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噴薄而出,夕陽緩緩西沉,林中百鳥爭鳴,園中鮮花怒放……大自然的變化讓我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雖然我有很多這樣的感觸,盡管美輪美奐的景色充斥著內(nèi)心,但想把身邊這些美好的景物記錄下來時,我的手卻拘束起來,景物的變化和心中激蕩的喜愛之情不知道該如何用筆記錄下來。
河北省? 張揚
寫一種自然現(xiàn)象或一處自然景觀,重點是要觀察景物的變化,寫出觀察所得,想要文章出彩,我們要把筆墨著重放在“即景”動態(tài)變化的描寫上,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出景物的變化。
這時,你是不是想問:“四季變化”,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都在改變呢,這一定是我們著重要寫的“即景”吧?不,我們所說的“即景”是當下的景物變化,而不是很長時間的季節(jié)更迭。如,前面說的四季變化,或者小草從發(fā)芽到長大,這些都不是“即景”。秋天黃昏烏鴉回巢的景象,含羞草遇到外界刺激就輕輕閉合上的變化過程,這是我們要抓住的“即景”,我們可以觀察“晨曦中的公園”“下雨后的池塘”“傍晚天空的云”“風中的落葉”等。
怎樣觀察“即景”
我們要怎樣觀察“即景”,生動地描寫動態(tài)變化呢?
首先,要立足于觀察對象不斷“變化”的樣子。如形狀、顏色、數(shù)量、氣味、聲音、明暗、冷暖、疏密……
如,“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出現(xiàn)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p>
作者通過月亮形狀的變化寫出了月亮慢慢升高的動態(tài)過程;在寫景物變化時,運用了“先,再,漸漸地”這些有承接關系的詞語,使月亮升高的過程更清晰;“溜”“爬”兩個動詞用得極其準確,這樣寫使月亮的動態(tài)變化展現(xiàn)得更生動。
其次,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懢拔?。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游覽順序……有的要從上到下,有的要從左到有右,有的要從遠到近,有的要從中間到兩邊,這就要看你從什么順序觀察方便一些,準確一些,全面一些。
如,“春天最美是黎明。東方一點兒一點兒泛著魚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紅暉,飄著紅紫紅紫的彩云?!?/p>
通過“一點兒一點兒”能看出這一段是按照時間順序描寫天空的動態(tài)變化的。
“寫活”景物動態(tài)
要想把景物的動態(tài)寫得非常鮮活,我們要用上合適的動詞,寫清楚“景物”變化的過程和特點,在需要的地方展開想象,用承接詞語,如“先,再,然后……”把描寫的部分有順序地串聯(lián)起來,使讀者腦海中拓出清晰的畫面。
如,“這一天是在早晨。陽光照耀在水面,在樹梢,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了。我們又把船在樹下泊了片刻。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后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xù)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p>
作者先寫早晨“鳥的天堂”的靜謐和美好,繼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群鳥或飛或鳴的熱鬧情景,一靜一動,對比強烈。運用“起初”“后來”“接著”等詞語,讓我們感受到“鳥的天堂”從“靜”到“動”、鳥兒由“少”到“多”的變化過程。
云卷云舒,四季更替,大自然的美就在于它像魔術(shù)一樣不停地變化,隨著你對“即景”動態(tài)變化的刻畫逐漸深入,你對大自然的情感也會從筆端自然流露出來,如涓涓流水般細膩生動。