DVT形成風險增加[12]。
3.2? ? 護理干預措施? ? 對于以上影響因素,建議采取以下護理干預措施:(1)臨床醫(yī)護人員在產婦行剖宮產術前,準確評估其DVT發(fā)生風險,全面了解產婦體質量指數(shù)、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病史,檢測D-D水平,根據(jù)DVT發(fā)生的高危因素,將產婦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對于低危產婦,可使用加壓彈力襪預防,鼓勵其早期下床活動,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于中危產婦,可遵醫(yī)囑給予低分子肝素鈉等藥物預防,使用醫(yī)用間歇式充氣壓力泵促進下肢靜脈回流,直至產婦可下床行走,之后改用加壓彈力襪,指導產婦進行適當步行;對于高危產婦,則推薦在應用藥物預防的同時輔助機械性護理措施,如人力擠壓腓腸肌、運用間歇式充氣壓力泵等。(2)護理人員適時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了解下肢DVT的相關知識,避免產生恐懼或焦慮等負性情緒,保持心情舒暢,以防自主神經(jīng)與內分泌系統(tǒng)功能紊亂,降低血壓波動。(3)產婦的飲食以低脂、富含纖維素且易消化食物為主,少食高糖、高鹽食物,多飲熱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液凝塊風險。(4)由于小腿肌肉收縮及其靜脈膜具有防逆流作用,應盡量避免在下肢輸液,減少下肢穿刺次數(shù),防止靜脈內膜損傷,以保護血管壁;各項操作嚴格遵守無菌原則,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密切觀察輸液、穿刺部位皮膚及血管情況,預防靜脈炎發(fā)生。(5)剖宮產術后鼓勵產婦盡早進行床上翻身、四肢活動,尤其是下肢關節(jié)肌肉的鍛煉;護理人員或家屬對產婦比目魚肌、腓腸肌進行按摩,5 min/次,每2 h按摩1次;密切監(jiān)測產婦D-D水平,對于D-D增高者及早使用醫(yī)用彈力襪或捆綁彈力繃帶,促進下肢深靜脈回流。(6)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下肢DVT的患者,急性期應保持絕對臥床,在發(fā)病3~4 d內和溶栓治療期間,將患肢抬至高于心臟平面20~30 cm,膝關節(jié)微屈,以促進小腿靜脈回流。發(fā)病后1~2周內栓子易脫落,期間應高度重視患者臨床癥狀及表現(xiàn),出現(xiàn)劇烈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等異常情況時立即報告醫(yī)生,做好搶救準備。
綜上所述,體質量指數(shù)偏高、缺乏體育鍛煉、“三高”病史、血清CRP、D-D水平偏高均是剖宮產術后下肢DVT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應予以高度重視,積極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措施,降低其發(fā)生率,改善產婦預后。
參考文獻
[1]? ? 張春梅,楊濤,閆莉麗,等.圍生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9,31(1):49-53.
[2]? ? 危玲,陳奕.妊娠期及產褥期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評估及預防[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21,30(5):330-334.
[3]? ? 李宇琪,劉莉,翁丹卉,等.妊娠期及產褥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0例臨床資料分析[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9,28(11):833-837.
[4]? ? 薛亞潔.孕產婦VTE評分表評估下的針對性護理干預策略在血栓前狀態(tài)孕婦剖宮產術后下肢DVT風險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9):1582-1584.
[5]? ? 董蕾.孕期及產褥期血D-二聚體水平變化情況及與靜脈血栓栓塞癥發(fā)生關系[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9,27(7):941-944.
[6]? ? 齊菲,陳福東,王凱臣.乳腺癌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0,24(8):1278-1279.
[7]? ? 張燕,朱紅江,郭凌云,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超聲特征及危險因素分析[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21,33(3):54-58.
[8]? ? 陳穎,秦賢,王敬東,等.三級醫(yī)院危重癥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21,28(2):189-193.
[9]? ? 黃聰,李建輝,王艷君.產褥期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及血清CD40L水平與凝血,血小板功能及炎癥反應的相關性[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22,37(1):103-106.
[10]? ? 王子蓮,耿慧珍,趙先蘭,等.中國九家醫(yī)院孕產婦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fā)病現(xiàn)狀及危險因素調查[J].中華婦產科雜志,2020,55(10):667-672.
[11]? ?ZHAO X,ALI S J,SANG X .Clinical Study on the Screening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by D-Dimer Combined with RAPT Score Among 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J].Indi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20,54(S2):316-321.
[12]? ? 王洋,蘇彩梅,黃美玲,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9,48(11):94-100.
(收稿日期:202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