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嚴
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向全國進軍”這一主題展廳中,有一面殘缺一角的獎旗,這面獎旗是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第106團授予“支前船工”陳文義和陳玉華父子的。
在渡江戰(zhàn)役前夕,解放軍來到了長江沿岸重要的城市安徽省安慶市,在此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征集渡江的漁船,并招募船夫。當時年僅21歲的陳玉華和父親陳文義聽說此事后,義無反顧地將自家船只貢獻出來,并愿意擔任船夫。在渡江前,野戰(zhàn)軍首長親自為陳玉華父子頒發(fā)了這面獎旗,他們明白接受這面獎旗就意味著要隨時做好犧牲的準備,依然堅定地接受了這面獎旗,并將它縫在了自己衣服內(nèi)里上。不幸的是,陳玉華被炮彈擊中,而這也是這面獎旗缺失一角的原因。
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我就被它深深打動。香山革命紀念館每件展品的背后都是革命先烈們留下的寶貴記憶,記錄著發(fā)生的紅色往事?,F(xiàn)在,我成為大學生講解員,一次次飽含深情地把這些故事講給觀眾。
我深知,要成為一個好講解員,僅僅是牢記講解詞把故事原封不動地背誦給觀眾聽是不夠的,應該再自己深入了解館內(nèi)的一件件展品、一張張照片,以及一段段影像背后的故事和意義后,將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品質(zhì)講給觀眾,才能真正打動他們。
在講解員學習中,遇到不理解或含糊不清的地方,我總會去翻閱各種書籍,力求深入理解。在講到中共中央進駐北平前的準備工作這一部分時,我起初并不能理解:為什么不將中共中央在北平的駐地選擇在北平城區(qū)內(nèi),而是選擇在相對偏僻的香山?帶著這個疑問我翻閱了當時的北平地圖,以及為了轉(zhuǎn)移工作中共中央成立的轉(zhuǎn)移委員會的相關報告。從中我了解到,之所以選擇在香山而不是在北平城區(qū),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當時北平城內(nèi)魚龍混雜,街頭流傳著“特務多,散兵游勇多,搶匪多,小偷多,銀圓販子多”這樣的歌謠,而坐落在香山的香山慈幼院恰好可以騰出3000余間房屋,并且香山慈幼院距離城區(qū)僅20余公里,既方便進行聯(lián)系又相對獨立,便于保密。
當講解員的這段經(jīng)歷,讓我學到了其他地方難以學到的歷史知識,了解到展品背后鮮活的歷史故事。比如,在西苑閱兵時,毛澤東同志為什么選擇乘吉普車進行閱兵?有了疑問后,我去查找資料,了解到這輛吉普車是繳獲的美式軍用吉普車,選擇它進行閱兵更有意義。
一次在講解到北平的和平解放時,我聽到這樣的疑問:北平城是在1月31日和平解放的,為什么解放軍部隊選擇在2月3日才舉行入城儀式呢?我翻開日歷查看,發(fā)現(xiàn)當年的2月3日正值大年初六,解放軍選擇此日舉行入城儀式,恰恰是為了不打擾北平城內(nèi)的百姓們過年,于是等到傳統(tǒng)的“破五”結束后才選擇進行入城儀式。
正是這些學習、講解、探索,讓我更加全面地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以及他們背后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讓我能夠?qū)⒆约旱闹v解準備得更加充分,同時我也得到了更多啟發(fā)和思考。
經(jīng)過多次講解,我不僅學會了在面對觀眾時應該如何流暢且清晰地表達,而且還能夠去關注觀眾的理解和反應,從而判斷自己是否講解清楚,以及觀眾們是否能夠清晰地理解。面對觀眾各種各樣的疑問,通過老師的培訓和自己查找資料,我?guī)缀醵伎梢詮娜輵稹?/p>
能夠用所掌握到的知識解答觀眾的疑問,我感到無比自豪。
責任編輯:樸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