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蘭西草地(LAnse aux Meadow)雖算不得天涯海角,卻也不易到達。從紐約起飛,得在多倫多轉(zhuǎn)機,再飛往紐芬蘭島首府圣約翰,花一天時間。從圣約翰開車,橫跨全島到達西岸,然后沿著海岸往北,行程一千公里,又花兩天時間。第四天早上,終于看到紐芬蘭島北半島頂尖這一片翠綠的地方。奔馳數(shù)日,就為了這一片草地,因為這個行程在心中醞釀十幾年了。
蘭西草地大多時候寒冷,夏天才適合探訪,可每年短短的夏天總有事纏身,耽擱下來。新冠疫情襲來,外出受到限制,心中的緊迫感加重了幾分。今年不來,今生也許就會錯過,所以我趁加拿大防控限制放緩時前來了。心中掛念這個地方,因為十幾年前讀了兩篇傳奇,萌發(fā)了要尋找前人足跡和帆影的愿望。
從蘭西草地往北望去,曾有帆船從一千公里外的格陵蘭順風而來。格陵蘭人來自其東邊的冰島,冰島人來自東北邊的挪威。大約一千年前,挪威出了個亦正亦邪的主兒,叫做紅毛艾瑞克。傳奇從他開始。
那是中世紀,挪威、丹麥一帶的北歐人叫做諾斯人,意為北方人。出海探險的諾斯人又叫做維京人,維京人因殺人越貨的海盜營生而出名。紅毛艾瑞克雖不做海盜,身上還是流淌著維京人的血。他和老爹因殺人從挪威逃到大海中的冰島。艾瑞克在冰島又和人發(fā)生糾紛,還殺了人,被迫流亡在外。
艾瑞克在茫茫大洋中尋找安身的地方,找到了格陵蘭。如果說冰島是大洋中的孤島,冰天雪地,不太適合人類居住,那么格陵蘭地處冰島西邊的大洋中,更加冰天雪地,更不適合人類居住。艾瑞克在它的西南岸發(fā)現(xiàn)一些綠色的地方,給它起了個特別吸引人的名字:綠土地(格陵蘭)。他拿這個地方最稀缺的顏色起名字,好名字才能吸引人。于是他回冰島鼓動了一批人,乘三十五條船,裝上牛羊家產(chǎn),前去開發(fā)綠土地。最終有十四條船到達,其余的要么被迫返回,要么消失于大海之中。艾瑞克把格陵蘭兩個適合居住的地方分給人們,他們在此安居下來,繁衍生息。
格陵蘭氣候惡劣,讓人擔憂,過得了今年不知是否過得了明年。繼續(xù)往西探險吧,去找找更好的家園。艾瑞克老了,輪到兒子萊弗出航。萊弗帶上三十五個人出海,找到一處陸地,拋錨登陸。那是一個沒有草地只有冰川的地方,因從海上看一望無際的冰川像石頭的平原,萊弗把它命名為石土地(賀留蘭)。他們尋找到另一塊陸地,看到白沙灘和樹林,萊弗把它命名為木土地(馬克蘭)。這兩個地方大概是紐芬蘭島西邊的加拿大大陸或其沿海海島。他們來到第三個地方。這里氣候溫和,冬天草不凋零,牛羊放養(yǎng)在室外,不像在格陵蘭老是害怕凍死。而且,他們還在附近發(fā)現(xiàn)了葡萄。葡萄可以釀酒啊,這在格陵蘭簡直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于是,萊弗給它起了個名字,叫酒土地(溫蘭,Vinland)。萊弗在溫蘭建了幾座大房子,享受了一個冬天后,滿載一船的木材和葡萄回格陵蘭。木材可以建房子、造船,在缺乏木材的格陵蘭是一筆財富。
萊弗探險成功,既獲得了財富,又贏得了名譽。其后他的弟弟蘇瓦兒德,妹妹芙蕾蒂斯,和來自挪威的商人卡兒瑟夫尼,各自組織了一次溫蘭之行,他們都借用了萊弗建造的房子居住。蘇瓦兒德贊嘆溫蘭是個美麗的地方,發(fā)愿要在此地安家。但他外出探險時,在一個峽灣與土著發(fā)生沖突,中箭而死??▋荷蚰岷推拮庸诺吕蛟跍靥m生了個兒子,取名斯諾里,并與土著做貿(mào)易,用牛奶交換對方的獸皮。只是,土著看上他們的武器來搶,導(dǎo)致沖突。他們雖殺退人數(shù)眾多的土著,卻只能退回格陵蘭。也許因為代價太大,格陵蘭人再不來溫蘭了。
在萊弗們看來,溫蘭之行因為個人財富和榮譽而值得驕傲。后人把它放到歷史地理坐標上審視,認為溫蘭必定在美洲新大陸。溫蘭之行發(fā)生于哥倫布之前五百年,是人類遷移史上的重要事件。這樣一來,其意義就大不同了。
二
艾瑞克們的后人在格陵蘭經(jīng)營了五百年,直到自然資源日益減少,氣候條件變得更加惡劣,與歐洲本土完全失去聯(lián)系,最終在格陵蘭消失了。艾瑞克家族不知所終??▋荷蚰岬奖鶏u定居,他那個在溫蘭出生的兒子斯諾里在冰島傳下后代,其中好幾個當上了主教,這一脈成了名門望族。溫蘭探險的故事口傳于冰島,在兩百多年以后被寫成文字,叫做《格陵蘭人傳奇》和《紅毛艾瑞克傳奇》。撰寫者隔了好幾代,不是親身經(jīng)歷者,傳奇的準確性也就難以保證。
其中最受關(guān)注的問題是:溫蘭在哪里?
溫蘭意為酒土地,因為那里有葡萄。包括蘭西草地在內(nèi)的紐芬蘭島因不生長葡萄,一直以來被很多人排除在考慮之外。人們把眼光看向紐芬蘭以南的加拿大東岸或者更南的美國東部新英格蘭、紐約等地。眾說紛紜,誰也沒有證據(jù)定論,直到傳奇人物赫爾杰·英斯達出現(xiàn)。
英斯達是挪威人,年輕時放棄優(yōu)渥的城市生活,到處探險。他還帶著考古學(xué)家妻子安妮和女兒,駕船來到格陵蘭探尋紅毛艾瑞克的定居地??吹饺缀竦谋◤纳缴涎由斓胶_叄采w大地,只留一些荒蕪的土地,稀松長著野草和灌木,他感受到當初人們與自然相處的艱難。看著還遺留著的教堂、房屋、農(nóng)莊廢墟,他感受到古人向遠方尋找更好家園的愿望。
英斯達六十歲時(1960年)開始實地探尋諾斯人的遺跡,他的足跡南至那些生長葡萄的地方,包括蘭西草地以南一千公里外的美國羅德島州。不過,他最終還是把目光鎖定在紐芬蘭北半島的尖端處。此處地形和傳奇所述相符,從地理上看是萊弗們必經(jīng)之地,有草地可供放牧,有海產(chǎn)和陸地獵物可作食物,是諾斯人定居的好地方。至于溫蘭這個地名,有語言學(xué)家認為在諾斯語中可解讀為草地,不一定是酒土地。英斯達深表認同。
有一天,英斯達跋涉到蘭西草地。這是一個只有十三戶,約七十人,沒通陸路的小漁村。他問村民喬治·德克一個他問過許多人的問題:“這里有沒有廢墟?”這次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德克帶英斯達穿過一片牛羊吃草的草地,來到一條小河和海灣的交界處。英斯達一看到上面長著野草的舊房遺址,眼睛立即亮起來。這種建筑布局太熟悉了,讓他聯(lián)想到挪威海邊和格陵蘭諾斯人居住的房子。
第二年夏天,英斯達和安妮買了一條十五米長的舊船,組建了一個六人團隊,包括他們夫婦和女兒,一個船長,一個當過醫(yī)生的廚師,和一個兼任雜活工的攝影師。他們踏上岸,來到蘭西草地,雇了幾個附近村莊的小伙幫安妮挖掘廢墟。從1961年到1968年的八年中,他們有七個夏天在此發(fā)掘。其間有來自加拿大、美國、挪威、冰島、瑞典的考古學(xué)家加盟。這一系列考古活動中,共挖出八座諾斯風格的房子地基。其中三座大房,最大的長達二十八米。他們還發(fā)現(xiàn)一個煉鐵房———諾斯人才煉鐵,土著不煉鐵,也沒有任何鐵制品。此外,他們還挖掘出一些比較重要的諾斯人用品,包括一些鉚釘,一個紡錘螺盤(諾斯婦女用于紡織),一個比手指長的環(huán)頭別針(諾斯男人用于系披肩)。后來專家用碳元素技術(shù)測試,確定這些出土物品的年代在一千年前,和萊弗航行的時間一致。
至此,蘭西草地的廢墟被證實是諾斯人留下的遺跡。當然,蘭西草地上并沒有標著溫蘭的字眼,房子的主人也沒有標明是萊弗。這不重要,溫蘭無非是一個地名,萊弗無非是一個人名;重要的是,英斯達和安妮團隊的發(fā)現(xiàn)表明,歐洲人在一千年前來過美洲?,F(xiàn)在的人認為,溫蘭是個比較大的地域,包括蘭西草地,還有加拿大大陸沿岸,紐芬蘭以南生長葡萄的新不倫瑞克等諾斯人船只可以輕易到達的地方。葡萄,畢竟在傳奇里有些詳細的描述,是溫蘭名字的出處,人們不愿意把它從溫蘭抹去。
如今,蘭西草地被聯(lián)合國認定為世界遺產(chǎn)。
三
蘭西草地,一個冠以世界遺產(chǎn)的地方,以低姿態(tài)出現(xiàn)在我眼前。一眼望去,一片茂盛的綠草,一條木板鋪成的小路延伸在草地里,一直到海邊一個野草覆蓋的土包。此外再也沒有任何明顯吸引游人注目的東西了。沿著小路走下去,路邊開始出現(xiàn)地基的痕跡,如果沒有標記很容易被忽視。這些地基就是當年安妮團隊挖掘出來的煉鐵房、三座大房子和幾座小房子。最后走到一座仿照其中最大的房子建造的土墻房。遠看它像是土包,近看外墻很矮,只及我的腰部,房頂中部最高處倒是不止兩人高,房頂長滿了草。
進入房子,可以看見它分為兩大間,還有兩三個小間。大房間里燒著爐火,模擬當年諾斯人在冬天或夜間取暖的情景。穿著諾斯人服裝的男女解說員,向游客講述當時的情景:男人砍樹、打獵、捕魚,女人紡織,牛羊放養(yǎng)于室外,男孩在此出生。都是一些普通生活情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
解說員說,那個男孩是第一個在美洲出生的歐洲人。我聽出這句話不同尋常,它把一個生活情景一下子提高到歷史地理意義的高度。人類在一萬多年前跨越白令海峽踏上美洲后,歐亞大陸和美洲大陸的文明再也沒有接觸。除了生活在白令海峽兩岸的愛斯基摩人仍然跨海互相來往,兩個大陸的其他人已經(jīng)不知彼此的存在。諾斯人是一萬多年來首批叩開新世界大門的歐洲人,比哥倫布早了五百年。這種跨大陸的發(fā)現(xiàn),是偉大的創(chuàng)舉。為此,蘭西草地贏得了世界遺產(chǎn)的桂冠。
平凡中蘊含著偉大。平凡卻不自動等于偉大。
在平凡和偉大之間,需要一種探索的精神,發(fā)現(xiàn)的精神。萊弗有這種精神。新大陸其實是比亞那先看到的。比亞那的父親與艾瑞克同來格陵蘭,他隨后來找父親,半路上因風暴偏離了航線,有機會看到一些新的陸地。他不感興趣,擦肩而過。萊弗聽說后把比亞那的船買下來,按照比亞那描述的方向找去。本來應(yīng)該是別人的發(fā)現(xiàn),成了萊弗的發(fā)現(xiàn)。這種轉(zhuǎn)換,在于觀念的不同。萊弗認為新的土地值得探索,便訴諸行動。萊弗血管里流淌著探險家紅毛艾瑞克的血,艾瑞克血管里流淌著先人維京人的血,他們是一脈相承的探險家,發(fā)現(xiàn)才屬于他們。
英斯達也有這種探索精神。他原是挪威一位相當成功的律師,心卻不在城市,而在荒野。二十七歲時,他放棄律師職業(yè),到加拿大西北的冰原地區(qū)捕獵動物,和土著生活了四年。其后,挪威宣稱格陵蘭東部為領(lǐng)土,命名為紅毛艾瑞克之地,他去當這個不毛之地的總督,趁機進行探險。英斯達根據(jù)自己的探險經(jīng)歷寫了好幾本書,書很暢銷,他也出了名,并贏得一位女讀者的愛慕。女子叫做安妮,比他年輕約二十歲,考古專業(yè)出身。這些經(jīng)歷,包括娶了一位考古學(xué)專家,為他發(fā)現(xiàn)諾斯人的遺址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在他之前,有不少人對溫蘭感興趣,提出各種設(shè)想。他不一樣,他把設(shè)想訴諸行動,因此獲得發(fā)現(xiàn)世界遺產(chǎn)的榮譽。
我從房子里出來,繞著矮墻走了一圈。我想,諾斯人建這種房子時,大概不考慮平凡與偉大這種問題,而只是想著家園。據(jù)解說員說,這個房子可以打通鋪睡二十幾個人,是諾斯人在溫蘭的家。若非這塊土地早有主人,而且人數(shù)眾多,他們肯定會把蘭西草地建成永久的家園。
我想起自己的家園。我以為,家園是白天出去晚上要回來的地方,是旅行到天涯海角都要回來的地方;家園是安置身體也安置心靈的地方,是人生的出發(fā)地也是回歸地。在蘭西草地,我意識到,家園在開辟之前都是荒蠻之地。在很早很早以前有探索者、發(fā)現(xiàn)者、開辟者來過,他們和在溫蘭建房子的諾斯人屬于同一類人。他們走到未知的地方,在充滿艱難和危險的環(huán)境中奮斗,經(jīng)歷了失敗,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終于讓這些地方成為后人繁衍生息的家園。作為后人,我在蘭西草地突然有種沖動,要為今日擁有自己的家園感恩,要向那些沒有留下名字的探索者感恩。
我問自己,花了三四天,冒著寒風來這個邊遠的地方,看一些微微凸出地面的廢墟和一座土墻圍起來的房子,獲得了什么?說是來了卻十幾年來積下的心愿,不再錯過不再遺憾,自然沒錯。可這心愿又是什么?應(yīng)該不會僅僅是了解千年前的一場探險和幾十年的一場考古。置身于蘭西草地,我明白了,我對家園有了新的認識。
我的家園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
【作者簡介】蔡維忠,理科博士,哈佛博士后,新藥研發(fā)專家,現(xiàn)居紐約長島。作品見于《當代》《上海文學(xué)》《散文》《澎湃·鏡相》等海內(nèi)外報刊雜志,曾在美國《僑報》和《北京晚報》辟有專欄,出版散文集《此水本來連彼岸》、隨筆集《美國故事》和對聯(lián)論著《動人兩行字》,曾獲第十二屆《上海文學(xué)》獎散文獎。
責任編輯: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