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敏
[摘? 要] 深度學習視角下的數(shù)學學習,不只是解題,還應探查知識背后的方法、思想,進而浸染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理性精神. 文章結合數(shù)學教材中的一道例題,從深度理解、深度體驗、深度思維和深度評價四個方面,闡述了深度學習視角下數(shù)學例題教學的基本策略,這對學生深度理解知識、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的進階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 深度學習;數(shù)學例題;教學策略
深度學習,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lián)系,并能夠將已有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1]. 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的學習不能僅停留在知識本身,還應深入到知識背后,獲取背后所蘊含的思維價值,實現(xiàn)知識、能力和思維的同步發(fā)展. 數(shù)學教材上的例題是知識呈現(xiàn)的重要載體,看似簡單的題目都是專家精心挑選的,不過受書面形式和篇幅的制約,試題呈現(xiàn)時隱藏了蘊含在其中的思維過程. 面向核心素養(yǎng)時代的訴求,例題教學已不能僅停留在解決試題本身,還要體悟到專家的編寫意圖,還原知識的生長過程. 教師應該讓例題教學成為學生深度學習的支撐點和生長點,帶領學生走進專家設計例題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領悟數(shù)學本質. 下面,筆者結合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157頁的例題,從深度理解、深度體驗、深度思維和深度評價四個方面探究深度學習視角下的數(shù)學例題教學策略.
例題?某蔬菜基地要把一批新鮮蔬菜運往外地,現(xiàn)有兩種運輸方式可供選擇,主要參考數(shù)據(jù)如下:
請問:該基地選擇哪種運輸方式更合適?
整合信息,深度理解
整合信息,是指學生與問題對話,對題目的文字進行解讀. 也就是,逐字、逐詞、逐句地分析,圈出關鍵詞或關鍵信息,明確每個條件、每個數(shù)據(jù)的意義指向,把頭腦中的已有知識與試題信息加以整合,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對問題的深度理解.
試題中的眾多信息之間具有一定的邏輯性、結構性,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聯(lián)想、調動、激活已有的學習經驗,以融會貫通的方式重新組織問題,弄清楚試題中各種量之間的關系. 問題“哪種運輸方式更合適”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購物選擇問題,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試題的條件以表格形式呈現(xiàn),認真分析表格,弄清每個數(shù)據(jù)表示的意義,有助于真正理解問題. 運輸方式選擇的關鍵是比較汽車、火車兩種運輸方式總費用的多少. 由表格可知,運輸?shù)目傎M用由裝卸費和途中綜合費用兩部分產生,裝卸費是常量,不發(fā)生變化,但途中綜合費用是變量,按小時收費,與運輸時間有關,運輸時間又取決于運輸路程的長短,這樣層層分析便能確定問題的關鍵量:運輸路程. 這是學生突破認知障礙的關鍵點.
問題解決,深度體驗
深層次的問題理解,能為下一步的問題解決做鋪墊. 問題解決強調學生深度參與,經歷獨立思考、探索討論、質疑觀點、形成共識的過程,從而獲得深度學習體驗. 其起點是獨立思考,自主認知.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思考、加工、書寫想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 此外,教師還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置問題串,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小步前行.
問題1:運輸路程為60 km時,選擇哪種運輸方式更合適?運輸路程為100 km呢?120 km呢?
問題2:設運輸路程為x km,汽車、火車的運輸總費用分別為y1元、y2元,請分別寫出y1,y2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問題3:該基地到底選擇哪種運輸方式更好?請給出你的方案.
問題是思維的引擎,學生課堂上的思維是圍繞問題展開的[2]. 漸進式的問題設計,引領學生愿想、愿思、愿學、愿做,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推進了學生深度學習探索活動的開展. 學生帶著自己的思考成果,與同伴交流討論,教師則適時引導、點撥,給學生創(chuàng)造深度體驗的學習氛圍.
“問題1”的設置面向全體學生,根據(jù)前面的信息整合,由已知運輸路程可確定運輸時間,進而分別計算出汽車、火車兩種運輸方式的總費用,比較總費用的多少從而做出選擇. 給出運輸路程的具體數(shù)值,能幫助學生獲得對問題最初的直觀認識,從而為后面問題的解答做鋪墊.
“問題2”的設置體現(xiàn)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通過確定問題中的變量,建立函數(shù)模型. 在運輸路程為x km的條件下,分別表示出汽車、火車兩種運輸方式所用的時間,這對部分學生來講是個難點. 表格中的信息體現(xiàn)了運輸總費用隨運輸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在這個難點上教師可組織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觀點、深化認識,從而得出y1,y2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為y1=4.5x+200,y2=2.4x+410.
“問題3”是本例的核心,涉及核心知識——建立數(shù)學模型,把生活問題數(shù)學化. 在已經得知y1=4.5x+200,y2=2.4x+410的基礎上,如何進行運輸方式的選擇呢?此時可把思維過程再次還給學生,組織學生交流互助、討論爭辯,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從而產生新觀點、新思路,使理解走向深入. 運輸方式的選擇就是比較兩個函數(shù)值的大小. 由“問題1”“問題2”的解答可知,y1,y2的大小關系并不固定,隨著x取值的不同,y1,y2的大小關系也隨之發(fā)生變化. 比較y1,y2的大小關系時,可采用如下兩種方法.
方法一,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兩個函數(shù)的圖象,結合函數(shù)圖象,分段討論,可以獲取直觀的解釋,如圖1所示.
兩個函數(shù)圖象產生交點,即產生特殊值x=100.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弄清楚x=100的實際意義,從而順利地將比較y1,y2的大小問題轉化為自變量x與特殊值100的大小關系,最終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當x=100時,y1=y2,即當運輸路程為100 km時,兩種運輸方式的總費用相同,此時選擇汽車運輸或火車運輸均可;
當x<100時,y1<y2,即當運輸路程不足100 km時,選擇汽車運輸更劃算;
當x>100時,y1>y2,即當運輸路程超過100 km時,選擇火車運輸更劃算.
方法二,通過“作差法”來比較y1,y2的大小,即把y1,y2的比較大小問題轉化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通過解方程和解不等式來求解. 這種方法不需要畫圖,通過運算就能解決,操作過程簡捷,更受學生的歡迎.
當y1-y2=0時,(4.5x+200)-(2.4x+410)=0,解得x=100. 所以,當運輸路程為100 km時,兩種運輸方式的總費用相同,此時選擇汽車運輸或火車運輸均可;
當y1-y2<0時,(4.5x+200)-(2.4x+410)<0,解得x<100. 所以,當運輸路程不足100 km時,選擇汽車運輸更劃算;
當y1-y2>0時,(4.5x+200)-(2.4x+410)>0,解得x>100. 所以,當運輸路程超過100 km時,選擇火車運輸更劃算.
核心問題承載著學生對知識的整體建構,其他外圍問題是在幫助學生逼近核心知識,最終消化理解,體現(xiàn)深度學習的著力點. 問題解決的過程,體現(xiàn)出課堂因“賦權”而“增能”,學生在完成問題解決和知識建構的同時,能力、思維和情感都得到了發(fā)展,從深度學習的角度來看,學生獲得了更為深刻的學習體驗.
遷移應用,深度思維
在課堂學習中,核心知識具有很強的再生力. 核心知識的習得能夠幫助學生獲得解決一類問題的能力[3],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遷移應用能力. 遷移應用需要學生具有綜合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意識. 學生通過問題的解決,快速整合資源產生新的問題,這是遷移,遷移是經驗的擴展與提升. 教師的追問可以幫助學生遷移出更多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更多的想法,增大學生的思維容量,促進思維的進階發(fā)展,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學生能在聽懂的基礎上,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新生問題,這是應用. 應用是將內化的知識外顯化,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體現(xiàn).
問題4:若飛機的運輸速度為500 km/h,裝卸費為500元,途中綜合費用為3600元/h,此時應怎樣選擇呢?
問題5:結合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方案選擇問題,如購物、配送、上網等,利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最佳方案的選擇,寫出有關的活動報告.
有價值的問題能不斷地轉化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深度學習鋪設臺階. 給出問題4之后,教師要把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帶著剛收獲的經驗再判斷,再思考,再交流,再討論.
“問題4”的設計鏈接了新情境,形成了新任務,能讓學生積累新經驗. 航空運輸方式的介入讓學生感到新奇,解答“問題4”能很好地反映學生對剛剛習得知識的掌握情況,且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感悟函數(shù)圖象法和代數(shù)作差法兩種思想. 設運輸路程為x km,飛機的運輸總費用為y3元. 由題意得y3=7.2x+500.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y1,y2,y3的圖象,如圖2所示. 觀察圖象,發(fā)現(xiàn)直線y3與直線y1,y2并沒有交點,此時教師可組織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想想這是為什么,并讓他們說說汽車、火車、飛機三種運輸方式的優(yōu)缺點. 函數(shù)圖象直觀地告訴我們,飛機運輸雖然速度快,但費用明顯高于汽車運輸和火車運輸,這點與實際生活情境一致. 三種運輸方式的選擇同“問題3”的答案. 此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作差法驗證結論,再次感受到函數(shù)圖象法與代數(shù)作差法都可以作為解決購物選擇類問題的通法. 從而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問題5”要求學生類比例題,自編自解,目的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樹立正確的價值判斷. 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問題5”留在課后解決,教師第二天收集每個學生的活動報告,并張貼在教室,供全班交流、評議.
例題學習的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思維和智慧. 實際問題的解決,能讓學生體會到函數(shù)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建模作用;用函數(shù)圖象法解題,能強化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應用,并從新的高度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促進學生形成勇于創(chuàng)新的思維品質.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遷移所學,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會”和“會學”上有所提升,從而引領學生走向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重視學生的實踐意識和遷移應用能力. 遷移應用能激活和增進學生的深度理解,其價值取向是將獲取的核心知識當作一粒種子,使其生發(fā)出思維的生長力,這也正是問題背后所蘊含的價值.
反思認知,深度評價
深度學習本身具有反思特征. 學生對學習過程保持良好的批判精神,有利于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 質疑是為了更好地相信,反思是為了更健康地成長. 一些教師總認為反思是學生自己的事,其實要使反思增值,作為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上的各種信息,重視學生對各種方法的理解,傾聽他們的想法,感受他們想法的由來,以此作為引導學生反思的途徑,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評能力.
“基于例題的解決過程,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嗎?”“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你是否關注到了重要信息并合理應用?”“今天的例題學習涉及以前所學的什么知識?蘊含了哪些數(shù)學思想?”“在學習過程中,你是如何調動已有經驗的?”“面對問題,你是否會主動地思考?”“你的一些新奇想法是在他人想法基礎上的改進還是自己的創(chuàng)新?”“你們小組成員合作得如何?在挑戰(zhàn)性的問題下你為小組活動做了哪些貢獻?”……隨著反思的不斷深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思維能力更加深廣,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更深、更實.
數(shù)學素以簡捷美而著稱. 數(shù)學教材中的例題雖然形式簡單、呆板,卻是數(shù)學知識呈現(xiàn)的主要載體,其背后蘊含著深刻的思維.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只有鉆得深,研得透,方能引導學生學得深,學得透,給學生帶來更加滿意的學習體驗. 深度學習是“真”的教學,內含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關注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之一. 問題情境、知識建構、問題解決、遷移應用、反思改進的過程,能促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上的高層次認知目標,達到思維上的進階. 深度學習是“好”的教學,每一位教師都要致力于教學態(tài)度上一往情深,教學方法上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上體驗動心,教學效果上喚醒求真. 要讓學生的深度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fā)生!教育需要“阿凡達”,去開啟學生眼中的“創(chuàng)新亮光”.
參考文獻:
[1]何玲,黎加厚.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 現(xiàn)代教學,2005(05):29-30.
[2]余文森. 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龍寶新. 走向核心知識教學:高效課堂教學的時代意蘊[J]. 全球教育展望,2012,41(03):19-2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