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瓢蟲,屬鞘翅目瓢蟲科,俗稱二十八星瓢蟲。主要分布于華北、東北地區(qū)。寄主植物有馬鈴薯、茄子、番茄、青椒、扁豆、菜豆、大豆、瓜類和白菜類。
被害葉片僅留葉脈和上表皮,形成許多不規(guī)則透明的凹紋,后變?yōu)楹稚吆?,過多的斑痕則導(dǎo)致葉片枯萎。為害馬鈴薯嚴重時,可減產(chǎn)30%以上。
成蟲體長7~8毫米,半球形,赤褐色,全體密披黃褐色細毛。前胸背板前緣凹陷而前緣角突出,中央有1較大的劍狀斑紋,兩側(cè)各有2個黑色小斑(有時合并成1個)。兩鞘翅上各有14個黑斑,鞘翅基部3個黑斑后方的4個黑斑不在1條直線上,兩鞘翅合縫處有1~2對黑斑相連。卵長約1.4毫米,子彈頭形,近底部膨大。初產(chǎn)時鮮黃色,后變黃褐色,有縱紋。卵塊中卵粒排列較松散。幼蟲體長約9毫米,淡黃褐色,紡錘形,背面隆起,各節(jié)有黑色枝刺。蛹長約6毫米,橢圓形,淡黃色,背面有稀疏細毛及黑色斑紋,尾端包著末齡幼蟲的蛻皮,尾端有黑色尾刺2根。
華北地區(qū)年發(fā)生2代。以成蟲群集在背風(fēng)向陽的山洞中、石縫內(nèi)、樹皮下、屋檐下、籬笆下、土穴內(nèi)越冬。也喜在背風(fēng)向陽山坡、半丘陵坡地約3~7厘米深土表層內(nèi)越冬。一般5月開始活動,為害馬鈴薯及苗床中的茄子、番茄、青椒。6月上、中旬為產(chǎn)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第一代幼蟲為害期,7月中、下旬為化蛹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第一代成蟲羽化盛期,8月中旬為第二代幼蟲為害盛期,8月下旬開始化蛹,成蟲羽化后尋找越冬場所,10月上旬開始越冬。越冬代成蟲多產(chǎn)卵在馬鈴薯苗基部葉背面,極少產(chǎn)于葉正面。每雌蟲產(chǎn)卵400粒左右,產(chǎn)卵期40天左右,壽命長達300余天。第一代成蟲壽命45天左右。卵20~30粒產(chǎn)在一起,直立,成塊。卵多在夜間孵化。卵期第一代約6天,第二代約5天。幼蟲共4齡。1齡幼蟲多群集在葉背取食,2齡后則分散為害,食量逐漸增大,4齡幼蟲食量最大。幼蟲歷期第一代約23天,第二代約15天。幼蟲老熟后,多在植株基部的莖上或葉背面化蛹。蛹期第一代約5天,第二代約7天。
1.捕殺成蟲。利用成蟲的假死習(xí)性,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后,用盆承接從植株上拍打下的成蟲,集中消滅。
2.摘除卵塊。根據(jù)此蟲產(chǎn)卵集中、顏色鮮艷易于發(fā)現(xiàn)的特點,在產(chǎn)卵季節(jié),及時摘除卵塊亦可減輕為害。
3.藥劑防治。抓住2齡幼蟲未分散時,進行噴藥防治??捎?.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滅殺斃(21%增效氰·馬乳油)6000倍液、10%菊·馬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