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璘
2023年4月20日17點,伴隨著悠長的鳴笛,一列客車披著金色的晚霞,緩緩駛入敦格鐵路當金山站。站臺上,第22屆鐵路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蘭州局集團公司嘉峪關供電段肅北供電車間當金山接觸網工區(qū)工長田偉杰和工友們在此等候已久。每周準時、只此一趟的通勤車,是集中工作十余天后田偉杰回家的唯一交通工具。單程4個多小時的通勤路,田偉杰走了近4年。
敦格鐵路北起甘肅省敦煌市,南至青海省格爾木市,全長661公里,是青藏和蘭新兩大鐵路主干線間的重要連接線。當金山隧道作為墩格鐵路的控制性工程,穿越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兩大山脈,坐落于甘青兩省交界處的當金山上,全長20.1公里,田偉杰所在的當金山接觸網工區(qū)正是維護當金山隧道接觸網設備的中堅力量。
“工長,放幾年前我可想不到自己會過這樣的生活?!碑斄熊囻側朊刻祓B(yǎng)護、無比熟悉的當金山隧道時,田偉杰身旁的年輕同事忍不住嘀咕。田偉杰不禁笑了笑:“參加工作9年,我這個1991年出生的標準‘90后,竟也開始撫今追昔。的確,剛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我也想不到自己如今甘愿過這樣的生活?!?h3>“一定要把牽引供電設備搞懂弄通”
2014年7月,意氣風發(fā)的田偉杰走出校門,入職嘉峪關供電段。年輕的他哪怕對鐵路供電系統(tǒng)接觸網作業(yè)僅限于字面理解,性格也不減年輕人特有的張揚,對干好工作十分有信心。
但是很快,現(xiàn)實就“打臉”田偉杰。
“接觸網是在鐵路鋼軌上方用來為電力機車供電的一種特殊輸電形式,保證鐵路電力機車正常取電。接觸網工從事的具體工作有支柱安裝、支柱裝配、線索架設、懸掛安裝、懸掛調整、拉線安裝……”默讀著書本上生僻晦澀的專業(yè)術語,田偉杰的舌頭跟腦子都開始“打結”。
面對陌生且結構復雜的接觸網供電設備,田偉杰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看著身邊的一同入路的同事們在一次次練兵和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田偉杰挫敗不已,暗下決心“一定要把牽引供電設備搞懂弄通”。
每天只要有空閑時間,田偉杰就拿起專業(yè)書籍反復研讀,鐵路《行規(guī)》《技規(guī)》被他翻得卷了角、掉了頁,供電專業(yè)的《安規(guī)》《檢規(guī)》他爛熟于心,學習筆記寫了整整6本,隨著理論知識和業(yè)務技能的夯實,田偉杰成長為專業(yè)“大拿”。2017年,他先后奪得蘭州局集團公司技術比武接觸網專業(yè)全能第一名,獲得集團公司“技術能手”“甘肅省技術標兵”“全路技術能手”等榮譽。
在接觸網工崗位上工作4年,越對接觸網設備深入鉆研,田偉杰就越覺得自己需要更多的實戰(zhàn)磨煉技術。
2019年,墩格鐵路開通在即,田偉杰一直等待的機會來了。
得知敦格鐵路開通后要成立當金山接觸網工區(qū)的消息,田偉杰第一個遞交了報名申請,來到位于甘青兩省交界處、海拔3000米的當金山上。還不等田偉杰干出一番成績,當金山高寒缺氧的環(huán)境就給田偉杰這個土生土長的山東漢子當頭一棒。
“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钡竭_當金山后,田偉杰切身體驗著打油詩中對當金山環(huán)境的描述,他出現(xiàn)了嚴重的高原反應癥狀,頭暈、缺氧、惡心反胃接踵而至,生理的極度不適仿佛在無聲勸退他,這里他不該來。
可田偉杰怎么肯退?
墩格鐵路調試開通階段正值冬季,即使戴著棉帽、穿著棉衣,呼嘯的大風還是會順著脖子灌進全身,頂著當金山凜冽刺骨的寒風、零下三十多度的氣溫、說來就來的冰雹霜雪,田偉杰始終堅定:“我年輕,我不怕苦,就怕不長才干。”
針對高寒、高海拔、大風等惡劣自然環(huán)境對安全生產的影響,他帶領業(yè)務骨干開展立項攻關,積極破解現(xiàn)場作業(yè)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敦格鐵路設備驗收時,田偉杰敏銳地發(fā)現(xiàn)輔助線索與懸式絕緣子裙邊普遍存在相磨的問題,他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并在實際中對相關數(shù)據進行測量統(tǒng)計,改進回流線等線索對錨的連接方式,解決了線索與懸式絕緣子裙邊相磨的問題。
為了讓接觸網鋁合金腕臂組裝的參數(shù)計算過程準確、快速。他一遍遍在計算機上模擬,一次次在練兵場上試驗,經過反復計算和實地測量,編制出了腕臂參數(shù)自動計算軟件,只需輸入基本參數(shù),零部件的安裝位置及長度就會自動顯示,大大提高了作業(yè)效率及精度。
隨著墩格鐵路接觸網設備各項參數(shù)的穩(wěn)定,田偉杰早已適應了當金山的高原環(huán)境,業(yè)務技術水平也被磨煉得愈發(fā)嫻熟。
“我現(xiàn)在不想別的,就是把咱的人員和設備管理好、維護好。”墩格線順利開通運營后,作為工區(qū)工長,無形的壓力壓向田偉杰,此時的他心中,“責任”二字最重要。
2022年7月,在當金山至蘇干湖區(qū)間的一次步行巡視中,田偉杰發(fā)現(xiàn)區(qū)間內多處補償裝置的水泥墜砣被大風吹錯位。他明白,墜砣一旦脫落,可能引發(fā)接觸網故障。他當即向上級反映,把水泥墜砣更換為帶防風穿桿的復合墜砣。建議被采納后,20多公里區(qū)間內,共有480個,每個50斤的復合墜砣在等待著田偉杰和同事們。
在當金山夏季40多度的高溫和悶熱空氣中,田偉杰和同事相互配合,拆舊的、裝新的,汗水浸透了工作服,雙手被磨得起了血泡,一天下來累得筋疲力盡,連端碗吃飯都困難。即使這樣,依舊沒有人叫苦喊累,大家認真執(zhí)行著作業(yè)標準,仔細檢查每一個被更換的墜砣。
經過連續(xù)20天的不懈奮戰(zhàn),田偉杰和工友們終于圓滿完成了任務。
從“愣頭青”一步步成為技術能手,田偉杰深知成長的重要性?!拌F路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年輕的、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鐵路人接續(xù)奮斗,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比缃瘢鳛楣^(qū)工長,他也把目光放在了新入路的青年身上。當金山接觸網工區(qū)成立時間短,年輕人多,設備復雜,為了讓新工盡快熟悉設備,田偉杰從微信中獲得靈感,把施工機具及材料的規(guī)格型號、使用方法視頻、安裝注意事項、實物圖和現(xiàn)場安裝圖等資料進行綜合,形成了材料機具二維碼設備管理法,這種時尚新穎的學習方法受到了年輕職工的喜愛。
光陰如梭,田偉杰入路至今已9年。一切彷如昨日,他卻早已將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奉獻給了他日復一日巡檢養(yǎng)護的鐵路供電系統(tǒng)接觸網,以及茫茫高原戈壁。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