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卷戲俗稱喇叭戲,是流傳于河南省汝南縣及鄧州市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是由“羅戲”和“卷戲”這兩個古老劇種融合而成?!傲_戲”和“卷戲”能融為一體的原因是其唱調多同為宮調式,間或有徵調式,音域趨同。其唱腔粗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戲曲風格。同時,“卷戲”善演文場戲,“羅戲”善演武場戲。為了相得益彰,達到文武兼有的演出效果,兩個劇種經常同臺演出,因此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后來便直接稱其“羅卷戲”。
2008年,汝南羅卷戲和鄧州羅卷戲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中國戲曲曲藝辭典》載,“羅戲流行于河南,歷史悠久”;據傳,羅戲創(chuàng)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時期,是皇帝和文武百官為了取樂而模仿天宮仙樂編纂的宮廷戲。因此,羅戲也叫“樂戲”。
卷戲源于駐馬店汝南縣廟中老道士演唱的經文,因為經文是一卷一卷的,所以被稱作“卷戲”。據說,講述的都是“二十四孝”這樣的傳統(tǒng)故事、廟里墻壁上畫的“顯功”故事、佛教和尚們念的經文,還有“儺”戲中斬鬼驅邪的情節(jié),以此教化善男信女們棄惡揚善,如《鍘美案》《南陽關》《李子精臨凡》《朱洪武吊孝》《龍抓熊氏女》《劉金定下南唐》《花打朝》等。
行當
羅卷戲的行當很有特色,首先是生、旦、凈、丑行當俱全。各行當表演從不同角度把武術、雜技、獅舞、竹馬、高蹺、旱船等漢族民俗藝術吸收進來。武打戲粗獷、奔放、真實,用的全是真刀真槍,開打時不但火花飛射,而且具有獨特風格。
唱腔
羅卷戲唱腔一般比較深奧,講究音韻,主要以婉轉清新、優(yōu)雅抒情見長。羅卷戲的唱詞有很獨特的地方,即每一大段唱詞由三長一短的句式組成,類似于我國古典詩詞的詞牌,一直沿傳至今毫不改變,且傳統(tǒng)劇目中的唱詞都很文雅。專家稱這很可能是該劇種在鼎盛時期文人墨客加入而形成的,絕不類同于其它傳統(tǒng)地方戲的唱詞,很有古老劇種昆劇、京戲的味道,卻又固守詞牌似的唱法。
伴奏樂器
羅卷戲的音樂自成風格,主要伴奏樂器有篳篥、大笛、嗩吶、笙等。演武打戲時,還需要3尺多長的喇叭、羊角號。羅卷戲的打擊樂器有鼓板、大鑼、大镲、小镲、小鑼、堂鼓、大鼓等。隨著音樂的發(fā)展,不斷加入弓弦樂器,如二胡、板胡、曲胡等,為其它劇種少見。凡兩軍廝殺等場面,所有吹奏樂器、打擊樂器一同奏鳴,大有雷電交加、金戈鐵馬的壯觀氣勢。
(來源:駐馬店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