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夢瑤 陳輝
摘 要:紅色資源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將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針對當前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用好課堂主渠道、把好實踐主陣地、守好網(wǎng)絡主戰(zhàn)場三個方面提出了改善路徑。
關鍵詞:紅色資源;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擦亮黨員初心底色、增強黨的生機活力、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需要。大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未來主要力量,深化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百余年間接續(xù)奮斗中積累下來的歷史物料和文化精神,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素材。將紅色資源全方位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價值,有著重要的時代意義。
一、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夯實信仰之基,引領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信仰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神驅動力,主導著個體的認知和行為,決定了個體的價值取向和情感認同。大學階段正是個體價值體系確立的關鍵時期,然而當前在一些如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沖擊下,個別大學生出現(xiàn)了一定的信仰危機,這給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將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通過真實可觸的史料遺跡對錯誤的思潮進行有力駁斥,可以讓大學生在英雄故事、紅色精神中得到熏陶和洗禮,深化對黨的先進性的認識,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牢固樹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和信心。
(二)補足精神之鈣,激勵大學生矢志砥礪奮斗
當代大學生成長于物質資源相對充裕的時代,未曾體驗過物資匱乏的艱辛,較為平順的成長經(jīng)歷使得他們缺乏意志的磨煉,同時在“躺平”“佛系”等亞文化影響下,往往以消極的情緒來面對困難。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到如今的繁榮富強,這是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帶領人民艱苦奮斗的結果?,F(xiàn)今我們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大學生肩負時代重任,必須克服懶惰懈怠,增強奮斗精神。紅色資源中囊括了豐富的奮斗故事,如展現(xiàn)林州人民自力更生、戰(zhàn)天斗地的“紅旗渠精神”,展現(xiàn)石油工人獨立自主、愛國創(chuàng)業(yè)的“大慶精神”,這些光輝歷史體現(xiàn)的向上能量能夠作為大學生應對挑戰(zhàn)的強大精神動力,引領著他們以昂揚奮斗之姿踏上新時代的輝煌征程。
(三)把穩(wěn)思想之舵,助力大學生厚植愛國情懷
愛國情懷是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內生動力和情感基礎。紅色資源中那些蕩氣回腸的愛國故事、仁人志士舍身報國的愛國壯舉,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大學生能夠從其中了解到,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人民歷盡艱辛磨難才得以建成如今強盛的祖國,進而感知中華民族的堅韌和英勇,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有了這種愛國情懷,他們在面對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襲時,才能堅定立場,自覺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守護先輩寶貴的革命成果,從而將個人青春投入國家建設的宏偉事業(yè)中。
二、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現(xiàn)實困境
(一)內容單調,興趣激發(fā)有困難
思政教育貫穿學校教育的各個階段。當代大學生在求學的歷程中已經(jīng)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過一些紅色故事,對此類內容形成了固有認知。比如,對雷鋒、焦裕祿、狼牙山五壯士等代表性人物的事跡熟稔于心,同時對英雄人物也存在一些“臉譜化”的刻板印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這些典型素材常常作為不可或缺的內容重復出現(xiàn),但往往缺少對素材更深度的挖掘和解讀。這使得大學生不能從中獲取新的知識儲備和精神養(yǎng)分,產(chǎn)生疲態(tài)心理,難以提起學習興趣。
(二)年代久遠,情感共鳴程度差
紅色資源產(chǎn)生于黨帶領人民團結奮斗的各個時期,在艱難困苦的革命和建設時期,積累下了大量寶貴的紅色資源。然而,由于其形成于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與當今的生活環(huán)境存在較大隔閡,大學生難以真正融入其中,較難產(chǎn)生情感共鳴。例如,在了解長征歷史時,他們大多只記住了“兩萬五千里”等一些驚人數(shù)據(jù),卻無法設身處地體會到當時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在緊急危險的戰(zhàn)斗環(huán)境中徒步遠行的艱難程度。僅憑想象和聽說拼湊起來的片段讓大學生對這些紅色資源的理解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面,不能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精神內涵。
(三)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不理想
當前,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要形式有黨課團課、講座報告、紅色觀影活動和參觀紅色紀念館等,大多安排在課余時間。大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在繁重的課業(yè)之余,又要分出時間來參加這些理論性的學習活動,難免會產(chǎn)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同時,這些活動往往又與第二課堂的學分掛鉤,學生易持被動學習的心態(tài),活動積極性不高且不能集中精力。此外,紅色尋訪實踐類的學習活動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制約,往往只選派一些學生干部參與其中,且活動中需要分出部分精力用于拍攝宣傳照片、撰寫新聞稿,如此一來影響了活動效果。
三、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施路徑
(一)守正創(chuàng)新,用好課堂主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學校思政課這個渠道,推動黨的歷史更好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發(fā)揮好黨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闭n堂作為培根育人的重要陣地,承載著思想啟迪、知識傳授、情感熏陶等多項功能,因而必須重視其在黨史學習教育中的首要地位。思政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課堂的關鍵作用,靈活運用紅色資源,將黨史學習與理論講授有機結合起來,增強課堂活力。此外,專業(yè)課教師要著力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充分挖掘與專業(yè)相關的紅色元素,如以突出的學科成果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注重專業(yè)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教育合力。在此基礎上,高校還可以開設一些黨史選修課程作為主干課程的有力補充,便于學生進行延展學習,培養(yǎng)此方向的專業(yè)人才。同時,要注重紅色資源在教材中的體現(xiàn),在課本中加入典型紅色元素。收集當?shù)丶t色資源素材以及校史相關紅色資源,整合匯編成研究材料,作為校本課程的教學材料。
(二)整合資源,守好實踐主陣地
實踐是大學生深入了解黨史、體悟黨史較為直觀的途徑。要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做好紅色資源的發(fā)掘者、推介者、保護者,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更多紅色資源,對其展開細致全面的了解,并以恰當?shù)姆绞竭M行推廣宣傳。高校要因地制宜地設計實踐內容,統(tǒng)籌各方資源,依托校園內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實踐聯(lián)系單位,結合入學教育、入黨儀式等重大節(jié)點和重要節(jié)日組織開展紅色社會實踐活動。比如,通過祭奠英烈、參觀舊址、紅歌比賽、尋訪英雄、體驗生活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使學生貼近紅色資源,自主接受思想洗禮,激發(fā)自身報效祖國的強大奮斗動力。
(三)智慧賦能,守好網(wǎng)絡主戰(zhàn)場
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發(fā)展,其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開展社交的重要載體。高校應該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優(yōu)勢,拓展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路徑。第一,可以精心打造融媒體平臺和宣傳矩陣,運用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對紅色資源進行宣傳,充分發(fā)揮新媒體互動性強、傳播速度快等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育實效。第二,可以創(chuàng)建主題教育網(wǎng)站,將紅色資源進行梳理分類,設置條目清晰的學習板塊,便于學生進行資料查詢和研究。還可以發(fā)起豐富有趣的線上活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第三,可以綜合運用AR、H5、微信小程序等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增強學生沉浸式的紅色精神學習體驗。對于一些距離較遠的紅色資源,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技術進行身臨其境的學習,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主性,提升教育效果。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一百多年的奮斗實踐中沉淀下來的寶貴財富。將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奮斗精神,厚植愛國情懷,成長為堪當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推動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學生成長特點,創(chuàng)新教育途徑,充分發(fā)揮紅色資源的育人功能,推動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持續(xù)走深走實。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fā)展之路 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EB/OL].(2021-03-07).http://news.cnr.cn/native/gd/20210307/t20210307_525430068.shtml.
[2]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
[3]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
責編:司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